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61节

  尤利民伸手拿了一个苹果在手里掂量了一下,这种生长在北方的水果,在他们这边水土不服,故而没有种植的,但是因为它耐放,市面上也有买的,只不过价格也不怎么便宜就是了。
  葡萄更是不用说了,市面上的野葡萄在夏天都能卖一两毛钱一斤,更别说这么匀称漂亮的紫葡萄了。
  尤利民一一看过地窖里的货物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苹果和葡萄都不错,我可以给你个高价,和上次的桃子一样,六毛一斤行不?剩下的奶粉还是按照上次的价格来,三块钱一盒,挂面市面上倒是少见,到底是精细粮,我也按照六毛一斤和你算,一块八一把。”
  其实这次叶宁准备的这些货物里,月饼是大头,其他的几毛钱一斤,就是一百斤也值不了几十块钱,她为的不过是丰富一下货物的种类罢了。
  定好其他货物的价格后,话题免不了又绕回了月饼的价格上,尤利民苦着脸道:“不是我斤斤计较,十四块钱一盒真是太贵了,这东西我拿回去也得赚钱不是,别的不说,少说也得涨个两三块钱吧。”
  “我自是知道你难处的。”顾骁低头沉吟片刻后又道:“十二块钱一盒,真的不能再便宜了,另外,先前送给你的那种月饼还有一百个,这一百个月饼我也不卖你高价,四毛钱一个如何?”
  听着顾骁提起刚才送给自己的五十个月饼,尤利民瞬间就说不出‘不’字来了,只能认命地点了点头:“行,十二就十二。”
  定好价格后,后面的帐就很好算了,总价一千八百四十块,如今这么点货款都不够小半截金条的,尤利民也没多问,直接从包里掏出现金清点够数后递给了顾骁。
  把一大把钱揣进怀里后,顾骁也没多说什么,谢绝了对方请吃饭的邀请后,只挥了挥手就转身离开了。
  谷三看着顾骁远去的背影,满心忐忑地问一旁的尤利民:“老大,顾哥不会生气了吧?”
  尤利民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不会,我也没怎么压价,这么一盒月饼十二块已经很贵了,其他的货物我更是给他高高地报价了,他没道理为了这么点钱生气,应该是真的有事。”
  顾骁确实没有生气,今天的交易一切都在他和叶宁的心理价位内,他之所以急着回去,完全是不想顶着大太阳去镇上吃饭罢了。
  大夏天一般人都不爱在外面晃悠,叶宁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在收到防狼喷雾和电棒后立刻就收拾好背包回到了熟悉的山林。
  第76章 卖不起就别摸,你们这手……
  叶宁背着背包, 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脚步轻快地沿着上次跟着顾骁走过的羊肠小路一路走着,路上遇到在山上找野果野菜的人也不用远远地避着了。
  为了融入这个世界, 过来的时候叶宁特意打扮了一下自己,现在她身上穿的是长度到膝盖的短袖蓝色格子裙, 脚上穿的基础款的小皮鞋,就连头发,也让马玉书帮着在脑袋后面编成了长辫子。叶宁本来就是不常烫染头发的,发现木门后更是连理发店都没进去过, 只需稍作打扮, 看上去便与这边的小姑娘相差无几。
  用马玉书的话来说, 现在叶宁看起来就跟她记忆中那些刚下乡插队的城里姑娘一样。
  拿不准自己什么时候能回来,叶宁还背了一个帆布挎包,里面放了一个装满水的保温杯,七八个小面包和家里吃剩的月饼,一包纸巾和两块马玉书从新布上裁下来连夜赶工做成的手帕。
  说实话,叶宁很不习惯用手帕这种老派的东西,接过手帕时还有些不乐意:“这个就不用了吧,我带了纸巾的。”
  马玉书态度十分强硬地把两张赶工出来的手帕塞到了女儿的包里:“必须带上,七十年代可没有纸巾, 这玩意儿你偷偷用可以, 人多的时候可别拿出来,在外面别人都用手帕,你也得入乡随俗。”
  见马玉书一样一样往自己包里不停地塞吃的和喝的,叶宁真想跪下来求她别塞了,再塞包要撑破了不说,她还要背着一大包的东西走那么远的山路呢。
  “吃的喝的少带一些, 我带了一根金条,还有之前的那一百块钱我也带上了,饿不着。”说着叶宁把包里马玉书切好装好的一盒子果切拿了出来,只往包里塞了两个洗干净了的苹果。
  叶卫明和马玉书送叶宁到木门处的时候,像第一次送孩子出去春游一样,不放心地叮嘱道:“别走远了,稍微在周边转一圈就回来。”
  还别说,叶宁行走在山路上,心情真和小时候出门踏青一样激动。
  一路上叶宁遇到的人都很惊奇地看着她,明显是奇怪她一个小姑娘不挖野菜,不摘野果,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怎么敢在山里走。
  这山里走上好一会儿才能遇到人,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这要是遇到坏人被人拦下来了,那真是喊救命都没人能听到。
  有上了年纪的老婆婆见状忙提醒道:“小姑娘你是想绕路去镇上吗?往前面那个岔路下去,有到镇上的大路,你一个人,可别在山里乱走,不安全!”
