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如今面积更大了,其实找人反而更方便,老话都说了,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这样一来,利润只会更高。
  是的,柳绵绵没怎么考虑,就决定承包下来了。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直接做大不好吗?反正经营风险并不高。
  “哎哟,国梁,到时候找我们家阿大帮忙呗,他老实勤快,干活最下死力气了。”
  “我们家老林也不差的,年纪大一点,但是经验足呀!”
  “我家我家,我家建国可是年年一起放鱼苗的,养鱼他没问题的。”
  “哎哟喂,笑死人了,放鱼苗和养鱼根本两回事好不好?”
  ……
  跟着过来看热闹的村民,一听还有发工资、给劳务费的好事,马上就叽叽喳喳地争了起来。
  这可是家门口挣钱的活儿啊,甭管每天开几块钱,那都是净赚的。
  余国梁头疼道:“我这还没准备请人呢,我自家人忙得过来。”一口池塘一片山地的话,他们家三个老爷们儿,咬咬牙,应该也能干下来的。
  他看向柳绵绵:“咱还是稳扎稳打,先自己村里的试试?”
  柳绵绵笑笑,说:“大哥,六百块钱不是问题,前期的成本也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有没有信心做好?如果你有信心,一个池塘还是两个池塘,一块山地还是两块山地,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余国梁迟疑了。
  站在旁边的余国栋忽然说:“大哥,要不小墩村的池塘和山地算我的,回头要是亏了,我想办法挣钱还老幺。”
  余国栋原本的想法是,自己就给老大打打配合、帮帮忙,老大这人厚道,挣多挣少的,回头肯定也不会亏待了他。
  当然,如果亏了,就像他说的,兄弟俩一起去南方打工挣钱还债。
  不过,从昨天柳绵绵他们过来,余国栋听他们说了不少南城的事情,昨天夜里还听王志远说了他们赶集卖布料的事情,余国栋的心里就开始有些松动。
  老大去了一趟南城,就想着要砸锅卖铁承包鱼塘挣钱,他总不能一直就这么混日子吧?
  原本只有一口池塘一片山地,他肯定不会跟老大争,可现在有了更多的机会,余国栋直觉自己应该把握住。
  反正,如果亏了就去南方搬砖,如果挣了,那他们家的日子可能完全不一样了,他以后的小家庭也能更宽裕,他可以批两间宅基地盖新房,结婚以后也能给老婆孩子更好的生活。
  余国栋想承包,余国梁自然不会说什么,他自己确实也不敢一下子把摊子铺得这么大。
  柳绵绵就更加没意见了,余国栋勤劳能干,甚至某些方面比余国梁还要灵活,投资他,肯定也不会亏的。
  余国栋挠挠头:“不过,我手里没多少钱,下半年还要结婚,所以恐怕拿不出多少本钱。”
  柳绵绵笑道:“咱们亲兄弟明算账,按照出资额和劳动占比分成,你们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出一部分钱,缺口的资金全部由我出。明年你们如果有钱了,可以在第二期承包款交付时追加出资额,当然,这之后就不能再追加投资了。”
  余国梁和余国栋对视一眼,点头:“这我们知道的。”
  柳绵绵点点头:“那就没问题了。”她看向小墩村的那位村干部:“合同是你们过来签,还是我们去你那里签?”
  村干部差点没反应过来,愣了下,忙说:“啊,哦,哦哦哦,我们,我们过来!”
  他们根本没指望一次过来就能谈成这个事情,所以过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他是真的没想到,六百块钱的事情他们能就这么三言两语地决定下来啊!
  这种白白给村里送钱的好事,自己这边肯定是要积极一点的,怎么能让人跑那么远路去他们村里呢,那肯定得他们过来啊,这才显得他们诚意十足不是?
  没见他们自己内部还存在意见分歧呢,村干部生怕他们变卦,一说完,就赶忙转身往小墩村跑。
  六百块啊,这可是真金白银的六百块钱啊!
  眼看小墩村的村干部飞奔而去,围观的村民也是面面相觑,脸上表情都非常好看。
  别看他们之前争着干活争得很起劲,那其实都是条件反射,直到这一刻他们才真切地意识到,老余家竟然花一千两百块钱,承包了两个村子的池塘和山地!
  且不说能不能挣钱,就这一出手就是一千两百块钱的气魄,整个村子里也是独一无二的呀。
  老余家,真是不一样了啊!
