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406节

  “回来的,罗大叔跑得快,天黑会背先生回来。”
  梨花不问了,拿钥匙开锁,进院后先去后院看族里送来的鸡。
  赵大壮说前些天送了二十只鸡来,担心四爷爷舍不得吃,让她过来后就把鸡鸭杀了给四爷爷补身子。
  隋氏出门时把鸡放了出来,这会儿满院都是鸡屎味。
  见石槽里的水快没了,她去打了半桶水将石槽装满,然后找扫帚扫地。
  赶鸡回笼时,隋氏回来了,她不知去哪儿了,头上,衣服上沾了草,把背篓往地上一扔,眉开眼笑的跑了过来,“李解说你最迟这两天就回来了,真叫他说中了。”
  她伸开手,帮着赶鸡,说道,“山里下雨了吗?”
  “下了,收回去的粮食晒不干,后来直接在山下晒场晒干才运回去的。”
  “这儿也下雨了,瓢泼大雨,说来就来,村里抢粮食都来不及。”隋氏说起家常,“老族长膝盖痛,天晴才好了,李解要送他回山里,他怎么也不走,五天前船一造好,就跟赵大匠和汤九郎划船去了竹溪县。”
  外面那条河不宽,船想在水面顺利通行,自然不能太大。
  不过哪怕是艘小船,也很值得骄傲了,梨花问,“他们网鱼去了?”
  这些鸡已经适应小院生活了,梨花和隋氏一赶,鸡就乖乖往鸡笼走。
  隋氏上前关鸡笼,笑道,“有船了,不网鱼怎么行?汤九郎那人多馋你还不知道?李解不在,他天天缠着我给你煮鱼吃...”
  幸好梨花走前给了她半罐子盐,否则家里的盐根本不够吃。
  对于汤九郎的喜好,梨花没多说,“四爷爷吃得多吗?”
  “还行,你堂伯让我隔天炖只鸡给老族长吃,老族长说吃腻了,天天跟着汤九郎吃鱼虾。”说到这,隋氏心下惴惴,“没做好你堂伯交代的事,他知道了怕会生我的气吧。”
  “堂伯不是那等小心眼的人,隋婶你别多想,四爷爷年纪大了,他想吃什么就煮什么吧。”
  隋氏点了点头,把背篓里的草倒出来,问梨花要不要杀只鸡炖汤。
  梨花要忙那么多事,伙食差了可不行。
  “四爷爷不是网鱼去了吗?晚上咱吃鱼吧。”
  在南陵回来的路上,梨花偷偷藏了些鱼虾,这次从东高村过来,无聊了她就嚼鱼干。
  想到待会能吃到新鲜的鱼,她忍不住舔嘴唇,“隋婶,蒸半釜米饭,我要吃两碗米饭。”
  隋婶知道她的食量,笑着说好。
  这晚,有汤九郎在,米饭吃得一粒不剩,回去时,他摸着肚子意犹未尽,看得隋氏忍不住发牢骚,“哪家秀才是这副模样啊?十九娘,咱会不会被他骗了啊?”
  她家没有读书人,却也知道读书人何等讲究。
  这汤九郎从头到脚就没半点读书人的样子!
  梨花吃得满足,坐在树下乘凉,闻言笑道,“汤九郎是有真才实学的。”
  村里的公法就是汤九郎提的。
  隋氏摇摇头,迅速收走桌上的碗筷回灶房去了。
  院子忽然安静下来,梨花有些不习惯,偏头望着老村长,“四爷爷哪日回山里去?”
  老人家腿脚不便,留在这儿危险。
  老村长躺在椅子上,慢悠悠摇着蒲扇,悠闲自得地说,“大船还没造出来呢,慌什么?”
  “山里没有做竹筏的经验,四爷爷你要回去守着才行。”
  “竹筏又不是船,你堂伯有法子的。”他铁了心要在村里造大船,梨花不依,“出了岔子怎么办?日后我们要在竹筏上吃住,散架了怎么办?”
  不等老人反驳,梨花一锤定音,“等下李解回来我让罗大送你回去。”
  “我...”
  梨花打断他,“我是族长,你得听我的。”
  “.....”老村长睁眼瞪她,梨花学他的模样慢悠悠道,“族里的规矩不能丢。”
  “......”
  于是,罗大送李解
  回来时,梨花托他送老村长回家,顺道提了接下来的安排。
  罗大曾是小兵,多少了解战争的局势,直言,“益州建国才多久?不会打咱们的。”
  梨花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她素来爱做最坏的打算,如实道,“我怕益州猜到我们的想法,来个出其不意。”
  “益州朝廷根基不稳,一旦开战,必然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他们绝不敢冒险的。”
  罗大耐心分析益州目前的处境,“见过荆州的怯战求和,益州更加忌惮岭南,出兵攻打咱们的话,无论输赢,只怕都要被其他州残食的...”
