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98节

  梨花又说,“堂伯不做梦呢?白天这么忙,谁不是回家倒头就睡?”
  “......”老太太没辙了,“那怎么办?”
  “阿奶你活久一些,堂伯要是阳奉阴违,你就拿棍子揍他,你是长辈,他不敢还手的,而且四爷爷说了,等船造出来,让你选个最好的位置,到时我们乘船捕鱼去,运气好的话能回青葵县呢...”
  老太太在青葵县住了一辈子,有机会回去肯定想回去。
  哪怕只是看一看也好。
  “坐船能回青葵县?”老太太惊讶。
  青葵县附近没有河流,乘船去不了,但梨花想让老太太有个盼头,便道,“能。”
  “船什么时候能造出来?”
  “快了。”
  老太太不说话了。
  篦子上梳下来的虱子全被老太太用指甲压死了。
  前后梳了三遍,见篦子梳不下来虱子了老太太才停手,摸着梨花一头黑发问,“阿奶得的什么病?”
  其实她早就察觉自己不对劲了,可每次想问,老三就东拉西扯转移话题,她跟着就忘了。
  今个儿突然想起来,怎么也要问出个结果。
  “你若不想阿奶难受就和阿奶说实话。”
  梨花坐着没动,半晌幽幽道,“不算病,就是记性不好。”
  老太太追问,“多不好?”
  “逃荒途中的事记不得了。”
  第262章
  逃荒途中的事?老太太笑起来,“年纪大了不都这样吗?”
  她以为自己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不成想是忘了些事,仔细回想逃荒那会的悲凉,她道,“有些事阿奶忘了,有些事阿奶都记着呢。”
  她把篦子伸到梨花跟前晃,“咱全族人都长了虱子,挨个来借篦子用。”
  是有这个回事,梨花回眸看她,“还有呢?”
  “你四爷爷中风,你大伯想取而代之,幸得你懂唇语,尽心转述你四爷爷的话,没让你大伯得逞。”
  那年干旱,家家户户都没粮,她以为到了青葵县就没事了,不料越走越远,最后走到山里来。
  见孙女满含鼓励的望着她,她又捡了几件逃荒的趣事说。
  末了安慰孙女,“阿奶的记性的确不如从前,但也没差到要人侍疾的程度,你忙你的,别担心阿奶,阿奶好着呢。”
  梨花抱着她大腿撒娇,“阿奶心善,定会长命百岁的。”
  老太太捏她的脸,“长命百岁有什么好?牙齿都没了,想啃点骨头都不行。”
  她的牙口不好,现在牙齿更是掉得只剩两颗了。
  这两颗牙齿还不能嚼东西,太折磨人了,“阿奶都不知道鸡皮是什么味了。”
  逃荒途中,梨花没少偷偷给她烤鸡皮吃。
  焦黑的鸡皮干香有嚼劲,一块能嚼大半天,而如今,别说鸡皮,鸡肉都嚼不动了。
  她张张嘴,表情认真道,“想吃的东西吃不了,长命百岁也没用!”
  梨花仰起头问她,“阿奶想吃鸡皮?”
  老太太张大嘴,给梨花看豁口的牙,“吃不了了,阿奶只能喝鸡汤。”
  老三孝顺,家里炖鸡时,会把她要喝的鸡汤盛出来再放竹笋野菜,可饶是这样,鸡汤始终不如鸡皮吃着鲜美。
  语重心长的和梨花道,“你年轻,牙口好,想吃肉就敞开肚子吃,否则到了阿奶这岁数,想吃都吃不了。”
  “阿奶想吃鸡皮还不容易?我让阿耶杀只鸡,中午就炖鸡皮吃!”
  说炖鸡皮就炖鸡皮,梨花去外面喊赵广安。
  赵广安火急火燎的奔去竹林抓了只母鸡回来。
  他不止会弹弓,杀牛杀鸡也是好手。
  梨花和老太太去灶房烧开水烫鸡毛,水还没沸,赵广安已经拎着死翘翘的鸡回来了。
  他喊,“三娘,鸡翅和鸡
  脚的鸡皮要剔下来吗?”
