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我小时候拆坏了东西,他也不生气,自己找人修,所以后来我专拆他的,不拆我爸的。”
  “你还这么欺软怕硬呢?”严雪又没忍住笑了,有点好奇他闯祸时会是什么表情,会不会跟他儿子一样装无辜。
  祁放听着她的笑声,忍不住顿顿脚步,回过头,“小孩子不都那样,趋利避害是本能。”
  玻璃窗上倒映出严雪贴在他脸侧的粉颊,让他声音也不由变轻快,“后来他还专门买了东西给我拆,那点工资都花这上面了。”
  “那姥爷挺好的。”至少给了祁放宠爱,给了他一个虽然没有母亲,但回想起来依旧有欢乐的童年。
  没有这么个开明的外公,他也不能那么早上学,还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了事业。
  第二天严雪就跟祁放去看了那处房子,说实话确实不错。
  房龄不算太新,但当初建的时候用料扎实,面积也不错,规规整整三间正房,前面还带个小院。
  房主是本地人,工作调动要全家搬走,房子自然不可能带走,就是要价不便宜。
  当然严雪和祁放多了不说,手里几千块还是有的,买这么三间房子根本不算什么,让严雪有点犹豫的是它的位置。
  “买这的话,你上班是不是就远了?”看完房子出来,她忍不住问男人。
  这处新房显然离林业局和培育中心更近,不像机械厂分的那处,走路五分钟就能上班。
  祁放却并不在意,“没事,你看着好就行,回头我买辆自行车。”
  那也还是远,有他骑到机械厂的时间,她都能去培育中心走两个来回了。
  严雪想了想,“还是再看看吧,最好有位置在中间的,到哪边都方便。”
  培育中心建得稍微有些偏,她这两个月上班,坐的都是公共汽车,下车还得再走一段。
  祁放没说什么,过两天又带着她去了另一处,这次地段在中间,但是房子不好,严雪没看中。
  从房主家出来,严雪忍不住狐疑地看男人,“这个差了这么多,你该不会是故意的吧?”
  之前男人可都是自己先看过,觉得不错,才会回来和她说。
  “没。”祁放闻言脸上丝毫未变,“突然要换地方,找得有点急。”
  那这还真是有点不好办,十月份天就冷了,从金川搬家过来不方便,严雪希望能早一点搞定。
  为此她也托了几个邻居家婶子嫂子帮着留心,但这年代人口太多,住房紧张,租都不是那么好租,更别提买了。
  相比之下,林场那边的确要方便不少,只要有需要,场里可以给批地方建房。
  房子这边暂时没什么进展,倒是培育中心那边,建成多日终于接到了第一笔订单。
  东西是东沟镇林业局书记打电话来要的,开口就是5000瓶,显然是参观完回去商量过后,决定要建基地了。
  虽说没有在全镇推广,但5000瓶,也得三个林场才能消化,看来还是比较看好的。
  而只要东沟镇愿意尝试,哪怕跟当初的澄水一样只建一个试点,明年、后年,也会有镇里的其他林场看到收效。
  就是庄启祥着实被柳湖镇给恶心到了,接到电话后愣是一声没吭,就怕又是个想赊账的。
  还好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厚的脸皮,东沟镇林业局很快就派人过来跟他们签了单子,交了定金。
  送走人,庄启祥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出去跟外面正忙活的几人说:“准备准备,东沟镇林业局明年要5000瓶。”
  众人一听,脸上也有了笑容,显然培育中心终于开张了,大家都很高兴。
  严雪闻言也笑道:“那其他镇林业局的电话可以打了,就说东沟镇已经订了5000瓶。”
  众人都沉浸在高兴里,一时还真没人想到这个,闻言都愣了下,包括庄启祥。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其他林业局的电话确实可以打了,有东沟镇这5000瓶做例子,就是现成的定心丸。
  毕竟谁也不是傻子,没有点把握哪可能随便尝试,还一下子就订了这么多。
  东沟镇林业局这么做,肯定是觉得确实可行,说不定还拿到了什么内部消息,他们跟澄水可是一个县的。
  果然电话打出去,原本已经打消了念头的人这次却没再推诿,表示自己会问问大家的意见。
  又过了几天,三家外县的林业局中有一家给了回复,跟他们约来参观的时间。
  这可不是本县下属的镇林业局,还得给县里一点面子,外县想要过来参观,就真是对他们的木耳种植感兴趣。
  这简直是给中心众人打上了一针强心剂,众人把本就很干净的培育中心又里里外外清扫了一遍,连庄启祥都拿着个抹布到处擦。
  参观是愉快的,结果是喜人的,培育中心又接到了一笔订单,3000瓶,对于外县的一个镇来说绝对不算少了。
  收到定金那天,庄启祥把钱和单子交给周文慧入账,忍不住多看了严雪一眼,眼神颇有些复杂。
  他是真没见过这么有能力的年轻人,有技术,还有脑子,一个参观,一个售后,就将中心给盘活了。
  而且要不是严雪确确实实上过报纸,他也确确实实见过严雪指导郭长安,他还以为这是个专门搞销售的。
  太会说话了,也会做人,中心这些用来做实验的木耳本就是不对外售卖的,全被她拿来做了样品。
  人也沉得住气,之前东西卖不出去,她不骄不躁,现在立了大功,也不见得色,一点都不像是只有二十出头。
  庄启祥在办公室里盯着那道身影看了会儿,还是把人叫进来问了问,“小严之前在澄水的时候还做销售吗?”
