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
皇宫。
上书房。
因为百姓围堵京兆府的事,皇帝沈逐紧急召见宋纾余议事。
不承想,太后闻讯而来,竟携大理寺卿郭宣和刑部侍郎梁若鸣一起闯入上书房见驾!
“臣参见皇上!”
皇帝坐在御案前,没有喊平身,他盯着跪在下方的郭宣和梁若鸣,墨眸深处,蕴藏着几许戾气。
太监搬来椅子,恭请太后落座。
皇帝起身,朝太后拱手见礼:“儿臣给太后请安!”
“微臣参见太后!”宋纾余随后,撩袍行跪礼。
太后虚虚抬了下手,“起来吧。”
“谢太后!”
皇帝回坐,宋纾余立在一旁。
眼见皇帝在给郭梁二人上眼药,太后微微一笑,先发制人,道:“皇帝莫怪。听闻纾余抓了宁远将军柳长卿的嫡子,致使百姓围堵京兆府,惹下了大祸,哀家惟恐纾余年纪小,头一回当官理政,处理不好此事,方才召来郭卿和梁侍郎,帮着一起想想法子。”
“太后为了宋卿,真是费心了。”皇帝不动声色的反问道:“但不知,郭卿和梁侍郎打算如何相帮?”
郭宣回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如此轰动全城的大案要案,可由大理寺、刑部和京兆府联合查办,以安民心!”
“呵呵,郭大人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宋纾余闻言,当即讥笑道:“我耕地、播种、锄草,精心养护,
终于等到桃树开花结果了,郭大人却在这个时候跑来摘桃子?这是得多大的脸呢?”
郭宣一张老脸涨得通红,他尽力压着情绪,可仍忍不了眼底漫上微愠之色,“宋纾余,你怎么说话呢?本官可是你未来的岳丈!”
宋纾余好似听到了天大的笑话,“郭大人,我们现在商讨的是国事,当着皇上的面,你扯私事做什么?退一步讲,我父亲和祖母尚未同意婚事,你我两家尚未交换庚帖订亲,连明路都没有过,何谈翁婿礼节?”
郭宣被怼了个尴尬,臊得头都抬不起来,虽然宋纾余的话不好听,但也确实是他心急了!
太后没好气地瞪了眼郭宣,开口圆场道:“纾余,礼数不可废,郭卿既是长辈,又是前辈,你初入官场,年轻气盛,该多向郭卿学习才是!再说,郭卿是好意帮你,并非要抢你的政绩,你莫要误会他。”
“是!”宋纾余拱手,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是纾余不懂事,还请太后恕罪!请郭大人海涵!”
太后满意地点点头,“既如此……”
“皇上,太后娘娘,微臣突然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宋纾余恍然想到了什么,激动道:“此案既是我京兆府主办,自当由我来主审,大理寺和刑部可派官员前往京兆府陪审,监察院进行监审,如此声势浩大,必能审个明明白白,安抚民心!”
此言一出,皇帝立即抚掌大赞:“好主意,朕准了!”
太后和郭宣相视一眼,退而求其次,总比完全碰不到这个案子强,于是,各自点头同意。
然而,宋纾余的精明狡猾,属实令人难以预料,他竟奏陈皇帝道:“皇上,郭大人是正三品,微臣是从三品,微臣主审,怎好叫郭大人坐在下边陪审?这于理不合。是以,微臣举荐淮安侯府世子陆询,出任大理寺少卿,代表大理寺陪审!”
第136章 :真相昭天下(22)
太后骤然沉了脸,“淮安侯府世子陆询,一无功名,二无建树,即便以侯爵世子的身份入仕求官,也得从六七品官员做起,岂能一上来就是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宋纾余,你怎恁地不知轻重!”
“太后息怒!”
宋纾余不慌不忙,振振有词的道:“微臣和陆询相识已久,了解陆询的才学和品性,之所以举荐陆询,是因为陆询写了一篇锦绣文章,深得皇上和微臣的认可。陆询以二十年之内,全国发生的几起典型大案为例,提出了各级刑名官员能力考核的建议。其中,针对十二年前,江南名望最大的青楼“水云间”灭门惨案……”
“行了!”
太后猝不及防的叫停,神色似有几许慌乱,盯着宋纾余的眼神里满含警告,“哀家不同意!官员的入仕升迁,由吏部掌管,与你何干?你的京兆尹一职,都是破格给你的,自己的椅子还没坐热呢,便想着惠顾他人?你可真是我宋家的好儿郎!”
“既然如此,那便询问吏部尚书的意见,如若微臣无资格举荐,那皇上是否有破格封官的权利?”宋纾余平静应对,并未乱了阵脚。
太后气极,从椅子上刷地站起身,怒道:“宋纾余,你胆大妄为……”
一只茶盏,不合时宜的从御案上,突然滚落在地,发出刺耳的声响!