  不吃他吃牛,论剔骨割肉,村里没几个人比得上他。
  他有自信把鸡脚上的鸡皮剔下来。
  梨花道,“不了,家里人少,中午咱炖鸡皮,其他的等二婶她们回来再吃。”
  “成。”
  大房早就分出去了,而刘二叔他们又在族里厨房吃饭,不和她们同灶,到时留半碗给他们就行。
  她看釜里起泡的水,说道,“鸡汤炖好了给族里端两碗去。”
  老太太明白她的意思,族里有奶娃,鸡汤是给奶娃的。
  “听你的。”
  这只母鸡是开春才养的,体型不算大,但肚子里有好几颗成型的鸡蛋。
  赵广安说,“鸡蛋给你刘二叔留着,他爱吃。”
  在他眼里,刘二和亲兄弟没什么两样,有鸡蛋,当然要留给刘二。
  梨花说好。
  李莹和宁儿背着草回来时,满院都飘着鸡汤味儿,宁儿丢了背篓,雀跃的跑进屋,“阿奶,咱家炖鸡汤了吗?”
  “是啊。”灶台边洗菜的老太太乐呵道,“中午吃鸡皮,晚上吃鸡肉。”
  宁儿欢呼,“有鸡肉吃了。”
  村里家家户户都养了鸡鸭兔,但没看到谁家杀来吃的。
  族里倒是会杀鸡鸭兔给大家伙改善伙食,但常常肉少菜多,分到她们碗里的都是鸡血鸡肠子之类的。
  根本不好吃。
  她搓搓手,想上前帮老太太洗菜,老太太好笑,“去外面坐一会儿,鸡汤好了我叫你。”
  “好。”宁儿舔舔唇,眼睛直勾勾往烟雾腾腾的铁釜里瞄,“阿奶,多久能好啊?”
  “马上了。”
  鸡皮炖的鸡汤油珠多,梨花撇开油沫,舀了两碗黄澄澄的鸡汤出来,“宁儿,和莹娘端去给族里,回来咱就开饭。”
  “我洗个手。”说着,转身唤李莹,“莹娘快来。”
  鸡皮炖了很久,没牙的人也能吃。
  老太太连吃了好几块,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李莹和宁儿不太爱软烂的肉,吃了一块就不吃了,但鸡油拌的米饭好吃,两人吃了两大碗。
  吃完问梨花,“三娘,晚上咱还能吃这个吗?”
  “能啊。”
  鸡油拌饭是跟汤九郎学的,汤家没粮,但说起吃,汤九郎能说上几天几夜。
  讨论造船图纸的这几天,汤九郎天天来家里蹭饭,嫌隋婶的厨艺太普通,自己口述教授了隋婶几道米饭的吃法,其中就有鸡油拌饭。
  蒸熟的米饭放进香喷喷的鸡油里翻炒,再撒点盐,香得人流口水。
  梨花自己也吃了三碗米饭。
  吃完有些意犹未尽,“晚上试试鱼油拌饭。”
  “家里有鱼油吗?”
  “有。”
  宁儿摸着肚子跑出去,“天什么时候黑啊?”
  老太太忍俊不禁,“天黑就该忙了。”
  天黑时,下山的人就该回来了,对村里的人来说,那才是忙的时候。
  运回来的粮食是湿的,找地将其摊开晾着,还要把夹杂的草挑出来,还得有人守着,防止鼠虫偷吃。
  所以夜里并不轻松。
  老太太生病后,晚上直接睡了,但今个儿精神好,当听到哒哒哒的车轮声后,她扛着竹耙提着灯笼出门了。
  赵家开荒的田地远,只有运粮的人回来。
  基本都是妇人和半大的孩子。
  乍然看到老太太也在,黄娘子惊慌不已,“老太太,你怎么来了?”
  太阳落山她们就推着粮车出发,这会儿已经快要半夜了。
  往常这个时候,老太太都打鼾了才是。
  “睡不着,我出来帮忙,家里炖了鸡,你们快回家吃饭吧。”
  对于老二接回来的女人,老太太是怀着同情接受的,但相处久了后发现她比其他两个儿媳稳重得多,是以慢慢处出感情来。
  “车子给我,你们快回去吧。”
  说着就要去推车,黄娘子受宠若惊,正要阻拦,但见梨花站在边上,心头登时一喜,“三娘回来了?”
  难怪老太太容光焕发,竟是心头宝回来的缘故。
  “嗯,婶子听阿奶的罢,车子给我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