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28节
马玉书也不能说这些衣裳是自己买来卖到其他世界的,只能含糊道:“都有吧。”
生意上的是事情,也没人会老实到直说,马玉书没细说,老板也没在意:“既然是这样,这价格我们也是可以商量的,我在附近几个县城和镇上都开得有旧衣回收站,你眼光好,选的都是好货,这价格我也没办法给你便宜太多。”
“你看这样行不行,只要你能一次买够一万斤的货,我就按四块钱一斤的价格给你。”
这个价格老板说出口也不觉得亏心,毕竟这些旧衣裳他收上来就一两块钱一斤了,从其他地方运过来也不容易。
再加上马玉书买货又要挑,好一些的衣裳都被她挑走了,剩下的那些衣裳基本就只能送去粉碎再加工了,那就真是卖不上什么价格了。
而且他这辛辛苦苦一场,现在这货一转手,总归也是要赚一点辛苦费的。
马玉书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夏天的衣裳轻,四五条裙子加在一起也才一斤重。
牛仔裤这些要重一些,一条就不止一斤重了,不过牛仔裤在那边也是能够卖上价的,这个价格总的来说还是有的赚的,当即就点头同意了:“行,我先挑货。”
第175章 二合一
考虑到八十年代牛仔短裙、牛仔短裤还没有流行起来, 马玉书蹲在旧衣堆里,只拣着那些款式简单大气的衣裳选。
回收站老板提出了一万斤的要求,要凑齐这么多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旧衣裳可不容易。
马玉书也没办法找夏天的, 偶尔扒拉到款式和成色都不错的大衣、棉服之类的也会特意留下来。
至于羽绒服就不用想了,随着鸭绒、鹅绒的价格年年上涨, 做旧衣回收店的老板收到羽绒服后,第一时间就把里面的绒拆出来了,这卖羽绒可比卖旧衣裳划算多了。
而且受经济下滑的影响,很多人处理旧衣服的时候, 也会特意把羽绒服留下来, 攒上几件, 再另外买上一些羽绒,就能送去做一床鸭绒被了。
总而言之,但凡是能赚到钱的事情,那就不缺头脑灵活的人去干。
最开始马玉书还只挑着那些衣服上没有太多脏污的衣裳拿,后面发现回收站成色和款式都能过关的衣裳实在凑不齐一万斤了,那些发黄、有污渍的衣服也不嫌弃了。
马玉书已经想好了,回头自己多费点力气,买上几大桶工业漂白剂回来处理一遍也是一样的。
老板也知道自己这里的存货马玉书不容易选够数,在门口打了个电话后又走进来对她说道:“你慢慢选, 我刚才让我儿子把分店收上来的旧衣裳送过来了, 肯定能凑齐你要的数。”
马玉书欣然点头:“行,正好我的三轮车也放不下太多,等我选好了我先送一趟回去。”
现代的旧衣垃圾实在数量庞大,哪怕只是一个小镇,那收上来的旧衣裳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以前这旧衣裳是扔到垃圾桶都没人会捡的,自从镇上开了旧衣回收站后, 拾荒的老人看到旧衣裳就会捡来卖。
只是现在站点库房里的存货,马玉书就选了四千两百二十三斤出来。
其中大部分是夏装,男女老少的都有,小部分是毛衣和大衣、棉服、风衣之类的外套。
选衣服的时候马玉书大致数过,这四千多斤旧衣裳大概有一万多件衣裳,具体的数量还要等回去仔细数过后才能确定。
马玉书花了一万七千块钱把身边堆得跟小山一样的旧衣裳买了下来。
趁着老板的儿子送货还没有回来,马玉书打电话把丈夫叫了过来。
此时叶卫明正在水果加工厂盘点,最近是黄桃上市的高峰期,加工厂每天都有开工生产,在现代机器的加工下,厂子里每天都是几千上万瓶罐头。
因为没有花钱营销,网店的生意一直都淡淡的,不过去年有顾客在网上旗舰店买他们的罐头,觉得味道很不错,今年又复购了一些,主要的客户还是北方的。
为了网店这一个月几百瓶的生意,叶卫明还特意请了一个员工来负责网店运营、客服、打包发货等事项。
好在小地方人工成本低,一个月三千的工资,就招到了一个手脚勤快的小姑娘。
接到电话的时候叶卫明还有些奇怪:“拉衣服?”
