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路扶点头,将一封信捧出:“这是我家姑娘写给先生的,问您是否安好。”
  裴石又是“嗯”的一声,只拆信细阅,不过片刻,便伸手:“火折子。”
  “有!”路扶忙取出,揭盖吹火,送上前。
  眼见那两页纸燃成灰烬,路扶心中暗叹:姑娘当真安排得妥帖,人家伸手要就有。
  谁料,黛玉洋洋洒洒那两页信纸,终究只换来裴石一句:“告诉她,无需多虑,山里这些人不会影响到她的。”
  路扶又想,果然如路上赵总领所说的,两人都是寡言少语的人,这差事当真好办。
  今早来的路上不仅路扶与赵安问了许多有关裴石的事情,众人边走也讨论起今日府里休憩之事,言语间皆带笑意,兴致盎然。
  虽说如今日子朴素,无甚享乐,但只要心还活着,人总能找到自娱自乐的方式,搞出点热闹与盼头来。
  天光虽冷,贾府却难得一派和暖气象。
  府中上上下下放了休沐,下人们早早动了手,前院后院忙得脚不点地,扫除不止。大厨房杀鸡宰猪,费大厨也因着能放开手脚露一手,脸上添了几分难得的笑意。
  黛玉端坐于书房中,听着平儿禀报酒菜、炭火、酒坊分发细节,一一问得细致,再应下。
  她今日穿得极素,只在鬓边簪了支白玉簪子。平儿还淡淡笑说:“今晚宴客,姑娘怎的不穿得热闹点?听说府里冬至开席,丰川街几位掌柜姑娘都说要来,旁的酒肆老板还送了一条腊肉,我叫人送去费大厨那做了。哦!西坊的刘嫂子还给了些干笋,说是既来吃饭,便不能空手而来。”
  黛玉让雪雁去库房取几坛好酒,叫平儿嫂子明日给酒肆回赠去。
  一旁湘云摸着手炉边剥蜜枣吃,闻言插嘴笑道:“你如今倒真像极了老太太,打点上下,宴请赏赐,果真威风。”
  黛玉莞尔,未应。
  年节气息在这一刻显得真切极了,仿佛世道太平、兵灾从不曾临过这城池,众人也不曾流离失所,刀剑相向。
  湘云靠在榻上,把玩那只暖炉,心下却莫名有些出神。明明天寒地冻,贾府这般紧俏年景里竟还能开席宴客,她却总觉得,生出几分不真实感。
  府门一闭,工坊休工,便只有那窑中的炉火日夜不停,除了在济民坊当差守炉的小厮,贾府的丫鬟婆子、家丁小厮、府兵护院,只要在京城的,都回了贾府。
  府里的正院,正午下人们便已经用木柴堆起了篝火,在这个细雪纷纷的时候,跳动的火光叫人看了心头生暖。
  后楼的丫鬟们笑着小跑进院,一传十地地要紫鹃看看她们的杰作。
  黛玉、湘云、平儿,还有紫鹃一起在书房外的廊下朝府门远眺,一抹发黄的火光,在日光下并不明显,但是便是如此,也叫她们心情甚好。
  义军即将班师回朝,新朝在即,而对她们的小家来说,卫若兰和宝玉还有两日便回京了,一切都朝好的方向去。
  “林姐姐,”她忽而低声道,“这日子虽淡了些……但若是每日如此稳当,多好?”
  黛玉微微抬眼,轻声一笑:“稳不稳当,咱们说了不算。”
  她指了指天上淡淡的红月,“如今还要看天意。”
  一样的光景,裴石他们在终南山上也看见了,虽只是袅袅青烟。
  赵安道:“今日冬至,府里要燃一夜的篝火。”
  他叉腰抱怨道:“那些丫头们想的主意,也不知姑娘怎么就答应了。府里如今堆柴很多,可别叫人以为我们府里跟先前西街那般,要起火了。”
  他们却看不见裴石浅浅笑了,只听他道:“她喜欢热闹。”
  赵安却觉得不是,平时主子身边除了护院和贴身丫鬟,向来都一个人。有时候她一个人在府里走马,还不让护卫陪。
  这两日听说在学射箭,也是少爷一个人作陪的。
  “除了点卯巡夜、议事学射,自从下雪后,倒是很少见到姑娘离开荣禧堂了。”
  赵安意识到自己话多了,不该议论主子,拱手道:“老大,我们话已带到,便就此别过了。”
  裴石转头见远处火光点点,还是叫住了赵安他们。
  这回他说了一箩筐的话,说得路扶汗流浃背,生怕漏了一句。
  从终南山到长安城,便是快马加鞭也要半个时辰。
  赵安他们虽然骑马,但是不少人是坐在运送木柴的马车上的,行程自然慢些。
  启程时正是正午,日头高悬,白雪飘飘,却并不算冷。
  赵安派了一轻骑探路,除了一路默念裴石话的路扶,其他人闲谈一二或是打瞌睡,很是悠闲。
  谁知,行至半途,忽听前方急蹄狂奔,只见派出去的护院急马回来。
  向来行事稳当的人竟神色慌张,赵安顿觉不妙,当即驰马相迎。
  一碰面,那人便附耳过来,赵安一听,急道:“有胡骑?!”
