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里的小婶婶 第6节
宋二哥推着板车来喊顾岚枝:“五弟妹,生产队分粮食了,你一个人没法搬,我去帮你推回来,走吧。”
“好嘞,二哥,我这就抱着孩子出来。”顾岚枝回屋里去抱小五:“小五,妈妈帮着出去玩好不好啊。”
回应他的是儿子的口水和啊啊啊,顾岚枝给他围了个围嘴小兜兜就抱着出门了,和宋二哥一块去了大队部。
“老五家的,到这儿来。”李春华喊顾岚枝,顾岚枝抱着孩子过去。
李春华把小五接过去:“哎哟,奶奶的小孙孙想不想奶奶啊。”
小五已经快八个月了,刚刚会爬,已经开始好动了,整天啊啊啊的说着婴儿语,顾岚枝闲着没事就陪着他在家认各种的东西,李春华一和他说话,他又开始啊啊了。
“岚枝养孩子养的好呢,小五长的白白胖胖的,小脸真像益樟。”宋大嫂逗着孩子夸小五。
李春华没好意思说,长的好是钱花的多,不过花在自已孙子身上她也不能说啥,尤其是还分了家。
顾岚枝也看出来,自已这个便宜儿子长得不太像自已,应该是像孩子他爹。
顾岚枝笑了笑:“哪有大嫂说的那么好。对了,娘知不知道哪里能要到小狗崽,我想着分了粮,家里养只狗,家里有人进出能听个声。”
李春华一听这话就想说让你搬出去,在家住着不就没事了,抿了抿嘴没说出来。
“这年头谁家有粮食喂狗啊,就生产队养了条狗看仓库巡夜用。不过正合适前段时间秋收没看住不知道去哪窜呼的怀了崽,生了一窝,快满月出窝了,你要吗?”李春华给她说了狗崽子的事。
“要啊,生了几只还有吗。”顾岚枝眼睛都亮了,她就喜欢猫猫狗狗这类毛绒绒。
“生了四只现在还没人要呢,要不让你大嫂在这排着,我领你去看看。”李春华看她想养就说领她去看看。
也不远就在分粮的库房旁边,进去就看见一只母狗窝在那里给小狗喂奶。大狗认识李春华,看他们进去了也不叫,也不动。
顾岚枝看母狗有点像黑背:“娘,我看这只狗有点像狼呢。”
李春华点点头:“就是只狼狗,是他娘以前跑进后山和狼配的生的狼狗,看家可好了。这小狗崽应该也差不了。”
“娘,那你帮我看看小狗崽是公是母。”顾岚枝看着小狗崽喜欢的不得了。
李春华挨着个看了,两公两母。顾岚枝挑了两只后背都是黑色的,一只脖子下面是黄色的一只脖子下面是白色的,正好一公一母。
“行,过两天可以吃饭了,让你爹给你送去。”李春华看她挑好了就和她说回头和老头子说一声给她留着,然后两个人就回去继续排队。
很快分到顾岚枝了,生产队从她家挑一天水记十二个工分,累计有半年差不多,顾岚枝能分到差不多四百五十斤粮食,先前分了五十斤土豆和几斤麦子,现在差不多能分到差不多四百斤的粮食。
高粱,玉米,地瓜,地瓜干自已选。
顾岚枝要了一百五十斤玉米,一百五十斤高粱,剩下的顾岚枝没要地瓜干,而是要了没晒的新鲜地瓜。
这些粮食看着多,但是一年三百天,一天也就一斤多口粮。
顾岚枝是吃不完的,她一顿有二三两就够了。
但是别的人一天一斤多口粮只是差不多够吃,尤其是重体力工作者,这时候的人吃饭没有油水不抗饿。
现代人都知道要摄入蛋白质和油脂才会抗饿,可是这时候条件达不到。
村里大部分人领粮食都是以地瓜干为主,因为同样都是一斤,地瓜干煮熟了比较多。
像老宋家全是村子里生活好的,分粮能分到五千多斤粮食,听起来很多。
但是一家子十个大人四个孩子,平均下来一个人大人一天也就一斤半粮食,这样如果分的地瓜比较多,吃饭就可以吃的干一点。
村里家里劳动力少的可不就得常年喝稀饭。
宋二哥帮顾岚枝把粮食推回去搬进屋里,就要走,顾岚枝给他拿了一斤蜜三刀,又抓了把奶糖说给孩子甜甜嘴,宋二哥推辞不过就拿了回去。
分了粮食,顾岚枝买的缸就派上了用场,把高粱倒进一个缸里,玉米倒进一个缸里,这样储存粮食不会受潮,盖好盖子也不担心有耗子。地瓜就装在袋子里放在旁边。
顾岚枝小时候吃过生地瓜晒得地瓜干,怎么说呢,不能说一点不好吃,只能说是很难吃了。
当然也有顾岚枝娇气的原因,顾岚枝是那种不管是什么东西,高档的,普通的就爱吃个新鲜,爱吃葡萄不爱吃葡萄干的那种。
