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1200多,我去拿钱给你们。”周怀安说罢便朝房间走去。
  赵慧芳几个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分了钱,几人忙着把草药择了送到沟边清洗干净。
  吃过饭,几人忙着收拾回娘家的东西。
  周家康和周小文也换上了走亲戚才穿的新衣服,得意洋洋的冲周家明几个显摆,“我们要去家婆家了。”
  “我才不喜欢去,家婆那还没家里好。”周小倩不屑的扭头就走。
  周家明看着赵慧芳和张秀香,不高兴的撅嘴,“你们就不能等我们放假的时候再去啊?”
  “中秋放假你们再去!”
  周家亮扭着不干,“中秋还要好久,后天就星期天,后天我们一起去!”
  赵慧芳瞪了他一眼,“我看你这段时间皮子有些发痒了,要不要老娘帮你打几下?”
  周家亮不满的指着周小文,“妈,你偏心,每次都带小文,不带我和大哥!”
  赵慧芳想想从兜里掏了几分钱出来,一人给了两分,“给你们买糖吃,明天晌午我们就回来了。”
  “哦!”兄弟俩拿到钱,满意的走了。
  杨春燕夫妻擦洗后,换上出门穿的衣服,把夹背挂在自行车后座,“妈,我们就先走了哈!”
  “要的!”周母看了看挂在自行车上的夹背,“油罐子小心点,不要摔烂了。”
  “晓得了。”
  去横山镇走路脚程快的最少也要两个多小时,骑车也快不了多少,因为上去的路大多是上坡路。
  一个人蹬着车可能还能上去,两个人一起根本就上不了坡,只有推着车往上爬。
  晌午正的太阳火辣辣的照在柏油路上,热气一阵阵往上,一丝风也没有,烤得人都快喘不气来。
  杨春燕看了看放在夹背里的猪肉,“这么热,肉不会坏了吧?”
  “哪有这么快,到了就让丈母娘做了吃了。”周怀安看了看她一眼,“不晓得我大舅哥在不在?想到再过半个月,就要跟着他学开拖拉机,我就脑壳皮痛。”
  杨春燕笑着打趣道:“你不是天不怕地不怕么,咋就那么怕我哥?”
  周怀安睨了她一眼,“我才不怕他,是怕你夹在中间为难!”
  “晓得你好!”杨春燕冲他笑道,“你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我哥不会再刁难你了。”
  “就是,像我这么好的妹夫去哪找!”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等两人到了杨家所在的杨家坪已是汗流浃背,杨家住在村子中央,整个杨家坪子几乎都是姓杨的人家,弯来拐去的都是亲戚。
  两人进村后,遇到的熟人都笑着和杨春燕打招呼。
  杨春燕也笑着回应。
  有的羡慕的看着周怀安推着的自行车,还有人朝车后座的夹背探头探脑,看两人夹背里到底装了些啥!
  快到杨家时,杨春燕看见带着草帽、背着背篼、笑眯眯的站在路口的妇人,
  她看着年轻了不少的母亲,眼泪差点流了出来,“妈,这么大的太阳,你去干啥?我老汉和哥他们呢?”
  “我打算去掰苞谷,走到这就看到你俩过来。”
  “妈!”周怀安也笑着喊道。
  “哎!”杨母应下,满脸笑容的迎了上去,“这么热的天,你们咋不早点出门?看你俩满头大汗的,赶紧回家。”
  杨春燕挽着她的手,“我婆婆妈让我们送点菜籽油回来。”
  杨母高兴的挽住女儿,“多谢亲家母!我们都没啥给你们的。”
  第243章 242:回娘家(一)
  三人到了杨家门外,坐在院门口乘凉的左邻右舍都笑着打招呼,“春燕回来啦!”
  “大娘、婶子……”杨春燕笑着一一招呼。
  隔壁大婶探头看了一眼夹背里的东西,羡慕的说:“秀珍,你好福气哦,两条大肥肉恐怕都十来斤了。”
  “哟~你看,夹背都装满了,下面还装了不少好东西吧?”
  “没啥东西,就一点布料鞋子啥的!”周怀安看着探头探脑的几人,笑着把自行车往院子里推。
  他心想,看你们哪个以后还敢说,我家春燕找了个穷鬼二流子!
  “哎哟喂!还就一点布料鞋子啥的!秀珍,你家女婿真舍得哦!”
  杨母看着几人,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亲家母让他们送点刚榨的菜籽油来。你看大热天的,家里还忙着烧窑修房子呢!”
  一个两个的,闲着没事就议论我家春燕,千选万选、选了个漏灯盏,这下没啥话说了吧!
