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陆淼指指跟前肥堆。
  “这一堆玩意儿是我带大家伙儿弄出来的,大家伙儿也确确实实都出了力,占用了时间,她们的工分,队里必须得给。”
  如果酒足饭饱,为爱发电就为爱发电了。
  可目前阶段大家伙儿都吃不饱肚子。
  如果一开始知道是这个局面,谁会来这里插一手?
  直接在西打谷场搓草绳不香吗?
  一天十几个工分,一个月还能有个三四百呢。
  “这事儿你说了不算。”
  贺宏进摆摆手,“话是一早就放出去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思忖了一会儿,贺宏进说:
  “他们喊的一千个工分着实有点夸张,这样,我给你算六百个工分讲理,其他人按四百算,你们看成不成?”
  陆淼点头,并无异议。
  耿晓云等人更是。
  “淼丫头啊,你认得字儿,肚子里点子多,堆肥的事
  儿你领着你婶子干,多尽尽心。”
  事儿大致就这么说定了,贺宏进又道:
  “另一个,小六说的那个炭渣的事儿,事后也要你好好琢磨一下。”
  这次的事儿闹得,其实挺打击人心的。
  陆淼有点不情愿,可贺宏进都开口了。
  两家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一家人。
  贺宏进也是她的长辈,陆淼点点头,怏怏道:
  “知道了叔,不过这次得先说好,干什么活儿多少工分。”
  “要是队里的谁谁谁要跟着我一起干,那就必须得听我的安排。”
  “要是不听安排,我有权利不让她们干。”
  主动权和话语权,必须得抓在自己手里。
  活儿爱干不干,想干就必须得听话。
  要是不听话还老放屁,下次就别怪说话难听,不讲情面。
  贺宏进点头,“这个是自然的。”
  这次沤肥的事,已经为陆淼个人实力奠定一部分基础。
  陆淼笃定能干成的事,贺宏进心里就有一种莫名信任感,觉得指定能成。
  沤肥她们属于第一批实验摸索出来的,所以每个人奖励的工分都不算少。
  后面陆淼教队里的人沤肥法子,贺宏进跟她说好单独二百工分的奖励。
  当然,这二百个工分不是说给就给的。
  而是得由陆淼带队自己选人,至少要带出十个名额,才能实打实的得到工分。
  其中知青还不包含在内。
  陆淼答应了。
  至于学习沤肥的人,贺宏进没安排给工分。
  想得工分就得等到学成以后,自己沤出肥来再说。
  这个法子无形之中,和先前陆淼招呼人一起堆肥时,奖励两个工分的法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陆淼各个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早就琢磨透了。
  她有信心,只要过来的人想学,肯学,并且听话,听从安排,她就能保证他们一定能在她这里学到东西。
  至于那些怕学不会的,或者浑水摸鱼想凑热闹的。
  不用多说,参加还是不参加,自己琢磨去吧!
  反正不用心学,学不会,浪费的也是他们自己的时间。
  只要教够基础人头,陆淼自己有工分拿,她反正是不担心的。
  第179章 新法子
  这是关于堆肥的。
  至于煤渣改善土质的问题。
  这个得实际操作起来,一时半会儿呈现不出成效。
  陆淼就没说要工分的话,只说队里要是支持,她有空就带着人弄一弄。
  没有工分奖励,带着一起干白活儿的人,就不能是别人,只能是自己人。
  陆淼心里其实也有一点小情怀。
  如果因为她的加入,能改变土质帮到大家解决问题,她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会觉得她还是有发挥的优势,或者闪光点的地方。
  并不是完完全全无一是处的花瓶。
  再一个,贺宏进是生产队队长,土地问题得到改善,粮食增收,他面上也有光。
  这是两全其美的事儿。
  陆淼想的很好,可对贺宏进来说,公是公,私是私。
  他不让陆淼占旁人的便宜,当然也不会让陆淼白费力气。
  尤其是已知队里很有一群人不会心怀感激,那该拿的奖励,就更该拿了!
