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郡主要走了,听到这个消息麦小欢愣了一下,麦小芳说了句“挺好的”再没了下文。这俩孩子心思真是单纯,就没想过在郡主临走的时候再去探望探望,也许能捞到什么好处呢!
教完汤家的厨师,麦小欢又等了几天,听到有人议论醉月阁里的新菜品,他们还做了几道素菜摆在大门口让百姓们试吃。很多人吃过之后都去打听那种新奇的东西叫什么……
宣传做了,声势也造出去了,接下来就等着客商上门了,麦小欢写了很多张小广告,让人帮忙张贴到青城郡繁华的路口和城门边上。就在她准备回去的时候,汤显华领来两位客商。
两个人要向麦小欢*一批粉条、粉丝、红薯粉、紫薯粉,数量还不少。麦小欢和他们谈好价格,拿出一张纸给对方看,什么写着麦氏红薯系列产品,每个县只招一名代理,直接由麦家作坊供货,全西睿的批发商都是一个价格。批发商也要尽到自己的义务,宣传麦氏的产品,一旦发现有假冒的红薯产品有义务告诉麦小欢。
麦家作坊不能以次充好、随意抬价,批发商也不可以打着麦家的旗号卖劣产品,无故毁约,如有违反赔偿生意总金额的十倍作为违约金。
“老汤,别告诉我这些是眼前小丫头想出来的,肯定有你的份吧!”一个身形微胖的中年货商把白纸黑字看了好几遍用戏谑的口吻问道。
汤显华尴尬地笑了笑,这么特别的主意自己可想不出来,看来自己要从麦小欢那里学习的还有很多。那两个客商不相信这件事和汤家无关,直到汤显华要发誓的时候他们才真的信了。俩人商量了一下,在合约上签了字,汤家酒楼也和麦小欢签订了合约,这次的青城郡之行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麦小欢回来后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和他们定合同,做了麦氏红薯产品的代理,有了大批的订单,作坊的人手就显得不够了。通北县第一次贴出大规模招工的广告,七十个青壮男丁,三十个女工,每个月男人有有五百个铜板,女人有三百个铜板的工钱,这下子整个县城都沸腾了。
麦小欢把招工的事情交给了曲芒,她可不想上次买人的事情再重演了。
工人们培训的时候,麦永海找到妹妹:“这些工人里面好像有舅爷家的儿子,咱们是把人收下呢还是找个借口把他辞退了。”
不会这么巧吧!通北县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自己只招一百个工人都能碰到亲戚,这也太有缘分了。
单翠花偷偷去辨认过,那个人的确是婆婆娘家的侄子,麦小欢只好告诉爹娘尽量别去作坊,尽快想办法把他调到别的地方做事。
第一百三十章 全家总动员
生意步入正轨,菜种发芽的时候离过年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麦家人凑在一起商量,这个年该怎么过。
麦旺当然希望回到沙溪村,麦小欢不放心这里的事情,也想陪曲浩过年,所以选择留下。另外三个人就有些犹豫了,在去留之间徘徊不定。
一个来自京城的大订单替他们做出决定,就算加班加点地干活,年底能交货就不错了。麦小欢让曲浩派他的手下给奶奶和大哥每家送五两银子,要是他们问起,就说留在曲浩这里陪他过年。
对于这个说谎不眨眼的妹妹,曲浩除了瞪她一顿,不知道还有什么好办法对付她。
收到儿子送来的银子,麦刘氏心安了不少,看来儿子还是记挂自己的,银子也比往年给的多,算他有良心。
大年初一的时候麦永河是只身一个人来给各位长辈问安的,面对吴氏的挖苦和嘲讽,他解释说陈秋娘怀孕反应大,整天躺在床上,哪里都不敢去。
“哟!那你娘可真够狠心的,丢下儿子、媳妇一个人跑曲县令那享福去了。这要是我儿媳妇怀了身孕啊!我可是哪里都不会去,天天守着她,照顾她。”
麦永河本来对爹娘的怨念就够深的人,经过吴氏这么一挑拨,意见更多了。沙溪村离通北县太远了,不然的话他早就过去质问他们难道自己是外人吗?走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一个。
拜完年连团圆饭都没吃,麦永河就赶回县城了,家里虽然有婆子,可是媳妇反应大,自己不放心。陈汉廷又不肯体谅他姐姐怀孕辛苦,不肯喝婆子泡的茶,做的点心,一定要秋娘亲自做这些事。幸好秋娘现在吐的不是那么厉害了,自己这才得了空回来祭祖、给长辈们拜年。
麦巧月姐妹回娘家凳子还没坐热乎,通北县的舅爷一家就到了。对于他们的到来,麦家人都很疑惑,从通北县到沙溪村坐马车还得两天呢!这几位难道是年三十就从家里出发了!
