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熬牛油很看重火候。
  王秀她们不会,陆淼就抱着孩子在旁边指挥告诉她们怎么弄。
  直到把熬得椒麻、辣味喷香的牛油倒进模具里,陆淼才带孩子上楼玩去。
  夜里一炖扎实的牛羊肉火锅下肚,陆淼觉都睡得更踏实了些。
  隔天清早挥退在脸上乱啄的男人,陆淼卷过被子继续睡,快中午十一点了才起来。
  慢吞吞收拾吃完饭,刘小柱那边也将唐梅用大汤罐装好的饭菜端上了后备厢,正要出发给厂里送去呢。
  陆淼看见招手喊停,上楼仔细漱了口,再下来时才说要跟车一起走。
  陈向东主要负责厂里的事,且他“陈老板”的名声在外。
  明面上,陆淼不好跟他走得太近,之前就说让他不要频繁上家里的话。
  这次从广州回来,陆淼有点事情跟他沟通,昨晚就电话跟他约了时间在凌源那边见面。
  车子开到西二环边角停下,刘小柱去后备厢拿东西时,问陆淼要不要一起去厂里看看。
  陆淼摸上了车门,原本打算去看看。
  可是一细想,她又收回了手:
  “我就不去了,你送完赶紧回来,后面还要办别的事。”
  傅璟佑这阵子很忙。
  她要是去了,他指定又要腾出工夫来看顾她。
  这个时候,还是让他专心吃了饭好好工作,不去打扰他的好……
  “行,那嫂子,我放下东西就来!”
  刘小柱说到做到,端着一罐烧鸡去得快,回得也快。
  车子只做了短暂停留,便转弯继续往三环外去。
  陆淼先到的凌源那边。
  开春以后凌源把什么鸡鸭、牛羊小猪崽的种苗都买了个齐全。
  他承包了很大一片地,当中还带个石包小山头,年后化冻时撒下去许多草籽。
  这会儿小草茂密,小羊羔和甩尾的小黄牛在里头扑腾吃草,“咩咩哞哞”的,热闹得不行。
  凌源带陆淼到处走走看看,一路上都在说鸡鸭长得快,羊羔六月份也能出栏,到时候就有回款了云云。
  陆淼顾虑他多想,特别解释道:
  “我今天就是约向东说事儿,顺路过来看看,你可别会错了意……回款的事情也不急,大家手里都有周转的钱,你优先看顾你这边,等慢慢把对外的供应链做起来了,回头要什么没有?”
  她语调轻松,说得在理,凌源摸后脑勺含蓄笑了下。
  虽放下了一颗心,可心里终归有种难言的滋味。
  也许是好长时间没见面,凌源总觉得陆淼变了。
  这次见面,陆淼说话越发全面,也越来越有格局。
  虽然和过去一样,仍在为作为朋友的他考量,可他就是会有一种关系在疏远的感觉。
  这种疏远,来源于彼此身份与工作的差异。
  同样也来源于凌源隐藏在心底的遗憾。
  彼此都是朋友,凌源倒也不是嫉妒陆淼什么。
  只不过很多时候,有些想法不是主观思维能够控制得了的。
  陆淼不知凌源心中所想,就算知道,也能够理解。
  毕竟在最初时,凌源就是可以有更光辉的未来……
  凌源会觉得关系疏远,其实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自我心态没有调整好。
  而对于陆淼来说,她并不觉得关系有什么变化。
  大家始终是朋友。
  不管是凌源还是谢斐、顾莹。
  如果他们有困难,只要手有余力,不用他们开口多说,能帮一把陆淼就都会帮。
  而如果关系真的已经疏远,那前阵子邀梅子和林娴她们上家里吃饭时,听说凌源农场这周边的地都空着,陆淼也不会主张让陈向东尽可能的就盘这附近的地。
  说白了,会这么考量不还是觉得都是自己人,挨在一起有个照应也热闹吗?
  不过话说回来,说到地的问题,陆淼问凌源:
  “这周边的土地都已经被租出去了吗?”
  凌源随手扒拉了个筐,抬抬手示意陆淼跟他走。
  期间听陆淼问这话,他纳闷儿回头问:
  “不是你让向东租的吗?”
  “啊?”
