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54节

  “知道啊,阿耶也说过这种话。”
  外祖母还在时,和明家人来往密切,阿耶不认可,说明家穷且抠,外祖母跟那种人打交道没有丁点好处,为此,外祖母心下不快,以致后来被人蛊惑出谷丢了性命。
  将外祖全家下葬后,阿耶就对娘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莫重蹈爹娘的覆辙,亲近不该亲近的人。”
  他一直记着的,见梨花表情奇怪,他反问,“你不知道?”
  他以为梨花什么都会知道呢。
  梨花挺起胸膛,“我当然知道啦,我故意不说就是想考考你,对了,你识字吗?”
  “有的认识。”
  没有那场饥荒,阿娘准备送他去学堂的。
  寻常人家的孩子八岁进学,阿耶想让他考科举,有心让他早两年入学,于是私下带他拜见夫子,约好秋凉就送他过去。
  不曾想旱情加重,他们离开了近溪村。
  梨花看他面露沮丧,轻轻咳了咳,“那你挺厉害的嘛。”
  赵漾不相信她会夸自己,诧异的抬头,“三叔没教你识字吗?”
  赵广安的心思又不在读书上,哪儿会想到教她认字,不过她跟着李解学了不少,眨眼道,“教了啊,我还会写呢,你会写吗?”
  赵漾摇头,“不会。”
  阿娘说笔墨纸砚贵,以免他浪费,等他进学堂后再买。
  他艳羡的看着梨花,“三叔对你真好。”
  梨花脊背挺得更直了,“那是当然。”
  前边的赵文茵已经勾回竹篮,见弟弟和梨花蹲在一起聊得津津有味,顿时变了脸,吼道,“三娘,少忽悠我阿弟帮你做事,信不信我跟阿奶告你偷吃。”
  梨花望过去,“我偷吃什么了?”
  “你送去灶房的野草对不上数,不是你偷吃是什么?”
  没想到赵文茵连这点都观察到了,没错,她将平日挖的野菜藏了些在她的棺材里。
  去年冬天太冷,她将先前囤的厚褥厚衫拿了出来,告诉老太太是夏日回戎州城得来的,怕其他人觊觎,放在古阿婶她们那边的。
  借古阿婶打掩护,她还把棺材里的陶鬲和饭甑子拿出来用。
  这么一来,棺材空出许多位置,逢野菜时节,自然要囤满野菜了。
  她自认做得隐秘,不料还是被赵文茵发现了。
  见对方一脸得意,梨花挑衅的看着赵文茵,“那你去啊。”
  “以为我不敢是不是?给我等着!”赵文茵拎起滴水的竹篮,负气的狂奔而去。
  今个儿守门的是张三壮,那晚去隐山村救火摔着了,梨花让他修养几天,所以被派来看门。
  见赵文茵裤气冲冲的跑上来,他皱眉,“出什么事了?”
  赵文茵反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水渍,眼眶通红,“三娘被我戳中痛脚了,堂叔,你不知道,三娘每天挖的野菜可多了,但一拿到灶房就明显少了许多,一定是她偷吃了。”
  以为多大点的事,挖出来的野菜沾着泥,洗干净后自然会变少,赵三壮解释,“三娘不是那样的人,倒是你,今天挖多少野菜了?你阿奶说了,你再偷奸耍滑,往后就不给你饭吃。”
  赵文茵既心虚又委屈。
  她又不是故意偷懒的,野菜和杂草长在一起,要将它们分开并不容易。
  再者,蹲久了腿麻得很,还犯头晕,她常常蹲一会儿就要起身站一会儿,有心让赵书墨帮忙吧,赵书墨早晚不见人,害得她不得不强撑着干活。
  想到老太太放出的狠话,她吸了吸鼻子,“我没有偷懒。”
  “没有就好。”赵三壮看她捏着竹篮的小手微微攥紧,怕是吓到了。
  三婶向来不喜欢她和元氏,在老家时不愁吃穿,她闲散点没什么,如今所有人都为生计忙碌,她不做事,只会更加三婶不喜。
  犹记得她以前脸颊圆润,整个人温婉又端庄,逃荒以来,两颊的肉没了,还瘦出尖酸相来。
  而且还没长个。
  这半年以来,梨花个子窜高许多,瞧着竟是比赵文茵高一些了。
  赵三壮不忍心苛责她,“哪儿不舒服就跟你阿奶说,族里有草药,吃两回就好了,千万别忍着知道吗。”
  这话听着似乎意有所指,赵文茵自知比不得其他人勤快,恹恹的转身,“我回去洗野菜了。”
  “小心别摔水里去了。”
  看她来时健步如飞,回去时像被人抽干了力气似的萎靡下去,赵三壮反思自己是不是哪儿说错了?寻常孩子找大人告状,是不是问清楚起因经过再说?
  虽然他不认为梨花会偷吃野菜,其他小姑娘呢?