  虽说这些年的严打下社会风气好多了,但是村里从来不缺讨不到媳妇的光棍和混子,她们这些老人小孩上山没什么,年轻小姑娘要没人陪着一个人在山上乱晃,那就很容易出事了。
  叶宁包里揣着两支充满电的电击棒和两大瓶防狼喷雾,心里是不怕这些的,不过老人家也是一片好意,她当即点了点头道:“知道了,我马上就下山了。”
  给了老婆婆一个苹果后,叶宁顺着老人的指引找到了另一条下山的小路,怕自己回来时不知道路,她从包里掏出在家里准备好的红色毛线在一旁的树枝上做了个记号。
  就在快要走到山脚时,叶宁又瞧见不远处有个小姑娘,正蹲在路边的草丛里,全神贯注地忙碌着。
  叶宁走近一瞧,小姑娘身旁放着的竹篮里面装着一些刚挖出来的蒲公英和马齿苋。
  其实夏天的野菜味道远不如春天时鲜嫩,但是看着小姑娘身上那洗得发白、肩膀手肘处磨出破洞也没打个补丁的粗布衣裳,就知道对方家里的情况应该很困难。
  小姑娘脸蛋被太阳晒得红扑扑的,却也第一时间发现了在自己身旁驻足的叶宁。好像怕叶宁抢自己野菜一样,小姑娘满脸防备地把身旁的竹篮拖到了身边。
  叶宁见状心中一动,轻声问道:“小妹妹,你知道镇上往那边走吗?”
  不怪叶宁找不准方向,实在是山下这条土路是三条汇成一条,她只能排除身后的方向肯定不到镇上,另外两条就实在拿不准了。
  小姑娘抿着嘴,没想到这个穿得光鲜亮丽的大姐姐会主动找自己问话,她一脸腼腆地点了点头,小声指着斜对面的路应道:“从这条路一直走到头,就能到镇上了。”
  叶宁也不赶时间,顺势蹲下身子,目光落在竹篮里的野菜上问道:“你挖这么多野菜能吃完吗?”
  小姑娘一听,眼中闪过一丝莫名:“吃不了可以晒干了冬天吃啊,现在多存点野菜干,冬天就不用饿肚子啦。”
  村里家家户户缺粮食的人都是这么干的,春夏多挖些野菜晒干了存着,秋冬混着杂粮和糙米煮野菜粥,味道虽然没有新鲜的时候好吃,但也能填饱肚子。
  或许是山林附近的村民生活得都不好,总之叶宁这一路走来,心里都沉甸甸的。看着小姑娘亮晶晶的眼睛,叶宁沉默了一瞬后,从包里摸了两个月饼出来:“谢谢你给我指路,这两个月饼给你吃。”
  小姑娘没想到自己只是指个路而已,竟然能得到两个月饼,她仰头不敢置信地看了叶宁好一会儿,见对方又把月饼往自己面前递了递后,她才连忙在裤子上擦干净了手上的泥巴,小心翼翼地伸手接过了月饼。
  见小姑娘拿着月饼并不吃,只是轻轻地放到了篮子里,叶宁好奇地问道:“你不吃吗?”明明刚才都对着月饼咽了好几次口水了。
  小姑娘却摇了摇头,轻声解释道:“现在不吃,等会儿拿回家和家里一起吃。”
  如此懂事的小姑娘,叶宁在这个年纪的时候,要是得到了什么好吃的,根本就忍不到回家。
  告别小姑娘后,叶宁继续前行,她沿着土路往镇上走着,路的两旁是大片大片的农田,有的田里只剩短短的稻草桩,有的农田里,打着赤膊的汉子正弯着腰辛勤劳作,和田里忙得热火朝天的人相比,在山里摘了一片树叶遮眼,走在大路上浑身清爽的叶宁就显得很扎眼了。
