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好好!”杨父欣慰的看着他,“房子修好了,你们兄弟几个就要分家了吧?”
原本来时心里还有些不放心,亲眼来看后也放心了。女婿懂事上进了,大半年的功夫挣钱买了拖拉机,还修了这么宽敞的砖瓦房,又有挣钱的门路,以后只会越来越好。
“已经说好了的,房子修好就分家。”
杨母听后看向老伴,“看样子也用不了多久了,我们得提前把燎锅底的东西准备好。”
这边的风俗,嫁出去的姑娘分家的时候,娘家得准备锅碗瓢盆,家里过得去的,还会准备桌椅板凳。
杨父笑着点头,“春燕在老房子那边吧,我们看看去。”
“这边没有锅灶,在那边帮我妈准备酒席。”周怀安又带着两人去了老房子那边。
杨春燕婆媳三个忙的脚不沾地,周三婶婆媳也在帮忙择菜,见亲家来了,都停下手客气的寒暄了一番。
杨母从夹背里取出被面,还有糖和糕饼,“红苕糕是我自己做的,甜滋滋的味道还不错,拿来给你们尝尝。”
“看着就好吃!”周母笑着接过,“院子里闹哄哄的,让老幺、春燕陪着你们去他们那屋说会儿话。”
杨母笑着点头,“要的,那你们忙。”
杨春燕两人带着他们回了自己屋,“怀安带你们去新房那边看过了么?”
“看过了,修的不错!”杨父说着又道,“我给你把把脉!”
周怀安忙把方凳让给了父女俩。
杨父把脉后放心的说:“脉象很好,平时注意着点就行。”
“我晓得。”杨春燕说这扭头看向周怀安,“你看,我说了没事吧!”
周怀安咧嘴,“小心点好,小心点好。”
“怀安也是为你好。”杨母说这从夹背里取出一个小包,掏出厚厚一叠钱来,看着两人说道:
“从怀安带消息过来,我们前前后后晒了一百来斤干红菇送王老师家。加起来一共卖了965块,除了本钱还挣五百二十块。这里是260,你大哥说是你们该得的。”
杨春燕忙把钱塞回她包里,压着嗓子说道:“妈,快收着,这钱我们不能要。”
周怀安也连连点头,“对,不能要,我们又没出一分力!”
杨母见两人执意不要,把钱放到柜子上,“你大哥说了,这些钱你们要是不收的话,以后那边的菌子就你们自己去收。”
杨春燕见状只得说道:“我们拿一成利润,不能再多了。”
周怀安连连点头,“对对,一成就行了。”
杨父见状拿起箱柜上的钱,数了110块出来,拉过周怀安的手,放在他手里,“各退一步,你们拿两成利润。这些你们先拿着,等家里的卖完再算。”
两人见状只得收下。
杨父笑着起身,“好了,外面还忙着,我们也出去帮帮忙。”
杨母听后笑道:“你连菜都择不好,还帮忙呢!我们去就是,你还是跟怀安去新房子那边找亲家说会儿话。”
“嗯嗯!”
过了一会儿,张秀香和李秋月带回来德生堂和黄采购的贺礼。
晌午,亲朋好友齐聚周家,院子里摆了几桌丰盛的酒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喝说笑好不热闹。
第329章 330:赤箭
上梁酒吃过后,亲戚朋友也告辞回家了,周怀安两人把杨父、杨母送到桥头才慢慢往回走。
周怀安叹了口气,“等房子修好了,我们好好休息几天。”
“嗯!”杨春燕看了他一眼,发现这几天又黑瘦了不少,“是该好好休息几天,看你这段时间,累得是又黑又瘦。”
“真的啊?”周怀安搓了搓脸,“不行,明天我得进城去买一盒雪花膏抹抹。”
杨春燕好笑的看着他,“男人家家的不晓得咋就那么爱美!”
周怀安凑上去,小声道:“我要不是长得这么好看,你还不会嫁给我呢!”
“去你的!”杨春燕掐了他一把,“离我远点,被人看到像啥话?”
“名正言顺的两口子,哪个敢瞎叨叨,老子撕了她的嘴!”
“好了!”杨春燕拉了他一下,“我妈他们拿来的那些钱咋整?”
“瓜婆娘!”周怀安虚点了她几下,“咋整,当然是自己放着了,难不成你还想拿出来分啊?”
杨春燕笑道:“我不是问问你的意见么?”
