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此举正合了嬴政的心思,立刻就同意了,不但派了一批精通秦法和蜀地法律的官员,还按照戴璇的要求,派了农家和墨家的子弟听她调派。
戴璇在三郡,一边修改并推行法律,一边督促墨家改良工具,一边让农家研究适合三郡的良种,三郡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戴璇的威望也越来越高。
直到这个时候,她才开始着手打击淫祀,对各种坑骗百姓钱财、性命的巫师施以重刑。
蜀国教育全面,戴璇把父老们召集起来,当着大家的面拆穿各种神仙显灵的骗术,让大家不要上当,更不要贡献钱财乃至童男童女。
她又深知普通百姓需要信仰,便在奏请嬴政之后,把蜀地的财神、工神、女娲、食神等信仰引入三郡,却并不以官府的名义带头祭祀,而是用小道消息私下传播,引导百姓们自发去祭祀。
远在天庭和乾元山的赵公明与太乙真人,察觉到自己忽然多了一股信仰,并越来越浓,自然要分神查看一番。
见不是蜀中百姓,而是发展出了新的信仰,就赶过来捧了捧场,挑了几个功德深厚、信仰虔诚的,用入梦之术指点了一番。
食神华镜元君得知后,也挑了些身上无孽债的,入梦传授些适合做生意的小吃。
唯有女娲圣人远在三十三天外,不能再和洪荒有所联系,只能装作不知道。
不过,财神、工神和食神的梦中显圣,把女娲庙也给带火了,三郡信仰焕然一新。
戴璇用三年时间治理好了韩地,让三郡百姓彻底认可自己是秦人。
嬴政也等了他三年,这三年之内没再出兵灭一国。
就在山东五国准备放心的时候,秦国兵如雷霆,席卷天下。
秦王政十年灭魏,十一年灭赵,十二年灭燕,十三年灭楚。
到了秦王政十四年,在丞相兼国舅后胜的劝说下,尚且年少的齐王建主动归降。
自此,六国毕矣!
咸阳宫中,秦王政长女嬴焱年方八岁,次女嬴淼年方五岁,幼子嬴森才将满月。
此三子皆王后所出,按照蜀国良医的规划,每三年生育一胎,既能将对母体的伤害降到最低,也能最大限度保证胎儿的健康。
生完嬴森之后,郑嘉就和嬴政商议,日后她不会再生了。若是嬴政嫌子嗣稀少,自可以去和纳入后宫的六国公主生去。
从灭韩开始,郑嘉就建议嬴政,把韩王适龄的公主都纳入后宫,日后灭了其余五国也依照此例。
——这是他们蜀国的传统,意在安抚心念前朝之人。
但嬴政却以为,每灭一国,只选一位公主充入后宫即可。且在嬴焱成年之前,他不会让任何一个旧六国公主有所出。
是的,嬴政已经选定了长女嬴焱为继承人。
一来嬴焱本身足够优秀,二来比起中原六国,嬴政更重视蜀国。选女儿做继承人,在将来灭蜀时,能进一步减少蜀人的抵制。
甚至嬴政还曾提过,为嬴焱也选一位郑氏王族做正妃,进一步加深两国王族的联系。
但郑嘉坚决反对近亲结合,并把近亲结合的危害仔仔细细给他科普了一遍,才算是打消了他这个念头。
——虽然君王的婚姻都是政治交易,但生出傻子或畸形儿这种“惊喜”,还是免了吧!
