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22节

  二堂爷是最年长的人,丧事再简也简单不到哪儿去,何况族里现在有粮,用不着节省。
  加上这是灾荒以来第一次有人过世,老村长做主,丧事办得还算风光,便是香蜡纸钱都没落下。
  香蜡纸钱是梨花偷偷囤的,没有全部拿出来,不过赵青山他们很感激。
  虽说有棺材,但没有香蜡纸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二堂爷是第三天出殡的,下葬后,老秦氏和山英婆悄悄挤到梨花跟前来,“三娘,你当时囤了多少香蜡纸钱啊?能不能卖我们一些?”
  手里有钱了,两人说话阔绰了很多。
  梨花和赵广安站在一起,闻言看了眼赵广安,赵广安心领神会,“什么囤的?这是进村搜到的。”
  第92章
  “在村里搜的?怎么没听说过?”
  村里搜到的物件算公中的,像被褥衣物瓦罐之类整理后会由赵大壮分配下来,而香蜡纸钱从没看到过。
  赵广安私吞了?
  两人嘴上不言,但彼此对视的眼神里皆是猜忌。
  赵广安看在眼里,没个好颜色道,“东西不多,自然是谁需要给谁用咯。”
  说到最后,他的脸上浮起一丝意味不明的笑来。
  老秦氏和山英婆怀疑他意有所指,两人都不太自在,迟疑半晌,又道,“你手里还剩多少啊?”
  赵广安笑容不减,“不多了,但婶子你们既开了口,自然要给你们留一些,只是你们也知道我家的情况,想用上那些东西,怕是得赶早。”
  赶早?赶早死吗?
  两人齐齐变了脸。
  空气还弥漫着香蜡的味道,赵大壮背着老村长走了上来,看两人表情不快,纳闷,“怎么了?”
  二堂叔死得毫无征兆,以致族里的老人们生出兔死狐悲之感,两日以来,他爹娘说得最多的就是身后事,因此他以为老秦氏和山英婆也是如此。
  两人有些怕赵大壮,讷讷的摇头。
  赵广安没那么多顾忌,“婶子问我香蜡纸钱哪儿来的,我说村里搜的,两人就不高兴了。”
  告状是跟赵铁牛学的,赵铁牛看着高大魁梧,实则是个软骨头,除了打嘴仗就是告状,看多了,赵广安信手拈来。
  这不,赵大壮背上的老村长睁了眼,眼风凌厉的扫过两人,呵斥道,“丢不丢脸!”
  老秦氏埋下头,偷偷撞山英婆胳膊。
  山英婆似承受不住,颤巍巍的退了半步,沙哑道,“我这两日头昏脑胀的,怕是过不了这个冬天了。”
  连着下了两天的雪,说话像有冰渣子往嘴里灌,戴着口鼻巾也不能缓和半分。
  话完,她捂着嘴咳嗽起来。
  老村长不知怕冷还是怎么,扭过了头去。
  赵铁牛挤到最前面来,左看右看一会儿后说道,“婶子不舒服的话就赶紧回家吧,二堂叔才死,你又没了的话,咱光是挖坟就得累死。”
  “......”
  赵铁牛没注意山英婆铁青的脸,兀自嘟囔道,“地面结冻,泥土僵硬,手脚冰凉,谁有那力气啊...”
  明晃晃的抱怨,山英婆气得够呛,偏他说的还是实话。
  她顿了顿,轻轻道,“我这就家去。”
  家家户户都分到了炭火,只要自己不吝啬,应该不会被冻死。
  赵铁牛点头,摆手催促,“快点吧。”
  赵大壮心细,提醒了句,“去灶房拿点草药熬了喝下吧。”
  山英婆独自走了,老秦氏没了帮手,焉了不少,“我也家去了。”
  赵大壮道,“年纪大就别到处走了,天寒地冻的,摔一跤就完了。”
  老人的骨头弱,这种天摔跤多半要没命的,赵大壮仔细叮嘱了遍,尤其是老太太。
  老太太喜欢热闹,天天去灶房跟人聊天,平日也就算了,现在地上打滑得很,可不能再让她来回跑,他让老太太在家待着,饭点让人给她送饭。
  老太太不乐意,“我没老到那一天呢,你忙你的,别管我。”
  劝不动,赵大壮只得跟赵广安说。
  赵广安也怕老太太摔着腿闪着腰了,扶起老太太的手,恭顺道,“堂兄也是为您着想,不过您要嫌家里闷的话,我让人来家里陪你说话怎么样?”
  他从不逼迫老太太做那些不情愿的事,不就喜欢热闹吗?把热闹搬到家里不就行了?
