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你试都没试过你怎么就知道你一定会输!
  文帝一生纵横天下!文韬武略怎么会让你当了太子!我啐!”
  少川愣了愣,他出生高贵,一生平坦,身边多的是阿谀奉承之人,第一次有人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回想起他曾问过文帝。
  “父皇,论胆识,我不如二弟,论计谋,我也不如三弟,你为何选了我做太子?只是因为我是母后所生吗?”
  “少川,你可知当皇上最重要的是什么?”少川彼时年纪尚轻,他摇了摇头。
  “既要有雷霆手段,又要有菩萨心肠。
  可这雷霆手段可塑,菩萨心肠却难修,你二弟三弟空有才能,却心术不正,若他二人继承皇位,只怕百姓生灵涂炭。
  你虽无大才,却心地善良,若你能知人善用,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代明君。”
  少川看了一眼床上的文帝。
  他虽未睁眼,可眉头却紧锁,似是也在嘲笑他这个太子的无能。
  若他尚在,也定不愿如此苟活吧。
  他站起身,“小夏子。”
  从身后走进来个内侍。
  “禁军统领在哪。”
  “回太子,金将军……在城楼上。”
  少川眼神迟疑,“城楼?他为何在那?”这几日,他未曾下过任何指令。
  小夏子看了阿招一样,欲言又止,“这……”
  阿招回道,“金将军私自调兵,罪无可恕。他让我带一句话给太子。”
  “你有你的选择,他……也有他的。”
  少川目光有所动容。
  他握了握拳头,缓缓站起身,声音高亢而冷静。
  “一炷香内,召集城内所有大臣到永康殿,抗旨者,杀无赦!”
  是夜,春风入骨。
  皇宫内外却满是灯火,将暗夜点亮。
  众大臣站在永康殿外瑟瑟发抖。
  不明白太子在这个紧要关头发什么疯,燕王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兵临城下。
  早已回天乏术。
  就算他们所有人都冲锋陷阵也不过是多了几具尸骨。
  少川眸光轻扫,似是已看穿了他们所想,他缓缓说道,“今夜,将诸位召集此处,是因为事情尚有缓机,如今……庆国已经派兵。”
  有一位大臣壮着胆子问了一句,“敢问太子,庆国派了多少兵马。”
  短暂的沉默后。
  少川说出了答案。“二十万。”
  大臣们均是一喜。
  “二十万加上禁卫军五万,再对二十万,这……这赢定了啊。”
  “是啊,尚可一博啊。”
  少川又说,“只是……今夜只到了三万兵马,另外十七万还在路上,三日后自会抵达。”
  大臣们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才来了三万?八万对二十万,还要坚持三日?”
  “还不如降了呢,起码还有命在。”
  “嘘,别瞎说,你可知今日御史大夫为何没来,还有蒋侍郎。”
  大臣伸手在脖子上一指,“死了!”
  “啊?可是,这太子叫我们来此,即便是我们侥幸坚持了三日,这三日后若是不来怎么办。”
  窃窃私语自风中传入少川耳里,他巡视一圈,声音平静,“若三日后没有援军……”
  “我自刎于城楼之上,届时你们依然可以活命!”
  大臣们顿时低下头,不再言语。
  少川见状,自腰间拔出长剑,肃声道,“父皇一生清明,却被燕王定王两个逆贼毒害!
  此仇不报,我枉为人子!
  今日我少川在此立誓!追随我大安者!史书上当留你们一笔!千秋万世!”
  他一挥手,侍卫将数十把刀剑扔在大臣面前,
  “做殉国鬼还是做亡国贼!你们自己选!”
  文帝一向仁义爱国,多数大臣都受过他提拔,也皆非忘恩负义之辈,一时间有大半文官武官被太子感染,只觉自己血涌澎湃,他们拿起地上的刀剑,可也有那么几个胆小如鼠的官员拿不定主意。
  一武将对着他们冷哼一声,“定王多疑,即便你们侥幸存活,他也绝不会留你们性命!”
  几人一听此话也拿起了剑。
  是啊,历来背主求荣的人又能有什么好下场呢?
  刀光剑影,灯火摇曳,阿招率先跪地,他面容坚定,声音洪亮,“我愿追随太子殿下,誓死不屈!”
  众大臣面面相觑,也纷纷跪地,
  “臣等愿追随太子殿下,誓死不屈!!!”
