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289节

  “不需要了。”
  紧接着,她去找闻五,告诉他益州城的情况,顺便说了百姓投靠她的事儿,“修路的事最近得缓缓,胡大随我去东高村,你们可以忙你们的事儿。”
  闻五惊喜不已,“有需要我们帮忙的吗?”
  “有的话我会说的。”
  胡大的益州话就够了,想震慑那些人,村里的汉子足够了。
  梨花又去族里拿了几个馒头,到东高村时已然天亮,骤然看到这么多男人,庞大娘她们吓得不轻,尤其看那些人穿着盔甲,面容肃杀,跟王都看到的官兵一模一样,心都纠了起来,“小...小娘子...”
  第176章
  梨花挥手,“莫怕,他们来为大家建新屋的。”
  汉子们眉目坚毅严肃,走近后,默默地把行李往草篷一扔,扛着锄头就往除了草的地基去了。
  有旧屋的地基,起屋子能省很多事,几十个汉子,见树就砍,见草就挖,半天时间就清理出了几亩左右的山地,给众人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不知道累的吗?”
  山地光秃秃的,只剩剃了枝桠剥了树皮的树干,整洁得让人牙子他们无地自容。
  这两日他们不曾闲着,但跟这群人比,差远了。
  “习惯了。”梨花和庞大娘等年龄稍大的老妇守着石灶煮饭,回说话的妇人道,“益州囤粮不足,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官府鼓励军户种田是众所周知的事儿,城里好开垦的上千亩地全部种的小麦,然而城里草木稀疏,军户开荒远没有眼前震撼。
  一株株几米高的树,一簇簇茂盛的藤蔓,短短半日就铲得干干净净的。
  庞大娘搅了搅釜里黄色的米,连连感慨,“照他们这种速度,附近的地要不了几天就打理好了吧?”
  梨花说,“他们这趟来主要教大家开荒建屋的,顶多五六天就回去了。”
  秋日的阳光已不如夏日炙热,吃过午饭,赵青山就重新安排了活儿。
  挖土,和泥,砌墙,分工进行,有经验的砌墙,没经验的挑泥舂墙,帮不上忙的就挖野菜帮着煮饭。
  梨花装了几斗陈米,还有荆州的小米,熬出来的粥黄白相间,撒点盐让人食欲大振。
  盐是庞大娘她们自己的,王都粮价迅涨,但盐价涨幅不多,庞大娘她们回益州城时,买了小半袋盐。
  顾及大家伙一块吃饭,到这儿后,用碗装了半碗出来。
  大家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粮,赵家的族里会做饭,但不阻拦族里人自己在家做,对于大家是否把粮食充公之事,梨花心里并不是很在意,只在傍晚大家收工回来吃饭时淡淡提了句,“在东高村,你们打到的猎物,挖回来的野菜都需交给大村长,由管事分配...”
  这次来的有赵青山和赵二壮,顾及赵青山更年长,梨花指着赵青山说,“往后村里的事儿由我堂伯负责。”
  下山的路上,她已经和赵青山说过。
  这些益州人不好糊弄,想收买人心,单是震慑不行,还得给点甜头。
  谁要抓到只兔子,吃肉时就多吃一块,意为鼓励。
  她暂时没有提携益州人做管事的意思。
  这些人虽然困于温饱,却也不到走投无路的绝境,因此再观察些时日更为妥当。
  梨花又介绍赵二壮,“这是我堂叔,往后会是这儿的小村长。”
  赵二壮不好意思的挠头,想到有生之年他竟比赵广昌还出息,不自在的说,“这两年没有税收,大家好好种地囤粮,争取往后再也不饿肚子。”
  虽然跟梨花签了卖身契,但梨花不是黑心地主,断不会往死里抽成而不给她们留活路。
  人牙子颔首,“这是自然。”
  梨花不像官府交税,种出来的粮就能够他们填饱肚子,人牙子说,“我寻思着吃完饭再挖会儿地,赶在明年开春前好好沃肥...”
  他不会种地,但懂的道理极多。
  “益州的山地不够肥,常常种一年就要休耕一年,可洛阳的富豪乡绅说沃肥沃得好的话,第二年并非不能种。”
  多年以来,百姓们已经习惯这种耕种模式了,乍然听到这话,少不得竖起耳朵,“怎么沃肥?”
  “烧过的灰往地里倒,腐烂的树叶往里倒...”人牙子没有卖弄学识的意思,神色很是认真,“洛阳那边就是这么种的。”
  “会不会是假的?”
  休耕一年,第二年的粮食收成不会差,连续耕种的话,产量骤减怎么办?
  “那就不知道了。”
  村里的地明年是不打算休耕的,梨花记下人牙子的说法,与其他人道,“咱试试就知道了,若不影响产量,几年后,人人都丰衣足食了。”
  那样的日子太美好了,庞大娘说,“我不忙的时候就去树下铲土倒地里。”
  灶台的活交给年纪大的在管,她们齐齐附和庞大娘的话。
  众人心里满
  是对未来的憧憬,吃过饭,顶着月色又干了一会儿活才睡了。
  人多力大,东高村共十四户,同时和泥垒墙,五天就剩房梁和屋顶了,庞大娘跑进自家屋子转了转,高兴得合不拢嘴,“小娘子,什么时候上梁啊?”
