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68节

  再一个,如果不是这一遭, 他也不会知道原来自己的天分竟然是在服装设计这方面。
  从前一直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但现在他找到了自己想要奋斗的目标。就冲这一点,徐荷叶就算不给他分成, 黄旺成也是感谢她的。
  她帮他找到了未来的道路。将来, 他也想成为那些杂志上一样有名的设计师。
  黄旺成想着, 眼里闪烁着灼热的野心。
  “那就好。”董杏花安抚完黄旺成,也没有和徐荷叶说。回头事情做完了, 如果徐荷叶没有想起来她也会提醒她给黄旺成分成。
  该大方时要大方。
  她有预感,徐荷叶不可能只做假领子这一件事,将来若有挣钱的机会,依然需要这些叔叔们的帮助。
  至于她自己, 她没什么想法。徐荷叶给,她接着。不给, 就只当自己这个小姨只是来给外甥女帮忙的。
  这一点董杏花想得开。
  到下午两点多,上午批了货去卖的零售商又来了。
  这次只来了八个人,但这八个人每人都批了四百块钱的货, 其中还有一位大姐拿了二十件丝绸的假领子。
  徐荷叶给她拿货时,忍不住提醒一句:“丝绸假领子不多,是没有批发价的哦。”
  大姐连连点头:“明白,明白,丝绸十五一件,但是买两件送一条发带是吧?”
  “是。”徐荷叶点了点头,把赠品拿出来,“这些都是赠品,也是丝绸做的。鉴于你是第一个从我们这儿批发丝绸假领子的,可以给你挑一挑。”
  大姐看着那些精美的丝绸发带、发圈还有发卡,眼里闪过一抹兴奋,她突然有个主意。
  “小老板,你这些丝绸小发饰卖不卖?我想从你这儿批一些发饰去卖。”
  她可以把这些小发饰搭配着假领子卖。
  实在卖不动,还可以让她妹妹帮卖。她有个妹子在商场里开店,卖一些女孩子用的小东西,这些发戴发卡都很好看,送去应该不愁卖。
  徐荷叶想了想,发带发圈用的料子少,做起来也简单,批发价可以定低一点,“发带发圈两块钱一个。”回头这些人零售时翻一番都好卖。
  发卡用的料子虽然少,但是很难做。“发卡比较难做,贵一点,两块五一件。”
  “同样有起批量,每次批发不能低于一百块。”
  大姐点了点头:“我能不能三样都挑一些,总价一百块?”
  徐荷叶点了点头:“可以。”
  这大姐于是又挑了一百块的小发饰,乐呵呵地离开。她有种感觉,不仅假领子,这小发饰也能帮她发一笔小财。
  大姐离开后没多久,小舅舅和吕俊也回来了。
  他们这次换了新地方摆摊,上午带去的货都卖完了。这次回来除了拿货外,也是因为又有两个人想来批发一些货去卖。
  新来的人虽然见证了假领子的火热,但毕竟是第一次卖,也不敢批太多。知道这里的批发规则后,也和上午那些零售商一样,每人只拿两百块的货,一个人拿素色的,一个人拿拼色款,回头再分。
  虽然拿货不多,但徐荷叶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等他们尝到甜头了,也会和上午那些人一样,再来回购。
  一次性批出去这么多的货,再加上小舅舅拿回来的零售款四百八十块,徐荷叶手里总共有四千三百三十块。加上上午卖的那两千八百块,今天一天入账七千一百三十块。
  她买那六十六袋面料钱可以说几乎全都挣回来了。回头做出来的假领子、小发饰,卖出去可都是纯利润。
  当然,人工也是一笔支出。
  但和能挣到的钱比,这都不算什么。
  徐荷叶暗暗盘算了一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六十六袋面料,其中棉麻的六十袋,目前只用了六袋,剩下五十四袋,按照每袋三百八十件算,差不多能做两万多条。
  即便都做素色款,都批发出去,两万件,也能挣三万四千多块。
  而这些钱还没有算上丝绸的。
  如果把丝绸的算上,再加上之前挣的,以及老教堂里还剩下的那一千来条假领子,她起码能挣五万吧。
  短短不到一个月,挣到五万块,徐荷叶兴奋得全身每个细胞都在欢呼,她前世做对外客服,生意最好的时候,拿的提成也不过是这个数。
  但现在可是90年代初啊,90年代初的五万,和一几年后的五万,可不是一个概念。
  徐荷叶忍不住深吸气。
  冷静,冷静,徐荷叶,冷静下来。这辈子才刚开始,才五万而已,你就飘了,以后还怎么挣大钱?
  把货款拿到银行存好后,徐荷叶从邮储银行出来,决定回出租屋写一套数学卷子。
  这个时候估计只有数学题能让她发热的脑袋冷静下来。
  刚开始还静不下心,慢慢地,才能投入进去,等到刷完一套卷子,徐荷叶燥热的心才终于平静下来。
  徐荷叶,别忘记了,挣钱很重要,但你是学生,马上就要中考了,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傍晚,董杏花回出租屋做晚饭,就见徐荷叶正坐在书桌前写写画画。
  她笑了笑,轻手轻脚从屋里出来。过了半个小时,米饭蒸熟了,董杏花炒了两道菜,正准备叫徐荷叶吃饭,徐荷叶从屋里出来了。
  “小姨,人手还不够,和大家说说,有认识的熟手都可以推荐给我们。推荐费照给。”前两天招的人多,推荐费是取消了的。
  “还找人?会不会太多了?”
