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是……是为了让铁屑顺着斜度掉出去!”迟疑了好一会儿,最终大柱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说了,“就像我们挖水渠,得把土甩到沟外头!”
  顾昀笛推眼镜的手顿了顿,他看向大柱的眼睛里闪着光芒。
  “小伙子,你今天最想看什么机器?”
  “织袜机!”大柱回答得很坚决。
  顾昀笛说:“走,我们看织袜机去。”
  顾昀笛的办公室里就有一台拆成零件的织袜机,顾昀笛给大柱看了图纸,然后又当着大柱的面将织袜机的各个零部件一样样地装起来。
  那些交错的连杆、咬合的齿轮,看得大柱整个人兴奋且激动,手指不受控地微微发颤。
  “这个弹簧……”他突然开口,想说什么,却又极快的住嘴,慌忙咬住下唇。
  顾昀笛鼓励的目光让他鼓起勇气继续说。
  许是顾昀笛表现得十分平和,大柱很快也就不局促了,而是放轻松和顾昀笛说话。
  虽然大柱说的很多话都不一定对,但顾昀笛却从中感觉到了,这个小伙子是个很有天分的。
  “小伙子,明白了吗?”顾昀笛问。
  “你好,我,我有些没明白,有些明白了。”大柱有些磕磕巴巴的,说话都不连贯了。
  “你很不错,不懂的你可以问我。”
  大柱高兴坏了,忙连连感谢顾昀笛。
  姜海棠没有开口,只是继续看他们。
  “要是让你自己制作,你能制作出来不?”顾昀笛故意问。
  大柱挠挠头:“应该不能吧!这个我没学过!”
  姜海棠笑着摇摇头:“您太难为他了,他可从来都没接受过系统学习。”
  顾昀笛看看姜海棠再看看大柱,对姜海棠说:“说不定,你看走眼了。”
  暮色漫进办公室,姜海棠提出要回去。
  毛厂长安排了车等着送他们,顾昀笛和大柱在车上的时候,又聊了不少。
  回到纺织厂招待所,大柱还很激动,激动得翻来覆去睡不着。
  其他小伙子羡慕地说:“大柱,你去机械厂都看到啥了?”
  大柱猛地从床上坐起来,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看到啥?看到铁水像糖稀一样流进模子里,看到车床一转就能削出亮闪闪的零件!”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同屋的小伙子们也都坐起身,黑暗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
  “那个云老师还给我看了织袜机的图纸,”大柱比画着,“上面画着各种齿轮咬合的样子,就跟……就跟……”
  “跟啥?”半晌等不到大柱说出后面的话,有性子急的人已经等不及开口问了。
  大柱突然跳下床,光脚踩在水泥地上,从包袱里摸出个小本子:“你们等着!”
  他打开明亮的白炽灯,用铅笔在本子上飞快地画起来,铅笔摩擦纸面的沙沙声在静夜里格外清晰。
  不一会儿,他把本子举起来:“看,就是这样!”
  几个脑袋凑在一起,只见纸上画着几个精巧的齿轮咬合示意图,旁边还标注着尺寸。
  可是,他们都看不懂这是个什么。
  “这……这真是你看过就记住的?”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大柱不好意思地挠头,语气有些暗淡下来。
  “有些地方记不清了,我瞎画的。”
  “这都已经很不容易了。”
  “大柱,没看出来,你小子这么厉害呢?”
  几个人说话的声音大起来,房门突然被敲响。
  “这么晚了还不睡?我们明天一早就要回去。”是赵志坚的声音。
  屋里瞬间鸦雀无声。
  大柱慌忙把本子塞到包里,快速地爬回床上。
  躺在招待所的床上,第二天回到家里,天色已经晚了,可大柱却说要去山上找点木头。
  赵大山问:“你要木头干啥?”
  “爹,我想着用木头试试,能不能做出一个小型的织袜机。”
  赵大山听着儿子这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摇摇头,这傻儿子,太天真了,哪有这么容易啊。
  要是这么容易,岂不是人人都去城里当工人了?
