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他哪里是无能,分明是太能了。
如此一来,倒是皆大欢喜。
“那你头上的伤又怎么来的?”
茅焦老老实实地将事情的经过仔细解释了一遍。
嬴政眼底带笑,大臣寻死觅活他见得多了,但凡他想做些改革,总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他们想找死,嬴政便让他们死,久而久之那些人终于学会了不再违抗自己的命令。
依他看来,太后还是太仁慈了。
不过这样也好。
“卿能将太后劝回来,是立了大功,寡人今日便封你为太傅,待寡人亲迎太后那日,卿随寡人同往。”
茅焦连忙拜谢。
帽子本来因为脑袋缠了纱布戴得就不稳,这一低头叩谢,便掉在了地上。
嬴政瞥见他头顶缺掉的那小块头发,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还真是有怨当场就报了!
角落里的赵高,听说太后终于要回来了,心中也不免一阵欣喜,可又有些担心太后不想见到自己。
自从那日他被大王封为中车府令之后,太后似乎对自己便有了不满。
赵高不觉得自己有做错什么,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更何况这是大王的命令,他一个小小的宦官,难不成还能拒绝大王吗?
既然是要迎太后回咸阳,破除母子不和的传言,那阵仗必须做大些。
中车府令负责掌管皇帝专用乘舆,包括出行仪仗的安排,车马调度,赵高自然负责了此次事宜。
赵高在赵元溪手底下学了不少的东西,对于如何把声势搞大些已经驾轻就熟,很快他便令整个咸阳的人知道秦王即将亲自将太后迎回来。
有人喜,有人忧,有人十分意外。
秦国的那些宗室指望着太后回来能给他们续命,那些新贵族则是担心太后再度干涉秦国的政治。
不管那些人怎么想的,秦王的车舆还是离开了咸阳,前往雍城。
李斯看着那些暗自窃喜的秦国宗室,嗤笑着转身,且不说赵太后会不会愿意帮他们,即便赵太后动了要封赏他们的心,大王也是不可能同意的。
自从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依靠着军功爵制和郡县制,秦国的一切都掌握在秦王手中。
已经到手的东西,大王怎么可能吐出来。
与其做恢复往日贵族荣光的白日梦,不如多干些事,让大王高看他们一眼,或许还能得个一官半职。
可惜,这个道理那些只想当蛀虫的人是不会明白的。
赵元溪收到了消息后,长今和柚便开始替她收拾东西。
要离开自己住这么久的地方,虽然只是几个月,赵元溪还是觉得有些舍不得。
她去了沧浪阁。
淳于越和韩非等人,见她过来,忙上前行礼。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你们想听哪个?”
众人面面相觑。
淳于越算是他们中消息比较灵通的,便问,“太后可是来同我等告别的?”
“看来淳于先生是已经知晓了!”赵元溪笑着道,“不过我不只是来同你们告别的,我不日即将回咸阳暂住,你们中也有来自咸阳的,若有意回去的,可随我一同离开。”
赵元溪可还记得他们当初不完全是自愿来的,不少人心心念念地就是想办法回咸阳。
淳于越是必须要回去的,他身为公子扶苏的老师,扶苏去哪,他便要跟着去哪。
儒家大部分的人选择跟着淳于越。
倒是张苍有些舍不得这里,犹豫着要不要离开。
令尹躲到后面,也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许义他忙着育种,雍城才是他的大本营,更不会想要离开。
邹衡无所谓,他属于是去哪都行。
陶志选择留在元溪学院,不打算回咸阳了。
至于韩非和张良,更是没有想跟着赵元溪回咸阳的意思。
最后愿意留下的只剩下张苍、令尹、许义、邹衡、陶志五人,还有法家的三个学生,其中一个便是祝游。
赵元溪有些惊讶,她原以为最迫切想回咸阳的会是这群法家的弟子,毕竟咸阳才是他们真正能发挥才干的地方。
祝游解释,“太后让韩非子写的书并没有写完,小人想亲眼见证它的完成。”
另外两人附和。
有道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赵元溪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这种追求真理的执拗。
她弯眉笑着,“好,倘若哪天你们又想回去了,只管告诉我,我自会让人送你们回去。”
“多谢太后。”
子婴仰着小脸,揪着赵元溪的衣角,“大母,我们真的要走吗?”
