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我那家里小辈最小的现在也上了初中,你让我拿回去也不合适吧?还是说,小陆啊,我拿到你这里来你不乐意,要我这老胳膊老腿儿的给你送到家里去?”
  “不是,那肯定不能……”
  陆淼张嘴要说话,詹部长摆摆手打断她:
  “行了,既然不能,那就收下!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就买这些东西,这不是孩子病了?工作归工作,你总不好把我对小朋友关心慰问的心意也给拒绝了吧。”
  “这……那好吧。”
  话说到这里,陆淼不好继续推阻,只好收了东西道谢:
  “谢谢部长,您破费了。”
  詹部长笑着眨眨眼,颇有股老小孩的怪诞俏皮劲儿:
  “这可不是破费,有人奔走在前面为国家添砖加瓦,自然就会有人跟在后面建墙扶梯,这难道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陆淼微微一怔,旋即莞尔笑说:
  “您说的是。”
  詹部长也笑。
  轻轻拍拍她肩头,詹部长笑叹撑膝起身:
  “好了,早点回去吧。”
  “是。”
  陆淼跟着一起起身:
  “您慢走。”
  等到詹部长走得不见人影了,陆淼低头去看那鼓囊囊的袋子。
  怅然一笑,陆淼收拾收拾办公桌,紧随其后也下班往家里去。
  第1118章 福气娃娃
  重新恢复工作状态,陆淼再次陷入忙碌中。
  不单单是因为工作时间安排得紧。
  也因为现阶段后期技术十分局限,约等于没有。
  所以一些素材在选定和拍摄期间,多数都得以实物、实景为准。
  陆淼日常少部分时间在社里处理公务和审批素材内容。
  大部分时间,人也在外面跑。
  为的就是想找到更多符合主题的素材。
  她一向想法多,这期的文化宣传内容也有个很不错的点子。
  正经宣传国家传统文化,老外未必会感兴趣。
  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以“夹带私货”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植入,那就不一定了。
  陆淼跟麾下一众组员沟通的就是,在制作的影像内容中,迎合庆祝西方重大节日“感恩节”和“圣诞节”的同时,取时间较为接近的节点,巧妙带出华国传统节日“冬至节”。
  没有闪光点,光点出一个节日,也很难吸引住人。
  所以就需要制造一些吸引人眼球的东西。
  传统与冬至挂钩的,就是饺子。
  于是乎,花边饺、元宝饺、五瓣花饺、金鱼饺、福袋饺、珍珠小圆饺、等等等等。
  各式各样形状的饺子,陆淼想法多,把做糕点的那一套也给拿出来了。
  其中黑白相间最精致可爱的熊猫饺,她弄出来后,打下手的组员同事半天都舍不得下锅煮。
  被她连声催促了几次,才开始有的动作。
  当然了,傅家的小院自带文化底蕴,陆淼把人带回来,饺子在家包,在家煮。
  这期间的录制,自然也是在家里进行。
  各方面条件局限,录制素材很难做到一镜到底。
  傅家小院敲敲打打的忙了好几天。
  这几天里,大大小小的饺子包了没有五百个,三四百个也是有的。
  天气虽然凉了,却也还没到能冻住饺子的时候。
  包的饺子太多,傅家自己负责消耗一部分。
  另一部分,陆淼在录制的过程中,直接带着工作同事一起吃了,也省得再费心去给一众人准备饭菜招待。
  近两年来开放经济政策,市场上虽然多了许多个体小商贩,但猪肉资源仍不充沛。
  可即使如此,尽管大部分饺子都是素馅儿的,这几天过来每天都有点了香油的细面饺子吃,国英社过来的同事一行人也都感到十分不好意思。
  所幸傅家有个馋猫。
  小柏川性格开朗一点也不认生,小嘴巴又甜。
  见还没到饭点儿院里就有饺子吃,那小嘴巴……
  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在吃什么呀?我也想吃”,把一众小年轻哄得嘎嘎乐。
  嬉笑闹腾间,也驱散了院儿里的拘谨和腼腆。
  一众小年轻放松下来后,都掉过头围成圈的投喂这只小馋猫。
  小柏川肉墩墩的,皮儿白眼睛大。
  小模样憨态可掬,天真又可爱,是长得好,身量也结实,
  一眼望过去,相当符合人们想象中“福气小娃娃”的设定。
  别说老一辈人见了喜欢,就是来的那么的小年轻里,也都喜欢的不行。
