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第69节
宋娇娘瞧着瞧着,忽然恍惚了一瞬。记得初次在席府外见到沈砚时,他穿着一身灰白色粗布衣衫,瞧着就像是个孔武有力的闲汉,也正因如此,才顺顺当当地逃脱了席家的怀疑。
后来在路上,沈砚的穿着渐渐有了变化,却也多是土黄、青色乃是赭色衣衫,与富贵二字实在沾不上边,硬说的话更像是陶郎的随从。
而眼下,沈砚头顶黑色幞头,身着皂色衣衫,黑色将他的身姿衬托得愈发挺拔俊秀,看得宋娇娘眼前一亮,忍不住畅想起他穿上绿色、绯红色,乃至紫色官袍的模样。
宋娇娘想到这里,忍不住暗骂自己胡思乱想,却也同意那位姑太太的眼光。
可下一秒,听到沈砚说姑太太原本的目标是陶应衡而非自己,没成功后才转向自己时,她顿时柳眉倒竖,勃然大怒:“她有没有眼光啊!”
“就砚哥儿你这模样、这能耐,放到外面那就是一郎百家求的程度,她还嫌弃,反倒是喜欢陶小郎?”
“啧,没眼光,真真是没眼光!陶郎说的是,那般的人家不宜结亲。”
宋娇娘也认识陶应衡,可在她眼里那个嘴里吐不出象牙,好长时间都没给一家人好脸色的小鬼,哪里比得上沈砚。
连这点都看不明白,那位陶家姑太太定然是个狗眼看人低的,说白了便是花娘子的升级版。
瞧她选上砚哥儿时不情不愿的样,往后指不定要给多少委屈呢。
刚才还觉得陶家姑母对沈砚不好,此刻宋娇娘反倒觉得那位姑母还算不错,宁可担些骂名,也断了对方的念想。
宋娇娘推着沈砚,教他入了座,众人聚在一块,吃着角子再往下继续说。
林森给他沈砚夹了一个水角子,劝慰道:“起码你家姑父姑母对你是真心的,没逼着你娶那家的姐儿。”
沈砚夹起水角子放入口中,他吃到的是五鲜馅的,冲鼻的韭菜、醇香的鸡蛋、脆嫩的木耳、鲜滑的蘑菇以及油香十足的油豆腐,隐约间还能尝到一缕海风的滋味。
许是虾皮?沈砚认认真真咀嚼一会,直至将角子咽下肚里,方才接话道:“是啊,只是姑太太终究是老太太的独女,这般事到底教人……”
他话还没说完,众人便懂了。显然陶父陶母夹在双方亲戚中间左右为难,陶家老太太和姑太太到底是长辈,沈砚作为小辈又是借住在陶家,处境难免尴尬。
“既然陶家姑母已经开口,想来总有法子的。”林芝进灶房里转了一圈,很快端
来一盘煎角子:“咱们不提烦心事,快来试试这个。”
只见角子底部镶嵌这一层金黄色的脆底,散发着淡淡的焦香。这种焦香并不惹人嫌,反倒是勾得人食欲大开。
每逢心情不好的时候,林芝便喜欢琢磨吃食,总觉得好吃的东西能够抚平糟糕的情绪,让人重新打起精神。
想来,沈砚也能如此。
沈砚依言,夹起煎角子送入口中。其实煎角子的外皮与刚刚吃的水角子几乎无差,只是经过煎制以后面皮不复水角子外皮的软糯柔韧,咬下去便能听到底部酥脆的声音,焦香的面皮带着微糊的烟火气,伴随着滚烫的汤汁一道涌入口中。
沈砚慢慢咀嚼着,看向默契转移话题,开始说起后面生意的林家人。
立冬过了,就该盼冬至了。
冬至有“亚岁”之称,乃是汴京人最看重的节日,即便家里再穷,也会把这一年省吃俭用攒下的银钱拿出来热闹热闹,算是迎新年的序幕。
“咱们回头得去铺里把衣服都订上。”宋娇娘一脸严肃,上回重阳节时就因没准备,最后只能去铺里买现成的。
不是说成衣不好,就是缺乏点节日的仪式感。
宋娇娘觉得自家赚到了一点钱,也该稍稍享受享受,不说大肆挥霍,买件新衣服总行的吧?
