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裴石与贾兰又低声交谈片刻,便起身作别。
  贾兰拱手道:“今日一见,知卫府安好,大姐姐安好,我便好回府禀告母亲与二奶奶,叫她们宽心。”
  卫老爷忙道:“我已命家奴做饭,贤侄何不留下来用膳。”
  裴石摇头谢道:“多谢老爷美意,此番出府除了来报平安,尚要往北静王府请王爷出面协助,实不敢久留。”
  裴石话音刚落,厅中便沉了一瞬。
  卫老爷眉头一蹙,低声道:“如今贾府在内的金陵四大家都被朝廷降罪抄没……”
  他语气不重,却分量极重。说罢端起茶盏轻啜一口,语气稍顿,转而道:“若只为求援,凭贾家之势,未必见得着王爷……更何况,原来的贤德妃有通敌叛国之罪,旁人避之不及,北静王未必愿掺这浑水。”
  湘云闻言,也低下了头。
  她自有失双亲,寄人篱下,最是知道世态炎凉。卫家并未因贾府抄家落罪而有所轻慢,亦是难得,又有多少人愿意帮助贾府呢?
  这也是她与卫若兰对贾府担忧不止的原因。
  裴石将他们目的是求王爷看在与宝玉的私交帮忙寻人的打算一一说清。
  卫老爷听后点点头,“王爷若肯见你们,找人之事明面上必不会推拒。再者,他知贾府落败至此,只剩孤儿寡母,他应不会赶狗入穷巷,往后贾府反而有喘息之机,得回金陵祖宅。”
  卫若兰站起身来,道:“父亲说得有理。若只是兰兄弟和裴兄前往,王府未必见他们。但若以卫府名义,递上拜帖,至少能为他们争得见到王爷的机会。”
  此话一出,堂中一静。
  他稍顿,又看向裴石,语气坚定:“方才听闻闯王欲以百官为质,如今局势如此,我们卫家又岂能独善其身?虽已不在朝列,但与贾府有姻亲之义,岂能袖手旁观?”
  卫太尉抬眼望向二人,目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片刻后,他长叹一声:“罢了,你去便去。但切记,卫家虽可伸义手,但不可轻许人情。如今这世道,世家与朝廷之间,也不过是互相权衡。你是卫家子,不是贾家人。”
  “孩儿明白。”卫若兰拱手一礼。
  裴石闻言,亦拱手正色道:“得卫府相助,裴某自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贾兰也忙上前行礼,道:“恩情深重,兰儿铭感五内。”
  卫若兰打算去北静王府后,同往贾府瞧看一二。临近冬日,卫府正好重新纳被,湘云忙叫下人取了三床新缝的被褥,又备了些过冬的炭火,想让夫君一并带去贾府。
  裴石婉言谢绝,恐耽误行程。
  湘云略觉遗憾,却未多言。旋即挥笔写了一幅诗,托裴石转交黛玉。事毕,众人便策马而去。
  此次去贾府,不复此前那般忧虑家中无人照看。只是去看上一眼,卫若兰心下轻松了不少。
  一行人至北静王府外,果然见府门紧闭。
  敲响府门,许久,方有人应声。卫若兰亲自出面应答,呈上卫太尉亲笔所书拜帖。又在门前等了良久,方才得令从角门入内。
  众人下马,角门后,竟有一队身穿软甲、装束划一的府兵自内拥出,将他们团团围住。
  这显然不是待客之道。
  家丁护卫皆被挡在门外,只准三人中两位公子入内。守门的府兵神色冷峻,态度坚决,显然王府礼遇宾客已成过去。
  就在此时,府兵身后缓缓步出一人。
  那人一袭青衣,不见丝毫佩刀之气,面容清癯,鬓边白发隐隐,年约五旬,行止间却自有一股世外高人般的倨傲。眉如墨画,眼藏霜雪,举手投足俱是书卷气,偏偏那神色高远,似笑非笑之间,令人生出一种说不清的敬畏。
  此人定非府中管事,而更似王爷清客,甚至可能是左右谋策之人。
  那人淡淡一瞥过众人,却将目光落在了裴石神色,一语不发,竟挥手示意他也可一同入府。
  卫若兰微怔,以为是裴石气质沉稳、衣饰显然贵于护卫,这才得了入府之机。
  卫若兰当即拱手行礼,道:“在下卫若兰,如拜帖中所述,家父原是朝中太尉,今今日前来,是欲请王爷帮忙寻贾家的。”
  那白鬓男子斜睨一眼,语气平缓却隐含讥刺:“若是寻人之事,自应由贾府子弟亲自请命,何须借他人之手?”
