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黛玉收拾着东西准备回程。她将藏书、笔墨纸砚都随身带走。余带不走的物资皆赠予林府旧人。
  回京都的便是走水路,再弃舟登岸,换车回荣国府。
  诸事已毕的一个大早,黛玉便来找轩辕承稷,道:“谢谢稷哥哥,我已经没事了。我跟惠儿,还有琏二哥一起回去。稷哥哥不必送我,免得耽误了稷哥哥的要事。”她知道他在不远的江县修河工,此番便是告假来陪她的。
  轩辕承稷柔声道:“玉儿的事于我,便是最重要的事。再说,如今还跟我客气什么?”
  黛玉心下一滞,父亲已经把她托付给了稷哥哥。她是他未过门的妻子了。此般想来,便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见黛玉还在迟疑中,他以为是她年纪尚小。他感觉得到,她是喜欢他的。他也能等她爱上他。
  “若玉儿不愿意与我度终身,我不勉强……”轩辕承稷的声音依旧轻柔,目光一如既往地和煦。
  “稷哥哥,我愿意……”黛玉心底的话脱口而出,转瞬又脸烫不止。女孩子家就这么把爱慕说出来了,还不知道稷哥哥怎么看她呢。
  他看着她,眼里只有她,微笑着。那一眼,便如万年。
  这时,贾琏一脸迷离地从后门撞入,看到轩辕承稷在跟黛玉讲话。
  贾琏上前打了个千儿,道:“微臣参见五殿下。”
  “琏大人免礼。”轩辕承稷道。说起贾琏,竟还是个官身。文不成武不就的,家里给他捐了个五品同知,在外人喊“琏大人”,“琏二爷”。
  贾琏早闻轩辕承稷管林如海喊“岳父”,便知林如海已经认了女婿。如今林姑娘已经是准王妃了。
  贾琏的目光在轩辕承稷和黛玉间流转一翻,笑着道了一声,“在下就不打扰殿下和林姑娘了。”便告退了。
  贾琏转身后,黛玉便以袖掩鼻。刚刚贾琏身上的酒味,混杂着多种脂粉的香味,冲鼻不堪。
  可想而知,一大早地,贾琏这个样子从外边回来,昨儿夜里他都干了些什么。
  望着贾琏的背影,轩辕承稷道:“玉儿,我不放心你。我把你送到京都,再回江县。修河堤处有何大人,我去不过是实地学习的,也耽误不了。将来也有的是机会去学。”
  黛玉垂下眼睫,也不再多言。跟稷哥哥在一起,她总是觉得安全一些。
  第21章 护妻(2)
  且说惠儿知道五哥哥要送林姑娘回京都,又想到自己好些时日没有见何辅城那个木头,便说要去江县看看。轩辕承稷便差人护送惠儿去江县。
  回程雇了两条船,轩辕承稷让贾琏那艘先行。来扬州的数日,贾琏丝毫不收敛,也不顾林家的丧事,在勾栏院我行我素。轩辕承稷怕污了府里女眷们的眼,让其先行。又让贾琏把林家祖产兑的银票给黛玉。
  虽说林如海的意思,是这两三百万两银子,黛玉出嫁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给贾家的。
  但是,轩辕承稷记得原著中,这笔银子最后便是不翼而飞了。书里的林妹妹曾说“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姑娘一样……”那么,这笔银子最后倒底去了哪里呢?
  书里贾琏还说过,“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所以,他们曾经发过的三二百万了的财,是在哪里发的?