她这样想,亦是这样考虑:“特别是袄子,带来的那两件都旧了。”
而且,宋娇娘其实不想穿过去的冬衣,总觉得那些衣服要晦气一点。
“咱们平日在店里不常出门,各订一件袄子过节穿就够了。”
林芝说罢,转身看向林森:“倒是爹日日早上都要出门进货,往后天冷风大,下雪天更难熬。我觉得咱们先给爹订上两件裘袄,再弄件防风的长袄和羊皮帽子。”
宋娇娘点点头:“芝姐儿说的有理,依我看便再添一件斗篷,裹着暖和又舒服,大雪天也不怕。对了,棉鞋的话还是我自己做罢,外面做的厚度都不够。”
说到这里,宋娇娘又看向沈砚,正好对上他的视线。刚听了沈砚的那些事,宋娇娘瞧着他甚是怜惜,便问道:“沈郎穿多大的鞋子?我给你也做双。”
沈砚一愣,连连摆手婉拒。
宋娇娘是说一不二的性子:“怎么就不行了?不过是双鞋子而已。”
见沈砚不说,她索性凑过去想自己看看,宋娇娘做了恁多娘的绣娘,那一眼过去定然能晓得沈砚穿的码数。
恰好这时,陶应策推门而入:“林叔,大理寺门外的衙役和我说砚哥儿到你家来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轻,最后没了声响。陶应策惊得目瞪口呆,毕竟从他的视角看沈砚活像被盯上的良家女子,正紧张地按着袍角,而宋娇娘则像个欺男霸女的恶霸,正揪着他的袍角非要掀起来看。
“你们,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听到陶应策的声音,两人都没了动静。
还是林芝先回过神来,一脸淡然道:“他们正琢磨靴子的款式呢,觉得你们穿着的鞋子有些区别。”
“这个啊。”陶应策顿时无奈,“咱们穿着的鞋子也是官家统一的,砚哥儿目前处于吏职,只能用布制的靸鞋,另外鞋头不能有花纹装饰……”
官吏脚下的鞋子,就像身上的官袍,处处体现等级。面料、花纹自不必说,就连鞋头款式、鞋底厚度都有严格规定,处处透着尊卑有序,教人不自觉想往上爬。
沈砚乃是衙内出身,往日在学院亦或是国子监内读书时,都是锦衣华服,哪曾用过寻常小吏所用的服饰鞋帽,最初时不过穿了一日就磨出水泡来。
陶应策嘴巴一骨碌,就把沈砚的底漏得干干净净,还纳闷宋娇娘问这些做什么。
不过等他看见满桌子的角子,这件事也就被他直接抛到脑后了。陶应策啧啧称奇:“怎么这么多角子?”
“刚包了一大堆。”林森挪开身子,给陶应策腾了个位置,“陶郎既然来了,不如坐下喝一杯?”
“有句老话便是:角子陪酒,越喝越有哦!”林森见着陶应策过来,顿时来了劲道,又转身与沈砚道:“而且喝酒解千愁,保证喝完心情杠杠好!”
陶应策听了,笑容淡了些。他在林森让出来的位置坐下,与沈砚道:“放心吧,祖母已让姑母回家去了,往后不会让她再有机会来叨扰你的。”
宋娇娘听出他话里的火气,想来今日估摸又出了什么事。
她体贴地没再过问,而林芝更是直接转移话题:“对了,陶郎沈郎亲手包过角子吗?”
沈砚和陶应策齐齐一愣,脸上满是迷茫:“包角子?”
林芝看反应,也晓得两人肯定没包过,笑道:“那待会要不要来试试看?包角子还挺好玩的。”
两人倒真有几分兴趣,又没别的事,便应了下来。
等沈砚和陶应策吃了些角子垫垫肚子以后,林森和宋娇娘便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将食材搬了出来。
“等等……我们是从面皮开始做?”沈砚瞪大了眼,有些难以置信。
“对啊!”林芝说到这里,多少有点心虚的。主要是刚才一家三口齐上阵,稍稍有点乱,以至于她记错了数量,把馅料做多了些。
这不,把现成的面皮用完,还剩了不少馅料。原本她打算拿这些馅料做馒头煎饼的,如今沈砚和陶应策来了,正好派上用场。
她瞥了一眼两人,慢悠悠地补上一句话:“你们该不会没胆量尝试吧?”
“谁说的?来来来!”陶应策翻了个白眼,直接撩起袖子,这模样倒和陶应衡有几分像。
“来吧。”沈砚也不含糊,不信自己连区区这点面粉也对付不了。
不到半盏茶时间,沈砚脸上便露出困惑来。他停下动作,先抬眸望向林芝手里光滑非常的面团,再低头看着自己手里凹凸不平的面团,满脸疑问道:“你的我的怎么长得不一样?”