  “不——”徐荷叶改变了主意,“小姨,您再联系一下那四位叔,问下他们,他们厂里有没有因为订单不够暂停了生产线的。”
  董杏花有些不敢置信:“荷叶你居然还想租生产线?”
  徐荷叶没有急着回董杏花的话,而是问道:“小姨,你知道整个扈城有多少人吗?”
  “一千三百多万。”没等董杏花回答,徐荷叶就给出了答案。
  “咱们目前销出去的那点假领子,对于一个有着一千三百多万人口的大都市而言,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如水滴落入大海,不起一点波澜。
  我之前只想着能趁着其他人反应过来前挣点小钱就行了,但是现在我不这样想了。
  这是我们发现的商机,为什么要拱手让给其他人?更何况,您不觉得这个时候,天时地利人和,正好都在我们这边吗?”
  天时,改革开放后,外企和民间经济蓬勃发展。这是个矛盾的时代,一边是国企员工战战兢兢的下岗潮,一边是私人经济的蓬勃发展。
  但这恰好是她们的机会。
  正是因为国企效益不行,很多厂子的生产线都停了,这才给了她们以一个极低的价格租借厂里的设备、生产线以及熟练工人的机会。
  放在六七十年代,这种想法想都不要想。不单是因为那时候计划经济,更因为那时国有厂效益好,自己的单子都做不出来,哪里会借给外人?
  地利,扈城是个很开放也很包容的城市,市民普遍更容易接纳新事物。
  这里更是时尚的前沿。
  他们的销售可以不仅仅局限在这座城市,还可以以扈城为辐射点,将假领子推销至全国。
  对于那些地理位置偏远,经济不够发达的中西部城市,只要说一声这是扈城人都喜欢的衣服,大家便天然多了一份好感。
  至于人和,她有小姨,有小舅舅,如今还有这么多零售商。
  “小姨,现在才是开始。等到这些零售商做起来,来咱们这里批发的人会如井喷般增长。”
  “这些人里,肯定会有不满足于只从咱们这里批发自己零售的人,他们一定会发展下线,做二道贩子,从咱们这里低价拿货,以一个略高一点的价格批给那些零售商们。
  如果咱们的产量跟不上,将会损失这一大片的市场。他们为了挣钱,一定会去找其他货源。”
  “当然,他们一定会来找您谈价格,您告诉他们,现在定的批发价降不了,但咱们可以让利。
  如果他(她)每天能从咱们这里拿超过三千块钱的货,我们可以以每两百块返利十块的优惠让利。
  如果他(她)一天内能拿超过五千的货,我们可以给他返利二十。一天内拿的货超过一万,我可以返利五十。”
  “但是这样能挣钱吗?”董杏花非常迟疑。她看着眼前这个满眼都是野心的女孩子,再也无法只把她当作一个小孩子了。
  “能。”徐荷叶点头,“小姨您先谈着,我估计这中间还得扯皮,但这是我的底线。而且这个生产线要想租下来最快也要三五天。这三五天,刚好可以验证我的想法。”
  “如果明天就有人来找您谈中间批发的事,那么生产线就要开始租起来了。”
  董杏花捂着怦怦乱跳的心脏:“行。如果明天真的有人来谈中间批发的事,那咱们就去借生产线。”
  徐荷叶点了点头:“还有面料。”
  “面料也需要提前准备起来,咱们买回来的这六十袋碎布头现在看着多,等到批发生意做起来后,就不算什么了。”
  “好。”董杏花咬了咬牙,“我拼了。”
  第103章 买生产线
  姨甥俩开始吃饭, 董杏花又问:“既然决定找生产线,那这边还要加人吗?”
  “加。”徐荷叶点了点头,“租生产线需要时间, 但就目前的生产量而言, 很快就连现有的这些零售商都要供应不上了。”
  “行, 我知道了。”
  第二天徐荷叶去上学,她还有一周时间才放寒假。另一边,董杏花去了老教堂,她先把假领子工坊招人的消息告诉大家后, 就在老教堂等。
  她在等,等一个来和她谈中间批发的人。
  日至西天, 董杏花将手头的假领子收尾, 站起身,看了看老教堂外原本杂草丛生如今却被来来往往的人踩实的地面, 长吁一口气, 心底不知道是放松还是遗憾。
  眼瞅着一天将近还没人来, 估计今天都不会有人来找他们谈中间商的问题了。没人来,就不需要扩大规模租生产线, 只要把手头这些货做好卖出去,就是现成的利润。
  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只能挣点小打小闹的钱,大头还是属于那些有生产线的工厂。
  她一边保守,觉得只要能保住手头现有的钱就好;一边又觉得惋惜, 就像徐荷叶说的,这门生意是他们发现的, 是他们开始的,也是他们做起来的。
  董杏花心底蠢蠢欲动,十分不甘, 她不由得想起昨夜临睡前荷叶说的那句话。
  生产线,租了!
  凭什么挣大钱的不能是他们?
  不冒次险,谁也不知道他们能做到什么地步!
  董杏花越想越觉得好笑,她突然发现不止外甥女,其实她自己也是个冒险主义者。
  就在她下定决心不管有没有中间商,都要去租生产线时,昨天买了丝绸假领子和小发饰的大姐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
  “还好,还好,你们还没走。”大姐顾不上喘气,忙道,“小老板,我来批货。”
  董杏花出面招待:“大姐,小老板现在不在,您要批货可以找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