  短时期见不到成效,那就等见到成效了再说。
  队里土生土长的,都是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村庄稼人,就是眼睛瞎了,土地是好是坏,用手抓一把也是能感受的出来的。
  最后在几位叔伯的支持下,贺宏进做出决定,奖励制度还跟这次一样,具体到时候看实际情况说话。
  他们都没意见,陆淼更加没意见了。
  事情全部说完。
  贺宏进安排另一个小伙子和傅璟佑一起去镇里拉煤渣,他自己则带着队里的小伙子、老爷们儿们进山开采碎石头去。
  打谷场上的人走了大半,一下安静下来。
  没过一会儿,耿晓云等人又围拢陆淼问东问西:
  “小猫儿,什么煤渣炭渣的?你这是又有什么新点子了?”
  陆淼摇头:“谈不上什么新点子,就是手头有什么就用什么罢了。”
  这话是真的。
  南方水田居多,而水田每次交替种植作物时,都会深耕、追加底肥。
  这时候的肥多是有机肥。
  深耕和有机肥中有机物的及时填充,能够有效维护土地的肥沃、透气以及保水保肥的状态。
  去任何一个水田和山地做对比,都能明显感觉出其中的差异。
  真正需要改良土质的,也就是那些常以种植粗粮的山地。
  山地容易板结,而造成土地板结的原因有很多种。
  比如土壤很少经过深耕,缺少有机物或者化学肥料使用过多,造成土壤理化性失衡。
  或者土壤ph值过酸、过碱等等。
  都可能成为原因。
  要学会做排除法。
  本就缺少肥料的年代,过度使用化学肥料这一点,肯定是不成立的。
  那么就剩下余下几点,
  酸、碱那是化学变化,板结硬块,属于物理现象。
  只是板结,但仍然能种出庄稼。
  那就说明暂时不太需要考虑化学方面的调整,只考虑解决“物理现象”的表象即可。
  土壤也是生命,需要呼吸,需要营养,需要水的……
  首先深耕,其次补充有机养分。
  队里有牛,深耕不是难事。
  有机养分就是有机肥,目前所做的堆肥就是。
  碎煤渣和常规的敲碎的碳,即使呈现细小的颗粒状,内里状如火山岩一般,存在多个透气孔。
  而被大火淬过的煤炭渣处弱碱性,南方雨水是弱酸性,土地偏向酸性的概率会更大。
  在北方使用煤渣,或许还需要过水泡个一天、两天,在南方直接使用,问题也是不大的,还可以有效中和土质。
  不嫌麻烦的,就把炭渣煤渣拿去地里拌土。
  嫌麻烦的,就直接把炭渣、煤渣添进堆肥堆里充当辅料、干料一起发酵。
  回头和酵好的有机肥一起挥洒下去即可。
  等土壤板结问题解决,其中慢慢的就会建立多样化的生物关系,最简洁直观的就是蚯蚓。
  板结状态蚯蚓钻都钻不动。
  等解决了板结问题,蚯蚓出现,蚯蚓增多,蚯蚓粑粑都是很好的有机肥。
  到那时,土地内部又会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
  后续只要保持换季换种前耕地,补充有机肥,土质也会越养越好。
  毕竟不是那种重碱颗粒无收的土地,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理论知识。
  这时候的农民识字少,更别说碰到书本知识和科学理论知识了。
  有些问题对他们来说,或许很难。
  但对接触过未来新世界、新事物的陆淼来说。
  只要领悟了其中原理,逻辑,操作处理起来,真的没有那么的难。
  陆淼觉得简单,没有太大的难度,可她说完操作理论后,耿晓云一行人看待她的目光,简直都开始放光了。
  任冰心直接竖起大拇指。
  顾莹拍拍她的肩膀,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之处,陆淼,我是发现了,你文凭知识是真的扎实,脑瓜转的也是真的快。”
  什么酸啊碱的,还有物理现象巴拉巴拉的。
  也都是她们之前在课本上学过的东西,陆淼能想到,她们就没想到……
  顾莹甚至暗暗觉得,陆淼之所以看起来娇气,那是因为人家不是种地的料,人家生来就是啃书本的。
  “哪有那么夸张?”
  陆淼被她们说的不好意思。
  “好了,暂时也没别的
  事了,赶在下回堆肥之前,今天你们都先回去休息吧!”
  “哈哈,行!”
  耿晓云她们笑哈哈的准备走了,陆淼又喊住杨小婧,瞪眼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