  陆淼懵了,往远处虚指一下说:
  “我说的是外面那些正在砌垄的地。”
  凌源认真点头:“对,就是那些。”
  陆淼眼睛睁圆两分,“吃惊”两个字就写在脸上。
  她这趟出差也就半个来月,租地的事儿不就出差前才跟陈向东说的吗?
  这么短的时间,陈向东就已经把事儿办得差不多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速度和效率还真挺没得说的。
  她吃惊的神情稍显迷糊,倒不像刚才下车时干练的模样。
  凌源见了忍不住笑出声:
  “人工比不了器械,向东找了农耕拖拉机,两辆拖拉机来回翻了三四天的土,所以才收拾得这么快。”
  陆淼“哦”了一声。
  这样的话,倒能说得过去……
  凌源失笑,撩开大棚门帘和陆淼先后脚进去,他放下篮子,率先蹲下身扒拉满地的瓜藤:
  “我种了两垄甜瓜和西瓜,这几天差不多就要到采摘的时候,你来得正好,今天带一些回去尝尝,也省得明儿后儿的我
  又骑车去送。”
  陆淼点头,在旁边蹲下一起摘瓜:
  “我拿几个甜瓜回去尝尝鲜就行,西瓜就不要了,这会儿应该都算是反季水果,明儿等大熟了拉去市场,应该能好卖。”
  “行。”
  凌源知道她家里有个小子见不得西瓜,就也没执着硬塞,只温和笑道:
  “向东一会儿来是吧?那我摘两个给他,他那儿厂里人多,回头大家都分着尝尝。”
  ……
  第1165章 捞金
  农场里养了畜牧又有反季大棚,一年四季活儿都不少。
  摘完瓜后,陆淼就让凌源忙他的去,她自己随便走走看看。
  陈向东到时,她正站在石头山包上借助地势打量周边。
  陈向东隔着大老远就开始喊“嫂子”,陆淼挥手算是回应。
  一路跑到她身旁,陈向东撑膝喘了两口气平缓下心跳,很快重新站直身和她一起打量周围。
  农场外的地界一眼看过去,或远或近的,至少有二十个工人在忙碌。
  “嫂子,这一片儿我找拖拉机过来翻过了,工人问题也都好解决,青塔胡同后面的人力市场上就有不少近郊进城找活儿干的农民工,这些活儿交给他们干再合适不过……”
  不用陆淼问,陈向东手指来回划拉,主动汇报起了工作进展。
  不过说到一半,陈向东暂缓口气摸摸头道:
  “现在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做种苗的仙人掌,我给过去交好的兄弟都去了信儿,但是目前为止还没什么好消息传来……”
  陆淼家里倒是种了一些,但也就种了那么一个小角落。
  别说二三十亩地,只怕全挖了来也种不满一长垄。
  现在包地和人工已经投进去了大几千,后续要还是搞不到充沛的种苗,事儿恐怕就要黄在这儿了。
  陈向东这几天一直都很焦虑。
  陆淼却并没有把这个视作什么难办的事儿:
  “我认识几家报社,晚点回去找了联系方式给你,你回头跟人沟通看看,就说投点钱买他们头版位置发布一条招商消息。”
  陈向东愣了一下。
  之前还真没想到这处点子上。
  过去在报纸上倒是看到过类似的招小工的消息,不过那都是在报纸的边角处。
  他们要弄个什么横封头版的位置,会不会太招摇惹眼了点?
  虽然经济政策渐渐打开,但陈向东始终觉得财得偷着发。
  太过招摇就容易被人抓住把柄,保不准儿明道暗道上的都会闻着风过来找麻烦……
  陈向东心有顾虑,怎么想的就怎么问出的口。
  陆淼淡定一笑道:
  “就是要惹眼,不惹眼怎么让消息快速散播出去?至于其他……任何事情都有多面性,有时候倒也不用那么悲观,只要不蹚雷区,就没人能动得了你。”
  陆淼说这些话,并不是想表达产业是她的,有她在背后罩着什么的。
  恰恰相反,有工作性质的基础奠定,她绝不可能在外面暴露这些。
  关于厂和店的事,她至多认真研读“规则”,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调动陈向东他们占据政策先手的优势。
  至于日常的经营和发展,陆淼更多是将产业和陈向东等人一起划为独立个体,给出建议方向后,任其野蛮生长。
  她自身并不过多参与。
  而话再说回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企业缴税率上去,也是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
  国家从政策等方面,对企业也会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和保护。
  一般情况下,只要自己没问题,别人就动不了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