第278章
周母把她的包袱放在床上,又从床头的木箱里取出几身衣服,两块料子和一袋棉花,“这些衣服裤子都是小茹,小文她们穿过的,这两块料子和棉花,你拿去给你和巧玲做两身袄子。”
罗海丽感激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谢谢姨妈,谢谢!”
她和严永新离了后,老汉儿不知从哪晓得了,气冲冲的来了舅舅家,说她丢了罗家的脸,别想着娘家会收留她们母女。
气得舅舅和舅母拿了扁担把他打了出去。
她明白,他和后娘不是怕她丢脸,是怕她带着巧玲回去吃了他们的口粮。
周母拉着她在床沿边坐下,“姨妈家以前的日子也不好过,自从老幺讨了小表嫂,家里跟着她上山采药卖,日子才一点点好起来的。”
“你安心在这住着,还得找个地方把你们的户头落下去。我跟你姨爹也商量过,想去找找大队书记问问看,我们不要村里的田地,只落个户会不会同意?”
“……”罗海丽没想到周母还帮她们考虑到了户口的事,感激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晓得点头。
周母拍拍她的手,“你收拾一下,带着巧玲歇一会儿。”
“晓得了。”罗海丽哽噎着应下,将她送到门口,关上房门睡着了的女儿,亲了一下她的小脸,“幺幺,长大了要记得姨婆和舅公他们的恩情……”
……
杨春燕家,母女俩把几张薄木板铺床板上,再把新打的稻草垫子铺在上面。
杨母把草垫子坤直,“你公爹打的谷草垫子不错,铺上大小刚合适。”
杨春燕:“老汉儿这段时间忙着帮我们拦后山的篱笆,草垫子都是爷爷在家打的,还打了几个草凳都搬过来放西厢房了。”
杨母把棉絮铺到草垫上面,“你们别觉得老人是负担,你家这几个老人好,不管跟着哪家都省心。”
“我们也想他们跟着我们过,怀安也跟他们说过,三人都不愿意,说要在老宅过几年清闲日子。”
杨母笑道:“就算分家也清闲不下来。”
杨春燕点头,“就是,我们上山爷爷就带着老汉儿把沤肥坑也挖好了,还割了不少牛草回来,要不是没合适的牛崽子,爷爷早就放牛去了。”
杨母:“老的对你们好,你们也要对他们孝顺,大人咋做的,家里的小的都看在眼里的。”
“晓得了。”杨春燕把窗帘拿出来,“我去拿高凳把窗帘挂起来。”
“你身子不方便,爬上爬下的做啥!”杨母说着拿过窗帘,“等怀安起来再挂。”
杨春燕看了看时间,“都快六点了,我去喊他起来挂窗帘,我们做饭吃。”
晌午酒席上的菜被大伙儿一扫而空,连肉汤都倒了拌饭吃了。灶上还剩了点没做完的肉菜,赵慧芳一家分了一些晚上吃。
“我去升火洗米下锅。”杨母出门朝灶房走去。
杨春燕去了正房的房间,推开门进屋满屋都是酒味,忙把窗户打开,走到床前拍了周怀安一下,“起来了,太阳都晒屁股了。”
周怀安睁眼,睡眼惺忪的抓住她的手,趴在床上嘟囔着,“燕儿,我们住新房了。”
杨春燕笑容满面的看着他,“还没醉过啊?妈升火做饭了,你起来去把一丁喊过来吃饭,等会儿把窗帘挂起来。”
“唔!”周怀安趴在那,“我浑身酸,你给我揉揉我就起来。”
“妈还等着我去帮忙,你起来把饭吃了,晚上我给你揉。”杨春燕好脾气的说道。
周怀安翻身坐了起来,两眼发光的看着她,“说话算话?”
“懒得理你。”杨春燕白了他一眼,转身走了。
第382章 383:不习惯
周怀安揉揉还有些发胀的脑袋,下床穿上鞋走到穿衣镜前撸了撸板寸头,才走了出去。
看着宽敞整洁的院坝,伸了伸懒腰,趴在门口的狗子摇着尾巴跑了过来。
周怀安揉揉狗子的脑袋,“耳朵竖起来警醒点,把家看好了,明天我带你们上山。”
“汪汪!”旺财和来福像是听懂了似的,欢喜的绕着他转圈。
杨母见周怀安出来,忙给他舀了盆热水,“怀安,洗把脸松快一下。”
“妈我来,我来。”周怀安忙迎上去接过瓷盆,端出去放到墙角放着的盆架上,洗了一把脸觉得舒服多了,“燕儿,我去一丁家喊他吃饭了哈!”