郑嘉道:“将六国公主充入后宫,本意是为了安抚六国旧贵族。如果你不打算让她们生孩子,对那些旧贵族的安置,就得重新打算了。”
嬴焱今年才八岁,就算十八岁成年,也得十年后了。
虽然那时候,入宫的六国公主也才不到三十岁,那是最佳生育之龄,但六国旧贵族可等不了那么久。
嬴政拍板道:“那就好好刨制他们一顿。天下百姓才是大多数,只要他们归心大秦,那些旧贵族掀不起什么风浪。”
如今的嬴政,满心想的都是造福百姓、积累功德,以求死后封神,好长生不老,永享天庭富贵。
这个未来太光明,相比之下,世俗的美色对他毫无吸引力。
还有那些六国的旧贵族们,嬴政已经看透了安天下本质是安黎民。只要百姓日子过得好,任由那些旧贵族再煽动,也没几个人愿意跟着他们干。
郑嘉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了,冷笑道:“既然如此,故国在北边的就送到南疆去,故国在南边的就送到北疆去,西边的送到东边去,东边的送到西
边去。让他们远远离开旧国旧民,不给他们任何搞反动的机会。”
嬴政道:“王后思虑周全,就听王后的。”
在这一点上,他们俩算是不谋而合,都是想着截断源头。
只不过,嬴政足够自信,觉得在自己的带领下,天下百姓一定能安居乐业,六国贵族想要作乱也没有兵源。
而郑嘉则更谨慎,直接就不给六国贵族任何机会,却给了那些可能心思有些浮动的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机会。
说完了六国贵族的事,郑嘉又拿出两张纸,一张是中原全域图,另一张是白纸。
“如今整个中原已经统一,再无六国,只有大秦。可七国百姓彼此间还是有隔阂。
我觉得,该重新划分辖区,原本相邻的两国或三国之地,各划出一块来放到一个郡里去,受同一个官员管辖。
如此天长日久,接受同样的政策,参加同样的活动,干同一个工程,那些隔阂自然而然就消除了。”
两人便凑在一起,以中原堪舆为蓝本,一边商量,一边在那张白纸上重新划分。
等新辖区大致画出来之后,才召集重臣,磋商细节。
嬴政有些不爽地叹了口气:“自从右相去治韩之后,朝中再无能独当一面的角色了,什么事都得咱们自己干!”
郑嘉想了想,提议道:“那不如再开一次科举?”
如今的朝堂并不是没有独当一面的人才,而是威望和资历都不足。
再开科举,能选拔出多少人才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让嬴政看好的宰相之才主持科举,增加资历。
嬴政闻言,轻轻握住她的素手,笑道:“还是王后知我!”
郑嘉睨了他一眼,冷笑道:“我再怎么知你,你看好那个李斯也没戏。他资历太浅了,若是让他主持科举,朝堂内外都不会信服的。”
李斯原是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挂印而去后,他那些门客就成了无根之萍,许多人都不知所措。
唯有李斯镇定,直接跑到戴璇面前自荐。戴璇考校了一番之后,觉得他是嬴政会喜欢的人才,直接就把他举荐给了嬴政。
一番奏对下来,李斯果然很对嬴政的胃口,直接就成了君王面前最得意的客卿。
第219章
被她戳中心思,嬴政讪讪一笑:“寡人也没想直接提拔李斯做丞相呀,这次科举,就由渭阳君和杨攀主持,渭阳君做主考,杨攀为副考。至于李斯,就让他跟着打打下手,帮着阅卷。”
郑嘉无奈地看了他一眼,没再提李斯的事,转而道:“副考官再选一个吧,就在咸阳那些六国旧贵族里选,以示此次科举对整个中原一视同仁。”
嬴政点了点头,忽然起了恶劣的心思,勾唇笑道:“六国旧贵族彼此不合,若是直接点,不管点了哪一国的,其余五国必然不平。
依寡人看来,为表公平,干脆让他们各自推出德高望重者,先考一遍,谁考了第一就让谁做副考官。”
郑嘉“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你这是二桃杀三士呀!”
——这也太损了!
不过,她喜欢。
六国旧贵族哪里是不合?
就算原本彼此间有世仇,统一被秦国抓到咸阳之后,他们就对秦国同仇敌忾,把许多旧怨都放下了。
嬴政这一招,绝对能把他们的旧怨重新勾出来,原本合的也不合了。
至于会有高人看破,不上当?
那是不可能的。
二桃杀三士,本来就是阳谋,又岂会怕人看破?
只要做了考官,哪怕是副考官,和这一届考上来的学子间就有了香火情。
而这层香火情,对他们各自家族未来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好处。
因此,那些旧贵族得到消息,不但国与国之间会重新恢复摩擦,就连原本是同一国之间的不同家族,也会相互防备,说不定还会互扯后腿。
嬴政这招,实在是坏透了,损透了!
但当事人嬴政绝不承认,他满脸正气地说:“寡人只是不忍心六国人才埋没,给他们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而已。”
“对对对,大王仁德,大王英明!哈哈哈哈哈……”郑嘉拍桌大笑。
片刻之后,嬴政也端不住了,君后二人笑作一团。
便在这时,嬴森的乳母抱着他从后殿走了出来:“大王,王后,小公子醒了。”
小家伙闻见父母的气息,立刻在乳母怀里扑腾着要站起来,转着小脑袋寻找父母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