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至少新闻发布会上面还有新闻官在主持,能被点起来发言的媒体很多都是自己人,记者作妖的概率大大降低。
  于是面对铺天盖的闪光灯,以及恨不得伸到他喉咙里的一大片话筒,叶淳只能对着他们爱莫能助地笑笑,然后加速离开这片“是非之地”。
  “我知道你没有太多参加赛后发布会的经验,但没关系,我们今天总共只会安排不超过十五名记者提问,其中一半都是我们的自己人,别紧张,他们不会问太夸张的问题。”
  在前往发布厅的路上,叶淳听见马扎里这样安抚他,主教练先生似乎认为球队的安排已经很全面了,但以叶淳对那群媒体朋友的“浅薄”认识,别说是一半的自己人了,哪怕就是中间有一个跳脱的,都能问出让你哑口无言的问题。
  果然,还没等叶淳完全坐稳,他的余光就瞥见台下好些记者脸上都闪着兴奋的光芒,那股子迫不及待简直是扑面而来。
  一开始,现场画面还算是和谐,被点起来的记者还知道把注意力放在主教练身上,连问了好几个与战术调整和球队后续安排相关的问题,叶淳则被他们当做了吉祥物,照片一直拍,提问的却一个没有。
  然而如此和谐的状态并没能维持太长时间,等到第六位来自于《太阳报》的记者站起来——叶淳也搞不懂这家八卦大报是怎么混进来还得到提问机会的——事情突然就开始不受控制起来。
  “叶,请问这次受伤与复出会影响你在皇马的价值吗?”
  这问题问得叶淳满脸疑惑,“你的提问和这场比赛有什么关系吗?我现在又不在皇马,而是在为那不勒斯踢球。”
  或许是为了制造话题,媒体们总爱在各种不合适的场合与时机中把皇马扯出来,但他又不是俱乐部肚子里的蛔虫,他怎么知道俱乐部对他的价值与想法会产生哪些改变?
  这种问题应该去问皇马才对,拿到他面前来晃荡,除了不怀好意之外,叶淳想不到第二种解释。
  或许是因为拥有良好形象的叶淳很少做出如此强硬的回击,当下一时间有些冷场。
  好在新闻官还是专业的,一点犹豫和表情变化都没有,象是什么都没发生一般压了压手,强制让这位来自于英国的记者朋友坐下,然后很快点了另一名意大利男记者。
  他似乎认为自己的同胞会更老实一些。
  然而很可惜,他的信任很快就被辜负了,这位来自于《米兰体育报》的高壮男记者上来就是一句:“你认为你的复出之战称得上成功吗?你给你的表现打几分?我注意到你今天的任意球似乎丢失了些许个人特色。”
  这一类让人给自己打分的问题通常都是很坑的,不论你怎么回答,都很容易被断章取义,刻意制造新闻爆点。
  只是介于刚才已经硬怼过一波,所以这次叶淳选择了暂时忍让,“任意球是没有定式的,有时候过于鲜明的个人特点反而不利于进球,我也不是什么拥有个人标签的任意球高手,至于比赛成功与否,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胜利即成功。”
  叶淳完全跳过了打分环节,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回答完毕,开始额头冒汗的新闻官也没有留给对方任何继续追问的时间,以成倍的速度又点了下一位。
  然而记者们想要制造焦点的心,却并不会因为采访人的快速切换而消散。
  当第三位记者依旧站起来口出狂言时,别说是新闻官,就连坐在旁边的马扎里都要擦汗了,作为一个从来都本本分分、八百年不和媒体记者打一次嘴仗的主教练,这种全线围攻的场面他是真没在现场看过。
  “叶,有专业的医生称,根据一开始的伤情报告,你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伤愈复出,请问你如何解释这件事?”
  这个问题问得更是离谱,那笃定的语气,那质问的神情,就好像叶淳确实做了什么欺骗大众的事情一样。
  于是最终,叶淳还是没忍住露出了荒唐的表情,“解释?你想让我怎么解释?你的意思是我报告造假?这太荒谬了,没有任何一个正常运动员会做这种事!”