  这时两个小侄子炮弹般的冲了出来,一把拉住杨春燕手,“大孃(姑姑),你咋回来了?”
  杨春燕揉揉两人头顶留的那一撮头发,“大孃买糖回来给你吃!爷爷他们呢?”
  “来了!”后院晾晒草药的杨父和杨大哥闻声走了出来,“听说你家在挖土烧窑,咋有空回来?”
  周怀安停好自行车,把夹背从车上取了下来,“来看看你们。”
  “买这么多东西干啥?”杨大哥说着上前接住了夹背,“这么多肉,赶紧拿去吊水井里,天热坏起来快得很。”
  杨母接过肉,看到红纸包着的糕饼、挂面,笑得嘴都合不拢了,“是啊,太多了!”
  姑娘嫁出去过得好,他们面上也有光。
  “大双、小双来吃糖!”杨春燕拿了糖抓了两把装小侄子兜里。
  杨大嫂家有生双胎的基因,两个双胞胎小侄子今年三岁多了,小嘴吧啦吧啦的,调皮捣蛋的很。
  “奶奶,大孃给糖糖了!”两个娃高兴的捂着口袋,拉着她朝堂屋走。
  几人进堂屋坐下后,杨母端了茶水过来,就牵着两个小调皮,去灶房煮荷包蛋去了。
  杨父和杨大哥留下陪周怀安说话。
  问他新地基批在哪里了?家里开窑后烧了几窑了?打算啥时候动工?准备修多宽的房子?
  “出了一窑了,房子打算修三间两头转,正房修假两层……”周怀安一一说了一遍,又告诉两人,他们还包了荒山,买了拖拉机,还有半月提货。
  杨父和杨大哥一边听他说话,一边打量他,杨父觉得他看起来比以前沉稳多了,心里略微放心了些。
  杨春燕见三人聊起来了,出门朝灶房走去。
  杨父又问:“你大哥回来,说你们也去采药了,这些日子收获咋样啊?”
  “收获还好,找了些厚朴、灵芝,重楼……我和叔伯兄弟掏了些老蜜还打了头香獐子……”
  杨父和杨大哥见他说起草药名头头是道,彻底放下心来。
  “进山采药不要太贪,遇到稀罕的草药别挖断根了,得留下一些做种,以后才有的挖。”
  “晓得了,春燕就是这样做的。”周怀安说着又看向杨大哥,“下个月十五号要去宁安提货,我想请大哥陪我一起去,还要请大哥教我开拖拉机。”
  杨大哥爽快应道:“好,下月十五号我去宁安在德生堂等你。学开拖拉机倒是简单,难的是,你得学学机器有了小故障该怎么处理!”
  周怀安见他和颜悦色,也放松了下来,“春燕说大哥都会,到时候还请大哥教我。”
  “嗯!这几天我在家把要注意的事项都记下来,等拖拉机到了,我再跟你说说你就明白了。”
  杨春燕和杨母端着两碗荷包蛋走了过来,“我让妈少煮几个,还给你煮了六个!”
  杨父笑道:“走了这么远的路,年轻人吃六个荷包蛋算啥!我们以前一顿十个不在话下。”
  杨大哥想起上次在周家被吃撑了的事,“就是,我去我丈人家一大碗面里面还有几个荷包蛋!”
  “就是,你们慢慢吃!”杨父和杨大哥起身出了堂屋。
  周怀安和杨春燕坐在八仙桌前,拿起调羹吃了起来。
  荷包蛋里是用醪糟煮的,里面放了红糖,两人吃完又流了一身汗。
  杨母慈爱的看着两人,“我烧了热水,你们去洗洗,去歇一会儿。”
  周怀安对杨母说道:“妈,刚才你不是说要去掰苞谷啊,我们去帮你们。”
  两人难得来一趟,杨母哪舍得指使两人干活,笑道:“就还有两块地的苞谷没掰,你大嫂在田里,我去看看就回。”
  周怀安笑道:“在家闲着没事,我们一起去。”
  杨母见两人执意要去,只得去拿了背篼、草帽给两人,和杨父打了招呼一起往外走。
  她高兴的对杨春燕说:“等会儿顺便摘点香瓜和西瓜回来吃。
  今年试着在河边栽了两亩沙地的西瓜和香瓜,原本想着等你大哥送草药去宁安,顺便给你们送点去的。”
  杨母说完看了看杨春燕,想问问两人这次来能耍几天再回去?又想到他们家在烧窑,不大可能在家耽搁久了。
  杨春燕笑道:“上次去宁安卖草药,小王医生还给了我们些西瓜和芒果呢!”
  杨母:“开春的时候小王医生给了你哥两株芒果苗,都种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