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到家时,敏杰和敏敏也过来的。
  两小只脱了鞋子,冲马甜枣伸手求帮助,早早地就进了围栏里,和大宝二宝玩成一团。
  马甜枣坐着小马扎,趴在椅子上读报纸,见她带着菊花回来,惊奇了一下:
  “嫂嫂,你弄这个做什么?”
  陆淼笑着解释了两句,马甜枣更惊奇了:
  “就这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
  “可不是?不知道了吧?这还是味常见的中药材呢。”
  马甜枣确实不知道。
  每年如春,这种小拇指大小的黄色野菊花开得漫山遍野都是。
  而且生命力格外顽强,有的霜后、下雪都还能继续坚挺着。
  马甜枣来了兴致:
  “这个要怎么弄?嫂嫂,你也教教我吧!”
  “以前只喝过,炮制做法也只是听别人只言片语提起过几句……”
  陆淼尴尬了,挠挠额角说:
  “我也说不准能不能行呢。”
  马甜枣对她蜜汁自信:
  “别人不行,嫂嫂肯定行!”
  陆淼失笑:“你先看看报纸写写字吧,我去收拾一下,今天教你点新的东西。”
  马甜枣连忙点头。
  有马甜枣帮忙看孩子,陆淼忙得能安心一点。
  她把菊花单独摘下来放进盆里,压了一些井水倒进去。
  淘洗几遍,不光去除菊花表面的沙尘,更将一起薅下来的叶片清理出去。
  洗得差不多了,陆淼往锅里上水架上蒸盘,把至少蒸馒头的隔纱垫了上去。
  洗干净的菊花就堆在隔纱上。
  她折回来的花枝看着多,实际把花摘下来真没多点儿。
  生火等水沸蒸过菊花,陆淼揭开锅盖控温。
  温度下去不烫了,才提着隔纱把菊花拎出来,倒进一早准备好小筛子里均匀晃开。
  陆淼把小筛子放在井盖上晾着。
  准备到这一步就已经差不多了。
  之后让风吹一吹,再让太阳晒个几天,彻底干透就行了。
  到那时候就知道是成还是不成了。
  收拾完毕,陆淼重新回到堂屋。
  文字和拼音,之前教马甜枣都教得差不多了,其他的,只能是马甜枣回去认真巩固认真记。
  陆淼再帮不了她什么。
  今天说教马甜枣新东西,陆淼打算教写文章,写作文。
  这对马甜枣来说跨度有些大,她甚至都不明白什么是文章。
  陆淼指着报纸掰开揉碎了跟她讲:
  “报纸上的这些都是文章,只不过这些是报道事件的,比较官方,对措辞也有要求。”
  “你刚上手接触,咱们不整这些难度高的玩意,就先从写物,写人,从短句开始。”
  陆淼说着,指着大宝二宝举起朴素的例子:
  “就说描写小孩吧,你看他眼睛圆不圆?大不大?是不是可爱得像年画上的娃娃一样?”
  马甜枣点头。
  陆淼便精简语言,给她写了个例句。
  马甜枣埋头看着她写,磕磕绊绊地读了出来:
  “他的眼睛圆圆的,黑黑的,像是雨后的葡萄,小脸圆润,看起来就像年画上的锦鲤娃娃一样可爱……”
  马甜枣直起身,眼睛在本子和大宝二宝身上来回扫动,忽然正经道:
  “嫂嫂,我好像摸到一点窍门儿了!”
  陆淼笑着说:“说说看?”
  “就是多写像什么像什么的,是不是?”
  马甜枣挠挠额角,不确定地说。
  陆淼思索片刻,轻轻点头:
  “说得没毛病。”
  对于初学者来说,有这样的见解确实没毛病。
  马甜枣见自己被肯定了,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学以致用把想得到的都说了出来:
  “灵活的像泥鳅、胖嘟嘟的像小猪、笑……嗯,笑起来有朝气!像希望!”
