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第99节

  第106章
  宋娇娘与余娘子坐在屋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半响,从女儿的婚事,再说道陈婶子家的琐事,又扯到花娘子的近况,还有跟着女儿去几家大户的见识,说了有个把时辰,余娘子才想起该回自家铺子里照看,起身告辞。
  宋娇娘亦跟着起身,送她出门。
  两人刚路过灶房外,便听到里面声响。宋娇娘撩起帘子,余娘子也顺势瞧了一眼,便见林芝正对着五名徒弟讲解炸制里脊时的细节。
  她不好注意这些,赶忙转过脸去,正巧见着沈砚端着个瓷碗,碗里盛着满满一碗白米饭,正就着糖醋里脊吃得香甜,偶尔还抬头往林芝那边瞟两眼。
  宋娇娘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余娘子看在眼里,心里顿时有了计较,跟宋娇娘道别时,眼神里多了几分打趣,脚步轻快地回到自家饮子铺里。
  “你啊,聊了恁久才回来。”吴掌柜忙进忙出,将客官订的饮子打包好,埋怨道:“刚刚国子监里来了单子,足足要一百盏杨梅奶饮子,我忙到现在。”
  “都是我的错,瞧瞧咱们铺子里有咱们官人在,就如同有一宝呢。”余娘子凑上前,捧着吴掌柜的脸又是夸又是亲。
  吴掌柜顿时消了气,转身又去忙活了。
  余娘子看着吴掌柜的背影暗笑,往年她总是攥着铺里的活计不撒手,恨不得样样事儿都自己包揽下来。
  直到年前听宋娇娘一番开解,方觉得自己糊涂,渐渐松了手,让吴掌柜做了铺里大半事儿,自己主管银钱。
  等郑掌柜事发,余娘子更是改了作态,巴不得让吴掌柜全做了事,日日累得倒头就睡,免得还有闲心到外面勾三搭四。这么一想,吴掌柜昔日的抱怨消失,也懂得体谅余娘子,夫妇俩的感情比过去更好了三分。
  余娘子思罢,笑盈盈地上前搭手。两人忙了好一阵子,才把一百盏饮子都准备好,又雇了个闲汉赶驴车,一起送到国子监。
  待空下来,余娘子拉着吴掌柜坐下说闲话:“宋娘子一直念叨着要给芝姐儿寻个如意郎君,依我看呐,那好女婿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你说哪个?”吴掌柜疑道。
  “还能是哪个?就是常来林芝记的沈小吏啊!相貌长得俊,年纪还合适,最重要的是相熟许久,底子也清楚。”
  顿了顿,余娘子凑得更近了:“方才我走的时候,瞧见沈小吏在那儿吃饭,看林芝的眼神都不一样,依我看宋娘子哪用得着往外寻!”
  这边余娘子说着八卦,那边宋娇娘等女儿教完徒弟,方才进去说话:“砚哥儿来了?说起来,好些日子没见到陶郎了,你们俩莫非吵架了?”
  “娘,陶郎已成亲了,这新婚蜜月里肯定是日日回家陪娘子用膳。”林芝笑道。
  刚出新年,林芝一家便得到喜帖。
  待到上个月初,一家人还一起去参加了陶应策的婚礼。陶应策娶的是正三品吏部曹的次女,那排场说是十里红妆都不为过,光是新媳妇的压箱银就有十万贯,置办的床柜家具,都是提前好几年定做的,随便一件就要几百上千贯。
  宋娇娘当时瞧得目瞪口呆,先前因家里赚了钱而生出的些微傲气,瞬间就没了,回来后一门心思扑在赚钱上。
  宋娇娘经女儿一提醒,才恍然:“可不是嘛,瞧我这记性。”
  “还真不是为了这个。”沈砚摇摇头,抬手指向大理寺的方向:“实乃陶兄的考评成绩下来了,虽然还未公布,但他已得知消息,再过一个月左右他便要去直隶州任通判。故而他想着把手里的案子都清了再走,这几日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不过嫂子每日都会遣人送餐食过去,我也就没帮他带饭菜了。”
  “通判?”宋娇娘惊呼一声,“我记得陶郎现在是正八品司直?这可是升官了啊!回头见到陶郎,我们可得道喜才是。”
  直隶州的通判最低也是正七品,陶应策这一步跨得不小。
  等到有了地方上的经验,往后陶应策无论是在地方上继续上行,又或是回汴京后另有一番进程都不为过。
  宋娇娘心里清楚,其中定然少不了他岳家的助力,难怪时下男儿都盼着考中科举,再寻一门能帮衬的亲事。
  感叹完陶应策的前程,宋娇娘又问沈砚:“那你往后是如何?是跟着陶郎去地方上,还是继续留在大理寺里?”