  老太太却怕他为了求人低声下气,当即拒绝,“家里来人,咱得
  烧水烧炭,太麻烦了,算了算了,我在家哪儿也不去,你也别叫人来,有宁儿和阿莹陪着我就够了。”
  宁儿忘却了过去事,心智也如孩童一般,但却是个极有孝心的。
  就说前阵子,知道族里的娃都跟着赵广安干活,她闲不住了,缠着赵广安出门带上她,放牛,捡牛屎,扯牛草,一件没落下,便是赵文茵骂她是野种她也没生过气,气度大得很。
  赵广安:“成,哪日你无聊了跟我说,我背你出去串门。”
  老太太哪儿舍得累着他,连连摇头,“我哪儿也不去。”
  于是,直到过年,老太太都没踏出过院子一步。
  这场雪持续了数十天,积雪越来越厚,据说下山的路都给封了,期间,青葵县李家人来借粮借被子,赵大壮都没应。
  那次分粮,赵大壮托人给李家送去了一些,已经尽到人情了。
  至于其他,他无能为力。
  梨花也是这个意思,人都是贪得无厌的,一旦赵家这次借了粮,就会有下次,下下次。
  自己族人都省吃俭用的,哪有多余的给外人?
  李家人见借东西不成,又央求他们送些炭。
  他们的屋子因下雪的缘故,建了一半,加上山里潮湿的缘故,没有砍到柴火。
  没有柴火,自然没有炭,为此,他们天天来烦赵家。
  因入口的石壁门结冰,谷里的人出不去,他们便搓了绳子,示意赵家人把东西栓到绳子上,他们拽上去就行。
  方法都想到了,就等赵家人点头了。
  赵大壮仍不肯松口,太冷了,族里囤的炭勉强够自己用,加之大半人的手上和脸上都生了冻疮,族里人过得也不好,便是平日看着结实硬朗的人夜里睡觉骨头缝都是冷的。
  赵大壮站在地里整理被雪覆盖的麦苗,上头的人还在喊,“明个儿就过年了,念在同县的份儿上,你们就再帮我们一回吧。”
  麻绳悬在石壁旁,上面覆着冰雪,在簌簌冷风中轻轻晃着。
  赵大壮刨开雪,往山顶看了眼,实在不想回应,可又怕这群人不管不顾的顺着麻绳滑下来,只得道,“我们的炭火也不够用,实在帮不上忙。”
  “那牛肉呢?能给我们一些牛肉吗?”
  前天,梨花做主杀了两头牛给族里过年吃,宰杀是在灶房完成的,李家人如何知道?
  赵大壮不知哪儿走漏了风声,亦或是山上的人闻到了煮牛肉的香味,然而这种事万万不能认的,回道,“谁说我们杀牛了?这两天吃的牛肉是上次剩下的...”
  李家人说,“还有吗?我们愿意拿钱买。”
  “没了。”
  倏地,上头没了声,地里其他干活的人不禁仰起脖子看了看,心里都有一个担忧,“堂兄,他们纠缠好些天了,不会心一横滑下来吧?”
  赵大壮扶了扶青绿的麦苗,掩下眼里杀气,慢吞吞道,“他们若下来,势必不能活下去的。”
  梨花说了,无论是谁,只要破坏规矩越界就直接杀了。
  “只能如此了。”
  然而,没等到李家那边有什么动静,元家先动了。
  过年这天,赵家众人像往常这般去灶房吃早饭,梨花和赵广安左右扶着老太太,走得极为缓慢。
  今个儿天气不错,没下雪,天空懒懒的,太阳藏在云层后,要出未出,就在一行人快到灶房时,南边忽然冒出滚滚黑烟,伴随着几道尖锐的惊叫。
  梨花抬头,霎时变了脸,“好像着火了。”
  老太太专注地盯着脚下,猛地听到这话,迷惑道,“屋顶覆着雪,怎么烧得起来?”
  等她看清南边翻腾的烟雾时,下意识握紧双手,板起脸道,“不准去。”
  黑烟能呛死人,父女两又是热心肠的人,真有个好歹,她也不想活了。
  梨花轻轻拍她手背以示安抚,“我去看看怎么回事,看位置,好像是月姐姐家,她家孩子多,又有伤患,真烧起来怕是死伤不少。”
  黄月已经跟赵多田成亲了,老太太拉着不让,“有你多田堂兄呢。”
  “他一个人哪儿够?”她缓缓抽出手,“阿耶,你扶阿奶去吃早饭,我去去就回。”
  “你站远点,别往里边凑啊。”赵广安回眸,让宁儿扶好老太太,替梨花说话道,“三娘往后是要做村长的人,不练练魄力怎么行?”
  杀牛那天,那些个脸皮厚的人想拿些牛油回家,梨花发现后,让赵大壮训了那些人一顿。
  知道梨花告的状,那些人骂梨花管得宽,一个姑娘家竟跟族长似的管东管西。
  梨花被骂懵了,垂着头没吭声,最后还是老村长出面把碎嘴的人骂得狗血淋头,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老村长直言不讳的说梨花会继承他族长的位置,让不满的人离开。
  梨花做族长只有少数人知道,而且从未宣之于口,第一次,老村长毫不避讳的说出来。
  想让梨花服众,就得让她多了解族里的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他劝老太太,“三娘是要做大事的人,咱们不能给她拖后腿。”
  老太太道,“做村长看着风光,实则全是一堆烂事,对了,知道谁撺掇的你山英婶闹事的不?”
  那天阴阳怪气梨花的就是山英婆。
  想当初,山英婆她们引来难民抢族里的粮,要不是梨花心善,她们一家估计都被逐出去了,哪有现在给梨花使绊子的机会?
  赵广安瞥了眼身后互相搀扶的赵广昌夫妻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