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255节
把戎州百姓的骨灰带回来。
梨花说,“荆州和岭南人达成了共识,咱戎州老百姓就是傻子,不过现在不会了,他们再栗子林安了家,以后再也不会受那些屈辱,对了,岭南人没有进山吧?”
“没有,你走后,山里太平得很。”
起初,他们以为益州军退回益州城,岭南人肯定会迫不及待的攻占这片地。
谁知道岭南人没有丁点动静,到时有些大胆的益州百姓盯上了永乐村的稻谷想偷偷收了,不过被他们吓跑了。
赵大壮说,“会不会是李解把岭南人的尸骨丢在戎州城吓唬到他们了?”
“不好说。”
益州和荆州似乎都有所往来,不过从荆州对戎州百姓的态度来看,荆州跟岭南人的来往更密切些,竟让岭南人堂而皇之的进入荆州。
相较而言,益州似乎更忌惮岭南。
双方约定不能越界,所以岭南人偷偷摸摸的进来。
她说,“我让李解他们去戎州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有消息回来,堂伯,你让族里时时备着干粮,李解他们回来估计待不了几天就又走了。”
“干粮一直都备着的。”
从青葵县开始,族里就没缺过干粮,无论是菽乳饼还是烤饼,足够几十人吃上十天半个月了。
没办法,一旦遇到危险,说跑就跑,带干粮始终要比带粮食省事得多。
赵大壮说,“李解他们去戎州干什么?”
赵广昌去戎州的事情族里已经知道了,也知道十六郎和山英婆全家都死了,对于山英婆的死,赵大壮觉得死有余辜,梨花去荆州是隐姓埋名去的,山英婆说出梨花的真实身份,要不是梨花应对得好,全部的人都要死在那儿。
山英婆年纪大了,不怜惜梨花一个晚辈,反而出卖她。
梨花杀她,实属正常。
这件事传开后,老头子就要他好好跟族里人说说,梨花不是滥杀无辜的人,既然对山英婆动手,肯定是山英婆做错了事情,族里人如果因为这件事就跟梨花生分,就把那人逐出去。
赵大壮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从天灾到现在,梨花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能让大家活下去。
哪怕收留窦娘子她们想的也不过是人多能应付岭南人。
所以他没有问山英婆她们的事儿。
梨花回,“找岭南人的踪迹了,戎州辽阔,岭南人不可能大规模的驻军在某一处,肯定会分开驻扎,我让大伯寻找岭南人的踪迹,然后让李解追上去杀了他们。”
多杀一个岭南人,往后进山攻打她们的岭南人就会少一个。
死的岭南人越多,她们就越能有机会回戎州。
赵大壮拧眉,“李解他们打得过吗?”
第158章
赵大壮不好战,更不想招惹岭南人。
在他看来,偏安一隅已足矣。
梨花看他露出忧色,解释道,“打不打得过,李解会自己判断的。”
赵大壮仍有困惑,“三娘怎么突然想对付岭南人?”
峡谷那边还有大片未开垦的地,让益州兵去开荒不好吗?
梨花抬眉,眼眸清澈坚定,“岭南造反,攻陷戎州前已经跟附近几州达成了共识,咱们老百姓不懂,只能任他们玩弄压迫...”
她顿了顿,“山里消息闭塞,长久下去,咱们恐怕又会沦为他们权势交易的棋子。”
戎州遍野的死尸不就是这样造成的吗?
她看着赵大壮,“堂伯,我希望他日我们再逃荒时,知道往哪儿走能活命,而不是像去年那般满怀期待的奔向益州最后却差点遭到驱逐...”
所以,她要了解其他几州的动向。
回想起去年遇到益州兵时的惊慌恐惧,赵大壮愣了许久。
赵申没什么阅历,见赵大壮沉默,也安静下来。
片刻,赵大壮低低叹气,“是堂伯目光短浅了,山里虽太平,始终抵御不了千军万马,只守着这片山谷,迟早会失了警惕之心...”
山里安宁,竟让他忘了戎州的真相。
百姓在官府眼里贱如蝼蚁,蝼蚁想偷生,唯有先养精蓄锐壮大势力。
他说,“李解他们人手够不够?等稻谷脱粒舂成米,我带人去戎州接应他。”
“戎州具体的情形还不知,堂伯,你操心村里的事儿就好,甭管乱成什么样,粮食才是咱活命的关键。”
说着,她想起那对互看不爽的李家兄弟两,“李家兄弟在哪儿?”
