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宁场长看着郎书记挂断电话,干脆站起身,“行了,你在这守着电话吧,试点那边我去一趟,跟他们说。”
  这么大一笔笔订单,办公室里确实得有个人守着,郎书记也没和他客气,“那就你过去一趟,别人我也不放心。”
  要换了以前的于场长,场长他也不是很放心,这么一想,老于提前病退了也挺好的。
  消息传到试点,试点众人脸上都难掩笑容,还有人调侃周文慧,“你家刘卫国挺能说啊。”
  听得周文慧脸有些红,人却不像以前那么爱不好意思,“那也得严雪能想到往省城卖。”
  这倒是实话,早知道往省城卖都是这么大的单子,谁还在本地纠结那一两百斤啊?
  严雪亲自将宁场长送出试点,回来见大家面有喜色,也笑了,“单子都拿到了,准备准备发货吧。”
  入伏前的春耳产量大,试点这些天每天都能有个一两百斤的产出,整合一下,先把省城蔬菜副食商店那一单发了没问题。
  正好现在刘卫国就在省城,之前也给他们发了招待所的地址,接到东西直接跟省城那边算账。
  发货那天严雪亲自去的,先用内燃机拉到镇上,再用马车从森铁车站拉到火车站,称重之后走零担。
  零担指的是火车运输的一种铁皮箱,长两米多,宽一米多,前方有两扇双开的门。
  东西装进去,直接用专门的工具打上铅封,一旦中途被破坏,铅封无法复原,还是很安全的。
  这种零担一般能装个一吨多,严雪一开始还以为是单位的单,发货单打出来,才知道是挑担子的担。
  当然东西装好,并不能马上发货,还得等凑够一车皮,大概五六十吨的货物。取货单则会先一步走邮局发到相应的人手上,到时候凭单子去车站取货。
  回去准备第二单,第三笔第四笔订单也来了,加一起刚好能再凑一个零担。
  就是东西还没晒出来,省城蔬菜副食商店那边的加单来了,说东西好卖,想再加两千斤。
  刘卫国定了时间,每三天去邮局给林场打一个电话汇报工作,严雪接到电话时,都忍不住问了句:“你到底跑了多少地方?”
  刘卫国听了嘿嘿笑,“也没去多少地方,主要就是蔬菜副食商店,省城几个国营饭店我还没去谈呢。”
  说着又道:“你不知道,省城这边不产木耳,以前都是收购站收了过来卖,量又小,又贵。我拿着你那份报纸去一说,再留下点样品给他们试吃,过几天去问,八成都能谈成。”
  交通不便利,商品流通性自然也差,何况以前的木耳还都是野生的,全靠当地居民自己上山去采。
  而省城那边没见过这么便宜的木耳,一开始销量肯定很好,等后续习以为常了,就会慢慢降下来,但这还是太多了。
  至少单这六千斤,金川林场短期内就不可能拿得出来,四千斤都勉强,何况后面还有几个国营饭店没谈。
  严雪放下电话,忍不住按按眉心,被郎书记笑着看了眼,“以前愁卖不出去,现在又愁不够卖了?”
  “人不都是这样吗?”严雪弯起眼,想了想又问:“您能不能帮我联系下望山林场和小金川林场,看他们那有没有多的?”
  “你是想?”
  “先问问吧,”严雪说,“也得看看他们东西的品质。”
  望山林场和小金川这两个林场还是很会做人的,从他们这买了菌种,学了技术,就不抢他们的生意。
  别管是不想抢,还是知道抢不过干脆不抢,都比红石林场强出不知多少倍。
  电话打过去,两个林场果然卖得没那么快,望山林场的书记一听,甚至骑着自行车就来了。
  大夏天,人骑出了一身汗,进门也顾不上擦,直接问:“你们这木耳不够卖的?”
  “确实不太够。”郎书记实话实说,“我们林场的小刘拉了几笔大单子,还缺个一两千斤。”
  望山林场的书记一听立马表示,“我们那有啊,凑个一千斤出来没问题。”
  他还以为得慢慢卖,卖到今年年底甚至明年年初呢,结果人家金川张嘴就是还缺个一两千斤不够卖。
  望山林场的书记反正是酸习惯了,听说还要看东西的品质,也不在意,“你们严技术员过去还是我带过来?”