林芝看了一眼,便察觉问题,忍俊不禁道:“你是不是中途没醒面?仗着自己力气大就硬搓?拿布盖上,等半盏茶时间再搓。”
要说沈砚的进度还在正常范围,陶应策那边就有点离谱了。
起初是他在倒面粉的阶段时手抖一抖,稍稍倒多了那么一点。
这个量无关紧要,故而林芝便叮嘱他再多加一点点水。
哪晓得,就这一句话便除了大问题。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陶应策就根据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原则,对面团施行了数次调整。
如今,他面前的面团已经增殖到最初的双倍大,眼瞅着都得往三倍出发了。
“停停停停停——”林芝赶忙叫停,将面盆端到自己跟前,稍作调整,勉强让面团的状态回到正轨。
只是她掂了掂份量,再看了看剩下的馅料,心里叹了口气:不出意外的话又出意外了。
馅料不够了啊!
第72章
林芝默默把毛巾盖在木盆上,然后面对着三盆面团,开始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她是继
续调制馅料呢?还是把面团留在做别的东西?
嗐,这问题怎这么眼熟?
一盏茶时间以前刚想过类似问题的林芝沉默,只觉得头疼得厉害。
她沉吟片刻,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既然蒸的煮的和煎的角子都吃过了,不如再来做一些炸的?
时下的角子做法多样,蒸的煮的炸的烙的皆有,通常炸角子便是甜口的,内里多为胡麻豆沙椰蓉等物,因着其三角模样以及咸甜口味,后世也有不少人认为角子或许是粽子的前身,而不是饺子的前身。
不过林芝很想说,其实后世也有甜口饺子的,只是很多地方并没有将其归入饺子类,而是称为糖饺酥饺炸饺。
按后世的做法,角子皮应当是将酥油和面粉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鸡蛋和清水揉面,这样做出来的面团油炸后会起一层酥皮,香甜可口,说是饺子,更像是小吃甜点。
不过林芝纯纯是为了消耗多出来的角子皮,顺带换个吃法,也就不重新折腾角子皮了。
恰好炸角子的内馅,她屋里也有……有吗?林芝迟疑了一下,索性起身进灶房里,把需要的食材翻找出来,虽然没找到其中一样配角,但是用别的食材也足够替代了。
既然面团有了去向,林芝也不着急了。她出了灶房,还有心看沈砚和陶应策两个揉面,两人没经验,反正就是仗着自己力气大,紧咬着嘴唇,绷紧下巴与肩颈的线条,嘿咻嘿咻地用力。
不过角子皮的确是要比其他面皮都硬一些的,只是林芝瞧着他们的动作,更想让他们去揉纯鸡蛋面。
纯鸡蛋面便是不加一滴水,只用纯鸡蛋液与面粉揉制而成,因为太过坚硬,所以通常要用工具辅助压制,而有些地方用竹子压制,便称其为竹升面。
林芝瞅了眼两人的动作,暗暗
思忖,要不要下回做鸡蛋面时把他们喊来帮忙?就看他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架势,说不得到时连道具都用不上,便能生生将面饼压好呢。
沈砚和陶应策齐齐一激灵,只觉得脊椎骨上有一股凉风吹过,强烈怀疑是天气凉又出太多汗的缘故。
两人稍加思索,然后更加卖力了。终于沈砚先行揉出光滑且带着柔光的面团,美滋滋地把它放入盆里,再用毛巾盖上。
倒不是陶应策力气小,而是他本身起步慢,加之又足足是其余两人两倍多的份量。
等他也揉完,两胳膊都已开始打颤了。他勉强把面团放进盆里,盖上毛巾,心有余悸:“这面团揉起来,可真不容易啊……”
沈砚深以为然:“可不是?我平日里练习骑射刀剑拳脚时,都没觉得有这么累过。”
林芝嘴角扯了扯,到底没说出诛心的话语来。她趁着功夫把自己翻出来的食材,然后放在锅里炒熟。
正在说说笑笑的几人没注意,而注意到的宋娇娘还以为林芝是在炒制榛子核桃,充作零食。
炒完榛子核桃,林芝又将胡麻也放入锅里,同样炒熟。
紧接着她将以上三种食材放入碾槽,研磨成细碎的颗粒,而后将这些挪到碗里,再倒入石蜜、蜂蜜、砂糖和面粉翻拌一二,最后倒入少许菜籽油搅拌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