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她知道,这会是田向军心底永远的遗憾,也许,这就是人生,缺憾和圆满,才能组成人生。
  田向军的再次昏迷,让那段日子格外昏暗,多日的高强度工作,急迫的内心,烦躁的心情,哀恸的内心,像一座高山,压得他无法呼吸,困顿很久,等他再次醒来,已经是一周之后。
  那段日子,家里人没人愿意去回忆。
  半年时间,田向军才彻底走出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也是通过这件事,让很多人透过田向军内敛沉稳的外在,看到他柔软细腻的内心,这样一个人,他安静沉默,从来不动声色,可他的内心,重感情重亲情,只他并不表达而已。
  田向军开始重新投入工作以后,某天,卫远找到他。
  卫远是看着田向军长大的,见田向军面貌,很是心疼,“瘦了,瘦很多。”
  许是又经历过人生的一份苦难,田向军整个人更加从容不迫,他淡笑,“卫叔放心,很快就能养起来。”
  见他脸上的笑意,卫远才彻底放下心来,他从包里拿出一个档案袋和一把钥匙,“今天,我是来帮贺老办一件事的。”
  田向军轻吸一口气,“贺爷爷有什么让你嘱咐或转交我的吗?”
  卫远点头,“向军,你不知道,其实,当年贺老进家属院的时候,身体非常不好,那段时间,他原本是想当成生命最后一段日子过的,可没人能想到,命运让他遇到你们,一群象征希望的孩子。”
  “那段时间,我眼睁睁看着贺老每天越来越高兴,我就明白,他重新拥有目标了,也是因为重燃信心,他才能在接到上级消息之后,马不停蹄回程,重新投入航母事业的研究,也是因为那些日子他积极配合治疗,才有后面这些充满希望的日子。”
  “当时贺老离开家属院的时候,他曾经在客船上立下一份遗嘱,而这份遗嘱,和你有关。”
  卫远把手里的档案袋递过去,“这些年,贺老潜心研究,有无数的手稿和构想,无数的设计图和参考书,谁都知道,这是宝贵的财富,向军,二十多年前,在你还五岁的时候,在离开四方岛的路上,贺老就立下遗嘱,他的所有一手资料,全部都交由你继承,由你随意处置。”
  第94章 日记
  不得不说,卫远选的时间是合适的,如果是贺老刚离开的时候,收到这样一份来自二十多年前的肯定,田向军无法承受那种感情的冲击。
  卫远把档案袋递过去,“这里面,是贺老这些年专门为你们做的一份日记,你不知道吧,他对你们一家的喜欢,比他表现出来的要多得多,很多时候,他不太会去说,反而愿意写,那是你和参观团从国外回来的时候吧,他兴致勃勃找来一本日记,说要专门用来记录你,你们一家的事情。”
  “我不知道贺老都写些什么,可这日记已经很厚,想来每次打开这本日记,他都是高兴又骄傲的。”
  “这把钥匙,就是你常用的那把,他的书房你知道的,除了你,没人能进,贺老的家人已经把书房封存起来,只等你去处理,他们说,完全尊重贺老和你的意愿。”
  接过档案袋和钥匙的时候,田向军手微微颤抖,这是跨越二十多年的情感,他没法不动容。
  他回到京市的家,和家里人说起这件事。
  如今他已经能够接受贺老的离开,也能平静自如说出自己的感受,“没想到,贺爷爷当年离开家属院的时候,会留下那样的话。”
  陈向兵伸手抚摸那本带着明显磨损痕迹的棕色硬皮本,抬头看田向军,“哥,这说明呢,你小时候就很优秀啦,更说明,贺爷爷他眼光超级好。”
  他摸摸后脑勺,又看田园,“妈,难道那时候我们和哥差距就挺明显的,要不然我们班里那么多人,贺爷爷怎么就看中我哥呢。”
  田园笑起来,“不能这么说,贺爷爷选你哥,还是因为他们志同道合,你忘了,那时候咱们刚做出来航母模型的时候,你哥每天抱着那些个设计书一直看,那时候贺老临走前还找我说呢,说你哥就是为航母而生的,让我好好朝那方面培养他。”
  陈向新靠在田园身边,也伸手摸摸那本日记,“大哥,贺爷爷的日记里,都会写什么呢。”
  田向军摇头,“卫叔说,这里面都是和我们一家人有关的,我也没看过。”
  他翻开日记本的第一页,“我想和你们一起看。”
  日记里有什么呢,如卫远说的,这里面的每一次书写,都是一个故事,或激荡人心,或平和温暖,或满腔热血,贺老就像家人一样,书写着这些年和田园一家人经历过的点点滴滴。
  这里面的第一件事,就是田向军跟随参观团出国参观的事情。
  ‘我无比的庆幸,当初定了向军跟随考察团出国,人员确定之前,其实有领导找我谈话,话里话外的意思我也明白,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占用一个考擦团的名额,这件事说起来是冒险的,我可坚信,向兵他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而事实也正是这样。’