  沈砚笑道:“我还留在汴京。”
  宋娇娘顿时露出担忧的神色:“我记得你之前搬出来住了?家里的老仆对你好不好?家用够不够?我跟你说,过日子可得仔细些,千万不要过于相信那些个老仆,尤其是单独在外头和乡下庄子上的……”
  沈砚耐心听着,时不时应两句,说起自己的安排。其实他原本想告诉林家人,自己准备辞了吏职,回国子监读书开始准备今年秋闱的,但转念一想,不如等考中进士再报喜,便把话咽了回去。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连屋里的林芝都听得动静,走出来询问:“外头怎么了?”
  “我去看看。”宋娇娘走到门边,掀开门帘往外一瞧,顿时愣住,只见几名衙役冲入笼饼铺,没一会儿就将郑掌柜和新妇拖了出来。
  新妇哭喊不休,郑掌柜也连呼冤枉,可几名差役理都不理,直将两人用铁链锁了,直接拖走。
  另有几名差役闯入铺子里,很快便取出不少书册东西,一并装车带走。
  待车马离开,周遭铺子里的伙计与街坊才走了出来,七嘴八舌议论起来:“这,这是怎么了?”
  “昨儿个还好好的?”
  “郑掌柜这是犯事了?”
  “哦,已经来抓人了吗?”沈砚瞧了一眼,神色淡然。
  “砚哥儿知道?”宋娇娘惊讶,而林芝也是好奇看来。
  “十日前,花娘子就去衙门举报了郑掌柜,说他偷税漏税。”沈砚解释道。
  宋娇娘和林芝同时面露惊讶。
  沈砚见事发,也就不再隐瞒:“宋婶应当知道,花娘子近来生意不错。”
  宋娇娘当然晓得,先前她和余娘子还聊起这件事来:“在笼饼店里帮衬了十余年,花娘子的揉面手艺也不差。”
  “上回咱们凑了钱给她在尼姑庵里落脚后,她便在相国寺外赁了摊子,转卖贩卖自制的笼饼馒头等物。”
  “一月赚得不多,却也是自给自足,就连街坊捐助的那些钱,她也断断续续还了大半呢。”
  “不过花娘子应该没有说另外的事。”
  “其余的事……”
  “其实自她摊子生意渐渐稳定以后,花家人曾又登门造访,而后郑掌柜得到消息亦是上门,还再次一纸诉状,将其告上衙门,要求她立刻偿还那两百贯银钱。”沈砚解释道。
  “什么!?”宋娇娘还真不知道这些内情,气得直颤:“这两家人,这两家人,怎,怎这般不要脸!”
  “便是这事以后,花娘子又一纸诉状将郑掌柜告上衙门,自述郑掌柜偷税漏税多年,而那新妇家里则是买卖酒水的,两家铺子过去便常有来往,郑掌柜当时便曾帮忙运输过酒水,怀疑有协助对方偷税漏税之行。”
  按当下的律法,举报偷税漏税成功,举报人能得到三分之一的罚银作为奖励。
  “郑掌柜偷税漏税十余年,要是查实,罚银少说也有数百上千贯,算下来花娘子能得到的赏金远超过两百贯。”
  不过想来花娘子也没聊到,大理寺深入调查以后,不但挖出郑掌柜偷税漏税之事,而且还挖出郑掌柜和其侄儿合谋,协助新妇家里私卖酒水之事。
  这下子郑掌柜别说问花娘子要钱,连脑袋也要离家出走了。
  “私卖酒水,那真是不要命了!”宋娇娘倒吸了一口凉气,若说偷税漏税那是要没收三分之一货物,那私卖酒水便是砍头的营生,只要销售五斗便会被处死。
  没两日,郑掌柜家里犯事的缘由也渐渐传开,街坊们没一个不拍手称快的。
  林芝没太在意这些,她的注意力落在后面的小黑狗上。这小黑狗背上全黑,脖颈到肚子是一块白,肉嘟嘟的,被人肚皮朝天摁在地上也是哼哼唧唧几声,完全不抵抗。
  “你哪弄来的小黑狗?”宋娇娘奇道。
  “过年时咱们不就说好要养的嘛,可惜年底去问薛大娘都已订出去了。”林森脱下汗津津的袍子,拿毛巾擦擦身,方才换上干净衣裳:“今儿个我去乡下进货,恰好看到农家里有这小狗乱跑。”
  开年时想买狗看家,可运道不好没碰上,后来铺里有新添了人手,也不怕盗贼出入了,一家三口也歇了这心思。
  “我刚进去,这只便扑到我鞋履上,亲人得很。”林森抬了抬下巴,乐呵呵道:“我瞧着有缘分,便直接带回来了。”
  “就这小不点,能看家护院吗?”