  “如果我是益州王,绝不会对戎州出兵的。”罗大振振有词,“戎州夹在中间,实力越强,越会成为岭南北上的阻碍,傻子才把这个阻碍除了呢。”
  梨花正要点头,但听李解问了句,“要是益州拿咱们向岭南示好呢?”
  益州不是没做过这种事。
  岭南攻打戎州,警告益州不准插手,益州便将城里的戎州人驱逐出境,甚至还殴打凌虐。
  现在为了争取机会休养生息,出卖他们不无可能。
  罗大看他一眼,又看看梨花,脸色凝重,“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只是那样的话,他们还有活路吗?
  没等他想出应对之策,梨花扯着嘴角冷笑了声,“真要那样,咱就挑拨离间,让他们窝里斗去!”
  李解若有所思,“行。”
  挑唆这种事,他们也是做过的。
  “三娘想怎么做?”
  “这事先不急,罗大,你回去收拾两身衣物,明天送四爷爷回去,然后叫两个人跟你去北边,盯着益州的动向就行了...”
  “南边呢?”罗大提醒,“二东家他们去云州没回来呢。”
  “二伯心思敏锐,若有乱的苗头,肯定会提前回来报信,我和李解在这儿等他们...”
  “要不要派人去那边接应他们?”
  “先把去地下河需要的物什准备好了再说。”梨花看向李解,“村里的人手要重新安排一下了。”
  “我待会我就挨家挨户通知。”
  地里的粮食不能落下,所以收粮的人照旧,但施肥的,捡柴的,割草的,挖药材的通通停手,改去砍竹子,扯藤条,为做竹筏用。
  骤然收到这个消息,村民们紧张不已,“要打仗了吗?”
  “不好说,十九娘的意思是备好竹筏,他日真起战事,咱有逃的地。”
  村民们面面相觑,不安道,“是岭南还是益州?”
  李解眺向北边,回了两个字,“益州...”
  “因为我们杀了益州城的官吏吗?”村民们战战兢兢的问。
  益州城的恶吏害得他们家破人亡,杀人是为了报仇,益州朝廷对他们出兵也是为给恶吏报仇吗?
  那他们当初是不是不该冲动?
  心里渐渐生出悔意,面前的李解就摇头,“不是,他们想巴结岭南,拿咱们做人情。”
  村民们脸色煞白,“怎...怎么会?”
  “朝廷不仁,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出来的?”李解没错过他们刚刚的表情,冷漠歹毒的是朝廷,却让无辜百姓后悔杀了恶人,世道当真容不下他们吗?
  李解阴冷的笑了笑,“欺软怕硬不就是他们最擅长的吗?”
  村民们哑口无言。
  半晌,一断了胳膊的村民打破沉默,“砍竹子扯藤条就行了吗?要不要挖陷阱设埋伏?”
  摇曳的火光中,他抬起半截胳膊,神情悲凉,“他们不让我活,我偏要活,我不仅要活,我还要他们死!”
  他咬着后槽牙,额头青筋直跳,“先生,要我做什么你尽管吩咐,我既承认是合寙人,就绝不给你们拖后腿!”
  是啊,他们是合寙人,和益州没有瓜葛了。
  益州想找他们报仇也好,拿他们讨好岭南也罢,他们都不会乖乖任其摆布的。
  想清楚这点,争先恐后的问李解,“先生,还要做什么?要不要囤些柴火?水上风大,冻着了怎么办?”
  “先生,要不要提前备干粮,乱起来怕是没地做饭...”
  “先生,要不要囤些削尖的竹子,谁凫水追咱咱就插他...”
  “先生...”
  七嘴八舌的场面李解压根插不进去话,直到他们说得差不多了李解才道,“我会列个单子,到时大家按单子上的物什准备就好了,眼下先做竹筏...”
  大家伙安静下来,异口同声说了声好。
  对于战事,他们好像没有想象的害怕。
  第二天,按照李解的吩咐,上山的上山,下地的下地,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第269章
  梨花也没闲着,老村长走了后,她带着李解罗四等人去了趟盐泉镇,想赶在进山前囤些盐。
  盐泉镇盛产井盐,是戎州最富裕的村镇,没乱时,镇上极其繁华,比青葵县还热闹,为避免有人私下贩盐,进出盐泉镇都需经受盘查。
  是以临镇的人们不乐意来。
  但谁家娘子若是嫁到盐泉镇,那是整个娘家人都能在村里横着走的程度...
  而如今,屋舍破败,荷田荒芜,俨然成了荒山野林。
  最前边探路的鲁小五不颇为怀疑,“十九娘,盐泉镇是这个方向吗?”
  就在方才,他专注追荒草间奔跑的兔子,不留意脚下,一脚栽进花叶叠叠的荷田里。
  幸好他会凫水,否则得吃大苦头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