  那当然是严雪过去,他们要的量大,必须保证所有货品都能符合金川林场的标准。
  不过比起红石林场,望山林场这个基地搞得就用心多了,因为离得近,还经常来金川这边取经。
  同样是金川这边教的晾晒方法,红石那边晒得乱七八糟,一看就是偷懒了,望山这边却严格执行,晒得很是整齐。
  严雪过去看过,觉得挺不错,当即就把他们目前的存货都订下了,一共一千三百斤。
  望山林场的书记很是高兴,也不白用他们的渠道,按斤数许了一定的提成。
  等严雪从望山林场回来,落后一步的小金川林场书记已经等她半天了,直接截住她,用摩托卡拉去了小金川。
  东西运走后,看着空了一大半的仓库,两位书记都觉得,红石林场的老赵大概是傻,闲着没事得罪金川林场干啥?
  好好处着,技术随时有人可以指导,东西卖不出去还有人帮着卖,难道不好吗?
  反正刘卫国在省城这一待就是一个多月,等回来的时候,金川林场已经发走了四次零担,天也开始凉快了。
  他身上揣着好几万块钱,一千块用牛皮纸一捆,足足有二十多捆,全夹在换洗衣服里,从上车就没怎么敢合眼。
  等到了澄水镇车站,看到来接他的严雪和周文慧,他才松了一口气,“可算是回来了。”
  “先别忙着歇,望山林场和小金川林场的两位同志还等着呢。”严雪提醒了他一句。
  至于等着干什么,严雪不说,刘卫国也能懂,立马打起精神,和两人一起去了镇上的银行。
  望山林场和小金川林场的会计早到了,两个林场那一份也都是提前分好的,刘卫国直接给了他们让他们点。
  点一份,清一份的账,确认无误后,两边写了单子按了手戳,钱直接就存进了银行。
  这年代储户少,银行的工作清闲,平时没事干的时候一人发一张纸,就坐在窗口里练习打算盘。
  今天正打着,先是来人存了三千多,一看就是哪个单位的。才点完,下一个又存了近五千。
  刚送完,又有人过来,直接往台上放了个重重的提包,“同志,我存钱。”
  去年一年总过来存,银行的职员对他们都有印象了,一看吃了一惊,“这么多?”
  去年年底他们提走的都没这么多,今年这才几月份,就一万多块了?
  十几捆大团结,那职员自己也数不过来,干脆叫了其他同事帮忙,将这一万多块存上。
  存完才算是彻底轻松了,刘卫国归心似箭,一下小火车就直奔家里,抱起正摇摇晃晃学走路的闺女,“爱蓉你看谁回来了?”
  就要亲一口,小闺女却拿两只手抵着他,脑袋也直往后躲,见躲不过,甚至“哇”一声哭了,“奶!”
  黄凤英赶忙过来抱过孙女,“爱蓉不哭,咱不哭。这不爸爸吗?你不认识了?”
  小爱蓉听完看了看,又把脑袋转过去,指着外面,“弟弟!姨姨!弟弟!”
  意思是要去姨姨家看弟弟,这几个月天暖和,她也在家待不住了,黄凤英时常带着她去严雪家串门。
  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刘卫国一个多月不在家,他闺女真不认识他了……
  祁放倒希望他儿子也能不认识他,这小子越大,盯他这个爸爸越紧,就怕他跟严雪亲近。
  有时候自己在炕上玩得好好的,一见他回来,立马爬过去坐严雪怀里,把严雪占上。
  祁放看他,他还无辜看祁放。不过这小子最近学精了,看了会儿,竟然递了一个玩具给祁放。
  这就有点不像他了,小肥仔有些地方跟他爸爸还是很像的,尤其是护食,他爸爸都不能来分一口。
  祁放低眸看看,当时就挑了下眉,严雪也有些意外,低声问儿子:“要给爸爸啊?”
  然后等祁放真把玩具接过去,小肥仔立马就把严雪抱紧了,那意思你都拿我玩具了,就别来和我抢妈妈。
  严雪都不知道他这么丁点大,这一肚子心眼哪来的,看看祁放,发现祁放刚好也在看她。
  这让她睁大了眼睛,“你该不会是觉得他这都是随了我吧?我小时候可不这样。”
  祁放没说话,出去帮二老太太抱柴火的时候却说了句:“奶奶,过了年让严遇过来跟您和继刚睡吧。”
  二老太太显然有些没想到,“咋啦?严遇晚上吵着你跟小雪休息了?”
  “没。”祁放神色淡淡的,“我听卫国说,他想再要一个。”
  二老太太一听就懂了,孙女婿是想跟孙女再要一个啊,“行,到时候我看看能不能哄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