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知道了,当家的,你赶紧去,别墨迹。”
  不到二十分钟,院外就传来爽朗的说话声。
  赵志坚大队长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拿着旱烟袋大步流星地走进来。
  “海棠啊,你回来了?”赵志坚一进门就热情地伸出手,“听大山说你给咱们大队带来好消息了?”
  姜海棠连忙起身相迎:”赵队长,我这次回来是有事想和村里商量。”
  赵志坚在八仙桌旁坐下,接过蔡婶子递来的大碗:“听大山说,你们厂里要买后山的土?”
  “是的,大队长。”
  赵志坚不敢相信地盯着姜海棠问:“你说的是咱们后山那片除了荒草啥都不长的那些‘鬼见愁’?”
  姜海棠这才想起来,那一片地方,老辈人说,野草都不好好长,就是鬼见愁。
  “就是那些土,如果我们自己挖,一吨可以给大队一块钱,要是大队里负责采集,可以以每吨五元的价格收购,如果大队里负责采集运输,一吨土还可以再增加一块钱。”
  赵志坚手里的茶碗端不住了,他颤抖着放下,死死盯着姜海棠,似乎要看看,姜海棠是不是说错了。
  “你说错了,还是我听错了,海棠。”
  “大队长,您没听错,我也没说错,我们初步计划要十吨。后续如果还有需要,继续采购。”
  赵志坚心里盘算,先要十吨,那就是五十块钱了,要是用自家的牛车送过去,就是六十块钱了,后续还要,那就更多看了。
  那片坡地少说能挖出几百吨啊!天降横财了!
  蔡婶子正在给众人续茶,听到这话差点摔了茶壶:“老天爷,那不长草的土这么值钱?”
  姜海棠点点头:“不过,我们也是有要求的,必须保证土壤纯净度,不能掺杂其他杂质,如果掺了其他杂质,我们就不收了。”
  赵志坚的旱烟袋在桌沿轻轻磕了磕:“这事得开社员大会。不过……”他突然压低声音,“海棠啊,你实话告诉叔,这土真这么值钱?别是你们厂里吃亏……”
  他担心,这是不是姜海棠故意帮他们清水沟的人才搞出来的。
  姜海棠心头一热:“大队长,大家挖土不容易,要是你们不挖,我们还要安排人来挖土,不划算。”
  赵志坚摸着下巴盘算:“那叔就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这好事也轮不到我们大队。这事儿要是真能成,咱村今年就能通电了!”
  正说着,门外传来叽叽喳喳的声音。
  几个小脑袋从门缝里探进来,都是听说姜海棠回来跑来看热闹的村里孩子。
  蔡婶子笑着招手:“都进来吧!海棠姐姐带糖来了!”
  姜海棠想起来随身的包里还装着一些水果糖,她连忙打开随身带的布包,把糖分给孩子们。
  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问:“城里是不是有会自己跑的铁牛?”
  “那叫拖拉机。”姜海棠蹲下身给她整理衣领,“等咱们清水沟大队有钱了,也能买。”
  赵志坚看着这一幕,立即起身:“我这就去敲钟开大会!这么好的事,今晚就定下来!”
  傍晚的打谷场上,全村老少都聚集在一起。
  今晚的月亮很圆很亮,是以,整个打谷场上都亮亮堂堂的。
  姜海棠站在月光下,详细讲解了合作方案。
  村民们议论纷纷,有个老爷子颤巍巍地举手:“海棠丫头,挖了土会不会影响咱村的风水?”
  姜海棠早有准备:“您老放心,我们只取鬼见愁,剩下的土不动,说不定,把这层鬼见愁挖了,以后这一片还能种庄家呢。”
  赵志坚接过话头:“那‘鬼见愁’附近本来就不长庄稼,现在能变废为宝,给咱们大队换点钱是祖宗保佑!”
  投票时,全队一百三十七户人家,一百三十六票赞成。唯一没举手的是耳背的刘奶奶,老太太耳聋好些年了,虽然来参会了,但压根没听清讨论啥。
  等她看到大家都举手的时候,才要举手,已经统计结束了。
  散会后,赵志坚拉着姜海棠的手说:“明天我就利用农闲时间组织青壮劳力开工!你放心,咱们清水沟人做事最实在!”