  ‘今天,我第一次生出一种冲动,买来这本日记本开始记录,小田一家人,是我这一生中遇到的最温暖也最神奇的一家人,而今天,十岁的向军带给我们整个科研团一个巨大的惊喜,当看着那一幅幅堪比教科书印刷的图纸在他笔下绘出,看着向兵坐在会议桌前,一板一眼对他看到的房间和设备进行拆解还原,我就知道,我们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以田向军出国为开始,这本日记里,真的记录了田园一家人。
  他记录陈向新的高考,字里行间都是骄傲。
  ‘小田和两个孩子那轰动一时的高考成绩仿佛就在昨天,今天,我又在报纸看到关于他们家新的消息,今年,参加高考的向新同样考出个高考状元,看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心里激动又骄傲。’
  ‘这些年,全国高考状元,屡屡从四方岛那个小海岛出现,引人赞叹,回到科研所,我看到好多人围着向军聊天,让他讲讲这四方岛到底有什么神奇力量,怎么就能年年出状元,学生各个能考大学。’
  ‘也许是妹妹考上大学,向军很高兴,也愿意陪着大家聊天,他开始说岛上的家属工厂,说工厂怎么鼓励工人孩子们上学,又说他的母亲,怎么带着小学的老师们改变教育理念,做到因材施教,然后说这些年,有多少出去的人回馈家乡,设立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让整个四方岛学风盛行。’
  ‘所以,一件事情出现的背后,是无数人默默的付出和努力,就像向新,我听小田说过,她在学习这件事上,付出良多,每每独自学习到深夜,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为今年的高考状元,成为无数学子的榜样。’
  他会记录和田园一起吃饭的愉悦。
  ‘今天,是时隔很久,又一次和小田坐下来一起吃饭,只有我们两人,相谈甚欢,其实我是纯正的理科人,以往的经验告诉我,我并不能和非理科同志聊得很投机,可神奇的是,每次,每一次,我都能和小田聊得很开心,结束的时候,意犹未尽,离我们第一次见面已经过去十几年,她依旧是那样恬淡宁静,光彩照人,她就那样温婉坐着,脸上带着笑,和你随意聊天,就能让你整个人都平和下来,舒适安宁。’
  ‘我能感觉出来,她很关心我的身体,可她不会和很多人一样,让我放弃我的理想,去专心修养或者退休在家,她会和我畅
  想以后的日子,她说下一个世纪,肯定是我们国家崛起的世纪,我们的军事、科技、医疗、教育、基础建设,都将迎来跨越式发展,而这些,都是基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
  ‘在她的畅想里,我突然就觉得我的所作所为非常有意义,同时也开始期待看到大国崛起的场面,我想,我确实该好好注意自己的身体,去四方岛之前,我觉得活着好像也没什么意思,可现在,我不仅想活着,更想长长久久的活着,活到看到祖国的盛世年华。’
  他还会记录戈尔号回来那天的场景。
  ‘在这之前,我从未想过,单凭一个人的力量,能把戈尔号买回来,那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可有人真的做到了,向兵这孩子,实在让我不敢置信,这一路,步步艰难,关关难过,可他就是带回了戈尔号,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他能把设计图带回来。’
  ‘那一刻,我骄傲之余又是心酸,他才多大呢,就能承担那么多,能做那么多,我说他辛苦了,结果这孩子插科打诨,一笑而过,我明白他的意思,不想吐露其中艰辛,这孩子还和小时候一样,在他身上,永远都是蓬勃向上的锐利,所向披靡。’
  他会记录和田园一家人吃饭时,几人有趣的谈话,他欣慰陈海明的顾家和细致,也高兴陈向兵的欢乐和洒脱,那些点点滴滴,都被她用笔墨,记录在这本笔记本里。
  日记本最后几页,是几张粘贴在上面的报纸版面。
  田园只看一眼,眼眶微红。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ouf.html" title="七月田"target="_blank">七月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