马玉书解释道:“之前不是说要弄点旧衣裳去卖吗,我刚才来回收站挑了一些,等会儿还要来一批衣裳,我走不开,你过来拉回去。”
叶卫明没想到妻子效率这么高,昨天晚上刚商量好的事情,她今天就已经弄好了。
叶卫明拿妻子是一点招都没有,只能加快速度翻账本,确定厂子账户上的钱足够付大家工钱后他也就放心了。
临走之前,叶卫明还不忘找到代理厂长交代接下来的生产安排:“这黄桃罐头先不做了,这十来万瓶就够卖上很长一段时间了,你回头去买几千斤杨梅回来做罐头,做完这一拨,今年暂时就没有生产安排了。”
叶卫明他们地处西南,气候湿热,果农们种植的水果种类多,这杨梅虽然名气比不上江南的那么有名,但是味道也是很好的。
而且价格也便宜,要去杨梅园直接采购的话,个头最大的都只要两块钱一斤。
这杨梅又是季节性水果,叶卫明寻思着,要做成罐头,说不定能比黄桃罐头好卖。
而且在八十年代,这杨梅也算是很稀罕的水果,回头要是在现代卖得不好,他们还能拿过去卖。
安排好厂子里的事情后,叶卫明才骑着三轮车往旧衣回收站赶。
回收站的老板已经帮着马玉书把她选好的衣裳用编织袋装起来了,四千多斤衣裳,足足装了三十来袋。
叶卫明的三轮车本来就是为了拉货才买的,车斗里要是塞满,一趟运个五六百公斤还是没有问题的。
老板做成了生意,心情也很不错,见叶卫明走路有点不顺当,当即就主动帮着往车斗里搬衣裳。
装满一车后,马玉书不忘叮嘱道:“你拉回去后就扔杂物间,等我回去后再慢慢来收拾。”
叶卫明点了点头后又问:“行,这些袋子还用拿回来不?”
“不用不用。”老板笑着摆了摆手:“你们在我这买了这么多衣裳,我还能舍不得这么几个编织袋吗。”
之后的大半天,马玉书就守在回收站挑衣裳,叶卫明就像工蚁一样一趟趟地来回运货。
最后马玉书也是很艰难地才凑齐一万斤旧衣裳,挑到最后实在没有什么成色好的了,她也不嫌牛仔布料压秤了,什么牛仔裤、牛仔外套、牛仔裙都选了不老少。
不过马玉书选的牛仔裙可不是短裙,都是吊带连衣裙、长度到膝盖的一步裙。
这些款式价格可不低,马玉书在心里琢磨着,等回头拿到那边,哪怕是旧衣裳,一件也得卖给十几块钱才行。
等马玉书和叶卫明载着最后一车旧衣裳回到家里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叶宁躺在沙发上,一脸深沉,不知道在想什么的样子。
马玉书见状忍不住问道:“这是怎么了?你不是过去给江钰送衣裳吗,怎么是这个脸色?”
叶宁漫不经心地回:“没事,衣服都送完了,大家都谢我,请顾家人吃饭的话我也带到了。”
叶宁是从马玉书的肚子里爬出来的,对于自己家女儿的心思,她可以说是一猜一个准:“怎么,是在顾家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
叶宁摆了摆手道:“也没有,就是今天中午周奶奶催着顾骁成家,我想到了自己了。”
马玉书心中了然,但是见女儿好像还没开窍,她当即就柔声引导道:“人顾骁他奶奶催婚,和你有什么关系,我和你爸又没催你成家。”
叶卫明不知道妻子的心思,闻言只是在一旁连连点头,现在的年轻人一旦到了年龄,多多少少都会承受一些家里长辈催婚的压力。
叶卫明自认为自己是再开明不过的家长,叶宁应该没有这方面的烦恼,毕竟他可是从来都没有催过她成家。
“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叶宁一脸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马玉书闻言只是笑了笑,又问道:“我记得你说过,小顾今年也二十好几了吧?”
叶宁不明白明明是自己心情不好,母亲不关心安慰自己就算了,怎么还一直问顾骁的事情,不过她还是忍不住道:“人家今年年底才二十三,哪里就二十几了。”
平常顾骁除了工作上的事情外,是不会和叶宁聊起自己的情况的,他的具体年纪,也是顾灵偷偷告诉的。
顾灵对唯一的哥哥感情很深,上次她过生日,叶宁送了她一个大蛋糕,吃完饭后她偷偷地凑到叶宁身边问起了买这么一个蛋糕要多少钱。
顾骁自从跟着叶宁做生意后,也是赚了不少钱,顾灵现在在镇上上学,就周末回家,他怕妹妹在学校吃不好,每一周的零花钱都是给得多多的。
顾灵又是过过苦日子,完全没有穷人乍富后大手大脚的花钱,那零花钱她大多都存了下来,特意找到叶宁问蛋糕的价格,就是想着等哥哥和奶奶生日的时候,她也能买个蛋糕送给他们。
当时还是叶宁多问了一句,才知道顾骁的生日在冬月底。
马玉书佯装没有注意到女儿心里的小情绪,只感叹道:“二十三也不小了,在我们年轻的时候,男男女女的只要不上学了,家里就开始替他们准备婚事了,小顾有钱,长得也不差,按理说想结婚应该是很容易的,怎么一直拖到了现在。”
叶宁皱眉:“那我也没有问过,听说是他自己不想找,周奶奶拿他也没办法,今天中午才会忍不住念叨的,要我说顾骁放在现在也就是大学刚毕业的年纪,不想结婚也正常吧。”
“这不情况不一样吗。”马玉书笑道:“不过我觉得顾骁他奶奶应该烦恼不了多久了。”
叶宁不解:“怎么说?”
