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甲鱼目前接受度较小,那稻花鱼什么的,是不是也可以试着养起来呢?
这个时候种地也不会打农药什么的,不会危害到鱼,而且禾苗上如果长了虫子,鱼还能吃呢。
吃完拉的粑粑也是有机肥……
陆淼正想着可行之处,傅璟佑却道:
“我怎么一早没想到那些泥田里藏着甲鱼呢?今天有些晚了,明天早上我给你做好早饭,你多睡一会儿,我去挖两只回来。”
“……”
陆淼无语了,“吃完了再弄行不行啊?家里加上甜枣送来的几只,后面水缸还有五六只呢!”
再说了,大冬天的,踩进泥里不冷吗?
“你要是非要去,就去镇里买一双胶鞋。”
“一双胶鞋七八块,花那个钱做什么?我身上热,不怕冷。”
“那你今天晚上睡堂屋。”
“……我是不怕冷,但是又不是这种不怕冷,踩泥巴才踩几下?”
陆淼鼓着嘴,转头想事儿不理他。
“我就是说说,不去,不去!这大冷天的,谁遭那罪?是不是?”
傅璟佑适时收声,给她冲了糖水,笑着哄她:
“炉子里刚换碳,火还没起来,有点冷了吧?来,喝点热乎的。”
第195章 未来,打算
陆淼哼哼唧唧跟他撒娇腻歪了一会儿,之后就接了搪瓷缸子,慢悠悠呼着热气小口喝着。
“水田不是可以控干犁出来种油菜吗?为什么有的种,有的反而空下来了?”
“油菜是经济作物,头年秋天种下,次年五月份才能收获,不能占着所有地,不然年中交公粮怎么办?”
傅璟佑握着她冰凉凉的小手,给她取暖,细心解释道:
“再一个,肥跟不上,都栽上油菜,也有很大一部分长不好。”
劳心费力大半年,最后还捞不着什么收成,自然而然的就不种了。
陆淼点点头,又问:
“那为什么不种别的呢?种点菜也比空着强。”
傅璟佑诧异反问:
“这是集体的地,怎么能种菜?”
陆淼蹙眉,茫然鼓鼓嘴,又反问回去:
“集体的地就不能种菜了?这是什么道理?种上东西多少能有一些收获,人吃不了,牲口也能吃,还能卖。”
傅璟佑隐约意识到了点什么,最后却还是固执的摇摇头:
“不允许做买卖的,而且都是常见的菜种,卖也卖不上价。”
陆淼笑话他想法古板,弯着红馥馥的唇瓣给出好几种方案:
“菜的样式再常见,那也是在南方,在这一片拥有土地的地方,往城市上呢?没有自留地,东西入口的东西本来就少。”
“再说了,说的不允许个人买卖,那就不能发展成生产队副业吗?反正也是生产队的地,大家一起忙活,一起卖出去,年底或者卖完了直接分红什么的。”
陆淼手指曲了曲,轻挠了一下傅璟佑的掌心。
“南湖和燕矶中间,时不时就有固定的来往的货船,人家大城市的雪花膏可以,燕矶的蔗糖也可以,咱们的农副产品怎么就不行了?不都是“谈”下来的吗?”
陆淼的想法很新颖,傅璟佑感觉被打开了思维。
他从前怎么没想到这方面?
陆淼见他在认真思考,思索了一会儿,又说了稻花鱼的事儿。
一听在稻田里养鱼,傅璟佑更觉得惊愕诧异:
“稻田里那么点水,怎么能养鱼?太阳一晒,不都翻面儿了吗?”
陆淼指指靠窗的长桌,让他取来纸笔。
“你把禾苗当什么吗?它们不能遮挡太阳吗?”
她翻开一页,草草画了一些简笔画,边画边介绍:
“中间的沟渠砌深一点,看着田里哪一块儿地势较低,就凿个深点的坑儿出来。”
“田里正常灌水、换水的时候,鱼就会自己往地势低、或者深水一点的地方游。”
“秧苗略微长高一点,就能遮挡阳光。以后稻子开花、稻子有虫了,鱼儿还可以吃,拉出来的粑粑就是肥料,傅璟佑,一举多得,还要我细致给你说吗?”
傅璟佑点点头,又摇摇头。
他感觉听陆淼描述的,都很有道理。
可是真的要实行起来,有那么简单吗?
会不会想的太好了?