  不过大家都忙着地里的农活,倒是没有多想,只以为是不知道哪个大队的知青小姑娘去镇上有事。
  大路确实比山里好走,至少不用担心脚下会踩到碎石,当然了,路上也有被牛车压出来的凹痕,但是只要小心避开,也不会影响行走。
  叶宁戴着手表,所以一路上都留意着时间,从山上下来后,她又走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看到顾骁之前说的乐阳镇。乐阳镇远没有现代那些城镇繁华,灰扑扑的土坯围成的城门,一眼望不到头的城墙,唯一显得鲜亮一些的,就是城门上用红漆写的“乐阳镇”三个字的牌匾。
  本来叶宁还担心在镇口遇到查介绍信的人,但是她伸长脖子仔细看了看,没看到所谓的红袖章,路上的行人也是目不斜视地直接进了城。
  确定没有巡查的人后,叶宁也放心地走了进去。
  镇上条件是要比乡下好一些,叶宁一路走来,在乡下看到的都是土坯和石条砌成的房子,有的房屋顶上还铺的是稻草。
  镇上就不一样了,路边的房屋多是砖块和石条,顶上也都是盖的青瓦,偶尔还能看到主体都是用木头做成的屋子。
  唯一能和叶宁记忆中的老房子对上号的,则是镇上的供销社,青砖黛瓦不说,大门还是用大片大片的玻璃做得,两边的玻璃上面用红漆喷了烟酒、盐巴、酱油等字样。
  叶宁包里装了钱,倒也不怯场,也抬脚跟着进店的人进去看了。
  说实话,乐阳镇的供销社规模还是挺大的,都快有一个小型超市的大小了,里面摆着很多个长方形的玻璃柜台。
  和后世的商场一样,供销社也分了好些个柜台,叶宁一一看去,有卖烟酒茶叶的柜台,还有卖点心糖果的柜台,依次往里,还有盐巴、肥皂等日用品的柜台,卖成衣和布料的柜台。
  原本叶宁还奇怪,自己之前给顾骁的那些布料和衣裳怎么那么好卖,每次尤利民都没怎么压过价。
  现在叶宁看到这边本土的成衣和布料后,瞬间就理解了。
  那墙壁上用铁丝挂着的两卷布,一卷是绿色大花的,一卷是红色大花的,每一种的色彩饱和度都拉到了最满,让人第一眼看到它们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一股冲击力。
  叶宁觉得自己要用这样的布料做成被子,晚上睡到上面指定会失眠。
  然而这边的原住民对这样的布料明显接受度良好,就在叶宁愣神时候,两个阿姨直接从她身边挤过去了。
  其中一个阿姨摸索着手里的大红花布对身旁的另一个阿姨道:“三婶,这布料既喜庆又好看,你家建军不是要结婚了吗,你扯上三四尺回去做个新被面,新媳妇儿肯定喜欢。”
  一旁的叶宁听着人都麻了:新媳妇儿真能喜欢这玩意儿?
  偏偏另一个阿姨也一脸赞同地附和:“确实好,小姑娘,这布多少钱一尺?”
  柜台里的年轻售货员看着两个阿姨大惊小怪的样子,眼皮都没抬一下,懒懒地回道:“八毛钱一尺。”
  阿姨闻言吓了一跳:“怎么这么贵?之前的那种花棉布不是才五毛钱一尺吗?”
  其实不止阿姨吓了一跳,一旁的叶宁也吓了一跳,不是,就这样的棉布都要卖八毛钱一尺?也才卖这个价啊!