  “不做。”严雪实话实说,“金川林场有位刘卫国同志,木耳的销售一直都是他负责。”
  这庄启祥就有些意外了,他还以为严雪这一身本事,是之前在澄水的时候卖木耳卖出来的。
  这让他沉吟了会儿,又问:“那你在澄水的时候还兼着其他职位吗?”
  “也不算吧。”严雪说,“就是金川林场试点的一二把手是由林场书记和场长兼任,他们平时比较忙。”
  所以金川林场那个试点完全是这姑娘自己搞起来的?带着她手下那几个最大不超过二十五的人?
  这庄启祥还真是没想到,只是不等他从惊讶中回过神,办公室内电话响了,他只能暂时中止这个话题。
  就是一听对方说什么,他觉得这个电话还不如不接,“说了赊账不行,你们要是没钱,可以先不买。”
  柳湖镇林业局估计是听说东沟镇在中心订了,又打来电话,想跟他商量菌种的事。
  毕竟长山县就三个镇有林场,两个都搞了木耳栽培,就他们不搞,不是显得他们很落后?
  这回倒没说赊账,但庄启祥实在是信不过对方,没看到定金之前,绝对不可能培育这个菌种。
  万一到时候他们培育完了,对方再说没钱,让他们临时卖给谁去?
  他可不想到时候惹一肚子气,还不得不把东西赊给对方,没说几句,就找借口把电话挂了。
  然后刚要继续,又一个电话打了进来,也是他不太想接的,“真不是我让不让的问题,我们中心人够用了,来了我也没地方安排。”
  显然是有人想往培育中心塞人,而他不同意,严雪在旁边听着,非常识趣地垂下了视线。
  但庄启祥没让她走,她还是听到了个大概,猜测应该是哪个局里的子弟不想去林场。
  林业局职工子弟跟地方不一样,地方多是下乡,林业局则是上山,全都插进了林场的家属队。
  但别管是林业局还是地方,总有人能想到办法让自家孩子不用上山下乡,培育中心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打电话这人估计还不是那么好拒绝,庄启祥跟对方说了半天,挂断电话后也没心情再谈了,直接让严雪回去。
  倒是严雪后来在局里碰到瞿明理,瞿明理也问了句:“没人往你们培育中心塞人吧?”
  严雪一听,就知道他肯定知道点什么,“有是有,不过被庄经理给拦了。”
  瞿明理点点头,“我就知道他不能同意,不然当初也不能主张他去接手这个培育中心。”
  严雪是自己人,还是明白人,估计相处了一段时间,也能看出庄启祥是个什么性子,瞿明理就多说了几句。
  “他这人做事一板一眼,但确实愿意做事,比什么都不做、只想摘桃子的人强。”
  这一点严雪得承认,也比什么都不懂,还什么都听不进去,整天摆架子瞎指挥的强。
  “而且你是新来的,在局里人生地不熟,很多事情恐怕拦不住。他就不一样了,至少在局里当了好几年科长。”
  这个才是重点,严雪虽然是瞿明理提上来的,但瞿明理在县局也是初来乍到,还不是一把手。
  要是让严雪一来就做了中心的一把手,恐怕谁都会想欺负她根基浅,人又年轻,到时候她要展开工作,可比现在难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