马玉书云淡风轻地解释道:“你之前不是说了吗,这么多年他们祖孙三人一直相依为命,这感情肯定格外的深,顾骁又是个孝顺的,就是眼下再不想成家,还能拗得过奶奶的意思?说不定再坚持一段时间,就松了口风了。”
叶宁听母亲说完,不但没有觉得轻松,反而心里更加觉得沉甸甸的喘不过气了。
偏偏马玉书还不愿意放过她,还在那里盘算起了回头顾骁结婚,他们该送什么礼物。
马玉书一脸认真的说道:“要我说这两年小顾也帮了你不少忙,这交情是一般人不能比的,他结婚,我们肯定是要上重礼的,我想想啊,这礼金我们就按照最高的给,完了再送新娘子一套好看的梳妆桌,应该也就差不多了……”
叶宁简直是听不了一点,直接嚷嚷道:“妈!”
“噗嗤……”马玉书见状直接笑出了声来:“你看你,聊得好好的怎么就急了,难道是对顾骁有意思,听不得他要结婚成家的话?”
叶宁只觉得脑袋一懵,她对顾骁有不一样的意思吗……
叶宁仔细想了想,最开始认识顾骁的时候,她只觉得对方傻,给她那么大一个金手镯,就只要几罐奶粉,要不是她为人厚道,他还不一定被人骗成什么样子了。
后来两人开始做生意了,叶宁又觉得顾骁这个人实在是老实过了头,不管她拿多少货过去,对方都能卖出去不说,还能把货卖出远超她心里预期的价格,卖货挣了钱他也从来没有起过坏心思,每次都尽数把货款给他。
顾骁也能吃亏,搬货卖货从来都不会提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每次她给他分成的时候,他还不好意思收。
叶宁很肯定自己那会儿对顾骁是没有什么心思的,只把对方当做一个很值得相交的合作伙伴,生意做完该是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她一分都不会少他的,偶尔还会多给一些,两人也从来不提自己的私事。
后来……后来就是经济改革了,他们做生意不用再像以前一样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了。
这种时候按理说顾骁应该给自己留个退路,没想到他直接就帮叶宁牵了线让她认识了尤利民,并且借此搞定了自己在那边的户口,从此也能在那边光明正大的活动,放开手脚投资了。
现在叶宁静下心来剖析内心,觉得自己要真是对顾骁有意思的话,那大概是从顾骁开始帮她修路、建房子开始。
那会儿对方帮她做的已经不是生意了,没有了那一成的利润分红,虽然叶宁后来也没有亏待顾骁,但是在顾骁帮她忙前忙后的时候,她是没有和他说过报酬的。
现在想想,这大半年里,她也就只是在顾骁买钢筋的时候额外过对方一次工钱,而且那点钱还赶不上之前他们做生意的时候,顾骁帮她卖一次衣裳赚得多。
对啊!自从那次之后,叶宁也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主要是后面她都直接把存折给顾骁了,每天各个项目的花销也很大,她心里想着顾骁可以自己留工资,倒是忘记依照对方的性格,她要不提,他自己是绝对不会取她的钱来用的。
事实也是如此,叶宁后知后觉地想起自己这几次看到的账本,上面只有工人和各种建材的开销,一笔顾骁自己支钱的记录都没有。
……所以,顾骁这段时间忙得回家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竟然是在打白工?
叶宁想明白后,心里也是一点都不理解——不是,她忘记了,顾骁这个当事人自己怎么不说!但凡他来找她问一问呢?她也不至于现在才想起来?
叶宁觉得自己真要对顾骁生出心思的话,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对方是在太可靠了,不管是什么事情交给他,他总能完成得很好,让她什么后顾之忧都没有。
或许在叶宁不知道的时候,这份安心就悄悄变了质,只不过她太忙了,脑子里每天盘算的事项实在太多了,让她完全没有时间去细想这些事情,这会儿被马玉书直接点出来了之后,她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
叶宁也不是扭扭捏捏的人,察觉到自己的心思后,她也没有不好意思,直接就问道:“那我要是真对顾骁有意思的话,你们支持吗?”
“这个嘛……”马玉书先板着脸盯着叶宁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才在她惴惴不安的注视下笑了出来。
“要是之前,我肯定是不愿意的,毕竟我们和小顾是两个世界的人,我和你爸还在这边,你要和小顾在一起,我们连他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肯定是不放心的。”
“但是现在我和你爸也能过去了,那就没有这些顾虑了。”
“说实话,小顾这个人吧,光从他之前做事和你的描述,我就觉得他这个人不错,人稳重,做事也机灵,比我们这边的小年轻好多了,现在的小年轻可找不出几个像小顾这么稳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