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狗儿啊,刚才我……咳咳……!
听见,外面大声喊着什么,去帮忙搬运尸体,就可领取一斤粮食,或者五十文钱?”
“是的,爷爷,狗儿也想去,你看……”
“狗儿,你还小……咳咳……”
“爷爷,爷爷!”
男孩好一阵拍背,抚胸口,老者才缓过气来。
男孩用破烂的袖子抹了一把眼泪,下定决心般说道:“爷爷,我十五岁了,他们只说能搬动尸体就行,我能行的,我去码头扛过麻袋,跟垃圾堆的野狗抢过食,力气大着呢!”
男孩举起麻杆一样细的胳膊想证明给爷爷看,可惜没有达到效果。
“就算……就算人家嫌弃我,我也没损失什么,要是能选上,五斤粮食掺点野菜麦麸,够我们吃好多天了!”
老者眼角有泪,这会儿倒没坚持了。
男孩满怀期待出门,出到门口叮嘱一句:“爷爷,您好好躺着,等着狗儿拿粮食回来,今晚咱吃野菜稀饭!”
老者好像听到了,又好像没听到,咳完了这阵儿,他又陷入了半昏迷之中。
他已经三天没有一粒正经粮食下肚了,吃的苦涩难咽的野菜汤还是他的孙子跑到五里外的野地里挖回来的。
由于常年吃不饱又强度劳动,他的身体就是这样慢慢熬出病的。
几乎同样的剧情在城中老百姓家里陆续上演,他们都为那五斤粮食抱着怀疑,希冀,和赌一把的态度,兴致缺缺。
原因无他,因为今年特别大旱,上半年都没有下雨,地里干旱歉收,相隔不远的大周,也同样遭受大旱天灾。
他们都没有粮食,大周一样没有,他们从哪里来的粮食发给他们?
莫不是骗他们去给他们白干活的吧?
吴兰芝站在城中最大的集市场地上,看着从各家各户陆续走出来瘦成纸片人的老百姓,满眼不敢置信。
按理来说,每个月能有上百斤粮食的人家,人不可能瘦成这样。
就算有一两个家庭特别困难的情有可原,可为何个个都是这样?
她严重怀疑她收集的数据有误,得,一个早上白干活了。
她现在反应过来,她从府丞嘴里知道的数据,应该是经过他们美化了数倍,造出来给人看的数据。
实际上,西蒙老百姓普遍连一个月五十斤粮食都不到。
翻看史册,按照前几年的数据是有。
但她不知道的是,西蒙朝廷单单在今年上半年,就加征了三次粮。
官差下来,美其名曰说得好听是高价收粮,让老百姓把吃不完的粮食高价卖出,让老百姓手里有余钱,互通有无,推动西蒙贸易发展。
可实际上,官差下来只收粮,不给钱,只给老百姓打了一张欠条,说等朝廷拨下银子,就可拿着条子去府衙换钱。
第一次老百姓丝毫没有怀疑,信了,从牙缝里挤出为数不多的口粮上交。
第二次老百姓有点不愿意了,本来就吃不饱,再征粮连五分稀饱都不混不上了。
可在官差的威逼利诱之下,他们不得不将剩下的口粮上交了三分之一。
到第三次征粮,老百姓说什么都不肯了,官差见他们软硬不吃,直接上门抢。
因为这个,有那胆大不要命的壮汉跟官差起了冲突,紧接着西蒙各地都有小股老百姓暴动,后来被西蒙军营以铁血的手段快速镇压,死伤了不少老百姓而告终。
西蒙发生的这些事都有大周的细作收集消息传回,只不过白黎没有过问而已。
看着数十个犹犹豫豫站出来的老百姓,更多抱着看热闹没有动静的老百姓,吴兰芝不明所以。
五斤粮食,或者五十文钱一天已经是高价了,
高大妮突然灵光一闪,“他们不相信咱们给粮给钱?”
“应该是了!”
恰好这时,骆杨带着一车车装满粮食的马车牛车队过来了。
“骆杨,你来得太及时了!”
吴兰芝像看到了救星,瞬间松了一口气。
“白元帅早料到了,晌午饭后就命我去城外把粮食拉进城来。”
至于这批粮食的来源,白黎不说,也没有人多嘴问起。
第283章 帮派之争
吴兰芝立即打开一个麻袋,从里面抓出一把白花花的大米,摊开手掌给大家看。
“你们看,粮食在这儿,只要来干活就能领。”
“呀!真的有粮!”
