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薛凌霄沉下眼反问,“不是说……地宫中只有孩童吗?
你是否被人收买在这里胡乱编造?”
晚娘却不急着回答。
她直起身,眉眼似月,唇角微勾,“民女……曾错失杀人被关入大牢等候问斩,只因有几分姿色才被掳到地宫,是林姑娘他们宅心仁厚怜我凄惨,方才饶我一命,这一次……民女肯出来作证,便是要……以命报恩。”
她歪着头,露出一对酒窝,声音婉转动听,“薛将军,不知……我一个将死之人,又……如何能被收买?”
朝中一片寂静。
林妙仪却紧抿着唇,望着晚娘,眼眶泛红。
前些日子她……知道师父的事后她便担心晚娘的安危,给她写了信。
却不想她第一时间便赶过来。
薛将军一挥袖,负手而立,“可又怎么证明这名册就是薛昭的呢?”
沈尧眼底厉光一闪,“本王曾查过,薛昭的账薄下,每一笔银子都与这本名册里对得上,不知将军可还有话说?”
薛凌霄见再难狡辩,他眸光轻转,拱手,“陛下,就算地宫之事真是吾儿薛昭所为,可如今人死债消……臣也只能自请其罪,只因多年没有尽到养育之恩,才致使他酿成大错。
可……其他之事臣却……毫不知情。”
“不知情?”沈尧哑着嗓子,他目光凛冽,“薛将军,那地宫年头久远,起码盖了有十多年,那时薛昭不过是幼儿,你别告诉我,你不知道?”
薛凌霄却一拂袖子,“兴许……是别人早已盖好,只是被薛昭发现了而已。”
“好,好,”沈尧眼尾戾气横生,“薛将军还真是能言善辩。”
他不想这薛凌霄一介武夫居然还能如此巧舌如簧。
二人僵持不下。
此时,林妙仪却又将额头点头,冷冷开口,“陛下,其实今日臣女来此,不仅仅是为了作证,还有……一事启奏。”
“何事。”
她缓缓抬起身,盯着一道红色身影,眸光渐冷,深吸一口气,略抬高声音,
“臣女要状告中书令赵大人,二十年前……假冒我师父的状元之位!”
此言一出,满朝闻言皆震惊,包括……赵无逸,他怎么也想不到真正的赵无逸……是林妙仪的师父?
可薛凌霄不是说他死了吗?
他面色凝重,按捺住内心的疑惑,站出一步,“陛下,臣乃先皇钦点,不知……林姑娘何出此言。”
林妙仪刚要开口,沈尧却抢先一步,“此事……乃是臣查薛昭一事时,发现赵大人曾频繁出入薛府,顺藤摸瓜找到了他。
听闻他曾高中状元之位,臣找出他的科考卷子本想膜拜一番,可却发现他的笔迹虽与二十年前的相似,却……有所不同,于是臣一番调查,才发现原来真正的赵无逸早已入了青云观里当了道士。”
有人诧异,“这……怎么又是薛家?”
沈尧冷哼,“本王也奇怪,怎么又是薛家?”
赵无逸拱手,“陛下,臣出入薛家不过是因薛将军走后,臣怜惜薛昭一人守着薛府所以才时常探望。”
“那这字迹又如何解释?”
“荣王殿下,二十年过去,人的心性样貌都会有变化,又何况字迹呢?”
许多大臣跟着点头。
“而且……若下官真是假冒的,那……真正的赵无逸又在哪?他怎么不来?”
沈尧寒光一闪,“他……死了。”
赵无逸长吁口气,“那……就是没有证据了?”
林妙仪却垂眸,一字一句,“臣女……就是证据!
陛下,臣女不才,临摹我师父的字十余载,已有小成。
想来应与那封科考卷子上的字迹……一般无二。
若陛下同意,可让我赵大人各写一篇,再找文学大家来一一比对。
只是不知……”
林妙仪目光灼灼,直视赵无逸,“赵大人,你……敢吗?”
赵无逸手心颤抖,他……敢吗?
他没有回答。
而是微一拱手,“陛下,臣记得当年林大人曾说,他女儿落水后一直在儋州,不知她又因何会入观里认了师父,又是否犯了欺君之罪?”