生地瓜干再加水煮熟就是那种面面的,噎得慌还不甜,加了水就是烂烂糊糊的,当然这个时候的地瓜还没改良好,本来就不怎么甜。
顾岚枝看着粮食也挺开心的,毕竟又有进账了。
而且还有别的大队呢,应该也快了,不过应该不会给粮食,应该是折成钱,顾岚枝算了算,七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七十块钱左右,就是五百块钱左右。
她觉得自已好像听到了进账的提示音:支付宝到账五百元,嘿嘿,想想就开心。
分完了粮,再最后灌一遍冬小麦,就没有什么农活了。所以分完了粮就又开始忙活了。
顾岚枝在家里守着,也没什么事,就把地瓜捡了一遍,个头中等的和小的留着煮着吃和烤着吃,有破皮的不能久放的挑出来,大一点的和破皮的三天时间全蒸熟了,然后晒成熟地瓜干。
晒上几天,软硬适中了就装起来放在袋子里等着反糖长霜就行。
又是将近十天,地都浇完了,宋守成来告诉顾岚枝一声,把别的大队的钱都收齐了一共五百二来给顾岚枝送来,顺便把两只狗崽送来了。
顾岚枝就在厨房给两只小狗崽安排了个窝,可能因为两只有个伴,晚上也没闹。
小五也喜欢两只小崽子。顾岚枝抱着小五看小狗:“小五,这是狗狗,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五:“啊啊啊。”
“黄的叫金子,白色的叫银子。”
小五:“啊啊啊。”
行吧,聊天结束。
第8章 准备过冬
生产队的地都浇完了,家里白天也没人来了,顾岚枝就开始腌咸菜了。
芥菜头比较简单,洗干净晾干切块倒进缸里一层菜一层盐上面压上石头盖上盖子就行,腌上半个月就能吃,拿出来洗几遍去去盐分,然后加上香油,辣椒油一拌很好吃。
白菜做了些酸菜,顾岚枝不太爱吃白菜,所以酸菜也没有积太多,半缸就够了,留着做个酸菜鱼,包个饺子就行。
辣白菜做的稍微多一点,腌了大半缸。
到时候天冷用草把缸围起来也不会冻。
除了白菜还晒了一些腌萝卜干,留着拌着吃,麻辣萝卜干,顾岚枝特别爱吃,配粥下饭都可以。
小五现在辅食吃的多,南瓜羹鸡蛋糕什么的都很喜欢,再配点奶粉、米糊就把母乳断了。
顾岚枝一个黄花大闺女终于告别喂奶了。
她终于可以想吃什么吃什么了,不用顾及臭小子。
这些都做好了,顾岚枝就一夜之间挖好菜窖把萝卜白菜都存好了。
十二月份天更冷了,顾岚枝又去了宋青山家一趟,带着宋青河去了一趟公社。
让宋青河在黑市门口等着她进去买东西,其实不是买东西而是从游戏里往外拿。
兑换了一个铸铁的炉子装在袋子里,然后从仓库取了两袋子煤出来,再换几斤棉花,两捆毛线放在板车不远的地方,然后把宋青河叫过来装上车就往回走。
到了家把东西卸下,顾岚枝问宋青河:“我有一套单人被褥,盖了两年,是原来你益樟哥的,我做了新的不打算要了,我都拆洗干净了,你们兄弟俩要不要,要是要就不给你粮食了,不要就给你粮食。”
宋青河挠挠头:“嫂子,我可能得回家去问问我哥。”
顾岚枝也没拒绝:“你回去和你哥商量商量,然后傍晚天擦黑了来。”
宋青河笑呵呵的答应:“好,我知道了嫂子。”就拖着车走了。
宋青河把借的车还了,中午问宋青山:“哥,今天回来嫂子说她家有一套盖了两年的被褥不要了,问我们要不要,要是不要就给咱粮食。”
宋青山一听就知道是嫂子有意贴补他们,家里确实需要被子,但是棉花不好弄。
家里的就两床被子,以前爹娘一床被子,兄弟俩一床被子,父母的那床被子时间久了都板了不暖和,要是拿了嫂子的被子,就能把那床替换下来弹一弹,把棉袄改一改加点棉花。
今年和弟弟两个人挣得工分多一点,冬天一天吃两顿,粮食应该也是够了。
“行,我知道了,嫂子说没说什么时候去拿。”宋青山问自已弟弟。
“嫂子说天擦黑了去,别让人看见。”宋青山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傍晚吃完了饭,天擦黑了,宋青山领着宋青河去了顾岚枝家。
顾岚枝也刚吃完了饭,正在喂两只小狗崽,就听见敲门的声音。
顾岚枝到院子里隔着门问:“谁呀?”
