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75节

  元氏点头,“你的脚怎么样?”
  她走过路,知道小腿酸痛肿胀的难受,她娘年纪大了,怕是更加吃不消。
  “娘坚持得住,你别管娘,回去看你婆婆哪儿需要人照顾,三娘还小,老让她服侍你婆婆像什么样子?”
  “老太太就乐意三娘跟着。”
  以前就是这样,老太太走哪儿都带三娘,不会带文茵,二房的人也很少带,三娘不在家,老太太就不怎么出门,元氏已经习惯了,“娘,想不想吃点东西,我让大郎出去买点吃食回来。”
  元氏娘大惊,“咱不是有吃食吗?还买什么?”
  被老太太知道了,恐怕就容不下她们了,元氏娘再不敢让女婿做那些事了,“女婿忙,你多妻子的要多体谅他,别动不动就使唤他跑腿,咱家有粮,不缺那一口。”
  如老太太说的那样,她家的粮不是用婆婆死后的钱买的,而是赵广昌买的。
  在奎星县城门口他们就碰到赵广昌了,赵广昌跟李家搭上了话,说了许多好话买了些粮食给他们,之所以让他们不跟着进城要装在路上偶遇,就是怕赵家人多想。
  说实话,有这般为自己谋划的女婿,元氏娘挺满足了,劝女儿,“女婿是个好人,你跟他好好过日子,家里的事儿有你父兄他们,你就别担心了。”
  知道女儿在婆婆面前受了苦,但谁家儿媳妇不是这样熬过来的?
  她摸摸女儿的手背,“莫怕,只要我们活着,总有出头的一天。”
  这话元氏嫁人时她也说过,赵广昌长她许多岁,等赵广昌不在了,一切都是元氏的,元氏一直这么坚信的,哪晓得屋里遭了贼,值钱的东西全没了。
  想到她娘不知道这些,元氏没有再说,陪她娘说了会话就回屋去了,老太太看在眼里,跟梨花哼哼,“还真是孝顺。”
  “阿奶身边不差孝顺的人,你要无聊了,我让大堂兄过来陪你说话,我跟堂伯他们还有事商量,待会再来陪你。”
  孙女的事儿都是大事,老太太不再拉着她,“我也睡了,你忙你的吧。”
  梨花让赵大壮数二十个人出来,明天随赵广昌一起去益州的村子找手实。
  被点到名的赵广昌眼睛差点跳出眼眶,“我没去过益州,去哪儿找手实?”
  而且他们有自己的手实,找那玩意干啥?
  梨花跟赵广从说得明白,那是赵广从心眼不多,赵广昌私心太重,梨花不可能实话实说,“你不去也行,那就教大家伙说官话,官话总会吧。”
  “......”
  赵广昌算是看明白了,梨花左右不会让他空闲就是了,什么教官话,无非找个理由使唤他罢了。
  他当即要反对,赵广从的声音插进来,“教官话不是我来教吗?”
  赵广昌皱眉,就五百两的事儿,他翻来覆去想了许久也想不到谁透露的,直到刚刚赵广从回来,隐约记得赵广从委婉地问过他想不想贩卖私盐,他义正言辞的骂了一顿。
  准是赵广从生气了,偷偷盯着他,然后察觉到他卖私盐攒钱一事。
  要不然怎么可能不多不少是五百两?
  看赵广从想教官话,他立刻揽过活,“我教官话吧。”
  梨花拍板,“成,那二伯你带人去益州捡手实。”
  “......”回来的路上不是这么说的啊?赵广从心里不爽,梨花当没看到,让他们无论是何情况,五日后必回,不用进城,在城外等着就行。
  赵广从道,“我明天要去...”
  他答应带黄娘子回来的,人不可言而无信。
  梨花瞥他,“四爷爷的话不管用了是不是?”
  猛地看她变了脸,赵广从愣住了,反应过来后,嘴角抽搐。
  明明是她的意思,跟四叔有什么关系?
  赵大壮看他表情散漫,一巴掌拍在他肩上,“堂弟,你离家太久了,怕不知道我爹生病了,所有的事都是三娘根据他的意思安排的。”
  “......”赵广从瞠目,“什...什么?”
  这么大的家族,做主的是梨花?就是面前这个天天被败家子抱着去茶馆听书的姑娘?
  赵大壮简短的把族里的变故说了下,赵广从听得不能言。
  赵铁牛也过来拍他,“堂兄,往后三娘让咱们做什么咱就做什么,不要和她唱反调知道吗?”
  赵广从嫌弃的甩开他的手,“别把我衣服弄脏了?”
  “你这衣服要不得,待会我替你脱了,三娘说了,出门在外,就得穿破烂点。”赵铁牛摸起下巴看赵广从两眼,“走,现在就脱。”
  “......”
  第61章
  屋子没有隔间,赵铁牛拽着赵广从进屋后,随意抓起两床竹席让赵书砚卷成帘子,然后光速将赵广从扒了个精光。
  赵广从吓坏了,捂着胸又喊又叫,跟个受欺负的黄花大闺女似的,老秦氏乐得不行,跟老太太打趣,“广从还害羞呢。”
  刚从村里出来那会,大家梳头换衣都尽量避着,处久了,别说换衣,洗澡都是几个媳妇一桶水洗的,而她们如此,汉子就更糙了,赤胳膊,裸小腿是常有的事儿,若人人都像赵广从这般拘谨,怕是不好过。
  老太太翻了个身,略显不耐的说,“他就这德行。”
  “别说,以前没发现,现在看广从挺俊的。”
  好鱼好肉吃着,还不用提心吊胆赶路,能不俊吗?老太太不想搭这话,岔开话题,“你亲家没来找你?”
