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匡珣若只是匡家少爷,是纨绔子弟,那他绝对进不了曲忆婵的眼,曲忆婵也用不着来和邱和舒交好。可今时不同往日,匡珣从一众官家子弟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兵出征的少将军,曲忆婵作为未来匡府的女主人,她不能和匡珣一脉交恶。
匡珣和邱和舒感情那么好,如今匡珣不在京中,她这个做大嫂的,有必要照顾好邱和舒。
邱和舒想了一堆,最后轻轻叹了口气,心想曲忆婵最好还是别来了,她来一次,彼此都不自在。
“不了。”邱和舒拒绝了兰芝回房歇息的提议,但没有拒绝拒绝休息,“把我的扇子拿来,我躺下晒会太阳。”
兰芝低声应好。
曲忆婵来之前,兰芝就叫人帮邱和舒把椅子搬到了树下,那会阳光还不算大,只是被曲忆婵一耽误,阳光大了许多,略显刺眼。
邱和舒口中的扇子是他自己做的,放在书房的桌上,从院子走到书房不远,邱和舒一边估算兰芝回来的时间,一边想下午要做什么事。然而眼见到了他估算好的最迟时间,兰芝还没回来,这让邱和舒皱了皱眉,起身准备亲自去书房看看。
“扇子拿来了。”邱和舒刚起身,兰芝的声音就从后传来。
兰芝弯腰,把扇子递给邱和舒。
邱和舒坐了回去,没立马接扇子,而一瞬不动地盯着兰芝看。
邱和舒觉得兰芝有点不对劲,或者说从匡珣离开后她就不太对劲了,这些天兰芝总会给他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还问他喜不喜欢。
兰芝在邱和舒身边很多年了,邱和舒对她不像对别的下人那般疏离,偶尔也能说笑说笑,加上他小时候兰芝就没少给他买好玩的,所以刚收到那些小玩意时,邱和舒没觉得奇怪。
直到兰芝问他喜不喜欢,这直接加重了邱和舒的怀疑。
“兰芝。”邱和舒接过扇子,装作不经意地问,“刚才没找到扇子?”
兰芝如实回答:“找到了。”
“那为什么这么久才回来?”邱和舒紧接着问,只是兰芝却沉默了。
邱和舒不意外兰芝的反应,也没强求她一定给回答,见此也只点了点头,然后便岔开了话题,“或者说,你……有事瞒着我?”
这个问题就犀利得多了,兰芝想避都无法避开。
兰芝无奈一笑:“少爷聪慧,什么事都瞒不过少爷。”
这便是承认她有事瞒着他了。
邱和舒有些意外。
“瞒什么了?”邱和舒问。
兰芝没立马回答,而从袖口拿出一封信,微笑着递给邱和舒,“少爷看了就明白了。”
看到兰芝拿出信,邱和舒下意识想起那封娘子亲启的信,他不知道匡珣是怎么想的,托颜真带他去看小院就算了,竟然还故意留了封信在那儿。
邱和舒没看那封信,本来也不打算管的,只是临走时还是把信带回来了。而这会儿看到兰芝递过来的信,邱和舒下意识将两封信联系起来,“匡珣让你给我的?”
兰芝不意外邱和舒能猜到信是匡珣留的,她点点头说,“匡公子让我给少爷。”
邱和舒没接,甚至还想问问兰芝为什么会答应匡珣,不过邱和舒只在心里想了想,没有真的问出来。
可兰芝却跟突然有了读心术一般,不仅看出来邱和舒心中所想,还给出了回答,“匡公子没拜托我一定要给少爷,只是告诉我东西在哪。”
“但你还是给了。”邱和舒接了信,“那些小玩意也是他准备的?”