“等等!”杨春燕端着洋瓷碗出来递给了他,“你给他带几块发糕过去,万一他不来可以垫垫。”
“好嘞!”周怀安接过洋瓷碗出门见周家康几个在门口跳绳,“孩儿们,住新房子安逸不?”
“安逸!”周小倩说:“幺爸,我有自己的房间了。”
周家康举手,“我也有!”
周怀安撸了他一把,“小东西,你敢一个人睡?别睡到半夜哭着找妈老汉儿就好了。”
周家康挺着小胸脯,“我都敢一个人上茅房,不会哭着找我妈老汉的!”
“……”周怀安端着瓷碗就走:揭人伤疤的小东西,一点都不乖!
杨春燕和杨母把饭做好,等了一会儿周怀安一个人回来了,“被你猜中了,那家伙不想起,说睡醒了吃发糕就行。”
杨春燕点点头,“我看他晌午也喝了不少酒。”
三人坐下后,周怀安看了看她,“一下这么清静,还有点不习惯哈!”
“以前十几口人一起吃饭,现在就我们三个,我看妈他们也不习惯。”杨春燕说着想起明早送菜的活,“明天你去送菜还是三哥去啊?”
周怀安:“三哥开拖拉机去,顺便把自行车、还有我们的缝纫机、收音机拉回来。我和一丁约好了明早上山找蜂窝。”
杨春燕:“等会儿你去跟三哥去老宅看看,顺便把鸡崽子提回来。”
“要的。”周怀安捻了一筷子豌豆尖,“要拿点菜过来么?”
杨春燕点头,“你看着拿点就行。”
杨母说道:“老宅那么远,每次去拿菜吃也不方便。我带了些小白菜、油菜、萝卜……耙儿菜还有儿菜种过来,明早撒下去,小白菜和油菜用不了多久就能吃了。”
杨春燕笑道:“南面院墙外就是菜地,犁后山地的时候就犁出来了,就是没工夫撒菜种。”
杨母指了指前院,“院墙根那一圈空地,留着做啥用的?”
杨春燕笑道:“留着种花。”
“我还以为你留着种菜的。”杨母嗔怪的瞪了她一眼,“全部铺成水泥地多好啊!”
周怀安:“原本南院墙那是准备留一块菜地的,后来老汉儿说把院墙外那块地开出来,菜地就挪到外面了。”
杨母:“我看那块地也挺大的,有空开出来,下个月把早洋芋种下,开春就有新洋芋吃。”
杨春燕想到他们带来的粮食,“那天回去忘了跟你们说,交了公粮没几天怀安就买了一千多斤谷子回来,不加杂粮都够吃。”
杨母听后一脸不赞同的看着她,“你咋不拦着怀安!”
周怀安忙道:“我想着家里交了公粮没剩下多少粮食,当时听一丁说有粮食卖,没和春燕商量就定下了。”
杨母见女婿维护女儿心里高兴,也不好再埋怨两人,“屯着慢慢吃,别浪费了。”
周怀安点头,“还在一丁家,明下午我去拉回来。”
三人吃过饭,周怀安把窗帘挂好后去隔壁叫周怀山去老宅,杨春燕母女在堂屋绕线团。
杨春燕把开司米和棉线一起套在杨母手腕上,把两股线并成一股绕成线团。
开司米线比较细也不经洗,加一股棉线织耐洗不说,织出来的毛衣裤软软的,宝宝穿着也舒服。
开司米是这年头的叫法,后世都叫山羊绒,这年头虽说穷,但东西很真,不担心买到伪劣产品。
周怀安兄弟俩到了老宅,见周母和周父在阶檐上择蒜苗和芹菜。老爷子坐在椅子上卷烟,罗巧玲趴在小方桌上听收音机。
“妈,菜准备好了么?”
周母扭头看了看两人,“鸡蛋、鸡、鸭子都买好了,芋头、洋芋、青椒也准备好了。明早去菜地把菠菜、包心菜、萝卜找齐就够了。”
周怀山说道:“黄豆准备好了么?黄哥说城里这段时间做豆腐卖的也多起来了,连黄豆都不好买!”
“买好了,今天的是去你三婶家拿的,她家也没多少了。你小舅他们走的时候,我让他们明天送两百斤黄豆过来。”
周怀山:“那我们明早把拖拉机开到路口,再来接你们。”
周怀安走到老爷子身旁坐下,拿起烟叶卷了起来,“爷爷,我们走了清静了吧!”
老爷子斜眼看了看周父,“我看你老汉儿有点不习惯!”
周父抬头看了爷孙俩一眼,没有吭声。他想着老汉儿没说错,他现在一点都不习惯,耳边老是孙子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
周怀安笑道:“你也不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