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周怀安摸摸鼻子,心道:不晓得了吧!大人都这样,想让你做事的时候就说你长大了,要听话,不想你做啥的时候,就说你还小等长大了再去。
  杨大哥看着两个小家伙,有些好笑,“明年,明年我带你们去。”
  杨大嫂从灶房出来,一手抱住一个,“河边有啥子好耍的,奶奶把大骨头煮好了,我们啃大骨头去!”
  小双一手搂住她脖子,一手张开五指,“我要1、2、5个大骨头,还要这么多糖!”
  “好!妈去喊奶奶给你砍五个大骨头。”
  杨大嫂抱住两个小豆丁走了,周怀安和杨大哥提着虾筢、水桶出了门。
  杨春燕和杨母在后院,围坐在一口木盆前拔鸡毛,老母亲杀了只老母鸡,打算炖菌子给两人吃。
  “今年的日子好过多了,你老汉上午去大队卫生室,下午就回来帮忙,就是有的时候要走老远给人看病。白天还好,有时候半夜三更的,我都担心他出事。”
  杨春燕笑道:“不会有事的,那些来喊他的人会照顾好他的。”
  她记得前世自己走的那年,妈老汉已是八十高寿,两老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做事比自己还利索,就怕他们晓得自己走后,会大病一场。
  杨母笑道:“他也这样说,还说我瞎操心。我想让你大哥跟他学两年,他也不用三更半夜的还出去,可现在家里那么多的活要干,去哪找功夫?”
  杨春燕想起那天王桢说的,“我觉得田地里活多的时候,可以雇人帮忙干两天,让大哥好好学习,把行医证考下来。
  现在和吃大锅饭的时候不一样,家家户户都那么多田地。就算我们家地里收的粮食不多,可以去村里那些粮食多的人家买。
  地里刨食吃苦死苦活,最多就够温饱,连买样像样的家什都要借钱,还不如好好学医,最起码比种地轻松。那天小王医生还说,大哥不潜下心来好好学医可惜了。”
  她想到前世大哥就只会正骨,会看些一般的感冒,想想真的挺可惜的。
  杨母听后想想觉得也是,“要的,我和他们说说,钱吃亏总好过人吃亏。”说着又指着菜地里的杨父,“你看你老汉,回来除了帮忙带一下大双、小双,就去看那些草药。”
  杨春燕把拔完毛的鸡放盆子里,“我去看看老汉都种了些啥草药?”
  “去吧!我去把鸡炖起来。”杨母端着盆子朝水井边走。
  杨春燕去了菜地前,见菜园子里种了几颗重楼,靠着墙根的阴凉处种了一排三叶青,看起来长势不是很好。
  旁边两个破陶盆里还种了两棵老虎须,看样子已经种活了。
  大多是些跌打损伤类的草药,和一些医治伤风感冒的药材,都是些平时不容易找到的草药。
  杨父抬头,看着她笑道:“看着在山里活的好好的,挖回来还没在山野里鲜活。”
  “怀安请王医生帮他找了本种植草药的书,我看了看,上面说要根据草药原本的习性来种植,才容易活。”
  杨父点头,“你大哥也这样说,他把挖回来的三叶青靠墙角阴凉处种了,很快就返青活的好好的。见血清倒是好种,只要地肥足,土质湿润就能活的好好的。”
  他又指着那几颗重楼,“他又把我种的这几棵重楼挖出来,种在拌了谷壳、沙土和山林里挖的腐土里面,才长得好了一些。”
  杨春燕听后笑道:“等你们摸索出种植的经验,我的荒山地也开出来了,到时候就来取经。”
  杨父惊讶的看着她,“你打算种植草药?”
  “嗯!”杨春燕把他们的打算和他说了一遍。
  杨父听后想了一会儿,看着她说道:“种植草药也不失为一条致富的路子,但你得先和家里的长辈商量一下,省得老人家不理解。”
  杨春燕笑道:“和老汉还有老祖说过了,他们说让我们先拿几亩地试试。”
  杨父听后欣慰的看着她,“那就好,我还担心你脾气犟,不肯好好和长辈说。”
  “爷爷,爷爷!”大双喊着杨父跑了进来,“大爷爷的腿摔断了。”
  “咋了?”杨父急忙扯了一把见血清,跟着大双跑了出去。
  第246章 245:团鱼
  见血清为兰科植物脉羊耳兰的全草,别名:羊耳蒜、立地好、毛慈姑、岩芋等等。
  见血清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发达、褐色,横卧,茎干呈圆柱状,肥胖粗大,叶青翠碧绿,卵形至长圆形,先端渐尖,形状和粽叶有些相似。
  开紫色花儿,也是一种具有很好观赏性的盆栽植物。
  见血清:苦,凉。具有生新散瘀,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
  山民进山不小心划伤磕破,常找这种草药捣烂敷在患处。
  杨春燕也跟了上去,只见杨大爷坐在竹椅上,脚背肿的老高,“大爸,你脚咋伤了?”