斥责宋纾余的话,尽数被打断,太后一惊,扭头看向年轻的皇帝,但见皇帝漫不经心的笑道:“周春,你这差事是越办越差了,茶盏该放在什么位置,心里没点儿数吗?这一旦摔下去,便是粉身碎骨,岂不可惜?”
闻言,太监总管周春慌忙跪下请罪:“皇上息怒!是奴才没有摆正茶盏的位置,伤了皇上,奴才罪该万死!”
“朕倒是无碍,就怕会伤到太后。”皇帝缓缓敛了笑容,目中冰冷无温,“朕登基三年,前朝政事本该是朕的责任,却辛苦太后为朕操持,朕可真是大不孝啊!”
此言一出,宋纾余、郭宣、梁若鸣立刻惶惶请罪:“皇上息怒!”
太后的脸色,可谓难看至极,她今日才发现,皇帝长大了,不好控制了!而她的侄子宋纾余,亦不再是只听话的牵线木偶了!
太后思虑再三,后宫不得干政,毕竟是朝纲铁律,闹得太僵,于她是没有好处的。是以,只得扔下一句,“罢了,哀家乏了,此事便交由皇帝论断吧!”
说罢,便由嬷嬷搀扶着朝外走去。
只是,走出几步,太后又猛然回头,笑容慈爱的说道:“纾余,议完政事,到哀家宫里来一趟,哀家给老夫人准备了些补品,你稍带回去。”
“是!”宋纾余应下。
皇帝带头行礼:“恭送太后!”
郭宣和梁若鸣被留了下来,心中暗暗叫苦,怕是皇帝要拿他二人开刀了!
然,皇帝懒理这种两面三刀的不忠臣子,他屈指敲了敲御案,令道:“宋卿,替朕拟旨,淮安侯府世子陆询,才学广博,人品贵重,深得朕心,故封为正四品大理寺少卿,旨到之日,即刻上任!”
“微臣遵旨!”宋纾余叩拜。
皇帝淡淡地瞥了眼郭宣和梁若鸣,接道:“明日公审,着大理寺少卿陆询、刑部侍郎梁若鸣陪审,监察院右佥都御史季越监审,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
无人再敢造次,纷纷认了命。
只是,郭宣实在想不明白,宋纾余明明是宋家嫡系,为何观其行事作派,竟像是与皇帝一心,在共同对抗太后呢?
……
寿康宫。
太后归来,直接砸了寝殿!
“小贱种子,哀家为了扶持他坐上京兆尹的位子,跟皇帝几番谈判,损失巨大,他一朝得势,竟然反过来算计到了哀家头上,竟敢偷摸的背叛哀家!”
“果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虞挽那个贱人,生的贱种也是一肚子花花肠子,哀家真是小看他了!”
“……”
太后发了好大的脾气,骂得最多的词就是“贱人”,甚至还拿出写着“虞挽”名字的灵牌,狠狠的一下又一下地砸在地砖上,直到灵牌被砸断,裂成两半,她还不解气,又朝嬷嬷吩咐道:“准备牵机毒,哀家要好好惩治那个小贱种子,要教他知道,忤逆哀家,背叛哀家,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娘娘,您千万三思啊!牵机毒一旦灌入身体,必得承受三天三夜万虫噬心、骨头碎裂的巨大痛苦!如今的二公子,不比往日无官在身,他明日还得主审案子呢!”嬷嬷大惊,急忙劝说道。
太后的眼神如淬了毒般,叫人不寒而栗,“哀家就是要让他宋纾余受上三日折磨,人不人、鬼不鬼的,如同一滩烂泥似的,伏在哀家的脚边求饶,让他审不了案,眼睁睁的看着哀家除掉柳沛,永远破不了案!”
“娘娘,您确定要这样做吗?万一……”嬷嬷倒吸了口冷气,语气里有心痛,亦有忧虑,“二公子长大了,不同于年少时那般容易控制了,万一事后告之了宋国公,您可怎么收场呀?”
“哀家管不了那么多了,若是宋纾余非要找他爹告状,那哀家就拿他祖母开刀,拿他宋氏的族人开刀,哀家不信他敢孤注一掷!”
“哎……”
嬷嬷眼见劝不下,只好听命照办,下去准备牵机毒。
不多会儿,秦公公进来禀报:“宋大人求见太后娘娘!”
“宣!”
太后道出一个字,转身去了承凤殿。
宋纾余得了召见,依礼进殿请安。
同上回一样,太后又斜倚在了凤榻上,她把玩着自己的纤纤玉手,冷眼瞧着跪在下方的宋纾余,道:“帮着皇帝跟哀家作对,好玩儿吗?做事不以宋家利益为先,你是想被逐出宋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