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51节

  他们说朝廷抛弃了他们不要紧,他们会自救。
  “救回来的女人怎么样了?”
  “痴傻的被德高望重的老妇收养,其他的像家人一起生活呢。”
  赵铁牛和刘二自始至终不说话。
  窦娘子盯着他们,两人生得黑,面相却不显凶,不禁让她想到了从军的丈夫,那样斯文老实的人上了战场不知是否有命回来,她问刘二,“你们为何陪她下山?”
  “她想救你们。”刘二用蹩脚的官话道。
  窦娘子一愣,救她们?世道无情,凉薄不仁,谁能救她们?
  “婶子,随我们去山里看看吧,那儿的村长很好的。”
  窦娘子望着小姑娘认真而疼惜的脸颊,忍不住落下泪来,转身问同来的娘子,“你们想去吗?”
  “去。”一娘子忍着快溢出的眼泪道,“左右不过死,我宁肯死在荒山也不想回去了。”
  刘二和赵铁牛在前边带路,梨花向她们介绍山里的情况,“山里的全是难民,年前有难民抢劫他人财物,被赵家全杀了,前不久,有个村的人私自下山把官兵带了来,大家这才着手建围墙的...”
  “官兵没把他们抓走?”
  “山里人团结得很,他们抓了官兵为他们干活,那个村的人心虚,全村搬走了。”梨花说,“现在空了好些屋子出来,你们搬上山的话,住那儿正好。”
  窦娘子听得晕晕乎乎的,好似被天上的一块陷阱砸到似的。
  “还有这么好的事?”
  “山里人很好相处的,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窦娘子不由得看最前边的人,他们折了根树枝,边走边拍打两侧枝桠,这样她们的衣服就不会被刮破,还不会被上面的雨滴打湿。
  山路不好走,和窦娘子一起来的有三个人,耐心告罄时,才看前头的汉子指着远处说,“就在前边了。”
  几人抬目望去,只看到一片荆棘稀疏的林子。
  窦娘子正要说话,忽听林子那头传来女子的说笑声。
  “估计是秀儿婶她们在舂墙...”梨花解释了句。
  荆棘是从别处挖来栽上的,有些还没成活,赵铁牛带着她们绕过去,几人顿住。
  一片积水的坑子后有几块地,往后是半人高的墙,十几个穿蓑衣的女子站在上面,两人一组,抱着木棍往下捶。
  “秀儿婶...”梨花扬手高喊。
  墙上的人望过来,斗笠下的脸藏在飘来的屋里不真切,声音悦耳,“你去哪儿了?午饭都不回来...”
  梨花早就交代过,今个儿这边干活的全部换成女子。
  梨花道,“下山找婶子她们去了。”
  答话间,梨花将窦家娘子引荐给秀儿婶她们,秀儿婶撩起蓑衣,露出手臂上的疤,“小嫂子,再深的伤口也会愈合的,忘掉以前,往后好好过。”
  秀儿的疤在手腕,差不多十几道,一看就是割腕留下的。
  她大嫂的手腕也有,昨晚还又多了一道。
  窦娘子受到触动,眼睛又是一热,当即做了个决定,“十九娘,能带我去见你说的赵家人吗?”
  一路上,梨花提了好几次赵大壮,暗示山里是赵家做主。
  既要搬到山里来,总得问问赵家的意思。
  赵大壮没有刁难她们,按照梨花的意思,同意她们住到隐山村,不过村里的地还得继续种。
  窦娘子做不得主,“可否容我回去跟大家伙商量商量?”
  “好。”
  第105章
  赵大壮戴着口鼻巾,端着庄严不失温和的口吻道,“我派人送你们回去。”
  天色昏暗,不知时辰,若再迷路的话,窦家娘子不敢想象家里人会担心成什么样,颔首道,“有劳了。”
  赵大壮唤多田,“你和你媳妇跑一趟。”
  小两口赤诚磊落,瞧着就是好相处的,看到他们,村民们估计不会排斥进山。
  赵多田笑眯眯的洗了手,抡着长刀,提着灯笼,雄赳赳气昂昂的跑过来,黄月身形娇小,背个镂空的背篓,一身蓑衣,外出干活的装束。
  见窦家娘子看着自己,她晃了晃手里的镰刀,解释,“顺道挖点鲜嫩的野菜。”
  这个时节,窦家也靠吃野菜过活,她出门也带了背篓,可官吏的压迫像一块大石压在心间,沉得她没心思做其他,现在见大家进山开荒铺路围墙,日子安安稳稳的,她的心也跟着踏实下来。
  笑道,“正好,我晓得一处的酸筒杆多,我也折半背篓回去。”
  窦家以前就住在山脚,认识好多种野菜,赵多田像没见过世面的小孩,一路兴奋地哇哇大叫。
  “这个闻着臭烘烘的也能吃吗?我没吃过呢...”
  “这个
  颜色这么恐怖也能吃?不会被毒死吧...”
  “呀,这个撕了皮能直接吃?”
  赵家没少吃野菜,但仅限于婆婆丁,清明草,折耳根,竹笋和艾蒿之类的,不认识或者没吃过的坚决不吃。
  看他高兴得手舞足蹈,窦娘子好笑,忍不住问他,“不吃这些你们吃什么?”
