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应人像块破布一样被踢到路边,他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只能再用手爬回土地庙。
几天过去, 采药人回村经过土地庙时, 被一阵刺鼻的腐臭熏得直皱眉。捂着鼻子探头望去,只见应人的尸体已经膨胀发黑,白蛆在他的眼窝和嘴巴里蠕动。此外, 应人的喉咙处有一个拳头大小的洞, 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蠕动。
采药人吓得连滚带爬跑回村子, 逢人就说应人死状惨烈。但没谁当回事,毕竟只是个无足轻重的结巴。
直到半个月后,村里最能说会道的张媒婆突然昏昏沉沉地病倒了, 一病就是数日。她渐渐地哑了嗓子。郎中检查时, 发现她喉咙深处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当夜,张媒婆的尖叫声惊醒了半个村子, 她站在院子里, 用完全不同于自己的声音,一字不差地重复着应人生前常说的那些话。
不少靠近张媒婆的人, 第二天都会相继病倒, 他们先是发热,接着喉咙红肿, 最后完全失声, 只能发出模仿他人的怪异声响。
有人说,这是应人的怨气化作了妖虫, 专找那些伶牙俐齿的人寄生。幼虫钻入人的脖颈中,先是在人体里沉睡,十几日后长成。开始时,被寄生之人只是如感染寻常风寒一般,身体发热,四肢乏力,脖颈处并无异样。可过几日颈部就会红肿瘙痒。成虫会逐渐蚕食人的声带喉颈,代替主人发声,使宿主本人失声。
因其特性,苏醒的成虫会时不时模仿宿主或他人之言,被称为应声虫,这病随之被称为应病。
尚瑶以一言结束:“总之,这些虫子吸纳了应人的怨气才蜕变为妖物。应病在患病之初难以被察觉,因而害了不少人。”
苏筝边听边啧啧称奇。
倒不仅仅是感叹应病奇诡,而是……尚瑶这讲故事抑扬顿挫的能力不去说书可惜了!
桃符向来能言善辩,难怪她只去过一趟水梨,就被这些虫子盯上,还有连竹萱,也是个话多的主。
青鸟蹙眉,“桃符患病未满十日,那妖虫为何现在就能开口?”
“不必多虑。”尚瑶道,“桃符她脖子里的应声虫确实没有长成,是我以灵气逼它醒过来,证实给你们看而已。放心,被我这么一激,她脖子里的幼虫算是苟延残喘了。”
尚瑶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苏筝道:“那就好。”
青鸟问:“只是这应病要如何根治?”
“不难。”尚瑶道,“原也不是什么棘手的妖物。”
她从袖口取出一个巴掌大的布包,掀开给苏筝、青鸟看。是一堆紫红色的浆果,拇指大小,散发着果香。
“这似乎是,”青鸟捻起一个细看,“紫珊玉带草的果子?”
“正是。”
紫珊什么草?什么玩意来着?
苏筝回忆半天都没想起来,只好老实去问青鸟。
青鸟道:“是长在溪边的野草,根茎可以入药,果实微甜。我从前在山里练剑,饿的时候摘过一些充饥。”
所以只是普通草药而已啊,起这么个唬人名字干嘛。
尚瑶让苏筝找来一只小碗,将几颗果子倒在里面捣碎成泥。她亲自将果泥小心地敷在桃符颈侧。不过须臾间,红肿渐消,似有一缕妖气渗出,被尚瑶随手抓住掐灭,一声如蚊吟般尖细的惨叫后,一切归于沉寂。
青鸟上前摸了摸桃符的额头,察觉到她浑身不再发热,安心不少,“多谢。”
“小事。桃符还要一会才醒,等人醒后再问她还有什么不适,确保一切无恙。”
最紧迫的事解决,苏筝顺势问起她刚开始就生出的疑虑,“尚瑶,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应病在水梨蔓延了?”
“差不多吧。”尚瑶随意地拨弄着发梢。
“今早我在水梨街上闲逛,经过一处宅子,有人在里面大吼大叫,许多人围在这家人门前。我混在人堆里听了几句,原来是那户人家的孩子说嘴巴里有小人在学自己说话。小孩子怕得不行,嚎啕大哭,大人起初还不信,凑近一听,有个声音同时在哭,吓得叫出声。这怪事我从前见过,猜到是应病,就去溪边采了药,给他们这家人送过去。后来一想,既然水梨已经出现病例,青云阁恐怕也难幸免,索性多采了些。”
她忽然狡黠一笑,“你们猜后来怎么着?”
“嗯?”