  贾兰这才上前,双手奉上拜帖,正色道:“在下贾兰,乃荣府二房嫡孙,拜求王爷援手,所寻之人贾宝玉,是家父亲弟。”
  男子缓缓捋须,目光沉静,似在斟酌真假。良久,他点了点头,道:“既如此,公子随管家去吧。王爷有话要问。”
  说罢,又转头看了看裴石与卫若兰,目光一扫即收,道:“两位便在此等候。”
  若是在府中,还有母亲护着、林姐姐撑腰,可如今孤身面对王权重臣,贾兰心里未免发虚。
  贾兰迟疑地看了看裴石,忍不住低声问对方:“府中向来是二奶奶理事,我对许多事其实并不清楚……可否有人同行?”
  男人未作回应,只负手转身。
  裴石微微颔首,语气放缓:“兰哥儿别怕。他们若真要动你,早已动手。府中之事,不知便说不知,不需妄言。王爷若不肯帮忙,二奶奶也不会责怪你。”
  宝玉在贾府众星捧月,府中有高兴事把贾兰忘了也是有的。贾兰和贾环其实都一样,明明都是贾府的少爷,却处处被宝玉压一头,尤其贾兰,更甚。
  他也是个要强之人,比起被赵姨娘养坏的贾环只会逞强斗能,贾兰受官宦之女的母亲影响,自幼隐忍奋发,立志凭功名自立。稻香村虽清净,却教不得他如何在风云诡谲的世道中行走。
  只要贾府还想复兴,贾兰不能只专注仕途经济,黛玉偏偏坚持要他踏出府门,这一趟,不只是求援,更是砺骨。
  贾兰深吸一口气,三步两回头,终被人带进王府。
  白鬓男子却未随行,而是站在原地,忽然回首看向裴石,语气含笑:“堂堂佛门高士,师傅不守着相国寺清灯古卷,今日怎地也入世,甘为俗世爪牙?”
  第60章 京辇之下6
  朱门高阔,铜鼎燃香,沉香袅袅如雾,廊下石砖清冷如水。
  贾兰被引至廊下,脚步踟蹰,心跳如擂鼓。他知道,此去若言辞不慎,不但事没办成,还可能惹祸上身。
  府中管事并未陪同入内,只是将他送至中厅的偏房,便不发一言地转身离去,竟未陪同入内。
  不多时,房中屏风后一名中年内侍低声唤道:“贾公子,请。”
  一听便知久历规矩,不容轻慢。
  贾兰整衣拱手,沉吸一口气,随声踏入厅中。
  厅内陈设简素,未见浮华,却处处透着威严。高座之上,一人负手而立,眉目俊朗却神情冷淡。
  他不过三十余岁,眉目如刀,眼角轻挑,不同于宝玉初见北静王时只见秀美皮囊,贾兰目光一接,只觉那人眼角轻挑,神色凌厉,分明久居权势,早已惯于审人心、御人意。
  贾兰立刻下跪,声音不由自主地低了几分:“草民贾兰,叩见王爷。”
  北静王瞥了他一眼,只淡淡道:“贾府如今只派得出一个少年,白先生竟也应允你入内,倒也新鲜。”
  “王爷见谅。”贾兰伏地不敢抬头,声音略有发颤,“贾府并非轻慢,只是家门不幸,宗亲叔伯早已流离为乱,反害家中老爷太太被闯贼所杀,叔父宝玉……也被歹人掳去。”
  他并不是真情流露,只是害怕,越说声音越小,末了几乎成了呢喃。
  “如今府中嫡系宗亲……只剩我一人了。”
  北静王并不动容,反倒微微冷笑,道:“朝廷已是开恩,看在贾政有女和亲有功,才未降罪,留了宅邸家产给你们过日。如今落得这般田地,不外是昔日种下的孽缘,横行惯了,总有一日折在命上。”
  贾兰听着这番冷言,心知不可反驳。
  况且抄家时他并不在场,更不敢妄言分辩,只埋头静听,额头沁出一层冷汗,只想着待会王爷会问什么,如何应对。
  北静王将贾兰的反应尽收眼里,真觉得贾府一代不如一代。宝玉虽纨绔,倒还有几分潇洒自成,眼前这少年卑躬屈膝,唯唯诺诺,着实叫人提不起兴趣。
  他语气不急不缓,又似随意地问道:“若如你所说,府中无人可用,那如今贾府如何维持门户?是谁执掌中馈?”
  贾兰心头一紧,小心斟酌道:“家中诸兄俱在外流离,唯余女眷守宅。老爷临终前,已将府中中馈,交由二婶林氏执掌。”
  “林氏?”北静王轻轻挑眉。
  他从未听宝玉说起府中有夫人太太姓林,反倒是听闻他有一林妹妹,自幼相伴,情投意合。想起抄家那日贾府张灯结彩,宾客盈门,应是喜事将近,难道是宝玉娶亲?
  他语气顿时缓和几分,“你说的林氏,便是朝廷降旨次日将要嫁入贾府的新妇?”
  贾兰心头一震,不知他竟连此等事也知晓,忙点头应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