  “嗐,不看就不看,就当宠物犬呗!”林森不以为然,教宋娇娘往窗外看:“瞧,芝姐儿多喜欢这小家伙。”
  林芝的手摁住小狗的肚肚,让它四脚朝天。这小家伙还不乐意,四条小短腿胡乱蹬着,却愣是碰不到林芝的魔爪,急得哼哼直叫。
  哎呀,越是这样叫越让人想欺负~
  林芝桀桀大笑,脱口而出:“再叫,再叫也没人来救你的——!”
  林森沉默一瞬,转身与宋娇娘笑道:“是吧?芝姐儿很喜欢小家伙呢。”
  宋娇娘原本还努力憋着笑呢,他一开口,顿时笑出了声。
  第107章
  林芝欺负了一会儿小奶狗,回头又使人去街坊奶铺给它寻了羊乳来,又拿了鸡胸肉、鸡蛋、胡萝卜和南瓜,给它做了香喷喷的狗饭。
  小黑狗很快得了名字:小黑。
  一家人很自然的,将小黑养在后院里。没成想,两只已经长成的母鸡对它的到来甚感不满,有空没空就迈着方步,一左一右围上前去,等走到近处便拍打翅膀,冲上前叨叨叨。
  小黑狗受这惊吓,那是嗷嗷嗷的叫唤起来,像是无头苍蝇般满院子乱窜。
  林芝上前阻止过两回,还把两只鸡给关笼子里。没成想一看到鸡关进笼子,小黑的尾巴登时翘到天上去,那是迈着小短腿便蹭蹭蹭地上,在笼子外面汪汪汪的吠叫,把狗仗人势这四个字表演得淋漓尽致。
  林芝面无表情瞅着,摸摸拔去笼子上的插销。
  几乎同时,小黑的叫声戛然而止。
  下一息,两只气势汹汹的母鸡钻出笼子,撵着小黑满院子乱窜,表演起鸡飞狗跳四字,直至引发毛驴不满的哼哼声方才安静下来。
  “你啊。”全程看在眼里的宋娇娘哭笑不得,“都是带徒弟的人了,还欺负小狗玩。”
  “娘不懂,小狗就是顶好欺负的时候,等往后你想欺负都没机会了呢!”林芝笑嘻嘻道,顺手把小黑放到热乎乎的狗窝里。
  “哎呀我说不过你——对了。”宋娇娘带着林芝去看林森从乡下带回来的东西,问道:“你要你爹收了那么多青枣做什么?”
  “我想着得提前准备点。”
  “提前准备点?”宋娇娘没听到,疑惑道。
  “咱们家花酥已是招牌。”林芝捞起一把青枣,看着大小色泽,满意地点点头。
  “那可不是,人人称道呢!”宋娇娘听到这里,得意得很。林芝记花酥继烧鹅以后,已成为林芝记的另一招牌,每日销量超过两百盒,以单件四枚,每一枚售价四十文,日营业额便有三十二贯起。
  事实上店铺售出的礼盒装中,大份十六枚和八枚的占了绝大部分,故而日销售额通常能达到八十贯左右,加上散卖的其余吃食以及预定的特别款式,光是这一项日进账便超过百余贯。
  “那娘也该知道汴京城里的果子铺,已有七八家出了相仿的花酥吧?”林芝反问。
  宋娇娘点点头,这般火热的生意自然引发汴京上下各家果子铺的效仿,故而自家女儿每月会推出新口味的新品,又或是顺应季节节日出一出新品,时不时加一些别的果子进去。
  “我想为后面的端午节做做准备。”
  “怎就突然说到端午节了?”
  “我这回要做的便是粽子的馅料。”
  “……粽子的馅料?那不就是豆沙什么的?”宋娇娘更加糊涂了。当下的端午节,诸人以甜粽子和甜糯米团为主,不是往里塞馅料,而是将做成三角形或圆形的糯米团放在粽叶上,往上浇上甜甜的蜂蜜。
  当然若是富贵人家,便会往里放入豆沙,再往上浇上一层蜂蜜,一口下去,满嘴都是甜味。
  林芝上辈子是咸党来着,不过做的甜粽子也不少,这辈子对待粽子的态度如同上回对待馄饨那般,反正顾客爱吃什么,咱们就主打什么,故而准备甜口粽子是势在必行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