  第48章 我……信少川一万铁骑
  少川带着众人前往城楼处,而此时,皇宫内一处没有人注意到的地方,一名内侍偷偷地将纸条塞在红墙下的一个狗洞里。
  燕王打开了纸条,看完后不禁放声大笑。
  “三弟,荣王已经进城,还承诺三日后会有十七万大军,太子说如果三日后援军不来,他将自刎于城楼之上。
  我倒真想看看,三日后那太子是怎么自刎的哈哈哈。”
  一向谨慎的定王,此刻听到这个消息,也终于把心放在了肚子里。
  十七万大军,是根本不可能有。
  他笑着摇头,“或许是他二人为了骗那些老不修,好找机会逃命罢了。”
  燕王拿起长枪,面带凶狠,“哼,也好,这两日,就让我陪他们好好玩玩。”
  三日后我倒要看看他们二人还有何脸面见城中百姓!”
  他吩咐手下,“派人给我盯紧天启,一只蚂蚁也不要放出去!”
  他掀开帐帘将长枪坠地,尘土飞扬间,他怒吼一声,“将士们!攻城!”
  “攻城!攻城!攻城!”
  号角声响彻天际。
  五十里开外的破庙。
  沈尧手指轻扣石桌,对着旁边许久未见的吴影问道,“吴叔,我们的人,最快多久能凑齐。”
  吴影:“我前几日便已传了消息,估算着时间,最多两日,两日内,一万铁骑会从咱们商号的铺子里陆续到此。”
  沈尧点头。
  吴影坐下来,盯着他,“可……咱们只需两日,你为何要对太子说三日?”
  “障眼法罢了。”
  吴影叹口气,“只是……你真的想好了吗?你这一万铁骑若是出动,待安国平乱后,只怕还要治你个豢养私兵的重罪,此事若传到永安帝的耳朵里,你的筹谋……就全完了!”
  沈尧苦笑,他低下头。
  “吴叔,我知道你的顾虑,可……这些年你一直在寻找云青的踪迹,又怎知我与少川的情谊。”
  沈尧闭上眼,他初到安国时,人人拜高踩低,他经常连饭都没得吃,是少川将他带在身边,日日守护。
  也是他向文帝举荐让沈尧做他的伴读。
  文帝对少川寄予厚望,每日孜孜不倦地讲着兵法,谋略,帝王之道,沈尧也都一一记在心里。
  文帝有时也会考考他们,少川总是答不出,沈尧却能对答如流,少川从不生气,他总笑着说,“沈尧,反正有你在,我不学也罢。”
  沈尧也确实做到了,那些年他用尽文帝教他的一切,将燕王定王驱逐,本欲杀之,可少川却顾念兄弟情留他二人一命。
  他再睁开眼,里面已是一片清明,他沉声道,“吴叔,我……信少川。”
  吴影担忧,“可一万铁骑……也难以抗衡二十万大军,这一仗……你究竟要怎么打?。”
  沈尧望向远处,天边一抹微亮,似隐隐有嘶吼声传来,他目光深沉,“擒贼……先擒王。”
  ……………………
  晨光初照,王宛如便坐起身,在屋里兴高采烈的挑选着衣裙,房妈妈拿起件红色的,王宛如抿着嘴,“太……艳丽了吧。”
  房妈妈笑道,“夫人,小姐议亲这是大好事,当然要穿的喜庆些,更何况您多日没出府,外面可多少双眼睛等着看呢。”
  王宛如嘴角上扬,眉眼间是压抑不住的笑意,“好,听你的,今日……我就穿这件!”
  她打扮好后刚出门,院中便闻到一股芬芳,房妈妈伸手一指,“夫人,您看,这院子里的桂花都开了,真是好兆头呢!”
  她没开玩笑地地坐上马车去了赵府。
  可孟昙华却一夜没睡,她翻来覆去,一直都在为自己去提亲的事过于冲动而后悔,生怕此事会影响赵无逸的仕途,又担心一会王宛如若来了她该如何婉拒,却不曾想,赵无逸临上朝时,扔下一句,“夫人,子怀与林府嫡女的婚事,我……没意见,你看着办吧。”
  孟昙华松了口气。
  现在就只差林府点头了,正想着,下人进来禀报,“夫人,林家娘子来了。”
  她起身迎接,经过长廊还没到门口,就被王宛如红色的衣裙晃了眼,又见她面带喜庆,心里也多少猜到这婚事……基本成了。
  她走至王宛如身边,柔声道,“妹妹今日这气色可看着好了太多,光鲜亮丽,看来是来报喜了。”
  王宛如被她夸完更是合不拢嘴,“好姐姐,只怕再过些日子我们就真成一家人了,与你们赵府的婚事,我家楚楚,她同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