“南边竹林里,他两天天吵,族里人嫌烦,就在南边给他们搭了个竹棚。”提到兄弟两,赵大壮眉头稍稍舒展,“前两天动作笨拙,手被烫了好几个疤,这两天好像摸着门道了。”
兄弟两都不会打铁,梨花就让他们学。
依葫芦画瓢也能学会。
梨花挑眉,“哦?他们这两日打出武器来了?”
“那倒没有,我让你三壮叔给他们了几块烂铁,他们烧融锤打,打成了一块完整的铁。”
融铁需要高温,李家兄弟自己造了个铁炉,时时都生着火的。
赵大壮说,“铁的形状有点奇特,你四爷爷看了后说能做铁锅用。”
梨花诧异,“铁锅?”
“咱之前不是在锄头上烤肉煎饼吗?铁器加热快,烧铁锅的话可能会更省柴火。”赵大壮也是听老头子说了几句,不曾试验过,而且老头子素来心软,这些话保不齐是安慰李家兄弟的。
毕竟,堂堂铁匠人家出身,忙活多日竟只炼出了一块布料大的贴片。
丢人现眼的。
如果赵铁牛在场,肯定会这么奚落李家兄弟的。
梨花感兴趣,“那往后煮饭岂不会容易些?”
“还得试试才知道。”
梨花兴致勃勃,“那咱们待会试试?”
“行啊。”
于是,将梨花要带的东西装上推车,接着就去李家兄弟的住处。
竹篷简陋,老远就听到嘭嘭嘭锤打铁器的声响了。
走近后,就见李大郎站在铁制的圆盘前,圆盘上铺着烧红的铁,一手握着铁制的钳子,一手握着铁锤,一下两下的锤向滚烫的铁。
铁花四溅,像小小的萤火,转瞬就不见了。
李二郎弯着腰,往圆盘底下塞炭火。
赵大壮喊了两声,兄弟两齐齐转过身来。
看到梨花,兄弟两没绷住,眼睛唰的一下就红了,“小娘子,你说只要我们为你锻造尖锐的武器你就给我们工钱放我们走的。”
谷里的这些人太野蛮了,他们害怕。
梨花说,“我不会反悔的,每个月五百钱,你们记着就行。”
担心兄弟两乱跑,脚上仍拴着铁链子的。
李大郎说,“我们差不多快成功了。”
先弄清楚怎么融铁打铁,然后
再根据图纸打武器就行了,在西陵县,阿耶就是这么做的。
梨花促狭,“是吗?”
“当然。”李二郎拍了拍手上的灰,骄傲道,“我们已经打了好几块铁片,等你四爷爷把图纸拿来我们就能开始了。”
怕梨花不信,他急忙去角落拖着箩筐出来,“你瞧...”
箩筐里是有四五块凳子长宽的铁片,但表面坑坑洼洼的,不还是烂铁吗?
她偏头,不解的望向赵大壮,后者弯腰捡起块铁,“这是门环打的,算不错了。”
梨花不知道兄弟两刚开始打出来的铁片是怎么样的,问他们,“你们什么武器都打得出来吗?”
在荆州,她在村长家的库房搜到了几十支弓弩,差人送给她阿耶试试,前几天,村里人的说阿耶夸弓弩好用,只要瞄得准,威力比弹弓还强。
因此她想打些弩箭。
见兄弟两信心满满,她有点怀疑。
沉思间,赵大壮从箩筐最底下拿了块中间凹四周凸的铁片出来。
形状有点像釜,但比釜要浅,赵大壮说,“就是这个玩意了。”
族里的釜和甑子是陶制的,鑊是有石头和铁制的,但又厚又沉,煮饭烧水要花很长时间,这也是大家喜欢锄头烤肉的缘故,锄头扁平,肉翻面容易,而且熟得快。
赵大壮带了釜,鑊和铜鼎,这两样架在地上就能用,铁锅的话得找石头堆灶。
赵申立即去办。
很快,三者就并排放好了,往里添同样的水,同时生火。
别说,铁锅里的水都沸腾了,石鑊里的水也只是有点热而已,铜鼎和釜里的水有些烫。
赵大壮嘴上说,实则没亲眼见过,这会看铁锅里的水这么快就沸腾了,黝黑的脸浮起几丝惊喜来,“三娘,烧铁锅还真的更省柴火。”
赵申也啧啧称奇,问梨花,“我能拿去峡谷烧不?”
峡谷现在不缺柴火了,就是妇人多,聊家常跟逛集市没什么两样,太吵了。
梨花说,“行啊。”
这个弄出来,村里村外都节省的柴火可不少。
就是有个问题,她说,“生锈了怎么办?”
锄头刀具生锈了,去磨刀石上磨几下就好了,这个铁锅怎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