  于是乎,现场几次探讨,乐呵呵专注吃饺子吃得喷香的小家伙,顺理成章的也成了素材的一部分。
  第1119章 起草文件
  素材收录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拼接剪辑。
  陆淼在家里忙了几天,又开始扎点在社里忙。
  她着家的时间少,家里最开心的就是许香草。
  陆淼讲究,眼里见不得藏污纳垢。
  家里哪哪儿都得收拾的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过去好些时候,唐梅收拾的她都不满意,更别提是干活时有偷奸耍滑的许香草了。
  在家取材的几天,陆淼点了许香草好几次,让许香草把没收拾利落的地方再收拾一下。
  没道理过去家里人少的时候,还能大致收拾出个模样来,现在帮佣请了两个,反而处处邋里邋遢的。
  许香草不会反思自己有没有问题,只当陆淼要求苛刻,爱折腾人。
  现在陆淼在单位忙得不着家,对许香草来说,简直就是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当然,这些都是幕后发生的小事,陆淼忙得脚不沾地,暂时做不到耳听八方事事洞悉于心。
  盯着推动工作方案,十一月底陆淼又跟在詹部长和秦社长身侧出席了特殊场合,参加了两次高层会议。
  一些明面上还未对外公布的政策或消息,她先一步有了耳闻。
  继前两年爆出来的几起贪污事件后,这两年随着经济政策的逐步推动,各地或多或少的都滋长了些不好的风气。
  上面下了起草文件,现在暗地里已经有人着手调查这方面的事情了。
  陆淼心里有了预估,未来两年恐怕都不会太平……
  在整个公职体系中,即将推动的事件政策,陆淼既非决策者,又非局外人。
  除了约束自我、看住自家人遵守“规则”不触犯红线外,她日常该干什么还就干什么。
  因而她倒也不像詹部长他们那样压力山大。
  也是京北暗中风云涌动的时候,陆淼接到了厂房小院的电话。
  原本以为是陈向东打来的电话,有什么事要说。
  结果接听后才发现话筒那头说话的,是梅子和林娴。
  两个人七嘴八舌,声音忽大忽小,乍一耳朵听过去就像是在争夺话筒说话一般:
  “嫂嫂,你上回不是让向东哥拿了好些口红和香膏过来吗?”
  “向东哥说是拿回来叫我们先试用的,小陆姐,我们都用过了,都特别好用!”
  “对对对,尤其是那个口红!嫂嫂,它不光颜色自然,比百货大楼里卖的那些粉色好看,还很润呢!以往秋冬我嘴角总是要裂开口,今年抹了这个都没再裂了!”
  “小陆姐,我们都觉得行,口红抹着嘴巴亮晶晶水润润的,好几次胡同里的年轻嫂子看见了还问呢!还有那个香膏,味道特别好闻,厂里的嫂子媳妇都说好!”
  她俩呜呜囔囔的,声音几乎重叠。
  陆淼听了好一会儿才听出名堂,顺势在电话里嘱咐道:
  “你们别只看眼前的使用效果,东西要看对比,也买点儿别人家的用用看,要是跟人家比真的大有优势,那才是真的好。”
  电话那头梅子立马说:
  “试过了,都试过了!香膏外面买不到,但是口红向东哥一早就买了好几支回来,嫂嫂,真不是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确实是咱们的东西更好!”
  梅子和林娴在那头絮叨反馈:
  “百货大楼买回来的口红有的看着挺滋润,可是颜色上嘴真吓人!还有的颜色看着挺好看的吧,可轻轻一抹就跟挂了一层奶油似的,隔一会儿嘴巴还会干得起皮……只有咱们的是最好的,不光滋润,颜色还不夸张,好看着呢!”
  陈向东对胭脂虫做的口红始终有点狐疑的态度,那天从陆淼那儿回来,他顺路就在百货大楼买了几支口红做对比。
  事后梅子和林娴她们也都用过。
  两个人这会儿反映的情况,其实就是进口口红和国产口红的优缺点。
  进口口红膏体细腻顺滑,在质地方面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只是国外流行的死亡芭比粉色号,与国人的肤色适配度极低。
  要是遇到个皮肤透白的也就罢了,只要个人能接受颜色,那说不定还能驾驭。
  可问题是国人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多数人肤色偏黑黄,且因营养等因素,肌肤状态多显干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