“我们这样……先跟叔说说看,要是叔不排斥,先实验一亩地,怎么样?”
傅璟佑道:“实验的事情好说,主要是买鱼苗的经费……队里估摸没人愿意参与。”
他们手里倒是有钱,可是如果这个钱由他们来出的话,不论结果是好是坏,只怕都难背上好名声。
更有一点……
“如果真的养了鱼,以后卖给谁?”
陆淼想了一会儿,说:
“县里的胡志远,或许能帮上一点忙。”
傅璟佑不想泼她冷水,却也只能如实说道:
“h省依江依河,鱼根本卖不上价,人力功夫不说,忙活一季,或者一年下来,能保本吗?”
这些的确是个值得思
考的问题。
这些都是陆淼的美好设想,她也不敢保证一下子就能成。
但是如果不试试,那是肯定不行的了。
陆淼微微沉吟,抬眸间,目光依旧明亮坚定:
“傅璟佑,我们的土地不如别人的肥沃,也不如别人的多,手里的机会真的非常有限。”
“如果连这有限、有概率有可能的机会都不愿意试着把争取把握住,这片大山里的人,可能在未来四五代都不一定能走出去。”
陆淼其实有些利己主义。
自私且自我。
比起奋斗努力,她更偏爱咸鱼摆烂。
她只是觉得,她人生里很少遇见像陈桂芬、贺宏进一样真正实诚对待她的人。
虽然有时候贺宏进很讨厌吧。
但是个人脾性,陆淼能够理解。
生产队是贺宏进一家肩上的担子,帮他一把,间接的也是在忙自己。
马上过完年才真正进入75年。
包产到户差不多最早在78年推行,而大队、生产队体系,也要进入80年代才渐渐的彻底瓦解。
这期间,恢复高考是77年秋冬。
本来只是两个人的生活,以后还要多个孩子。
中间这么多时间,他们不可能一直盲目种地,或者擦边跑黑市,
如果能做点什么带动生产队富裕起来,他们自然而然的,当然也会富足起来。
傅璟佑心里只有小家。
他很担心陆淼的付出得不到匹配的结果。
可陆淼直接将事情上升到了群体,提升的不当当是一个格局,一个档次。
他身心倏地澎湃起来。
傅璟佑用力攥紧陆淼的手,道:
“好,那就试试,我总结一下语言,晚点就去跟叔说说看。”
“嗯。”
陆淼点点头,弯唇浅浅一笑。
陆淼思维清晰。
可以先行动起来,必要时候,她也可以跟京市那边联络一下。
她毕竟还姓陆。
和陆家不用走动过于亲密,但物尽其用,必要时候与其傻愣愣死守原地,该借势,还是要借势。
傍晚傅璟佑给陆淼炖好红枣雪蛤端来,又给她端了椅子,就放在窗户边上,让她坐着吃。
傅璟佑还想扶陆淼下床来着,被陆淼一手推开:
“你赶紧去叔那里吧!我肚子已经不疼了,可以自己活动。”
或许是打针的疗效,又或许是真的不严重,陆淼已经没再觉得肚子疼了。
甚至连前一阵儿在医院里频频上涌要呕吐的感觉都一并消失。
陆淼有时候还想来着,怀孕真的奇怪的……
傅璟佑点点头,“我很快就回来,你把门闩好。”
陆淼应了一声。
第196章 你媳妇儿不就是个女人
傅璟佑拿着白天陆淼画了草图的那个本子,去了贺家。
陆淼则从里面闩好了门,又拉上了窗户的帘子。
坐在窗边长桌吃完雪蛤,她翻出另一个本子,俯在煤油灯下写写画画起来。
为了增加成功动员大家的概率,陆淼在努力的完善话术。
而另一边,贺家。
年关将近,距离过年不剩几天了。
贺大哥和贺二哥两家子也都相继从县里、镇里回来。
傅璟佑拿着草图上门找贺宏进说事儿,女人和孩子们在厨房里忙活,贺大哥、贺二哥一起在旁边听着。
贺宏进坐在桌边,抽着旱烟思索。
贺大哥贺丰收道:
“种菜的事儿运作一下,我看行,养鱼的事儿就……”
贺丰仓挠挠头,跟着点头:
“咱们这儿鱼卖不上价,再说夏天那么热,就沟里、坑里那点水哪里够?要是真的够用,那也养不了几条鱼。那还费那个劲干啥?”
“到时候销路也是个问题,鱼这个东西可跟菜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