兰芝点头:“匡公子准备了很多,让我每天给少爷一份。”
“信呢?”邱和舒嗯了声问。
“信也有很多封。”见邱和舒好像没有不开心,兰芝才再补充说,“一天一封。”
邱和舒:“……”
兰芝退下了,邱和舒也躺到椅子上,开始晒太阳,而信放在腿上。
邱和舒没有打开看,只静静看着信。
扁舟趴在邱和舒腿边,原本闭着眼的,后来似乎是察觉到了邱和舒的情绪,便抬头去看邱和舒,还用头轻轻蹭了蹭邱和舒腿。
瞥见扁舟的小动作,邱和舒心里一软,收回落在信上的视线,伸手去揉扁舟头,“乖。”
扁舟蹭邱和舒手心,用行动表示它会乖。
邱和舒一愣,忽然想到了诸夏。
诸夏明明是匡珣的灵宠,却格外亲他,甚至匡珣走了还会留在他门口,一脸乖样地等着他摸头。
邱和舒没忍住笑了。
京城里天气甚好,阳光照得邱和舒暖洋洋的,邱和舒后仰躺好,抬手遮住眼睛,透过指缝看天空。
匡珣离京小半个月了,不知道现在到哪了。
望都城外,大雪纷飞。
“前面就是望都城了,过了望都,我们就进了漠北界,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和大将军汇合了。”副将军骑马到匡珣身边,“不过今日天色已晚,将士们赶了一天路也累了,虽说这儿离望都不算远,但此时天寒,我们不如就地驻扎休息,明日再进城。”
副将军说得有理,匡珣点了点头,让他吩咐下去。
副将军应了好,很快又骑马走开了。
望都不比京城,要冷得多,京城还在入秋,这边已经下大雪了。耳边风声呼啸,眼前大雪飘舞,匡珣却丝毫不受影响,披着大氅骑在马上,静静地眺望远方,只觉得心跳很快。
隐忍数年,他终于到了漠北。
第48章 邱和舒x匡珣
和在小院发现的那封信一样,兰芝给的这封信邱和舒依旧没看,回屋之后将信压在了妆匣下。
匡珣还在京城时,邱和舒虽觉得匡珣话多聒噪,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偌大且无趣的匡府里,正因为匡珣时不时来打搅他,邱和舒才没那么无聊。
如今匡珣离了京城,小院只剩下邱和舒和几位下人,尽管清静了不少,可待的时间一长,就多少有些没意思了。
好在匡府离邱府近,邱和舒在匡家待不住,索性寻了个由头,回邱府住去了。
连书慧知道邱和舒要回来,开心得不行,忙让厨房做了一桌邱和舒喜欢的菜,更亲自收拾了邱和舒的卧房,好让他住得舒服。
邱明达今日无事,也帮着连书慧在收拾,看连书慧累出了汗,邱明达拉住连书慧的手,让她到旁边休息一会:“夫人辛苦了。”
“不辛苦。”连书慧开始捶肩,温柔一笑道:“和舒难得回来,我当然得让他住得开心。”
尽管两府相距不远,可邱和舒到底嫁出去了,不能随意回府,这半年来,邱和舒回府的次数屈指可数。起初连书慧担心他在匡家过得不好,忧得好几天吃不下饭,后来知道邱和舒在匡家过得不错,连书慧悬着的心才落落回去。
谁想轻松日子还没过几天,匡珣便又接到任令,要领兵出征边疆,归期未定,凶险不明。
连书慧不是一个希望儿子大有作为的人,比起进入朝廷为官,连书慧更希望邱和舒能够快乐平安地过一辈子。至于匡珣会如何,连书慧是不大在意的,毕竟匡珣之于她,不过是一个只听说过名字的晚辈。
然而命运让邱和舒跟匡珣牵扯到了一起,连书慧就不得不关照起匡珣,向导跟哨兵一旦结合,那不管后面如何发展,有些事已经失控。
连书慧不想邱和舒走到这一步,她希望匡珣能够活下来,至少这样邱和舒能够平安,不用像朱语之那般。
但若真走到那一步,连书慧就算是死,也不会把邱和舒交给溯宫。
邱明达看出连书慧的担忧,安抚地按了按她肩膀:“和舒心里有数,用不着我们担心。”
“哪能不担心啊?”连书慧叹气:“要我说当初就该辞官回家,这样就没人知道和舒是向导,他也不用跟匡珣成亲了。”
连书慧握住邱明达的手:“匡珣这孩子……”连书慧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匡珣,又开始叹气:“还好他跟和舒感情好,否则我们真就害了和舒一辈子。”
赐婚圣旨下来后,连书慧是想带邱和舒离开京城的,她不想邱和舒和一个不熟的人成亲,更不想邱和舒陷入匡府泥淖。只是圣命难违,她不可能成功带走邱和舒,连书慧便又嘱咐邱和舒:“莫要委屈了自己,如果匡珣对你不好,你就回家,娘护着你。”
回忆让连书慧有些感伤,邱明达情绪也被感染了,只是想到邱和舒马上就要到家了,不想邱和舒担心,邱明达便很快整理好心情,笑着去哄连书慧了。
两人携手走了半辈子,如今已年过半百,邱明达还像年轻那般说笑话哄人,连书慧没一会就被逗笑了,见此,邱明达也放下心来。
邱和舒并不知道邱明达跟连书慧的交流,他到家时,厨房已经备好了饭菜,邱和舒一下马车,连书慧就迎了上来,拉着他去吃饭。
连书慧走得急,仿佛慢一点邱和舒就会消失不见,这让邱和舒笑得很无奈:“娘,我不急着走,你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