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立马有人心思活络了,“我觉得这个事情确实可行,还可以再扩大一下规模。”
  其他人也有跟着附和的,“这个还是我们澄水林业局率先搞的,大可以成为我们澄水一大特色,把它做大做强。”
  只要真能搞起来,那就是源源不断的政绩,对他们澄水林业局每一个人都有好处。
  没想到一直没说话的刘局长也说了句:“这个确实可以搞一搞。”
  众人都露出了意外,然后就听他接着道:“金川林场也别吝啬自己的技术,多带带其他林场。毕竟都是一个局里的,是在为局里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
  原来在这里等着呢,让金川林场直接把成熟的技术拿出来,给局里用,给其他林场用。
  这样等其他林场也搞起来了,金川林场可就没什么不同了,他再想收拾给自己挖坑的郎中庭还不容易?
  但偏偏金川林场还不能不拿,现在可都是一份图纸好几个厂用,不拿就是他们不愿意给局里做贡献,不愿意给国家做贡献。
  已经有人拿同情的眼光看郎书记了,也有人眼观鼻鼻观心,作壁上观,倒是郎书记脸上没太大变化。
  郎书记脸色不仅没变难看,反而还笑了,他发现严雪这丫头做事还真是缜密,连可能会碰到这种情况都提前想到了。
  郎书记拿出了另一份资料,“我们林场本来也没准备甩下大家,独自进步,我这里还有一份计划,大家可以看看。”
  第89章 格局
  郎书记拿出来的计划当然不是严雪交给他那份,是他修改润色后的,还删去了里面部分内容。
  但也足够众人吃惊了,金川林场这才吃到一年的甜头,就愿意把东西贡献出来了?这么无私的吗?
  然后打开一看,哦,他不是要把技术分享出来,是要把菌种卖给其他林场啊……
  都不等刘局长质问,郎书记已经道:“不是我不愿意把技术拿出来,是现在拿了其他林场也用不了。”
  他脸上露出无奈,“这个菌种培育很麻烦,必须前一年就把孢子提取出来,现在都这个时候了,上哪儿提取孢子去?”
  这倒的确是个问题,现在都十一月份了,天寒地冻的,哪还有什么新鲜木耳?
  刘局长显然不太死心,“晒干的不行吗?晒干的又不是煮熟的。”
  “这个我们严技术员也没试过,”郎书记说,“要不我回去和她问问提取的方法,您试试?”
  话说得很客气,话里的意思却没那么客气,您难不成还比我们严技术员更懂?
  刘局长当时就被噎了下,他发现这个郎中庭现在真是胆子大了,仗着有瞿明理撑腰,连他的面子都敢不给。
  郎书记却是清楚得很,自己早就上了瞿明理的船,给不给刘局长面子其实都一样。
  见刘局长没说话,他也就接着解释:“菌种的培养还需要专门的培育室,现在都快十二月份了,其他林场也没法建啊。”
  这也是个问题,现在土都冻实了,哪还可能盖什么房子,来年再盖也来不及了。
  而且这个菌种的培养一听就很麻烦,就算其他林场有培育室,也得他们真能培育出来。
  刘局长不再说什么了,其他人就更不可能说什么,别的林场明年要是也想种木耳,还真只能从金川林场买菌种。
  这可真是,技术没让人家拿出来,反倒给人家又添了一笔生意,刘局长很是气闷。
  “那郎中庭同志的这个建议,大家有没有意见?”瞿明理还是问了众人一句。
  刚才被狠狠打了一回脸,谁会在这个时候唱反调?众人全都表示自己没有意见。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但紧接着新的问题又来了,到底让哪个林场搞?总不能所有林场都搞吧?
  金川林场今年能有这么好的产量,是因为用了三个林场的木头,就算今年采伐任务比去年重,也顶多还能再开两个点。
  有人沉吟起来,“不是说金川林场去年要了三个林场的木头?要不就从这三个林场里面选?”
  算是个不错的主意,“毕竟这三个林场都很响应局里的号召,配合局里的工作,完全可以优先考虑。”
  “也不是其他人就不配合局里工作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金川林场后来不是不要了吗?”
  谁在下面林场没几个熟人?这种好事谁又不想帮自己的熟人争取一下?