“还是白花花的大米!”
“这么多,估计都有几千斤了!”
“看,那边还有好多铜板!”
高大妮机灵,在吴兰芝打开袋子的时候,急忙把旁边用东西盖住的几个箩筐铜板露了出来。
“看吧,钱,粮都在这儿了,你们还不相信吗?”
“相信了,相信了,我也来!”
“还有我!”
这下,刚才持观看态度的人都深信不疑,争先恐后报名,害怕够人手了自己轮不上。
不怪他们急,实在是这条件太诱人了。
“你们都去那边报名。”
一群人立即涌去了由府丞负责的报名那边,几个衙差和府丞马上被黑压压的人群包围。
“这下好了,不用愁不够人手搬运尸体了。”
吴兰芝松了一口气,昨晚大军攻入城时已经下半夜了,将士们只来得及打扫了战场,把尸体集中在城门口西北角那边,摞成一座小山,只等白天才把尸体搬到城外焚烧。
秦州城两万守军,只逃了不到两千人,剩下一万多人变成了一万多具尸体,要搬出城外焚烧,掩埋,这可是一个大工程。
白黎不舍得让疲惫不堪的将士劳累,于是决定出钱出粮雇老百姓干活,也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取一点酬劳。
白黎出征前,大周皇帝周昱把攻下的城池管理权全权交给白黎,当然后续的城池建设和布防等等工作,他会用金钱和粮食全力支持。
有了钱和粮,还有什么做不好的事情?
所以白黎应得痛快,攻城,接管,建设,顺手的事。
她打算将这个秦州城,作为征服西蒙的第一个根据地,以这个点为中心,逐渐往外扩张,之后慢慢收服西蒙。
秦州城一切都在白黎掌握之中,她重新布防,加强防守之后,就等着西蒙大军反扑了。
三日后,西蒙朝廷。
西蒙国秦州被白黎攻陷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西蒙国朝堂炸开了锅。
“陛下,请立即发兵夺回秦州。”
“陛下,贸然出兵不是上策,还得三思而后行。”
西蒙国君阿萨木听到朝臣的争执,一个头两个大,无措地望着摄政王阿布达。
阿布达慢悠悠出列,抱拳说道:“陛下,臣主张放弃秦州,加派兵力守住其他城池。”
“不可!”
晋王一脸阴鸷站出来,阴沉沉地盯着摄政王阿布达。
“皇叔,秦州是我西蒙与大周相邻的边关要塞,秦州对于西蒙来说至关重要。
臣建议趁大周军队刚刚入城,与老百姓起冲突摩擦之时,迅速派兵前去夺回。”
两人分别有自己的帮派,这两位一开口表态,立即有两派人马开始唇枪舌战,各执一词,把个庄严肃穆的朝堂吵得像菜市场。
阿萨木伸手捂住脑袋,他好想尿遁,但他还要维持一国之君的脸面,真的好难。
他端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如纸,双手不自觉地颤抖着,完全没了主意,眼神中满是惊恐与无助。
整个朝堂乱成一团,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恐慌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
摄政王阿布达面色阴沉如水,冷眼看着晋王的人在上蹦下跳蹦哒。
待看得差不多了,他才缓缓走上前,双手抱在胸前,扫视了一眼慌乱的群臣,大声说道:“诸位安静!秦州既已失陷,如今敌军士气正盛,我军若此时贸然夺回秦州,恐怕是以卵击石。
依本王看,不如放弃秦州,集中兵力守住其他重要城池,加强防御,等待时机再做打算。”
阿布达的话音刚落,晋王忍不住冷嗤了一声。
晋王一身戎装,英姿勃勃,眼神中透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
他怒视着阿布达,连皇叔都不叫了,大声反驳道:“摄政王此言差矣!秦州乃是我国西部重镇,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怎能轻易放弃?
如今我军虽一时受挫,但若是就此退缩,岂不让大周看扁,我西蒙国的军威何在?
本王认为,必须立刻集结兵力,将秦州抢夺回来,方能重振我西蒙国的士气!”
阿布达冷笑一声,看着晋王,不屑地说道:“晋王殿下,打仗可不是意气用事。
你只看到秦州的重要,却没看到如今的局势。白黎那三万大军刚拿下秦州,必定严阵以待,我军长途奔袭,胜算能有几何?
到时候不但夺不回秦州,反而会折损更多兵力,让我国陷入更危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