  赵多田嘴里叼着酸筒杆,认真的掰起手指头数给她听。
  窦娘子不由得打量起他来。
  身量比不得领她门进山的那两人高大,虽已成亲,但眉间仍有几分稚气,这份稚气让他整个人朝气蓬勃的,她不禁想到自己的丈夫,如果没有发生去年的那场饥荒,在山里碰到挖野菜的人,丈夫也定是这般随性热情。
  山岭贯通南北,四五里后,雨停了,但天也黑了。
  赵多田点燃了灯笼,专注的在前带路。
  雨哒哒哒的沿着树叶滴落,窦娘子已许久没走过夜路,心头惴惴,“还有多久?”
  “不知道。”满地的藤蔓,赵多田小心翼翼落脚,“最迟明早就到了。”
  窦娘子震惊,“这么远?”
  不远不行,他们想安生过日子,自然不能让外面的人轻易找到,赵多田道,“我们当时走投无路才躲到山里来的,从山脚到山谷,走了整整一天呢。”
  窦娘子不说话了。
  饥荒最严重的时候,益州官兵到处搜查戎州人,一经发现,毫无理由的遣送回戎州。
  他们不藏深点,早就被赶回去了。
  窦娘子不曾问过戎州的情况,眼下不禁好奇,“你们见过岭南人吗?”
  “没见过。”赵多田没有回头,见旁边树枝粗细适中,砍下来给她们做拐杖。
  又道,“我堂伯开粮铺的,村里的几口井干涸后,我们原想进城投靠他,发现不对劲后提前出了城,一路北上逃荒,根本不知岭南人的事...”
  “那你们算幸运的了。”窦娘子右手杵着树枝,顿觉整个人轻松不少,“都说那些人凶狠残暴,凡他们所经之地,无不血流成河。”
  “咱现在不怕他们。”赵多田满脸坚毅。
  窦娘子晃了一下神,不怕吗?她们听说后都怕得不行呢。
  赵多田继续往前走,“山里易守难攻,岭南人进不来的。”
  窦娘子回想自己看到的围墙,心有怀疑,不过想到岭南人真要越界,她们村首当其冲,这样一来,山里算安全了,抱着这个想法,进村后,她挨家挨户敲门,让她们到古井边集合。
  她大嫂是村长,出事后,村里的事就落在了她头上。
  天还未亮,村里静悄悄的,是以窦娘子的叩门声格外突兀,甚至吓得孩子夜哭不止。
  赵多田过意不去,“婶子,大家都睡了,不然等天亮再说吧。”
  房屋密集,村口进来便能看到正中央的井,窦家在井水右侧,窦娘子一家一家敲下去,到自家门前时,门倏地从里拉开了,露出一张形容枯槁的脸,“怎么现在才回来?”
  窦娘子不答反问,“大嫂怎么样?”
  老妇侧身让开,见她身后跟着两人,欲言又止。
  窦娘子指着赵多田,“他们是戎州人,在山里住了已有数月,这次来是接我们上山的。”
  她想好了,无论村里人愿不愿意,她都会带着家人搬到山里去。
  老妇蹙紧眉头,“你想好了?”
  “娘,我知你舍不得大兄他们,怕他们回来找不到我们,可官府不给咱活路,咱待在村里,早晚会没命的。”窦娘子从没用这副语气和婆婆说过话,进村前,纠结许久,现在说出口,安心了许多,“山里有好几个村,大家一起开荒,一起围墙,有商有量的,比村里安全得多。”
  说话间,窦娘子引小两口进了堂屋。
  堂屋黑漆漆的,赵多田手里的灯笼一照,差点跳起。
  墙面斑驳的角落,几个光秃秃的脑袋嗖的探出来,他以为看到了鬼。
  “阿娘...”一道软糯糯的女声传来。
  窦娘子鼻头一酸,迅速低下头去,“阿娘回来了。”
  赵多田稳住心神,定睛一瞧,却是四个剃了头的小孩,她们靠墙坐着,身上盖了一床深灰色的被褥,身下垫着草,像被谁藏在那儿似的。
  窦娘子上前,抱起眼眶泛泪的女儿,“在家有没有听阿奶的话?”
  小姑娘靠在她肩头,嘤嘤哭了起来。
  窦娘子拍着女儿的背轻哄,“阿娘回来就不跟朵儿分开了。”
  小姑娘没有止住哭泣,反倒哭得更大声了,另外三个小孩坐在那儿没动,但看眼睛也是红的。
  这时,隔壁屋里传来剧烈的咳嗽,窦娘子如梦初醒,“朵儿快睡觉,阿娘看看大伯母去。”
  朵儿紧紧抱着她的脖子不肯撒手,赵多田虽然没有孩子,但逃荒路上,族里最小的堂妹一直是她背着的,平日他离开久了,小堂妹也会这般不舍,他和窦娘子说,“是不是还要知会里面的几户人家?我和黄月去吧。”
  人心复杂,要他单独留黄月在这儿肯定不行。
  窦娘子抹了下眼泪,“劳烦你了。”
  赵多田走后,窦娘子看向角落的侄子侄女,嘴角浮起笑意道,“帮着阿奶收拾行李,天亮咱们就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