永安帝一脸阴沉,他扫视众人,端起茶轻抿了口,待他放下茶盏,“倒也不算,此事……林大人曾与朕商议过,不过是为了念及林家女的清誉,所以没有对外明说。”
朝中之人面面相觑,此时他们才看清,永安帝这话……明显在偏袒。
只听沈尧又冷冷问道,“赵大人这招声东击西,还真是令本王刮目相看,不过……林妙仪问你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
你……敢吗?”
赵无逸长叹口气。
他勾了勾嘴角。
看了一眼殿外的天,不知何时,都城的雨停了。
他回过身,双膝跪地,“陛下,臣……的确在二十年前冒用赵无逸地状元之位,臣甘愿受罚。”
在场之人无不惊讶,念及赵无逸的为人又不禁心有感慨,可尚未来得及说话。
沈尧又问道,“陛下,他敢盗用状元之位定是因背后有人,
而且,臣也找到当年礼部之人,他也承认,此人去报道时,正是薛凌霄授意他让他顶替赵无逸。”
赵无逸低头解释,“陛下,臣虽认罪。可……此事与薛将军无关,是臣年轻时屡次不中,心生歹念,又听闻薛家显赫一时,所以……才潜入薛府威胁了他……薛将军也是被逼无奈。”
沈尧眸光阴暗,“你……还真是肯舍命护他。”
他缓缓抬眸,“不过,即便你不承认,薛将军也有知情不报包庇之罪,难辞其咎。”
薛凌霄淡淡扫了沈尧一眼,“臣……认罪。”
殿中终于恢复寂静。
直到永安帝再开口,“既如此,那就先将二人关押,再由三司会审。
未免朝中动荡,名册中的官员就交给大皇子与荣王一一审问。
众爱卿可还有异议?”
“圣上英明。”
永安帝目光又落于殿中之人身上,“晚娘,今日你舍生取义,朕……免你一死。
至于林家女,朕念你曾冒死救出孩童,今日就……允你一个心愿。”
林妙仪垂眸,将头贴至石面,无比虔诚,“臣女确有一心愿。”
只是她还未来得及细说。
却又一位大臣站出,他语间带着些许嫉妒,“陛下,臣以为,林家女当年落水,陛下为安抚林大人已经让他连升三级,待他林家不薄,若再允诺,恐失偏颇。”
林盛行抬眸,见是孙向何,他轻笑一声,迈出一步,双膝跪地,又将官帽置于地上,叩首,“陛下,当年小女落水,臣确实受陛下恩典,如今……却愿辞官归隐,从此不入朝堂。
只愿……陛下能达成小女……心中所愿。”
孙向和抿着嘴再未出声。
永安帝却轻声问出口,“林家女,你……究竟有何心愿?”
只见殿中虔诚跪拜的女子抬起头,娇柔的脸上却让人有种莫名的寒意,目光也如同利刃般刺痛在场人的眼。
她直直地盯紧赵无逸,心中气血翻涌,无数话语想要宣之于口,如今却也只化作了三个字,
“杀了他!”
不少官员心中一惊。
有的人更忍不住开口,
“你这小娃娃实在胡闹!
赵大人是朝中重臣,深受百姓爱戴,就算他曾鬼迷心窍取代你师父的状元之位,却也罪不至死!”
“正是因为臣女知道他罪不至死!臣女才有此愿!
他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他而死!我承蒙师恩,今日只有这一个心愿,
敢问这位大人,若有一人害你父母妻儿无辜而死,你是否只因他是个好人而选择慷慨原谅呢?”
“这……这……”
她冷冷道,“针不扎在自己身上,又岂会知道疼。
我师父因此事抱憾终生,他本天之骄子,三岁成诗五岁做词,学富五车,若他还在……”
若他还在……林妙仪泪流满面。
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日月长。
从今以后……她再也没有师父了。
第72章 报应不爽我不能,你也……不能。……
林妙仪迈出宫门时,天已经放晴,只有地上还有些许未干的雨水,她停住脚步,抬起头,光打在她的脸上,近乎透明,可她的眼神中却满是荒凉。
晚娘扶着她,神色担忧,“林姑娘,你……没事吧。”
林妙仪摇头,轻扯动嘴角,“晚娘,谢谢你。”
晚娘握住她的手,“谢什么,我的命是你救的,大不了再还回去就是了,只是……人死不能复生,你切莫再伤心。”
林妙仪挤出一抹笑,“我没事,”她被艳阳晃的睁不开眼,却又舍不得这样的温暖,依旧抬着头,“我知这一次你能来一定很是不易,好在以后,你可以堂堂正正的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