  陆淼被她逗笑,纠正了一些小错误,旋即跟她深入讲了一些句型语法。
  例如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夸张句、反问句等等。
  第329章 人小懂事
  陆淼大概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但她对文化基础浅薄的马甜枣很包容。
  讲了句型,写了例句。
  马甜枣完成作业时,无论好坏,纠正的同时总是伴随着夸奖。
  不同于前面默读拼音和认字、记偏旁的枯燥,一对一的小课堂,氛围时刻窝心。
  时刻被关注、被鼓舞着,马甜枣勇于发言,感受到了知识的新型乐趣。
  陆淼大方,还时常会给她抓红枣、坚果吃。
  马甜枣觉得,过去十多年的生活里,哪怕是过年吃到大块的肉,都没有这段时间来得开心。
  马甜枣记着陆淼的好,也感激陆淼。
  嘴皮子上话她不多说,陆淼爱吃甲鱼,她不怕冷,像去年一样,挽起裤腿扛着铁锹去田里找。
  陆淼捣鼓菊花茶,平时因为孩子的缘故出不了门。
  没关系,马甜枣给她弄。
  时间慢慢推进,陆淼的菊花茶晒好了,第一时间泡着喝了试试,和曾经喝过的味道一样。
  差不多能说明是制成了。
  抽空泡给马甜枣和傅璟佑喝,陆淼问两人味道怎么样。
  傅璟佑觉得味道有点怪,一开始不怎么能接受,喝了几次之后,又觉得挺不错。
  平时上班都得拿罐头瓶冲一杯带着去上班。
  马甜枣更不用说。
  她早就是陆淼的死忠粉了,陆淼弄得啥她都觉得是好的。
  陆淼见她喜欢,也不吝啬,翻出一个空的麦乳精小铁皮罐,给她装去了一小罐。
  事后则把马甜枣帮忙摘的野菊花又收拾出来,重新蒸煮晒了晾晒。
  菊花茶能成,那什么金银花之类的应该也能成。
  可惜今年过了季节……
  陆淼就想,等明天初夏、盛夏的,也要动手试试才行。
  第二批菊花茶制成。
  陆淼用麦乳精的铁皮罐装了两罐。
  又用罐头瓶装了一罐傅璟佑从山里蜂箱捎回来的蜂蜜。
  陆淼书信写下菊花茶的功效好处,浅浅又写了几句近况,便里三层外三层扎起包裹,让傅璟佑上班时顺路寄去京市。
  京市那边这次回信很快,同样阐述了近况后,又说了对菊花茶的喜欢。
  说是菊花的味道压下了水里的涩味。
  京北水涩,古有苦海幽州,有孽龙作的故事和说法。
  水利部南水北调的工程,要在1979—1980年才正式组建工程规划。
  这个时间段,普遍老百姓还喝着带走涩味的水呢……
  陆淼想着水的事,琢磨等有空了出去看看,今年还能不能再弄点花茶。
  天气一晃儿大冷起来,傅璟佑买了过去一直念叨的军大衣。
  因为敏杰这层关系,今年傅璟佑还没去煤炭厂,贺二哥早早就运回来了几大筐的蜂窝煤,叫他们放心用,今年的煤指定管够。
  陆淼细问才知道,原来田桂花在煤炭厂食堂干活,冬季每个月也有煤炭的补贴奖励。
  夜里睡觉有炉火,被子上还压着军大衣,傅家温暖又温馨。
  傅璟佑夜里起来给大宝二宝把尿都不费劲了。
  之前刚冷下来的时候,把尿时,大人怕两个小的冻着要生病。
  两个小的则是从暖呼呼的被窝里掏出来后,感受到小风吹屁股蛋凉飕飕的感觉,不仅蹬腿不配合尿尿,每次还总要哭闹一通。
  整得傅璟佑手忙脚乱。
  本想着他夜里起来照看孩子,陆淼能多睡一会儿,结果最后还是要陆淼起来。
  小夫妻怀里各抱一个,经常在床上背靠着背坐着打盹儿。
  所幸那些都是暂时的。
  时节进入腊月,外面下起了雪。
  天儿更冷了,顾莹她们知道陆淼有烧炉子的习惯,时常过来串门唠嗑。
  每次过来也不空着手。
  要不拿着红薯,要不就把之前秋夏攒的南瓜子拿过来,在傅家厨房炒一炒。
  大家一边哄孩子,一边围着炉子吃瓜子唠嗑。
  敏杰和敏敏自然也是在的。
  男孩子开窍晚,敏杰虎头虎脑的只顾着玩。
  大宝二宝舌头大着,还不会说几句话呢,他都能跟他们玩到一起。
  反观敏敏,将将一米冒点的身高,却已经十分懂事。
  傅家来人,她总能第一个提起暖水壶给人倒水。
  起初给陆淼吓得够呛,后来见她动作熟稔得不像话,陆淼心里忽然沉重起来。
  陆淼对敏敏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和照料敏杰是一样的,但说句实话,陆淼心里一直有块疙瘩。
  可在看过敏敏的懂事后,那块疙瘩在不知不觉中消散。
  陆淼对敏敏更多了一丝心疼。
  一如枣花和徐尧的结合,很有可能是时代下的悲剧。
  有赵兰香那样拈酸爱计较的妈,再加上赵兰香即将生下来的那个,如果是个男孩的话,敏敏的处境可想而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