大家都跑到院子里等客人,想知道舅爷家这个时候上门是有什么急事。来人正是在麦小欢作坊干活的刘峰和他媳妇。
没等麦刘氏问,刘峰就催促姑妈派人去找麦永河,说自己有麦旺一家的消息,而且是个特大的好消息。
该到的人都聚齐以后,刘峰先问他们知道麦小欢一家在哪?做什么呢吗?
“当然在你们通北县了,住在县衙享福呢呗!还能干什么。”麦刘氏没好气地说。
“我一猜你们就不知道实情,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告诉你们吧!人家可是发达了现在有了一座将近两千亩地的大庄子不说,还打着麦氏的旗号开了作坊,现在光工人就有一百五、六十人,我就是其中一个。”
这怎么可能!别说麦刘氏不信,就连麦永河都被这个消息震晕了。
“我知道你们不肯轻易相信,起初我也不信,谁不知道通北县的地里不长庄稼啊!突然就来了一位有钱的主到处收牲畜粪、猪下水、塘泥、草木灰什么的,一担四文钱,而且有多少要多少。
我也好奇啊!这是什么人?收这些东西干啥?我去交塘泥的时候铜板就是表哥家小儿子给发的,大概当时人太多了,他也没注意到我。
没过多久加工红薯的作坊就开始招工,你们是没看见,每天拉货的车排着队的往山庄里面进,整车整车的往外拉。就这一个多月不知道会赚多少银子呢!”
这些人有钱了,不说提拔自己这个亲戚,还处处躲着不见人,真以为自己没认出他们呢!不让自己跟着沾光,他们也别想好过。
开的要是红薯加工坊的话,麦永河有些相信对方的话了,他可是知道妹妹一直鼓捣那些东西,有一次回家还听到她高兴的告诉娘,说东西已经研究成功了。
可她哪来的那么多银子又买地,又建作坊的。难道是曲浩送她的吗?还是郡守或者郡主送的呢?
“永河,永河,你发什么呆啊!说说你是怎么看的。”麦兴问侄子,这件事要说是弟弟做的他确实不信,要是小侄女吗?还是有些可信度的。
“这些事放在小欢身上我信。”说完这句话麦永河有些后悔了,干嘛让这些人知道妹妹有这个本事,自己偷偷去看看多好。
“好啊!亏得我还天天提心吊胆怕老二一家子在外面过不好,受了什么委屈,原来人家是去赚银子享受了,把我这个做娘的撇在了一边。”麦刘氏这个气啊!难为自己天天在家里盼着儿子在外面要好好的,他们是挺好,住着庄子,挣着银子,把自己这个老太婆早就忘在脑后了,真是一群没良心的东西。
“我要去找二哥,把我害成这样他就不管了,门都没有,必须包赔药费、损失费,我以后的生活都得他们负责。”麦全一瘸一拐得站了起来,他激动啊!二哥要是发财了自己这辈子就不用愁了,就算放赖也赖定他了。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讨论开了,一致认为麦旺一家这么做是不对的,自己日子好过了,就想撇下穷亲戚,太过分了,必须找他去。
麦全的提议大家都赞同,在谁去谁留的问题上却产生了分歧。麦刘氏是非去不可的,儿子做这种丢下老娘一个人享乐的事情太过分了,必须当面问个清楚。麦永河作为家里唯一被排除在外的人也要跟着,但是他得先回县城说一声。
麦全一定要跟着,他想到二哥跟前走上两圈,让他看看自己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就不信他一点补偿也不给,哪怕每年给个百八十两的银子也成啊!
知道跟着去通北县极有可能捞到好处,人人争相报名,麦巧月和麦巧云也要跟着。大家都是姓麦的没理由别人去分银子了,自己站在一边看着,娘和大哥他们要是能分到一百两,自己要五十不多吧!
“一辆车也坐不下这么多人啊!”
“永河不是要回县里一趟吗?再租两辆马车就是了。”麦兴吩咐道。
“我没银子。”麦永河也不傻,让自己去租车却没人掏钱,自己要是拿了这份银子,没人会帮着分担一文钱的。再说这些人口都是想去沾爹娘和妹妹的光的,没有自己跟着他们能进去山庄。
心疼了半天,为了得到更多的好处,麦刘氏答应租一辆马车,麦兴和麦全出一辆车的钱,但是要求不拿银子的每家只能去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