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与此同时。
  y国。
  技术顾问汉斯穆勒正悠闲地品着咖啡,嘴角挂着胜券在握的笑容。
  他面前摊开的维修报价单上,赫然写着令人咋舌的数字:15万美元。
  “穆勒先生,”另外一名外国人一眼不眨地盯着汉斯穆勒,小心翼翼地问:“华国的金城纺织厂又来电话询问维修事宜……”
  “鲁槟斯,告诉他们,价格一分都不能少。”穆勒用银勺轻轻搅动着咖啡,杯沿的金色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而且,现在要预付50%定金,我们才能出发。”
  助理卡尔忍不住插话:“先生,他们似乎很执着,已经打了七次电话了。”
  穆勒嗤笑一声,从抽屉里取出一盒精致的雪茄,慢条斯理地剪开雪茄。
  “让他们继续打电话吧,等他们着急了,才会答应我们的要求,到时候不要说我们要求巨额的维修费用他们不会反对,就是让他们像狗一样跪在我们面前,他们也是愿意的。”
  穆勒吐出一个完美的烟圈,眯着眼,似乎已经看到了华国人匍匐在自己脚下的场景。
  “这些华国人啊,总以为能靠几本破手册就掌握我们的技术。”转头对卡尔说,“记得把备用零件的价格再上调20%,就说……汇率波动。”
  卡尔犹豫道:“可是先生,万一他们真的自己修好了,或者寻求其他人的帮忙怎么办?”
  “修好?”穆勒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拍着桌子大笑起来,“就凭他们那些土作坊的工具?就算是努力一辈子,都做不到。”
  至于其他人?
  穆勒他得意地敲了敲太阳穴,“我在温控模块里埋了个小惊喜,他们就算发现异常,也绝对算不出补偿公式!除了我,任何人都做不到。”
  何况,华国也有和他们不是一条心的人,比如那位偷偷联系过他的颜先生……
  他告诉他,金城纺织厂已经停产一周,厂长陆良辰被勒令三天内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就要引咎辞职。
  连华国的官员都帮着自己整他们,他有什么好担心的?
  他起身从酒柜取出一瓶白兰地,“来,提前庆祝又一个华国客户乖乖掏钱!这几年,如果没有华国,我们的生活,未必能有如此滋润,感谢华国的客户们!”
  就在酒杯相碰的瞬间,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刺耳地响起。
  而此时,遥远的金城纺织厂里,陆良辰和姜海棠正在积极努力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想着掏出巨额的费用请穆勒到华国。
  “我们需要自主研发替代部件,这不是我一个人能解决的问题,良辰,麻烦你给毛厂长打电话,请他那边安排人协助我们。尤其是云老师,还有……”姜海棠在确定了问题之后,立即找到解决的办法。
  不付出高额的费用请y国的专家来维修,必然弄不到适配的配件,那就只能依靠自力更生了。
  “我还需要破解他们留在机器里的温度补偿算法。”
  陆良辰问:“海棠,辛苦你了,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在三天之内完成,我可以不当这个厂长。”
  “良辰,我心里已经有主张了,我想,到今天晚上,我就可以初步推导出改进方案了。”
  类似的案例,她夜梦的时候看到过,虽然和这个不是完全一样,但也有共通的地方,举一反三,应该能解决问题。
  陆良辰点头,转身出去给毛厂长打电话去了。
  毛厂长接到电话的时候,一口答应下来,机械厂现在已经和纺织厂深度捆绑,不要说借人,就是其他的事只要能帮忙的,毛厂长都没有拒绝的道理。
  很快,顾昀笛带着人到了纺织厂,听了姜海棠的解释,又看了姜海棠的图纸之后,顾昀笛沉默片刻,便点头应下。
  “有难度,但我会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任务。”
  第225章 齐心协力
  车间里的空气像被压缩过的弹簧,紧绷得能听见彼此的心跳。
  姜海棠将那片镍合金垫片放在工作台上,金属表面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她指尖划过那些人为打磨的斜纹,突然抬头看向众人。
  “y国人算准了我们没有替代零件,更破解不了他们的算法。但他们并不知道,我们华国人从来不会放弃。我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解决问题。”
  “海棠,我们一起努力,一定可以!”顾昀笛语气坚定的说道。
  这个国家,受制于外国那些所谓的专家已经很久了,如果这一次能够顺利解决,也算出了一口恶气。
  “海棠,咱们纺织厂还有几位厂宝,或许,我们可以请来帮忙。”陆良辰忽然说道。
  姜海棠一愣。
  厂宝?
