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五月的午后,露台下的室外小茶室里。
  陆淼端着茶杯悠闲的打量园子里,膝前还跟着呜呜囔囔跟小狗玩成一团的奶团子。
  她收回目光见了好笑,不多时放下茶杯把孩子抱起来往楼上去:
  “和团团玩完了要记得洗手,知不知道?”
  “知道了妈妈!”
  “嗯,宝贝真乖~”
  陆淼在儿子小脸上啄了啄,进屋拿了大小不一的两顶帽子,一顶给自己,一顶给孩子。
  母子两个做好防晒装置,就提着小桶一道儿去园子里给矮灌木花树追肥。
  ————————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下午要住院做个小手术,前后大概是四天,我会尽量保持更新的!
  再有就是现在网站改革,长篇书一丢丢的分流都不给了,推荐票和评论越来越少,每天都没有几条,我有一点点单机的感觉,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小伙伴在看?
  如果宝宝看到这里,也愿意继续看下去,可以给我一句鼓励吗?谢谢!
  第1167章 新的支点
  挑着太阳不大的时候,陆淼还切了不少带着种虫的仙人掌小块,一点一点的把胭脂虫往园子里的那些仙人掌上引。
  后几天她待久了闲不住,就今天一个小时明天两个小时的,断断续续窝在手工室里捣腾。
  她也不是忙什么,就是利用打发时间的空当尝试调出更多的口红色号。
  国外讲究“性感”,像烈焰红唇,还有极浅的肉粉色、极深的砖红、鸽子血红、棕红等等,都是相对好销的颜色。
  参考这些特点,陆淼利用酸碱特性一点一点的调试,还真调出了两个不同种类的深红色。
  她自己还上嘴试来着,出手工室去照镜子时被唐梅看见,可把唐梅吓一跳。
  唐梅以为她钻哪儿啃活鸡去了。
  这边动静还没平下来,傅璟佑又从外头提着邮政的包裹回来。
  一进门见她嘴巴黑红黑红的,傅璟佑也吓一跳。
  还以为她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给中了毒,把包裹一放就要抱她去医院。
  他俩一惊一乍,彻底把陆淼给整无语了。
  陆淼擦了口红,解释半天家里才消停下来。
  闹这么一遭,陆淼也没了继续捣腾的心思。
  索性草草收了东西又洗了手,锁上手工室的门一起去客厅,看这回老家又寄了什么东西来。
  包裹是甜枣寄过来的。
  里头除了甜枣家酿的春季百花蜜,还有贺家一起捎过来的半壶菜籽油。
  白色的橡胶壶壶盖拧不了太严实,贺宏进就在壶口包了几层塑料袋,用麻绳捆着。
  可即使如此,还是浸出了不少油。
  唐梅见了,长吁短叹的心疼到不行:
  “你们两个明儿就写封信回去,叫他们以后别再寄这些东西来了,家里吃的喝的都有!他们从年头忙到年尾就得了这么些东西,给你们送来吃进肚子里也就算了,你看看,这都糟践了!”
  傅璟佑知道务农的不易,所以看着湿泞油乎乎的包裹,心里同样不是滋味。
  城里什么都能买着,什么都不缺。
  这些话,他早跟老两口说过。
  可归根到底,说得再多,也不如老两口听进去一句得强。
  每回都是该咋样还是咋样,碰上赶趟的事儿了,好像不一起捎点什么东西过来就要亏损点什么似的……
  随包裹一起寄过来的,还有书信。
  傅璟佑把信拿给陆淼。
  陆淼看信时,他就蹙眉在旁边沉默的帮唐梅打下手收拾东西。
  先前弄的那批书往老家运时,陆淼是直接通过胡志远联系的。
  当时在电话里陆淼就跟胡志远说过,要分出一部分小儿阅本给甜枣那边送去。
  这次的来信,甜枣主要说的就是这件事。
  陆淼给孩子们弄的书和作业本,她已经收到了。
  感激之余,甜枣还在信上提了另一茬。
  事情还得从先前白成文从京北回去后说起。
  白成文回去后,傅璟佑和陆淼在外面混出出息的事儿,基本就传开了。
  乡里议论纷纷,最后也不知道是谁传出的消息,说是大城市里机会多,只要敢出去闯就能发财。
  于是乎,今年开春,大河村和队上的好些个青壮年小伙都收拾了行囊,踏上了外出谋生的
  路。
  一些姑娘也十分意动。
  只是迫于胆小或顾虑以及家人阻碍等因素,最后都只能眼巴巴看着同乡奔往大城市。