  “她早就不找我了。”
  老方氏估计看出她在族里说不上话了,与其纠缠她,不如想想以后怎么办,眼下已经到了戎州,到底是留下还是继续北上,都是明家要思考的。
  这点她就不用操心,左右有族人陪伴,族人去哪儿她就去哪儿。
  “三嫂子,明个儿可想上街逛逛?”老秦氏道,“我还没逛过戎州城呢。”
  老太太心道,我也没逛过呢,她看了眼自己灰蒙蒙的衣服,拒绝道,“不了,你想逛你去逛吧。”
  戎州富庶,街上恐怕也没穷人,她穿成这样上街太丢脸了,老太太背过身,“不说了,睡觉。”
  老秦氏略感遗憾,如果老太太愿意上街,她就再拉几个人,没准碰到几个好心人施舍点银子啥的,来的路上她可看到了,戎州城的人出手阔绰,随便一丢就是十几个铜板。
  思及此,她又去问老吴氏,后者摇头,“不去。”
  老村长的病没好,她哪儿也不想去,跟老秦氏道,“你出去的话顺便打听附近可有医术高明的大夫...”
  赵广从骂骂咧咧换上赵铁牛的衣服,听到这话,看着老吴氏,“四婶,四叔怎么病了?”
  老吴氏神色悲痛,“给累的。”
  “看过大夫吗?”
  总不能把族里的事都交给梨花吧,梨花若是男孩也就算了,一个丫头片子指挥他们干活,想想就憋屈,赵广从说,“我知道柳树巷住着个大夫,明天请他来给四叔看看?”
  “成。”
  穿好衣服,见四叔斜着眼神在看自己,赵广从稍作迟疑然后走了过去,“四叔?”
  老村长眨了下眼,赵广从跪地,“四婶,四叔知道我叫他呢。”
  “他耳朵又没聋。”老太太哼了句。
  赵广从怕她翻旧账,讪讪的咧起嘴笑了下,问老吴氏,“四叔可有吃药?”
  “吃了的,不过是三娘配的药。”
  “那怎么行?”
  老太太翻白眼,“不行你给你四叔抓药去。”
  老吴氏不知他们母子闹什么别扭了,背身咳了两下,解释道,“青葵县的医馆关门了,咱到奎星县才找到大夫,可大夫手里没有药,只能有啥
  吃啥。”
  “但也不能随便吃啊。”
  赵广从怀疑老村长的病另有隐情,比如梨花毒害老村长就为自己掌权之类的,转而想想又不对,梨花不满十岁,哪有心计做这种事?
  如果说是三弟授意的也不对。
  三弟要是有那个脑子,铺子哪能给大兄父子两经营...
  赵广从想不明白,安慰老吴氏,“城里有好多家医馆,肯定能治好四叔的。”
  “但愿吧。”老吴氏问他,“你这些日子过得怎么样?”
  老吴氏自认眼神不到瞎的程度,赵广从口口声声说路上遇到打劫的,但进门时发髻高束,衣服整洁没有污渍,不像吃了苦的。
  一提这个赵广从就叹气,“哎,不提也罢。”
  “世道乱了,你也别东跑西跑了,好好听三娘安排...”
  赵广从点头,“四婶,我知道了,你也要注意身体。”
  族里好多人都在咳嗽,乱吃药哪儿好得了?
  因他们要出城捡手实,梨花让人给他们准备水和干粮,赵广从怕在老吴氏跟前露馅儿,没聊几句就出去了,看梨花说话有模有样的,心里不得劲,恰好赵铁牛在身侧,他问,“三娘怎么好像变了个人?”
  赵铁牛斜他,“闹饥荒死了很多人,谁没变啊,就说大堂兄都变了。”
  他嘴里的大堂兄自然是赵广昌,赵广从好奇,“我大兄哪儿变了?”
  “你和他相处几日就知道了。”有些话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赵铁牛只说正经事,“我刚问三娘了,他说你那身衣服能当些银两,明早我就给你当了。”
  “......”赵广从僵住,“三娘不是有钱吗?”
  还缺他一件衣服的钱?
  “那点钱能买啥呀?”赵铁牛道,“好多人在咳嗽,咱还得多挣点钱。”
  他决定出去碰碰运气,搂过赵广从,“走,堂兄,你识路,带我出去转转。”
  这个时候能去哪儿转?赵广从拂开他的手,“我明天有正事要做。”
  “现在不没事吗?”赵铁牛拉过人,硬生生把人拉了出去,其他人见了,自觉跟上,“十九娘,我们晚点回来啊。”
  知道他们去找空宅子的,梨花没有阻拦。
  出乎意料的是其他几家也动了心思,心照不宣的跟在赵铁牛他们身后走了出去。
  初来乍到,还不清楚官府的态度,梨花怕出事,追出去叮嘱赵铁牛,“如果看到巷子里有巡逻的士兵就回来。”
  这话说得赵广从心里直打鼓,“咱们干什么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