  什么是厂宝?
  姜海棠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问的。
  “我们厂里有几位退休的老师傅,一位是当年给飞机发动机做过垫片的刘师傅,一位是机床能车出镜面精度的王师傅,还有一位研究材料力学的老专家李老师。”
  姜海棠还真不知道,厂里有这么多的厉害人物。
  一时之间,她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真的吗?他们现在能找到吗?”姜海棠的语气里带着惊喜。
  “可以,我立即安排人请他们过来,不,我亲自去。海棠,你先和云老师商量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姜海棠点头,她原本有六成把握能按时完成任务,现在,如果再能添这么几位,那就更有把握了。
  “云老师,我们研究一下……”
  姜海棠不耽误时间,立即拉着顾昀笛开始讨论起来。
  黎景程几个人在一旁认真地听着,顺便将两个人讲到的重点记录梳理一下。
  姜海棠抓起铅笔在图纸上划出条弧线:“我们需要三种替代件:主轴轴承座要重新加工,公差必须控制在0.03毫米以内;冷却油管接口的换用铬钒钢,抗磨损性能比原厂的黄铜件更好;最重要的是这个温控模块……”
  她指尖重重敲在模拟绘制的曲线上。
  “他们的补偿算法藏在三阶微分方程里,得用变分法反推参数。”
  “微分方程?”段长河挠了挠头,手里的扳手差点掉地上,“那不是大学课本里的东西?我以前觉得这个没什么用,都没学明白。”
  姜海棠当然没有想过让段长河和黎景程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两位虽然欧式大学毕业的,但毕竟是工农兵大学,学到的知识相对比较有限。
  至于姜海棠自己,也只知道这个原理。
  她的基础其实还不如黎景程和段长河,她属于临时补课类型选手。
  要是真的让她将这些都弄出来,她真没自信,更不会自大到认为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作为曾经在大学里执教的教授,顾昀笛在这方面应该可以。
  “云老师,这个能请您帮忙吗?这方面我有些薄弱!”
  顾昀笛听姜海棠这么说,脸上不由划过一抹笑容。
  “我还以为,你是无所不能的,原来也有不懂的啊!”
  “是人就会有不足之处,我有很多不懂的。”
  “所以得请云老师您帮忙。”姜海棠撕下张演算纸,飞快写下串公式,“顾师傅,您那边的精密车床能车削铬钒钢吗?硬度可能超标。”
  顾昀笛接过图纸,眉头在眉心拧成个疙瘩:“普通车刀肯定不行,但我们刚到了批钨钢刀头,是给军工厂赶工剩下的。不过得连夜改刀架,不然走刀精度不够。”
  他转身对带来的学生说:“小王,你去一趟机械厂,请示一下,把那台苏国产的老车床调出来,那玩意儿床身沉,抗震性比新的好!”
  这边一系列的事情刚安排妥当,陆良辰已经带着一位老同志到了门口。
  老同志拄着拐杖站在门口,军绿色的中山装袖口磨出了毛边,眼镜片后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海棠,这位是老专家李建东。”
  “李老师您好。”姜海棠立即上前和李老打招呼。
  “真没想到,我一把老骨头了,还有为厂子做贡献的时候,小姜啊,我知道,你是个很厉害的孩子,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你不要客气,只管对我说。”
  姜海棠能看出来,老同志说的是真心话,毕竟,老一辈人,为国家为集体和人民奉献的精神是毋庸置疑的。
  姜海棠又将目前面临的困境说了一下。
  “小姜说的微分方程,拿来我看看。”李老也不客气,直接开口。
  顾昀笛立即将草稿纸上记录和验算的一些内容拿了过来。
  李老盯着顾昀笛看了几眼。
  陆良辰忙介绍:“李老,这位是机械厂的外聘工程师云老师。”
  李老却若有所思地多看了好几眼顾昀笛,显然,他看出了点儿什么。
  “李老,你好啊,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和您一起共克时艰。”顾昀笛立即上前握住李老的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