  但看着儿子亮晶晶的眼睛,到嘴边的训斥又咽了回去。
  孩子年龄还小,让撞撞南墙也好,省得将来回想起来后悔。
  “去吧,别耽误明天上工就行。”赵大山摆摆手。
  大柱像得了特赦令,抓起斧头就往山上跑。
  月光下,他选中一棵歪脖子枣树,认真地砍下几根粗细不一的枝干。
  接下来的日子,大柱像着了魔,白天跟着大伙儿在“鬼见愁“挖土,收工后就躲在仓房里鼓捣木头。
  蔡婶子每晚都能从儿子衣服上抖落一层木屑,真是又好气又心疼。
  “这孩子魔怔了,”蔡婶子忧心忡忡地对赵大山说,“昨儿半夜我起夜,看见他还在油灯下刻木头,手指头都磨出血了。”
  儿子上进是好事,可看着他这样没白天没黑夜,一双手上都是伤疤,当妈的还是心痛。
  赵大山蹲在门槛上吧嗒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
  第二天,他从供销社回来,扔给大柱一个小布包:“给,供销社新到的刻刀。”
  大柱打开一看,眼睛顿时亮了,三把锃亮的刻刀,刀柄上还缠着防滑的麻绳。
  刀柄的防滑麻绳,是他一点点缠上去的,每一道纹路都浸透了老茧的温度。
  “爹……”
  “别磨蹭了,你娘蒸了馍馍,趁热吃。”赵大山转身往外走。
  大柱立即冲着赵大山的背影喊道:“爹,谢谢你!”
  “我是你老子,和我客气啥!”赵大山嘴里说得平静,但走路的姿势都有点不一样了。
  这些姜海棠都不知道,他们这段时间也非常忙,因为姜海棠要参加广交会,因此,新材料的研发就要加班加点地搞起来。
  好在,他们这个研究小组人虽然少,但都是精兵强将,每一个人都非常努力。
  终于,在四月头上,他们的研究出的新型防水防潮防火的军用材料研究得差不多了,虽然还没到能够量产的地步,但已经可以顺利通过实验了。
  姜海棠连欢呼庆祝都来不及,将这边的事情交给黎景程等人之后,投入到了广交会的筹备工作中去。
  参加广交会的工作人员统一买票,四月十一日集体出发,走的时候,要带不少的东西,因此,提前要做的准备工作非常多。
  就在姜海棠忙忙碌碌的时候,大柱那边也终于见到效果了。
  这日,大柱神秘兮兮地把父母叫到仓房,一个一尺来长的木制织袜机模型静静摆在木板上。
  第206章 哗然
  “大柱,你忙了这么长时间,就弄出这么个东西?”蔡婶子围着看了好一会儿,才问。
  “娘,你可别小看这个,这是个小型号织袜机,能动。”大柱激动的说。
  “这……这真能动?”蔡婶子不敢相信地问。
  大柱深吸一口气,轻轻转动模型侧面的把手。
  随着一阵咔嗒声,木制的针床竟然真的上下摆动起来,一根麻线被勾着穿梭,渐渐织出一小段粗糙的布片。
  是的,不是袜筒,而是布片。
  “我也不知道哪里出问题了,没有办法弄出制成圆形的筒,只能织成布片。”
  “哎呦,儿子,你真是出息了,咱们大队可没有人能搞出这个。”蔡婶子用力地拍了一下儿子的肩膀,夸赞说。
  赵大山没有说话,但手却在微微发抖,没想到,儿子竟然真的能搞出这么个东西。
  只可惜,他们是乡下人家,要是儿子生在城里,说不定能更有出息一点。
  “我想着,过两天送土的时候,带着去问问海棠姐,到底是个啥情况。”大柱觉得,既然自己弄不出来,还是要请教别人。
  “今天你没上工,大队长说,明天一早就去送土,你想去就准备准备,等下我找大队长给你说说去。”
  第二日,天还没亮,大柱用一块麻布仔细包好模型,跟着大队长心怀忐忑地去纺织厂。
  姜海棠知道清水沟的人来了的时候,还挺惊讶的,她以为,距离下一次送高岭土过来,总要等上一段时间。
  姜海棠正打算过去的时候,大柱找过来了。
  看着大柱怀里抱着东西,姜海棠问:“这是什么?”
  “海棠姐,我有事要请教你。”大柱局促地说,一双眼睛都不敢看姜海棠。
  “什么?你说。”
  “海棠姐,我自己用木头做了这个,可不知道为啥,就是织不出筒……”
  大柱觉得,自己是不是太笨了,明明之前云老师给自己讲解的已经很详细了。
  姜海棠没听明白大柱说了什么,当她看到大柱将麻布片打开后,吓一跳。
  这分明就是一个木头制作的小号的织袜机啊。
  模型不过一尺见方,但每个活动部件都精准还原,连最细微的导纱钩都雕刻得纤毫毕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