  售货员闻言把手里量布的木尺“啪”地一下拍到了柜台上,翻着白眼很是不耐烦地开口道:“之前那种普通的棉被怎么能和这个棉布比,你看这颜色染得多艳,正儿八经的高档布,卖不起就别摸,你们这手糙得哟,把布料刮坏了算你的还是算我的。”
  习惯了现代微笑服务的叶宁,简直没想到供销社的销售员竟然这么大胆。要知道现代那些眼高于顶的奢侈品牌柜员,也只敢在心里暗自嘀咕客人,最多就是面上表现得不耐烦一些,眼前这个售货员的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语气里的嫌弃也是毫不掩饰。
  叶宁觉得这两个阿姨就是不跟这售货员吵上一架,也肯定是要找领导投诉这个销售员了。
  然而让叶宁惊讶的是,这两个阿姨明显被售货员讽刺了,看起来竟然也没生气,反而还像没当一回事儿一样朝对方讨好地笑了笑:“要买的,要买的,我要四尺。”
  第77章 在叶宁目瞪口呆的注……
  在叶宁目瞪口呆的注视下, 两个阿姨付了钱,给了布票。
  售货员收好钱和票后一脸不情愿地量布、扯布,动作粗鲁, 仿佛在发泄着什么不满。
  叶宁在一旁看着,心中满是感慨, 这个时代的服务态度和现代简直天差地别,可大家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买布的阿姨也只是一脸心疼地盯着售货员手里的布,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叶宁对大花布没兴趣, 眼见着吵不起来, 她也就转身离开布料柜台, 继续在供销社里转悠。她来到卖点心糖果的区域,柜台上摆放着各种包装简单的点心,有散发着淡淡奶香的奶油饼干,一盘子撒着瓜子仁的桃酥,另外还有橘饼、柿饼、冬瓜糖。
  相比点心,糖果的种类就要少一些了,柜台里只有袋装的白糖、冰糖,一大块的麦芽糖,能拥有单独包装的, 就是塑料糖纸包装的水果硬糖, 最让叶宁眼熟的,还是现代也有的大白兔奶糖。
  这些点心虽然看着朴素,却勾起了叶宁对小时候一些老式零食的回忆,那会儿她跟着父母住在城里,每次回家过年,爷爷奶奶就会从老旧的橱柜里掏出类似的点心塞到她手里。
  虽然叶宁站在柜台前面的时间长了一些, 但是糖果点心柜台的售货员脾气显然要比布料柜台的好一些,不但没有出声嘲讽她,还笑着招呼道:“买糖吗,新到了酥糖,大城市里才有卖的,不要糖票。”
  一听说不要糖票,很多原本没准备买糖的顾客都一窝蜂地凑了上来:“这酥糖怎么卖的?”
  售货员笑着回道:“高档糖,不要糖票,价格自然是要贵一些,两块一斤。”
  售货员话音一落,就有一个小男孩拉着身旁母亲的手晃了晃:“妈妈,我想吃糖。”
  年轻的母亲面露难色,摸了摸孩子的头说:“乖,这糖太贵了,两块钱要买肉买面的话,做成饺子都够我们一家人吃到饱了。”
  一旁的人也紧跟着附和道:“就是说啊,水果糖才八毛钱,奶糖不要票才一块五,这酥糖就算不要票,卖两块也着实是太贵了。”
  叶宁倒没多说什么,等看热闹的人散开后,她从包里掏出了一张大团结递给柜员:“给我称一斤吧。”
  供销社打包糖果也是用的油纸袋,能当柜员的手里都是有些准头的,用小铲子从糖堆里铲了三铲子糖包好上称一称,正正好一斤整。
  把包好的糖果和找零的八块钱一起递给叶宁后,售货员笑着道:“你的钱和糖,慢走哈。”
  叶宁把手里的钱塞进包里后,一边走一边打开了手里的纸袋,在门口遇到刚才闹着想吃糖的小男孩后,她心念一动,从袋子里取出了四五颗糖递给小男孩,笑着说道:“小朋友,给你吃。”
  看着眼前的糖果,小男孩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不过他并未直接伸手去拿,而是先仰起头看向叶宁,随后又扭头看向妈妈。
  小男孩的母亲连忙摆手推辞:“这可不行,这糖这么贵,我们不能白要你的东西。”
  叶宁笑着道:“没事儿,就两块糖,就当给孩子甜甜嘴了。”
  见叶宁确实是诚心想给的样子,小男孩的妈妈这才感激地收下,收下糖后,她还不忘把身旁的儿子往前推了推:“楠楠,快跟姐姐说谢谢。”
  小男孩的眼睛本来都快粘在母亲手里的糖上面了,闻言却也立刻看着叶宁乖乖道:“谢谢姐姐。”
  叶宁只摆了摆手,没当一回事儿,她抬脚离开供销社的时候,还能听到小男孩催促母亲剥糖给自己吃的声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