  “春燕回来啦!”杨大爸笑道,“砍木头的时候滑了一下,扭到了。”
  杨春燕揉揉大双脑袋,“小坏蛋,吓我们一跳。”
  大双一脸无辜,“大爷爷拄着棒子进来的,上次那个公公也是这样,爷爷说他腿断了。”
  杨大爷也不生气,笑道:“我们大双最机灵了。”
  杨父拿着清洗干净的见血清捣成泥敷在他脚腕处,又用纱布包住,“年纪大了腿脚不稳,就别抢着干了。”
  杨大爸乐呵呵的说:“老大去掰苞谷了,我看那些柴堆在那,想着帮他们劈了,哪晓得就成这样了。”
  周怀安跟着大舅哥到了河边,一直往上走,到了一处长着不少水草的地方。
  杨大哥将裤腿挽到大腿根,下河把鱼笼从水里提到岸上,解开绑在鱼笼上的尼龙绳,取出装着饵料的小竹篓,把鱼倒进桶里。
  鱼笼里有麦鱼、钢鳅,鲫鱼,白条鱼。钢鳅尖嘴、红尾,身上有花纹,样子和泥鳅有点像。
  麦穗鱼头尖,略平扁,无须、背鳍无硬刺,体型较小,外形看起来如麦粒,喜欢藏在水草较多的地方,每年麦收的时候也特别多,大家便叫它麦穗鱼。
  白条鱼学名四川半餐,体长、扁薄,刺硬,肉质细嫩、鲜美。
  周怀安捞起来看了看,“小鱼捞出来放回河里算了。”
  “要的!”杨大哥提着地笼下河安放。
  周怀安把小鱼捞出来放回河里,也挽起裤腿提着虾筢下了河,河里的水很凉,这天气下水不要太舒服。
  他看见水草下有团黑影晃了一下,忙提着虾筢兜了过去,提起来一看,里面有一只大团鱼。
  周怀安提着虾筢,高兴的冲杨大哥喊道:“大哥你看,撮了一只大团鱼。”
  杨大哥回头看了一眼,“哟~运气不错哈!”
  “嘿嘿!”周怀安上岸将团鱼倒进桶里,见团鱼都快有水桶大了,“回去烧了吃,营养得很。”
  杨大哥笑道:“鳖甲也是一味中药,你以后弄到了,不想吃就把鳖甲取下来,送药铺卖钱。”
  “哦!上次我们打到野猪,燕儿也说野猪皮和苦胆能卖钱。”
  团鱼又叫甲鱼,鳖!
  鳖捕获后砍去鳖头,将鳖置入沸水中煮一两个小时,至鳖甲上的硬皮脱落时取出,剥下背甲,刮净残肉后晒干。作菜肴后的鳖甲不能作药用。
  鳖甲:咸、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的功效。
  杨大哥见弄到一只团鱼了,说道:“这些够吃了,太多吃不完也是浪费。”
  “好嘞!”周怀安提着虾筢上了岸,把刚撮的鱼儿倒进桶里,两人收拾了一下,便往回走。
  “怀安,你们在这住几天啊?”
  “这段时间家里活比较多,明天就得回去。”
  “嗯!等你们把房子修好了,有空来住几天,我们一起上山找草药去。”
  “要的!”周怀安爽快的应下,“大哥上山挖草药的时候,有没有掏过蜂窝?老蜜的价钱也不错!”
  “我偶尔掏一次,大爸家为民经常上山找野蜂窝,弄的蜜我帮他卖过几次。”
  周怀安晓得这个为民,是杨大爸家的小儿子,不晓得咋回事,每次看到他就没好脸色,他也懒得和杨大哥说这些,便岔开了话头。
  “大哥进山挖到过啥值钱的草药?”
  “今年运气不错,遇到厚朴涨价,就割了些厚朴送德生堂,卖了一千多块。”杨为国顿了一下,“我打算把大队那台旧拖拉机买下来,昨天谈好了价钱,一共花了七百八。”
  周怀安问:“买回来用了几年了?”
  “有七八年了。虽说是二手的拖拉机,但开着还不错,我自己也会修,开起来也没多大的问题。”
  “自己会修理,当然是买二手的好了。”
  “明天吃了早饭,我们一起去大队交钱开拖拉机去耕那几亩苞谷地,我教你跑两趟你就会了。”
  周怀安听后高兴的点头,“那最好不过了。”
  杨大哥看了他一眼,笑道:“其实学开拖拉机最简单不过,你脑子转的快,你们明天在这多耍一天,我保你学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