“嫂子,是我,青山。”
顾岚枝听说是宋青山,把院门打开,也没让兄弟俩进屋,她一个女人在家,有些事还是得注意的。
“青山来啦,来拿东西吧,要什么?”她看他们俩来了,就问宋青山。
“麻烦嫂子了,实在不好意思,青河说你说可以给我们床被褥,我们就厚着脸皮来了。”宋青山不好意思的说。
“没事,反正是换下来的,你们不嫌弃就行,我去给你们拿。”顾岚枝开口说给他们被褥就没觉得他们会拒绝,说着就转身回屋里抱被子去了。
她当时拆被子的时候就嫌弃的很,因为没有替换的,一年到头就可着这一床被褥盖,拆下来的被面都洗了好几遍,棉花已经发黄了。
但是棉花没法洗啊,只能晒晒,用棒槌使劲敲一敲,能干净松软点,但是有新的为什么要盖旧的,所以顾岚枝就不想要了。
顾岚枝不想要,有想要的,这样的被子在农村也不是谁家都有的。
顾岚枝给宋家兄弟俩,一是俩人帮自已干活了,二是看他们人不错,上次帮着顾岚枝干活也没传出去什么话,所以寻思着兄弟俩不容易,就给他们了。
顾岚枝抱被褥抱出来给了宋青山,宋青山道了谢,说以后有用的到兄弟俩的地方尽管开口就抱着被子回家了。
顾岚枝从公社把煤炉带回来以后,拿了六个鸡蛋去了宋家。
“爹,我买了个煤炉子,想来问问大哥二哥有没有空,去给我装上。”
毕竟都在一个村里住着,不找自已家人干活,便宜了别人家,该让人笑话了,所以顾岚枝就来问问。
“买那东西干啥,村里都烧炕,哪用得着炉子。”宋守成还没说话,李春华先忍不住了。
“娘这话说的,家里就一个灶,做饭都不方便,有个炉子能方便点,冬天也暖和。”顾岚枝也不怕她,直接给她噎回去了。
宋守成赶紧让自已老婆子闭嘴:“一会让你二哥去吧,你二哥会,装上炉子还得弄点黄土把缝抹好,要不然倒烟不好烧,鸡蛋你拿回去给小五吃吧,不用往这拿。”
“家里还有,够小五吃的了,大人不吃孩子还得吃呢,也给小枫他们尝尝吧。那我就先回去了爹娘。”顾岚枝说完了也不多呆就走了。
反正原主也不是什么好媳妇的人设,平时该做的她都做了,但是别人也不能对她的生活指手画脚。
“都分家了,你还说她干啥。”宋守成看自已老婆子憋气就说她。
“我那不是看她那么能霍霍吗,我不是心疼吗,过日子哪是这么过的。”李春华现在就后悔怎么给自已老儿子取了这么个媳妇,不像过日子的样子。
“孩子大了,日子过成啥样是他们自已的事,这两年年成不好,等年成好了,就给老大他们几个也都分家,让他们过自已的日子去。”宋守成做村支书,看多了因为家里不分家父母偏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