  “初时不过十数人,他们打扮奇异、马匹彪悍,便猜是胡骑。我怕待会与我们相遇祸害我们,便等了一些时间,谁知那些应该是斥候,后面出来了非常多胡兵……怕是来势不小。”
  赵安他们一路从南山来,没有见到任何敌袭,前面便是南城门,只怕是从其他地方绕城而至。
  赵安问:“可知道数量?”
  “不知道,我看他们着装齐整,不像流寇强盗,所以急着回来了。”护卫比划了一下,“总之有这么多,非常多。”
  赵安无奈叹气,他们并非官兵,遇到胡兵,也就是厮杀逃命,要他们看明白瞧清楚,自己的人怎么做得到。
  身后的府兵护卫们随着马匹靠近。一人问:“怎么?城门不开了?愁眉苦脸的。”
  有人笑着道:“哪能啊,这大中午的,又不是上次我跟着荀勇,那大晚上真是叫天天不灵啊。”
  谁知赵安低下头不发一语,护卫们这才觉事态不对,纷纷勒马止步。
  一说才知道是胡兵来犯。
  “我们别回去了,到南山躲躲吧!至少他们不是从南面来的,山高林密的……”
  此话一出,一些年轻的府兵们纷纷认同,但很快护卫们有人反对:
  “这怎么行!他们还没进城,我们肯定要想办法进入京城,通知府里,我们的父母妻儿都还在城中呢!”
  外来的府兵和府里自有护卫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他们在意的各不相同,自然出现了完全不同的选择。
  两方沉默,只能看着赵安。
  忠诚、单纯、最好亲眷在贾府手中。
  赵安想起方才跟裴石解释路扶的来历时,叹了口气。
  他学着黛玉面对府内下人哗变时的做法,关键时候先照顾最要紧的事情,免得因人生异。
  “护院们跟我快马回京报信,其他人驱车回鹿山村。”
  说罢他看了看路扶,道:“给你一匹马,上山,把酒送还给人家。”
  路扶愣了下,可他不会骑马啊。
  旁边两个护院二话不说,将路扶拎上马,用力抡鞭,路扶的喊声在风雪中消散而去。
  第117章 金城汤池22
  一声没由来的角鸣在京城响起,黛玉他们便是身在贾府,也能听到那绵长的声音。
  黛玉觉得这声音诡异,叫紫娟出去问问,但一旁的湘云却更快知道这是什么,毕竟卫府虽称不上将门,但家中大人确实在兵部任职。
  “有敌袭。”湘云急忙道,“这是京营那边的号角。”
  黛玉连忙让家中护卫整备,她又想到济民坊,忙让府兵护卫带着管事婆子们往济民坊去。
  黛玉自己也披上了袄子,离开荣禧堂。
  她脚步未停,径直走出荣禧堂,许多小厮丫鬟还不明所以,黛玉眉目冷静,语调沉着:“小红,你去传信,叫上莫云,立即将各处下人集合至正院。”
  当日那用于防备流寇的传信手法再次启用,府中的小孩都在学堂念书,小红来传话后他们一哄而散,往院中各处跑去,以最快速度将府中集合的事情传遍贾府上下,好似这是多么好玩热闹的事情。
  左丘梅方才便已经听到了城防的号角,本就心有警戒,如今看着孩子们四散奔跑,他问小红,“这是怎么?”
  小红从后头快步追来,一面笑着解释:“姑娘说,这些孩子腿脚快,是府中最灵便的信使,正好派上用场。先生尽快去荣禧堂吧,姑娘正需要人帮忙呢。”
  左丘梅从书房出来,路过正院时早有护院、府兵列阵聚集,面色肃然,依次前来黛玉所设的演武台前听令。
  台上,梨花木椅上,黛玉端坐如常,神色清冷,未显一丝慌乱。她身边,莫云正一一指派差事:“你们六个护送王嬷嬷去济民坊,若遇义军、衙门军士即探明布防,及时报回;若无所布置,便协助稳定秩序,静待府中调令。”
  诸人拱手应诺,鱼贯而出。
  左丘梅上前几步,微侧身看她:“姑娘莫非是……要代府衙守京城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