  “每个人的身体恢复能力都不一样,我不明白为什么恢复快也能引起争议,在今天早上,俱乐部已经在官网上公布了我从受伤到完全康复的所有医学资料,这本来都是我的隐私,就是因为不想和每个人都解释一遍,才选择将它们公开,结果现在大家还是纠结在这些无关紧要的地方。”
  说到这里,叶淳实在有些无奈地耸了耸肩,“我不知道你口中的专业医生到底有没有相关资质,但报告已经写得足够通俗易懂了,我相信但凡只要是个从医学院顺利毕业的学生都不应该看不懂,也不应该轻易称其为不可能。”
  叶淳这话其实就是在暗示对方无中生有,实际根本没有医生在散布那样的论调,其目的还是为了破坏叶淳的情绪稳定性,好促使他在不理智的情况下说出什么不合适的言语。
  这种手法其实是记者们经常使用的,在通常情况下,被采访者也想不到要去质疑他们的消息来源,哪成想叶淳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一个反问就让对方卡了壳,现场的氛围再次降入冰点。
  今天的叶淳可以说是火力全开了,他心里其实很清楚,记者们之所以如此默契地选择集体围攻他,和讨厌不讨厌的扯不上关系——其中有一部分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他的球迷——这纯粹就是他们的工作而已。
  自打入行以来,叶淳就被保护得很好,在皇马时接受的正式采访屈指可数,去了布莱克浦之后因为主教练的观念问题,更是没有多少参加发布会、乃至于近距离接触记者的机会。
  再加上他没有社交账号,平时在家也不出门乱逛,就连极为擅长蹲墙角的《太阳报》都没能挖到什么猛料。
  这让他在媒体和大众眼中,始终带着些神秘色彩,所谓的“乖巧”“正太”“老实人”等等标签,基本都是这股子神秘色彩下的产物。
  毕竟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大家都容易看脸贴标签,而叶淳的外貌就应了那句“别人家的小孩”,不讨人喜欢才是不可能的。
  然而叶淳的球迷、尤其是那些场场比赛不落的资深球迷们心里都很清楚,这位少年可远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纯良,他会故意吸引裁判注意声东击西、会做假动作晃点对手、会利用一切不违规的手段来钻空子,可以说就是泥鳅一只。
  也正是因为这种反差感,所以许多人始终认为,赛场外的叶淳也不应该那样老实,他的性格中一定有某些能够成为新闻爆点的东西,谁能先挖掘出来,谁就离升职加薪更进一步。
  偏偏叶淳能被他们逮到的机会着实不多,于是所有人都开始抱有一种想要一击必杀的念头,采访叶淳时往往没有任何缓冲,上来就是极致的刁难,生怕问得慢了人就跑了。
  只是这些人大概没想过,当叶淳真的放弃了“不想和挑事儿的人多计较”的想法,显露出的模样竟如此牙尖嘴利,一张口就怼得人有些下不来台。
  这副模样,别说是对他不熟悉的人了,哪怕是让他的父母见了,恐怕都得感到意外,毕竟在以往的生活之中,叶淳从来都没展现这种攻击性极强的面貌。
  叶淳只能说,以前也没人这样咄咄逼人地说话,这一切都是他们应得的!
  “好了。”从来都只有被围追堵截的份儿,第一次回嘴回爽了的叶淳可谓是心情大好,满脸笑嘻嘻地拍了拍手,“我想大家都已经问完了,那么今天就到此结束,再见!”
  第169章
  在职业足坛之中,有个性的球员是非常多的,和媒体之间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发生口角也很常见,但叶淳那不论在哪国人听来过于气势汹汹的采访回答,还是让他在第二天的新闻版面中占据了不小的篇幅。
  毕竟在许多人的固有认知中,东亚人的性格普遍是比较“温和”的,叶淳的外表也让他不象是个随时会炸开的火。药桶,于是理所当然的,当他表现得过于强硬时,出乎意料的反差感就能够引起不小的议论。
  虽然叶淳身上的话题度一直都很高,但考虑到他刚刚复出,这次惯会炒作的拉胖子并没有选择控制舆论,反正也不是啥丑。闻,干脆摊开了让大家说,等讨论得多了,情绪也宣泄得差不离之后,事情也就过去了。
  现在真正值得关注的根本不是那些细枝末节,甚至也不是重新开启谈判的广告代言们,而是距离越来越近的金童奖。
  尽管在网络平台上,大家关心的似乎只有那颗不够精彩的任意球以及赛后过于精彩的新闻采访,但那肯定不是评审们的关注重点。
  他们的目光只会放在叶淳复出后的稳定性与整体实力上面。
  事实上,当叶淳在比赛中勇敢出击且多次守门成功时,他就已经赢定了。
  毕竟在实力没有明显退步的情况下,原本是劣势的大伤反而会变成优势——这至少证明了叶淳的身体恢复与心理承受能力远超常人,而其他小伙子则少有从这个角度证明自己的机会——拉伊奥拉认为这个奖杯几乎已经完全属于他了,只等最后揭晓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