  轩辕承稷记得后世有观点说,林家祖产变卖的二三百万两的银子,便是被贾家私吞了,什么都不给林妹妹剩下。其中,贾琏此次随行,就挪了一部分。剩下的便是在给贾元春修省亲别院时,花掉了。以至于,林妹妹发出“一无所有”,“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慨。
  所以,轩辕承稷此时,便是让贾琏把黛玉的祖产交给她自己管。
  贾琏畏惧皇子的威严,只得讪讪地将银票交到黛玉手中。
  轩辕承稷是皇子,皇上又百般宠爱,要什么便有什么。往后黛玉会是他的正妃,且是唯一的王妃。他们是不差什么的。
  但是,此时轩辕承稷为黛玉要回银票,只是为了一个公道。贾家的坑,他们自己填去。感谢贾母对黛玉的照顾,将来自然也少不了。但不能是不明不白地把林家的钱,给贾家拆东墙补西墙,给挪没了。
  当然,轩辕承稷也不会让贾琏白跑一趟。他给了些赏赐贾琏。贾琏便十分欢喜地先走一步。
  在贾琏看来,得了银子,手头上宽松了,便能更好地玩儿了。再说家里那位母夜叉王熙凤,又不知他先回了。得了钱又有了额外时间的贾琏,在船沿途靠岸的时候,便先下去游玩了一番。
  再说轩辕承稷这边,在扬州多待了两日,找了个天气好*些的日子,启程回京都。
  五皇子当着诸人的面过了林家老爷的眼,生前一直以“岳父”“小婿”相称。林家人已不把其当外人。几个来送行的林家旁枝远亲,有的喊他“殿下”,有的喊他“姑爷”。黛玉的随从里,王嬷嬷喊他“姑爷”,雪雁喊他“殿下”。
  轩辕承稷都一一应着,反正“姑爷”是他,“殿下”也是他。但是,比起喊他“殿下”,他更喜欢人喊他“姑爷”。
  江南的冬景亦是瑟瑟,只是没有北方的雪。
  黛玉在船头站了很久。
  此番她再去京都,跟五六年前她初来京都时,是不同了。那会儿父亲还在,她便觉得家还在。如今父亲也不在了,扬州、姑苏的房宅、田产皆已按照父亲的意思兑成银票,存入了钱庄。
  而她,只想再看一看扬州的风貌,想将更多的景象纳入眼中。因为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再回来了。
  轩辕承稷静静地立在她的身侧,不去吵她。
  天色渐晚,黛玉也没有丝毫要回船舱的意思。
  天上下了凉气,轩辕承稷将自己披着的一件裘皮大氅,轻轻给黛玉披上。
  王嬷嬷亦是担心黛玉冷,便从船舱里抱出一件银鼠领的月牙色斗篷。她对轩辕承稷道了一声,“姑爷”。
  轩辕承稷从王嬷嬷手里接过斗篷,便让她退下了。
  而黛玉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她发现自己竟然披着稷哥哥的衣裳,遂忙要将衣裳还给他。江风四起,也不知稷哥哥冷不冷。这些时日的朝夕相处,底下人都“姑爷”前,“姑爷”后地喊他,她早已把他当成自己人了。
  “稷哥哥你冷不冷?”她拢上他的手问。就跟平日里关心王嬷嬷、雪雁等人那般。
  轩辕承稷也拢了拢黛玉的手。
  他的手很暖。夏朝是马背起家的王朝,轩辕承稷每日上午在上书房听课,下午便是去校场学习骑射。此时的他,正是体格强健的时候,哪里会因为江风而觉得冷。
  黛玉的手稍凉一些。他将王嬷嬷刚刚拿来的那件银鼠领月牙披风,罩在了她披着的裘皮大氅外边。随手又招来一旁随侍的小弦子,让他再去船舱拿两件衣裳出来。
  这一切都是一气呵成的,跟生活的日常那般。
  黛玉却发现,她竟然拉了他的手,遂红着脸,抱膝坐在了甲板上。
  轩辕承稷亦是在她的身旁坐下。
  小弦子机敏地不但又带了两件厚衣裳,还喊人拿了厚铺垫来,遂携人退下。
  望着天空的圆月,黛玉又陷入了沉思。父母都离她而去,她如今是一个人了,天上的这月亮,也不知是圆给谁看的,反正不是她了。
  轩辕承稷感受得到她的惆怅。这些天,他只是静静地待在她身旁,看她发呆,在她滑下眼泪时给她递帕子。
  两岸的景色不断地往后倒退着,树木、房屋、江枫、渔火。岸边的乌鸦发出呜咽的鸣响,远处传来若隐若现的钟声。此情此景,应极了一首诗,《枫桥夜泊》。
  黛玉竟是跟他想到一起了,她低低地沉嘤吟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你若思念故乡,往后我陪你常来。”轩辕承稷道。
  黛玉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她还有稷哥哥啊。她怎能说自己是一个人呢?
  “稷哥哥,说话可算数了。”黛玉道。
  轩辕承稷道:“往后我可能会是江南的常客了。”他遂叹息一声。古代治水很不容易。在人力为主的条件下,河堤的建造跟后世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人的智慧也是无穷的,河道总督何渭提出的观点,便是对河道的疏通和分流,要大于对洪水的拦截。这也便是今年冬春修河道的原因了。
  黛玉道:“往后我陪稷哥哥一起修河道。”说着,她的脸又热了起来。她还没成亲了,怎么说着成亲之后的话了呢。
  轩辕承稷心里融融的,有妻如此,修河工再苦,也算不了什么。
  再看黛玉,舟车疲惫,让她有些昏昏欲睡,竟是靠着他的肩膀睡着了。
  轩辕承稷一动也不敢动,怕吵醒她,挥手招来远处侍奉的小弦子,让其喊来黛玉的乳母王嬷嬷和丫鬟雪雁。
  王嬷嬷便将黛玉抱回了船舱歇息。
  轩辕承稷见黛玉安顿妥善后,便退出了舱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