“那家人千恩万谢,非要问我是哪派仙子。”尚瑶道,“——我报了青云阁。”
“这病当年来得快去得也快,修仙界知道的人本就不多。”尚瑶继续道,“如今应病重新出现,别说一般百姓,怕是好些医师修士都不知道如何治。你们想,青云阁如若能在此时站出来,研制解药分发给病者,结果会怎样?”
苏筝眼前一亮,立刻会意。
这确实是招揽人心积攒名声的好时机。青云阁因之前的事受人争议是没错,但是要是此刻她们站出来,为当地染上应病的人家排忧解难,没准能将风评反转。乡民中喜欢闹事、听风便是雨的人不少,但绝大多数人都是淳朴的,一次救命之恩,他们不会不记在心头。
她与青鸟交换了个眼神,对方也微微颔首。
“那明日我们回青云阁,多带些人去采紫珊果,这几日就把解药做出来?”苏筝提议。
青鸟应下:“好。”
尚瑶却道:“不太好。”
“为何?”
尚瑶抿嘴,“你们想得太简单了。桃符和那孩子能被十几颗果子治好,是因为他们刚发病,妖虫还没长成。真要制成足够分量的药丸给邻近镇子的病者,得采上几百斤果子才够用。”
——几百斤?这紫珊玉带草是长在溪边的野草,又不是菜园子里的大白菜!哪有那么多给她们采?青云阁全员蹲在溪边拔个半个月的草都凑不齐这个数。
“我身上还剩些果子。”尚瑶从袖中又掏出个小布袋,“先救急用吧。其它的不急于一时。”
“只能这样了。”苏筝道。
尚瑶环视了丹心堂外院,道:“所以呢,生意谈的怎么样?”
青鸟如实回答:“成了一半。”
“另一半呢?”
苏筝摇摇头:“丹心堂掌柜说要看看青云阁有没有那个实力,值得让她降低价钱。”
尚瑶了悟地“哦”了一声,她想到什么,把右手手背往左手上拍,笑道:“现在不就是个机会?我想,丹心堂堂主家一定也有身患疫病者吧?”
真让她说对了。
苏筝和青鸟不能带着尚瑶直奔连竹萱那,这不明摆着告诉人家尚瑶是偷偷溜进来的?
她们先一步找到了焦急不已的连父连母,告知她们已将桃符染病的消息传回青云阁。正巧有位师妹擅长医治此类病症,自告奋勇要来水梨,此刻已在丹心堂外候着。征得二老同意后,尚瑶才光明正大地进入丹心堂。
待连父连母退到外间,尚瑶独自进入内室。苏筝听见里面传来几声轻咳,然后是尚瑶温声细语的询问。不过半盏茶功夫,房门打开。
“可以进来了。”尚瑶道。
众人涌入内室,连竹萱靠坐在床头,脸色还有些苍白,但呼吸已经平稳,喉咙处的红肿已然完全消退。
在堂前药柜处候着的邱芳洲和杨宜也赶了来。邱芳洲令医师察看完连竹萱情况,得知已经无碍后诧异不已。
杨宜一脸不可思议,随行的医师亦朝尚瑶拱手:“敢问这疫病到底是何物?您用了什么法子医治?”
这能随便说出去?那不就把青云阁仅剩的一点筹码弄没了?
尚瑶轻轻整理着衣袖,做足了派头,淡笑道:“医师见谅,此事现在不便外传。”
苏筝清了清嗓子,适时开口:“邱掌柜,您之前说要看看青云阁是否值得破例,现在您看?”
她这一示意,邱芳洲就明白了。
“好。”邱芳洲松快道,“价钱的事好说。”
邱芳洲松了口,这次谈判等于是十拿九稳。隔日,她便让杨宜带着几个小厮带着苏筝她们去看南青山的那块旧地。
应病果然蔓延到了青云阁所在之地。好在阁内众人与外界封闭,又有邱芳洲给的三清符护持,疫病丝毫侵不入院内。反倒因这瘟疫横行,往日那些惹是生非之徒全都销声匿迹,倒让苏筝和尚瑶师徒一行人得了空闲,不用十二个时辰都守在阁内,得以同赴南青山。
众人御剑行至南青山南麓,相继收剑落地。
丹心堂的伙计早已候在此处,见他们到来连忙上前行礼。随行仆从掀开轿帘,杨宜刚探出身就被冷风呛得连咳数声,他连忙裹紧衣袍,搓着手向她们走来。
她们位于山脚之下,而丹心宗的旧址隐匿在山峰峰顶,需得沿着山间石梯蜿蜒而上,方能一窥其容。
这里地势不算高,抬首就能望见远处绵延不绝的山峦,那远方的山头,即使在春意盎然之际,仍旧白雪皑皑,阳光斜洒其上,熠熠生辉。仔细听,能捕捉到叮咚作响的流水声,不远处应有溪流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