  “泥墙晾个几天就行了。”
  除了赵青山和赵二壮,汉子们明天就回去了,他们教了大家怎么铺屋顶,等上梁后半天就忙完了。
  于是,接下来几天,大家到处割茅草。
  和泥时加了茅草杆,铺屋顶也需要,庞大娘怕自己的屋顶薄了漏雨,借了梨花的手推车,天不亮就去北边割茅草。
  她想往南去,但怕遇着去戎州城挖宝的人,东高村已建成,厚颜无耻的赖着不走怎么办?
  庞大娘害怕招惹麻烦,其中却不乏心存侥幸的,东高村的南边有条小路通向外面,她们觉得不走远就行,谁知道被茅草吸引,位置越来越往南。
  这日,梨花检查树干晾晒的情况,小路突然响起几声喧闹,同时还伴着急切地呼救声。
  十几个男女,追在两个背背篓的妇人身后,笑声狂妄,“哟,建村呢,成啊,屋子都快落成了,咱兄弟几个岂不捡着大便宜了哈哈哈...”
  妇人脚步踉跄,嘴里不停的喊着救命。
  地里干活的人方寸大乱,撒腿就往草篷跑。
  她们的行李在草篷里放着,下意识都想保全值钱的物件。
  然而赵青山和赵二壮不同,他们丢了锄头,取下腰间的长刀就朝十几人冲上去,赵青山喊,“大家别怕,咱们这么多人,每人吐口水也能把他们淹死。”
  惊慌间,众人哪儿听得进去他的话。
  先怕进草篷的抱着包袱就朝茂密的树丛跑去,明显怕死。
  梨花震怒,“今个儿谁要敢跑,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她嗓音尖,语气又冷,逃跑的人怔了怔,苦着脸祈求,“小娘子,咱打不过的呀。”
  这群人共十五人,九个男人,她们哪儿打得赢?而且她不可能往前冲的,因为她死了,没人为她报仇的,没准同伴还会和那些人同流合污瓜分她身上的东西。
  类似的事情,她亲眼见过。
  眼瞅着赵青山离那行人只有三十来米的距离,梨花喊,“堂伯,别动手。”
  她眼睛四处转了转,找到跑进草篷的人牙子,“人牙子,你抄起家伙跟他们拼了。”
  人牙子脊背一僵,他承认早年间认识许多不入流的人,也曾与人动过手,但跟这群不要命的人比,他还是显得有点柔弱了。
  掌柜的屋子在西北角,他抱着孩子想跑来着,听梨花叫了人牙子,料到自己躲不过了,把孩子塞给媳妇,高声道,“小娘子,我去。”
  他捡起刚刚削了竹篾的刀,调整姿势,视死如归的狂奔而去。
  “小娘子,我要死了,还请善待我妻儿。”
  小娘子十岁就能当家掌权,绝不会是低劣之人,他啊啊啊大叫着,人牙子不甘落于人后,包袱一扔,抄起棍子追上去,“领命。”
  算是对梨花那句’抄起家伙跟他们拼了‘的回应。
  说话间,赵青山和赵二壮已经跑到了两个妇人跟前,把她们挡在身后。
  更远处,大家伙仍在纠结,逃肯定能活命,但要是再想取得梨花的信任肯定不成了,到处缺粮,梨花竟有黍米和白米,绝是底蕴深厚的人家。
  眼瞅着掌柜和人牙子已经跑到了另一条小径上,她们心里更慌了。
  “小娘子,我们也去帮忙,大不了不活了。”
  人都是得寸进尺的,要是这次向这群人服了软,她们尝到甜头后,下次肯定还会来。
  想清楚这点,她们把包袱随手一丢,扛锄头的扛锄头,拿刀的拿刀,甚至还有推着车准备撞人的。
  那帮人似乎见过这副场面,嚣张道,“我们兄弟不想与你们为难,有钱的给钱,没钱的给粮,我们拿了东西就走。”
  花钱消灾,在场的人不是没有经历过。
  顿时,又纠结起来。
  “呵...”赵青山瞥了眼草丛里的身影,冷笑,“大言不惭,你们还是想想自个儿是留下做俘虏还是被剁成肉泥吧。”
  赵青山和赵二壮身上穿着盔甲,但面前的人丝毫不怕,“官府有令,命所有将士退回益州城,你们竟擅作主张拉拢百姓为你们种地,是何居心?”
  这事庞大娘她们也想过。
  现在这世道,忤逆官府屡见不鲜了,小娘子想多囤些粮食并无不妥,倒是这群人这么飞扬跋扈,回益州城乱说怎么办?
  赵二壮面无表情,直至正前方的小路上出现熟悉的人,才回对方的话,“我家小娘子的事,岂是你能过问的?”
  这些人都称梨花为小娘子,赵青山便也学了去。
  “你是戎州人吧...”那人脸上笑容更为狂妄,指责梨花,“你和戎州人来往...”
  第177章
  赵青山的官话夹着浓浓的戎州口音,一听就听出来了。
  人牙子他们刻意忽略不提,那是真心想追随梨花过日子,兵荒马乱的,囤些戎州兵怎么了?王都还有戎州的读书人呢,人牙子反驳,“戎州人怎么了?戎州人不偷不抢,比这你种猪狗不如的畜生强多了...”
  不料他敢骂自己,男人狰狞的呲牙,举起手中扁担就要扑上前打人牙子。
  赵青山和赵二壮离他们更近,两人怒吼一声就迎了上去。
  经过数月的练习,他们不再是毫无章法的打人了,两人出手有快又狠,长刀直接朝男人的胸口砍去,一下不中,立马砍第二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