  侄女会不会想说的另有其人?但又怕得罪人不好明说。
  越想越觉得是这样,他昂起头,拽了拽身上的玄色盔甲,用力推开了石壁门,“爹,你帮我看一会儿,我找人问点事儿!”
  学坏是很容易的事儿,赵广安忙,管教孩子这事就交给他吧!
  他气势汹汹的召集在谷里的孩子,沉着脸质问,“谁偷偷吃野菜了?自己站出来!”
  犹记得赵广安就是这么训人的,他竖起黑眉,一个一个的扫过去。
  族里除了小姑娘就是年纪小的女娃,心思浅,藏不住事,可赵三壮逡巡一圈也没找到目光闪躲之人,他生气的跺脚,“自己站出来!”
  小姑娘们面面相觑,然后交头接耳,半晌后,齐齐摇头。
  赵娥道,“阿奶说野菜没煮熟不能吃,吃了会肚子疼,我们平日不吃生野菜的。”
  哪怕是折耳根,洗净后也要沥干水才吃。
  但折耳根的味道冲,不加盐的话难吃得很,没人愿意吃那个。
  梨花躲回屋将折耳根藏进棺材才出门,看一群人站在树下,好奇的走上前,“怎么了?”
  赵娥将事情说了,梨花瞥了眼赵文茵,后者嚣张的抬起头,指着自己道,“三娘偷吃了。”
  赵三壮一直观察大家的反应,闻言,摆手,“没人偷吃散了吧。”
  赵文茵:“......”
  第106章
  倒不是赵三壮故意忽视赵文茵,而是压根不相信梨花是那种人。
  即使是,约莫也饿狠了的缘故。
  想到这种可能,他不禁心疼起梨花来,为族里操碎了心不说,私下吃点野菜还被人大张旗鼓的说出来,脸面往哪儿搁啊?
  打发其他人挖野菜,他拉起梨花就往外走,脸色不复方才严肃,自责更多,“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得多没什么好丢脸的,往后谁再嚼舌根,堂叔替你收拾她们。”
  小姑娘面子薄,梨花又是要做族长的人,恐怕愈发受不了大家的指指点点。
  想着,他缓声安慰,“想吃什么和堂叔说,堂叔让四奶奶给你煮。”
  梨花云里雾里,“堂叔,我没觉得丢脸。”
  别说没偷吃,哪怕真偷吃了也无人会说她的。
  赵三壮:“这样想就对了。”
  梨花一只手还提着半篮子折耳根,过了桥后,她把篮子里的折耳根捞出来给赵三壮,“堂叔,折耳根你给四奶奶拿去,我就不出去了。”
  赵三壮回头,“你不饿?”
  他寻思着带她去找三婶她们
  找找有没有吃的。
  “不饿。”梨花看向左侧的荒地,“多田堂兄说那些野菜也能吃,趁着天好,我多掐点根茎,这样下雨的话就不用出门了。”
  赵三壮顺着她的视线望去,一片绿幽幽的草叶下,浅红色的根茎像竹子般笔直。
  吃过这种野菜,现在只看一眼就已经止不住流口水了。
  他舔了舔唇,“去吧。”
  随着益州百姓的到来,大家的伙食多了好几种野菜,酸的,臭的,涩的,一开始排斥不已,慢慢竟有点期待起来。
  赵三壮看着她的背影提醒,“草丛深,靠近时记得用竹竿拍一拍,小心里面有蛇。”
  山里的虫蚁多,反应过来时,被叮咬过的皮肤已经冒出来的红疙瘩,不疼,就是痒得难受。
  梨花弯腰,手贴着根将酸筒杆掐断,转身应道,“我知道的,堂叔,你的腿好点了吗?”
  赵三壮抬起腿,转了转脚踝,“好得差不多了。”
  那晚还摔着了好几个人,相较而言,赵三壮摔得算轻的,要不是大兄不让,他早就撸起袖子干活了,可惜围墙已经快建好了,哪怕他养好腿,也只能干田地里的活。
  裤脚绑了草绳,梨花看不到他红肿的地方,只道,“多养两天吧。”
  整个冬天,囤的药材差不多用完了,而眼下又是农忙,根本腾不出人手去挖野菜。
  追根究底,还是能用的人太少了。
  如果再多点人就好了。
  这般想着时,她绕去了益州兵的住处。
  刚进谷时,益州兵住在牛棚里的,可能受不了牛粪的臭味,他们连夜搭了个简陋的草篷,位置在叶家屋后,离石壁不远。
  他们不煮饭,草篷里没有炊具,也没碗筷之类的东西。
  草篷是竹子搭的,没有门,站在外面就能看清楚里面。
  入眼一片绿色。
  青竹围做的墙,堵墙面缝隙的草,编衣的草绳,做床榻的杂草,绿得宛若自然形成的竹屋。
  她走进去,扒开厚厚的草看了看。
  地面潮湿,草的最底下湿哒哒的,不过没有不合时宜的尖锐物品。
  正要起身,身后突然响起脚步声。
  “我阿耶说这些人坏得很,将来逃脱出去肯定会加倍报复咱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