“放好了就是,我们已经够对的起我哥他们了。”
“晓得了。”
……
上完梁的第二天,打水井的师傅也带着人来开始挖井了,一切都在井井有条的进行。
周怀安送菜去宁安时开的拖拉机去,顺便把黄采购帮忙买的水管配件还有水龙头拉回了家。
新房那边的工地上,木匠有的在钉椽,有的开始安装门窗。
虽说墙已经砌好,但泥瓦匠也没闲着,还有房顶上的瓦片没铺完,院墙也要砌起来。
周怀荣带着赵叔他们这些帮工,平整加宽加固屋外那条土路,还在门外那条水沟砌了台阶,方便下到沟边挑水清洗。
土窑那边把最后一窑砖瓦出了后就停了窑,周怀安兄弟几个把河边的石灰石都拉到了土窑,准备烧石灰粉墙铺路。
老爷子看着堆成小山的石灰石,“老幺,这东西真和石灰窑那边的一样啊?”
周父也觉得不踏实,“是啊,别白忙乎几天,浪费柴禾不说人还累得要死。”
“你们放心好了,我读书的时候老师带我们捡来烧过,我们班的教室还是我们烧的石灰粉刷的呢!”
“真的行?”老爷子将信将疑的看着他,“不行老子捶你龟儿一顿。”
周怀安拍拍胸脯,“不行你就捶我一顿。”
老爷子:“好了,老幺都说行了,就开干吧!”
祖孙三代将石灰石抬进窑膛里,一层石灰石一层柴禾,忙了两天才把石灰石垒到窑顶,学着刘窑匠用黏土把窑顶封好,开始点火烧。
一炉窑点火后至少要烧两天,熄火后还要凉上几天才能出窑。
周怀安抹了一把汗,“大哥,你还记得你带我们去观音山灰窑偷石灰药鱼么?”
周怀荣点点头,“嗯!把石灰撒下河用木棒搅一会儿,不一会满河都是翻白的小鱼。”
周怀军:“抓上来的鱼用树叶包起来烧来吃,那次我吃的最饱。”
老爷子听后笑道:“那时候你老汉儿和你妈两个人的工分要养你们五个,能把你们全都养大成人,已经不错啦!”
周父觉得那些苦日子像是昨天,叹了口气,“现在好了,你们都成家立业,我们以后也能松口气了。”
周怀安:“爷爷、老汉儿,等分了家,你们闲着没事的时候就种种菜,养点鸡鸭,我们帮你们送宁安卖钱,别的有我们呢!”
老爷子笑着点头,“好,爷爷就等着享清福了。”
“嗯嗯!”兄弟几个连连点头。
……
隔天,杨春燕妯娌几个去了方田大队后山找草药。
一阵风吹过,田坎路边的飞蓬草种子随风飞老远。
飞蓬草在中医上也有一定的作用,有时候乡亲们在田里干活不小心弄伤,摘一些飞蓬草捣烂后涂上就能阻止伤口发炎。
还可以用来治疗温热病。据《蒙植药志》记载,全草主治外感发热,泄泻,胃炎,皮疹,疥疮。
这种草山上到处都是,种子飞到哪就在哪生根,根本就不用采集种子。
山道两边如今已找不到别的草药,妯娌四人径直朝山脚走。
到了山脚,张秀香看了看杨小雪家的方向,“春燕,要去叫声小雪么?”
杨春燕摇了摇头,“不去了,小雪姐说他们已经开始动工烧窑,家里劳力少,一家人都在土窑那边踩泥巴做转瓦坯呢!”
李秋月:“自己干还如花钱请个人帮忙,运气好一天捡的草药就够请一个月了。”
“她说刚开工不好找人,后天我两个堂哥就来帮忙。”
上山走了有一个多钟头,才找到一些草药和种子,一路往上就到了上次捡了不少灵芝的那座山的山脚。
跨过小溪,李秋月就想起上次来捡灵芝的事,笑道:“上山好好找找看,说不定还能找到灵芝。”
张秀香:“是啊!这么久了就这座山采到的灵芝最多。”
杨春燕:“你们上次来这边捡菌子,没到这边来看过啊?”
李秋月点头,“看过,找到几朵小的,我们就没捡回去。”
“那等会儿好好找找看!”
说话间就到山脚,张秀香指着坡上那些三叶青,“春燕,我记得上次你就用这个给我敷脚,咋不割一些回去?”
“这是三叶青,价值最高的是它下面的块根,冬至节过后挖的药效最好。”
“哦!难怪不得你没喊我们挖。”
杨春燕指着藤上翠绿色叶片间那些艳红的果子,“我们摘一些种子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