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周二:“呜呜呜。”
不过,大明天下无敌那只是嘴上说说的,周边可是群狼环伺。
自正统初年,建州女真聚居在浑河上游、苏子河流域。
自“土木之变”之后,大明国威受挫,边事大坏。女真首领李满住、董山开始有些心思了,辽东的事变的有几分微妙。
“汪直。”
“臣在。”
“这些日子你也别闲着,你去一趟辽东。”
朱见深把手头辽东的军报递给他,“把这些事给朕处置了。”
汪直接过来细细看了,略微思索:“大概要四五个月的功夫。”
“我给你六个月。”朱见深说,“等你回来,正好重开西厂。”
设西厂,那是为了办事。
撤西厂,也是为了办事。
重开西厂,更是为了办事。
虽然表面上众正盈朝,齐心把汪直这个阉狗给办了,大家都觉得自己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实际上也不过是皇帝一个小小的手段而已。
朱见深:……不玩弄你们一把,你们是不知道我朱见深三个字怎么写……
这些时间,汪直闲着也是闲着,这么好用的手下,自然不能让他就这么白白干等着。
好在他这儿的难办的事那是一箩筐,十个汪直都办不过来。
好在有汪直。
可惜只有一个汪直。
“陛下,臣准备带一个人去。”
“那个孙博,准了。”
君臣做到这个份上,你知我心、我知你意,也算是可以瞑目了。
朱见深指了指一旁的綉墩,示意他坐下来。
“辽东情况不简单,我也不放心你一个人去,我给你安排了几个人。你自己如果觉得不够的话可以再挑几个。”
顿时汪直有点坐立难安了。
他对于自己挑的人倒是无所谓,但是对于陛下给自己安排的人…
“你带上小万,还有周误时。”
他明白,他的事陛下也已经知道了。
这世界上没有不漏风的墙,陛下想知道什么就一定能知道什么。
不管是皇后告诉他的,还是他自己查出来的,反正他已经知道了。
“我知道你的苦衷。这件事下一步该怎么走,到底走不走,你自己拿主意。”
第64章 青梅你这么老憋着也不行,要不就直说……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西厂也有重开日,而且也不用等太久的时间。
按汪直自己本来的想法,是单人单骑,轻骑日驰数百里。
辽东的御史、主事听说他来了,各个闻风丧胆,全都迎拜于马首。
若有怠慢,他就一鞭子下去,让他们感受一下来自遥远京城的温度和刺激,而不是现在这样……
“带几只烧□□,路上吃。”
“这个干饼得配些酱,不然干噎着吃不下去。”
“那个果子……”
他忍不住说:“他们几个也就算了,她算是怎么回事?!”
他的这个“她”,指的是湘兰。
湘兰眨眨她的大眼睛,可怜地凑到万筝身边,一副小鸟依人的模样。
“我带的,怎么了?”
“我是去办正经事,不是去游山玩水的,怎么、你还要带个丫头伺候你?”
“不是丫头。”
湘兰忙说:“丫鬟也行。”
她完全不介意。
万筝解释:“湘兰要去辽东走亲戚,反正跟我们一路,就捎她一程,左右也放心。”
主要是湘兰之前和李子龙闹出来的事,惹的人云亦云。
然后她又带着狗去西厂干了两天活计,结果现在西厂也撤了……
“京城你是待不下去了。”赵叔说,“你姑姑在辽东,你去投奔她。”
“好啊,那我什么时候回来。”
“还回来做什么?让她给你找个人嫁了算了。”
赵家应该是祖传的恋爱脑,当年赵姑姑放着京城这么多年轻才俊不嫁,偏偏看上了铁岭卫的一个军户子弟,巴巴地嫁过去。
这下好了、几年都见不上一面。
那边的人不知道湘兰这德性,不定这事还真能成。
湘兰虽然一点儿也不想去那边嫁人,不过去姑姑家玩一玩,她还是挺乐意的。
加上又听说小万姐他们也要去辽东,这些更好了,立刻收拾东西跟上。
万筝和汪直都知道,陛下这是准备在京城有大动作了,这个动作大概率用不上汪直,所以让他去辽东。
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带上她和周误时,居然还有周二,这就……
汪直只假装不知,那边孙博已经不情不愿被方行推过来。
孙博年纪轻轻,脸上就写着不乐意,脖子一梗:“要头一颗、要命一条,汪直、我是绝对不会对你这种人妥协的!”