  接着就有人提了其他的林场,“都在一条小火车线上,来回运输菌种交流技术也方便。”
  “那望山林场不是更方便?今年才刚修了路,都不用等小火车或者内燃机,用马车就能来回。”
  众人各执己见,刘局长更是在里面和稀泥,“这么重要的事,总得问问几个林场的意见吧?”
  这还是当初要修路时瞿明理说的,被他拿来用了,“咱们在这讨论半天,万一人家场里资金不够呢?万一人家没有这个意愿呢?”
  最后他做了总结,“所以这事还得把各个林场的同志都叫来,大家开会商量商量。”
  但估计等现在这个会一散,各个林场就该陆续收到消息了,然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谁更有本事。
  瞿明理心里跟明镜似的,还知道刘局长会提这种建议,要么能损人,要么能利己。
  但他也没反对,“那就等月底所有林场都过来开会,拿到会上讨论。”
  果然这边一散,很快就有其他林场收到了消息,还有人把电话打到了郎书记这,跟他打听情况。
  “你问种木耳啊?种成了……产量?有三千多斤,有了,这我还能做假?钱我都交到局里了。”
  一天里接到了好几个电话,像望山林场这样离得近的,书记更是骑着个自行车就来了。
  “早你咋没说产量这么高?”人吹了一路冷风过来,进门还被热气扑了下,“你这办公室还挺暖和的。”
  “小祁整了个火墙,用锅炉带的。”郎书记指指四周的火墙,给他倒了杯水。
  望山林场这位书记却显然没什么心思喝,“你行啊,不声不响就搞了个大的。我还以为第一年种,咋也得摸索摸索。”
  “那不是我们严技术员去年就摸索过了,”郎书记笑,“没点把握,我哪敢去和局里说?”
  一听严技术员,望山林场的书记更纳闷了,“你上哪找的这么个人?我在林场这些年,就没听说过木耳还能种。”
  这下郎书记笑意更深,还不紧不慢端起搪瓷缸子喝了口水,“其实这个严技术员你也见过。”
  “我也见过?”望山林场的书记显然有些意外,“我没啥印象啊?在哪儿见的?”
  “就去年诗朗诵,我们那个女领诵。”郎书记笑得云淡风轻。
  望山林场的书记还真有点印象,当时就听愣了,“你说那小丫头?她才多大,就有这本事?”
  那她的本事可多着呢,等到时候开会你就知道了,郎书记又加了句:“祁放是她爱人。”
  这望山林场的书记着实被他给装到了,敢情长得好又有本事的都在你们林场是吧?
  金川林场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白捡个祁放不说,祁放还给他们带了个能种木耳的技术员……
  望山林场的书记不想酸的,但还是忍不住酸了一下,酸完才问:“你们那严技术员在试点吧?我想过去看看。”
  “过去看看没问题,不过只能让郭观察员陪你了,”郎书记说,“我们严技术员还在坐月子。”
  哦哦,这试点还是你们严技术员怀着孕搞的,你们严技术员牛逼行了吧?
  望山林场的书记已经不想说话了,但等真到了试点,看到郭长安,他还是意外了下,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将试点前后参观了一遍,尤其观察过那些种了木耳的耳木,他才心里大概有了数,准备告辞。
  临走还特地跟郎书记说:“过两天局里开会,你可得帮兄弟说说话啊,咱们两个林场离这么近,定别人哪有定我们方便?”
  上回金川林场人缘这么好,还是祁放修拖拉机的时候,郎书记听得直点头,“好的好的,一定一定。”
  然后刚把人送走,小金川林场的摩托卡就到了,小金川林场的书记下来一通参观,临走也说了类似的话。
  郎书记依旧微笑点头,“好的好的,一定一定。”简直有种来者不拒的意思。
  宁场长的办公室就在他旁边,多少听到了点,也不知道他全都应下,到时候到底是该帮谁说话,不帮谁说话。
  不过宁场长就是个二把手,这事也轮不到他去局里开会,他只要干好分内的事就行了。
  但林场左来一个书记,又来一个书记,还都跑去试点参观,林场就这么大,消息还是很快传出去了。
  严雪在家坐月子不好打扰,郎月娥最近却是听了不少话,都是担心其他林场也要搞这个,影响了金川林场的试点。
  郎月娥来看严雪跟孩子的时候顺嘴提了提,“又怕别的林场也学去了,又怕明年拿不到树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