  这其中不被支持出远门的,还有老白家的白成武。
  大哥白成文把京北之行说得绘声绘色,白成武羡慕得不行。
  看见村里好些人都往外面跑,白成武就也说要去。
  他是个跳脱的性子,一天到晚的就跟个铁憨憨似的,白父白母哪敢真让他去?直接一口回绝了。
  现在白成武在家里天天闹,白父白母被他吵得烦了,最后就放话说他现在没成家,在家就得听娘老子的。
  以后等成家自己立了门户,到时候他爱上哪儿去就上哪儿去,家里再不管他。
  没多少人生阅历的小伙子也是好哄,听见这话还真就消停下来了……
  甜枣半是吐槽,半是将这些当成日常趣事的写给陆淼,成功逗得陆淼浅浅一笑。
  看完书信,陆淼收了信纸不忘跟傅璟佑提了一句村里人外出谋生的事。
  傅璟佑听后短暂思考,良久后缓缓道:
  “这事儿听听就行,没当面遇到人就当不知道。”
  陆淼笑意温柔点点头:
  “我也是这么想的。”
  虽说谁乡里乡亲的出门在外相互帮衬是应该的。
  但世界之大,老家出来那么多人,人往哪儿去的他们都不知道。
  再说这种事情人家都没找上他们,他们哪好主动找过去?
  这事儿夫妻两个浅聊两句就把话题揭了过去。
  再说假期收尾,陆淼复工上班的第一天就是开会。
  前阵子国家推行了《身份证试行条例》,从今年四月份开始,京北、沪市、津门等十个城市将开始试点实施。
  年满16周岁的华国公民,都可以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国英社单位性质特殊,被号召要积极配合响应新的政策。
  外加陆淼现在主要负责的是国际宣传工作,所以在开会时除了被强调最好第一批队办理身份证外,詹部长还特别点了她的名,让顺路把护照信息一起办理下来。
  陆淼一概点头应是。
  话说到这里,其实陆淼心里就已经很明白了。
  提及护照,那之后距离出国远行的工作,大概率也不会太远。
  虽然一开始没考虑过往这条路上发展,可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就也没什么可犹豫止步不前的了。
  她爸慢慢、慢慢的,年龄已经大了。
  退居幕后就是未来几年的事。
  而这几年的时间,正好是她成为新的支点,直到走到足够高、能有能力为家庭遮风挡雨的最好容错……
  现在虽然说的是“试行”推动身份证条例,但陆淼知道,以后身份证将逐步替代户籍页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北方户籍本是活页,长辈们不经常出远门,所以办理身份证的事暂时可以不用那么着急。
  但孩子爸爸不一样。
  考虑到身份证更方便,陆淼在抽时间走各个部门递交材料时,不忘喊傅璟佑一起去。
  事后连带陈向东那一群人,陆淼也没忘记提醒他们抽空去办。
  第1168章 纳新
  今年二月份,国英社选了新址预备重建。
  但新的大楼修建起来需要时间。
  在换进新地方之前,应对即将到来的炎炎夏季,国英社内部先做了调整。
  后
  勤部调来了一批空调资源,这阵子三四楼正在加班加点的安装。
  而这期间,在这些楼层工作的同志们统一居家办公。
  陆淼也在居家办公的队列中。
  不过头两天手里刚分配到一份外勤工作,她真正在家待的时间其实并不多。
  这一年的时节进入五月,也就意味着各大高校将再次迎来毕业季。
  陆淼频繁出入母校京北大和隔壁津门外语学院。
  如过去她毕业时,那些高端的国家班子入校选“才”一般,她这次分配到的工作,也是到校选优纳新。
  但她和其他首要只看成绩的单位还不太一样。
  尤其是对母校的学生。
  毕竟京北大不单单是她的母校,她在这里还兼有老师一职。
  这里外语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她基本都眼熟,头部拔尖的那些擅长什么,优势是什么,她也都很清楚。
  物色人手时,她并没有把国英社吹嘘的如何如何好。
  反之,在介绍国英社工作的特性前,她会先根据学生情况给出建议,让学生优先自己选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