万筝:“这谁啊这?”
汪直说:“之前骂我的人。”
“骂你的人太多了,为什么要杀他?”
“我没说要杀他。”
孙博冷笑:“我自幼读圣贤之书,决不怕死,今日已经辞别了家中老母发妻……”
方行接口:“门外哭哭啼啼的都是他的亲朋好友,说来见他最后一面,送他最后一程。”
骂汪直的固然很多,多到他自己都记不得了。
这个孙博,既然是兵科给事中,那直言进谏本来也是他的工作。
不过他骂汪直的骂的比较新奇有趣、方向独特,汪直就记住这个人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哪日臣办正事,就带着这个孙博,让他当我的记事官。”
这话,朱见深也记住了。
对于汪直的要求,他向来比较上心。
对于万贞儿的要求,他更是放在心尖尖上。
至于那些大臣们的絮絮叨叨,便如放屁一般。
所以,那日汪直一说要带一个人去,朱见深立刻就明白了。
君臣做到这个份儿上,也就很够了。
辽东的局势固然复杂又麻烦,但在汪直看来,什么都没有他、小万、周误时三人的关系来的纠结。
陛下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也很明确了,都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
陛下希望他自己能解开心结,解开自己的心结、也解开他们三人之间的心结。
可是,这一团乱麻,他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更何况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他自己搅浑的。
要么,他先和周误时说他俩的关系。
要么,他先和小万表明自己的心意。
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他自然是选第二个。
“如果……”
如果,小万答应他,那就……
如果她不答应他,那只能就……
虽然汪直现在春风得意、权倾朝野,过的要多滋润有多滋润,他一点儿都不想死。
可是但凡想到这一大堆烂事,他就觉得还不如死了算了,干脆一支冷箭结果了他、一了百了。
他们几个人骑马,湘兰和万筝坐马车。
这一趟可没有水路,只有陆路。
出京城,到蓟州、再至山海关、宁远卫、广宁卫、沈阳中卫,最后到铁岭卫,骑马的话十五天左右。
汪直看着后面这一群废物直翻白眼,要是没有他们,他一人一骑,十五天俩来回都够了。
“小万姐,吃蜜饯。”
湘兰打开一个个纸包,每个里面吃一口。
万筝尝了两个,忍不住说:“以你这一个时辰吃零食的速度,我看你这些东西百分之一万坚持不到辽东的。”
“不会啊,我带了那么多。”
她指了指后面,“那些不是带给你姑姑的,你路上就全吃了?”
湘兰想了想,看来确实要省着点儿吃了。
“小万姐,你最近心情怎么样?”
万筝呵呵:“一言难尽。”
要说好么,那肯定不可能。
要说坏么,倒也不至于。
总之,还是一言难尽。
“没事的,姐,你和他……左右他也没那么好,你这样的身份,什么样的男人要不到,日后嫁个状元探花呢。”
“你话本子看多了,哪有那么多单身的状元探花。”
她现在和周误时,那叫兄妹不像兄妹,情侣自然事不能情侣,朋友也不是很朋友。
这关系真不知道怎么个处法,混乱的让人头疼去辽东,必走山海关。
山海关号称“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是连接中原与辽东的咽喉要道。出关流程最为复杂。
平民或商旅出关必须持有官府颁发的路引,军官需持兵部或都司的公文,商人需有牙行担保,僧道需有度牒证明身份。
另外还有两种情况,一是朝鲜使臣,出关需持礼部颁发的“勘合”,由专人护送。
二是流放辽东的犯人,需由差役押解。
古代的辽东多是游牧民族活跃,出关后地广人稀,连驿站都不一定找到,干粮马匹武器都要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