  月光下,姜海棠望着村民们欢天喜地回家的身影,心里满是感动。
  小陈走过来轻声说:“姜工,咱们也该回招待所了。”
  蔡婶子听了,忙拉住姜海棠说:“海棠,你就别回招待所了,怪远的,今晚和婶子睡一屋,咱们好好唠唠。”
  姜海棠为难地说:“婶子,我们好几个人呢。”
  蔡婶子说:“让你叔和大柱两个去别人家住,你那几个同事住一屋,我们家炕大,能住下。”
  姜海棠想着明天一早还要来,便和老周商量。
  老周也同意,招待所镇上没有,得去县里,实在有些远。
  第203章 贴心话
  姜海棠见老周同意,脸上绽放出笑容,眉眼弯弯,浅浅地笑着对蔡婶子说道:“那今晚就麻烦婶子了。”
  姜海棠的声音清脆悦耳,蔡婶子能听出来和当初在李家时候的疲惫不堪不一样。
  她不由在心里感慨,到底是日子过舒心了啊。
  蔡婶子喜出望外,脸上的笑容都快溢出来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连忙伸手拉住姜海棠的手,热情地往屋里拽。
  “大柱他爹,你快去三叔公家借宿一晚!大柱,你去你二叔家睡!”那声音又高又亮,满是欢喜。
  赵大山听到妻子的吩咐,二话不说,转身就快步走向里屋去收拾铺盖,动作麻溜又迅速。
  大柱却没有立即去收拾铺盖,而是带着一脸憨厚的笑容,慢悠悠地凑到蔡婶子和姜海棠跟前。
  他挠了挠头,那一头乌黑的短发被他挠得有些凌乱,黝黑的脸上泛着质朴的光。
  姜海棠对勤劳肯干的大柱印象挺好。
  见大柱凑过来,笑着问道:“大柱,最近在忙什么呢?”
  “就是种地呗。海棠姐,你在纺织厂工作?是不是有很多新奇的机器?”
  姜海棠倒是很意外大柱竟然对这些有兴趣,随即好奇地问道:“你对机械有兴趣?”
  大柱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像是被夕阳染上了色彩,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喜欢,但没见过厂里的先进机器。上次去你们厂,就只听到机器轰鸣的声音了。”他说话的时候,脸上都是心之向往的表情。
  “我们厂进了几台新式织袜机,可先进了。要是你能争取到帮厂里送土的活,我就带你去看看。”姜海棠眼中带着鼓励,看着大柱说道。
  大柱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满是惊喜与期待。
  “真的吗?海棠姐,你说的织袜机,是不是那种能自己织出袜子的机器?”
  “对,就是那种。一台机器一天能织上百双袜子,而且花纹样式都能自动变换。”
  她的手在空中上下舞动,试图让大柱更直观地理解。
  “这么厉害!”大柱不禁惊叹道,嘴巴张得大大的,满脸的不可思议,“那得多少人看着机器啊?”
  “一个人照看一台就行了,不用太多人。”姜海棠笑着回答,笑容里带着几分自豪。
  蔡婶子也听得入神,眼睛直直地盯着姜海棠,嘴里念叨着:“哎哟,那以后咱们是不是也能穿上机器织的袜子了?”
  “当然可以。不过现在织袜机还没有正式投产,再过几个月肯定能在供销社买到。”姜海棠点点头,肯定地说道。
  大柱又问:“海棠姐,你说……咱们大队能不能也弄台这样的机器?”
  姜海棠有些意外,微微挑起眉毛,问道:“你想办厂?”
  大柱不好意思地搓着手,手上因为常年劳作布满了老茧。
  “我就是想着,要是能学会用这些机器,以后说不定能让咱们大队的日子好过些,我们大队太穷了,隔壁大队有拖拉机,我们都没有。”
  说到后面,他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带着一丝无奈与不甘。
  姜海棠从这个年轻人的脸上看到了不屈。
  她想着,上辈子,大柱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改革开放之后就去了城里,好像闯出了一点名堂,蔡婶子和大山叔两口子也被接走了,再后来,她忙着养活那一家子人,淡了联系,也就不知道他们的情况了。
  蔡婶子拍了下儿子的后背,语气里带着几分嗔怪:“你这孩子,尽想些不切实际的!有这时间,多挖点儿土给你海棠姐他们送过去,年底也能多分几毛钱。”
  姜海棠听了这话,心里有点心酸。
  她太清楚清水沟大队的情况,这里每年年底分的粮食,都不够一家子人一年四季嚼用的,更别说分钱了。
  村民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却依旧难以摆脱贫困的生活。
  所以,才会连一吨土五块钱这样的活儿都愿意干。
  “大柱,你的想法很好,我回头带你去看机器,你要是能看明白,我就给你个机会到厂里学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