子婴在雍城长大的,在他看来,雍城便是他的家,如今家里不住,要去住其他地方,他心中不免有些慌乱和害怕。
第167章 亲迎
赵元溪牵住子婴的手,“只是在那里暂住一阵,我们很快就会回来,而且那里也是大母的地方,那便也是子婴的家。”
“可是,秦王伯父会欺负人。”子婴气鼓鼓地告状。
赵元溪憋笑,想起嬴政每次见了子婴,都在欺负他,也难怪子婴对他一直都有所防范。
“那要是伯父再欺负你,我就替你欺负回来,好不好?”
“好——不好!”子婴点头,又忙摇头,“大母对上伯父会吃亏的,还是不要招惹他为好!”
小家伙如此不给自己颜面,赵元溪脸不由一垮,“大母什么时候吃亏过,就这么对大母没信心?”
子婴睫毛忽闪忽闪,扭过脸不说话。
赵元溪捏了一把他白嫩嫩的小脸,才满意地收回了手。
“学院那边便交给你们了。”赵元溪看向张良和陶志,其他地方除了算不完的账,倒没什么太要紧的,但学院关系到那些孩子,她不得不多上点心。
“太后娘娘放心。”陶志拱手,神情略有些激动。
张良点头,“您放心吧!”
“若是有什么事,不妨同柚商量,倘若她不能处理,便来信给我,我自会决断。”赵元溪决定将柚留在这里。
若真出什么事,这些人至少能尽快同她联系上。
交代好一切之后,赵元溪这才放下心来。
侍卫前来通报,秦王的车撵已经到了雍城。
这次来的人比岁祭那次少些,只有秦王和部分亲信以及随行的军队,但声势却不低半分。
道路两边跪地的百姓,小声低语,“大王怎么今日来雍城了?”
“你还不知道吗?大王今日是来请太后娘娘回宫的。”
“太后娘娘要回去了?那她是不是就不管我们这里了?”
一年多来,雍城的变化,不说那些直接受益的百姓,就是雍城里住着的人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变化。
因着雍纸、青瓷盛行于秦国,乃至其他诸国,不少行商都会来雍城做生意,雍城里的人也因此赚了不少钱。
还有那些作坊里的工人,以及数不清的女工,手里都攒了些钱,生活有了盼头,个个都精神得很。
“不会的!我听说只是大王过于思念太后,才想着将太后接回去住,但太后娘娘舍不得我们,只愿意在咸阳暂住一段时间。”
“太后娘娘待我们真好。”有人感叹。
稚童摇晃着脑袋,仰头问道,“阿父,太后娘娘这样的,这是不是就是老师说的爱民如子?”
爱民如子?
不错的形容,太后娘娘不正是将他们视作她的孩子那样照顾着么!甚至可能比待大王还好,当然这话没人敢说出来。
不少人都默认了这个说法,以至于传遍了整个雍城后,甚至还让其他诸侯国的人都有所听闻。
澧阳宫今日宫门大开。
嬴政站在澧阳宫门口,尽管只是做一场让天下人信服的戏,可这一刻他竟也隐隐有些期待见到这位太后。
赵高躬身道,“大王,奴才这就进去向太后通报。”
嬴政微微颔首,立在门口等候。
赵高快步入内,他对澧阳宫比咸阳宫还要熟悉,一旁的太监宫女也没有拦他。
“奴才赵高,拜见太后娘娘!”赵高跪在大殿中央,连声高呼。
赵元溪听到赵高这个名字,眼皮就止不住地跳。
这个名字真的很令人讨厌!
赵高没听见回答,便只能小心抬头观察太后的神情,见太后正神情复杂地打量着自己,他心下一惊,忙低下头紧贴地面。
赵元溪觉得自己不该以名字取人,高昇虽然如今叫赵高,但不一定就和历史上的赵高一样,好歹这人是她培养出来的,不至于如此。
“起来吧!”
“多谢太后。”赵高起身,又道,“大王正在门口等候,太后可同意他进来?”
赵元溪觉着好笑,她这里啥时候拦过他,不是他想来就来么!
“我去见他。”赵元溪无奈起身。
她远远地便瞧见嬴政正老实地站在门口,真让人稀奇!也真是难为他能做到这个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