  第49章 回城(修)
  柳绵绵他们原定计划是在村里住一两晚就回去,哪知计划赶不上变化,突然赶上承包鱼塘和山地的事情,只能再待几天。
  本来想让沈维舟他们先回去的,但是沈维舟说在乡下待几天,正好换换脑子。
  沈维云更是乐不思蜀,她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看乡下什么都新鲜,成天带着余欢欢、余岁岁两个小朋友,捉鱼粘蝉的,玩得不亦乐乎。
  至于王志远,柳绵绵发现这位退伍的兵哥哥,好像真对养殖很感兴趣,他最近和余国栋打得火热,两人甚至已经开始商量以后要一起办个养猪场了。
  真就对养猪事业非常执着。
  中间他们还跑前进乡乡里赶了一次集。
  之前几次赶集都是为了卖货,这是第一次纯粹为了赶集而赶集,反正要再住几天,他们四个人住着,余家也要准备吃的喝的,柳绵绵干脆在大集上买了一堆鸡鸭鱼肉,满载而归,可把村子里的人给羡慕坏了。
  谁家闺女嫁出去以后,还会这样大袋小袋的给娘家买东西啊,别说养女了,就算是亲闺女也做不到呀!
  那些原先蛐蛐过老余家白白替人养闺女的人,再度受到了其他人的嘲讽。
  这要算白白替人养闺女,那你家的闺女怎么算?
  倒也不是说闺女就得帮衬娘家,可你嘲笑人家白养闺女,人家不得看看你家是怎么不白养的不是?
  这些事柳绵绵是不知道的,许丽却是门儿清,觉得最近气都顺了不少,走起路来更是虎虎生风。闺女有钱,她也不说什么不要乱花钱,而是拿出了看家的本事,把饭菜做得香喷喷。
  住老余家附近的几户人家这阵子真是苦不堪言。
  往常大家吃的都差不多水平,尤其是夏天嘛,天气热,更不会做什么大鱼大肉的,有些人家每天一大早起来煮上一锅粥就吃一整天了。
  现在老余家天天大鱼大肉,他们真是,每天打孩子的次数都多了不少。
  柳绵绵自然也没注意这些,她和余家兄弟一起,去乡里见了领导和技术员。
  乡里听说了他们这个事情,觉得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好案例,尤其还要引进最新的花生品种,在山地上试种,这就等于是走在前面,帮乡里先试验了,到时候试种效果好,就可以在乡里推开了。
  前进乡有很多类似土质的山地,乡里也是一直在想办法的。引进新品种不难,但问题是老百姓不愿意冒这个险,生怕辛劳几个月最后收获一点点。
  现在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乡里真是再高兴没有了,所以在柳绵绵提出让乡里技术员帮忙跟踪进展、随时提供技术支持的时候,乡里领导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跟乡里谈好以后,余国梁他们就干起来了,找了村里几个平时玩得好的过来帮忙,先把留下村这边的池塘和山地整理出来,然后这边消毒放鱼苗、种花生的同时,再把小墩村那边的池塘和山地整出来。
  一下子就干得热火朝天了。
  柳绵绵他们于是也告辞离开了。
  不过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王志远居然留下了。虽然现在养猪场还开不起来,但是王志远已经和余国栋商量好了,小墩村的鱼塘和山地,王志远也投一点钱,然后他就跟着王国栋一起干了。
  “不是,他就这么不声不响的,留在前进乡了?”刘婶一脸无语,“这人可真是不靠谱,多大的人了,做事情还这么毛毛躁躁的,他一个外乡人,留在那里也不方便呀,住哪里,吃什么,这不都是问题吗?”
  柳绵绵靠在躺椅上,舒服地舒了一口气,笑着说:“他跟我二哥住,实在不行,回头住我那间屋子也可以的,吃饭就在我家里吃,他现在跟我二哥是合作伙伴,俩人好得同穿一条裤子,你就放心吧,绝对吃不了亏。”
  乡下也挺舒服的,但比起来,肯定还是城里方便。而且,出去这么多天,再次回到求知巷,柳绵绵第一次在这个时空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躺在石榴树下,她感觉整个人都软绵绵的,全身都放松了。
  “嗐,我哪里是怕他吃亏,我是怕他给你爸妈添麻烦。”刘婶说。
  “那不会的,添双筷子的事情,再说志远哥还给我爸妈伙食费了。”短时间没关系,时间长的话交点伙食费是最好的,所以这个钱柳绵绵是劝许丽收了的。
  “那就好,不然人高马大一大小伙子,谁家经得起他天天吃。”刘婶叹了口气,“你说他怎么就这么喜欢种地养猪什么的?我和他爸还商量着想给他在南城寻摸个工作呢。”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ptk.html" title="半两青墨"target="_blank">半两青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