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4节
赵三郎看上子荆后,二郎乐呵了好久,次年大郎考上秀才,二郎还邀功说赵家小三娘旺夫家,所以她和子荆一定亲,大郎就考上了,今年,子荆考上童生,二郎又把这话拿出来说。
事情闹到这步田地,王老头也不想。
面对老友的质问,他心下愧疚,但仍是那句,“大郎他们进京了。”
老村长竖起眉,“进京就没法子了?非得逼死人是不是?”
王老头摇头,见儿子端着竹筒来,忙转移话题,“先喝水,边喝边说。”
老村长确实渴了,想到正事,硬生生给忍了回去。
见状,王老头满脸无奈,“赵老弟,我也没法子呀,大郎他们走得匆忙,好多事都没来得及交代...”
“好多事没交代还交代退亲?王老头,你这么说就没意思了啊...”老村长沉了脸,明显生气了。
“我骗你作甚?”王老头指着院里的物什,“他们焦急追一位进京教书的老夫子,只拿了换洗的衣物和粮食,剩下的让我分给族里人,我还在清理呢。”
老村长侧目,目光落在一个外皮发黄的竹篮上,王老头急忙解释,“那是大郎留给小辈的书。”
老村长眉头拧成了川字,“他家田地呢?”
王老头抿嘴不言。
大郎打定主意进京奔前程不回来了,家里的物什分给族里人,田地也不要了,让他分出去替他博个好名声,照理说问题不大,可面前的是赵家人,被他们知道大郎的打算,追去京城怎么办?
他把扇子伸到老友面前,“热不热?”
老村长拢起眉睨他一眼,王老头心虚,讪讪的扯出个笑容来。
老村长冷哼,“三娘,咱们走。”
梨花抱过竹筒,依言掉头,王老头眼疾手快的拉住她,“急什么...”
他看向老村长,“这事到底是大郎做得不对,事已至此,我也不替他说什么了,你看我拿些东西弥补三娘如何?”
大郎留了十来亩田地,大不了匀一两亩给梨花。
哪晓得没等他想好匀哪儿的地,老村长已拽过梨花走了。
王老头回过神,朝院外喊,“赵老弟...”
回答他的是两道急匆匆的背影。
老村长是真急了,恨不得有双翅膀,噗嗤噗嗤飞回去。
读书人把书看得比命还重要,王大郎说扔就扔,必是十分紧急的事,而眼下,除了逃荒,还有什么更紧急的?
他一口气跑了四里路,差点栽到裂缝的庄稼地里,幸好反应快,只摔了一跤,把背篓里的草药撒了出来。
梨花伸手扶他,他摆手,“别管我,赶紧回去让你阿奶收拾行李逃荒去。”
梨花蹲下,捡地上的草药,语气出奇的平静,“往哪儿跑?”
没看王家人往京城去了?老村长说,“京城。”
“村里人都去吗?”
老村长语塞。
全村逃难太惹眼,不小心惹得民心动荡,他们会被当成叛军处置。
要不王家大郎悄无声息的离去?一旦人数众多,别说进京,戎州都不出去。
“老天爷不给活路啊。”老村长捶地,落下泪来。
梨花把草药放回背篓,又去扶他,“四爷爷…”
老村长捂住脸,久久没有作声,梨花看得心里闷闷的,忙去路边摘叶子扇风转移注意,至于老村长,她知道他的选择,并不催他。
果然,一会后,老村长缓缓抬起头,那双饱经风霜的眼幽深又笃定,“对,全村都去。”
族里的孩子都是他看着长大的,有的刚为人父,有的还不会说话,要他狠下心把他们留在村里,他做不到。
他颤巍巍的起身,说话声音还有些抖,“回家后,让你阿奶收拾些衣服粮食,咱天亮就出发...”
王家大郎走得如此急,不快点,他害怕,他叮嘱梨花,“让你奶只带贵重的物什…”
梨花应下。
蝗灾还没来,村长爷肯定能说服村里人去逃荒,只要赶在岭南那群食人族进戎州前到达益州就安全了。
……
两人回到村里,天上的月亮已经隐去了,似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村里闹哄哄的,老村长心头不安,扯着嗓门吼了一嗓子,“出啥事了?”
灯火通明的院子里跑出几个眉眼粗犷的汉子,“四叔,找到水了!”
老村长这会儿疲惫至极,闻言,脸上并无喜色,“快进山把人叫回来。”
都要逃荒去了,山里是否有水并不重要。
“要不要挑些水回来囤着?”
老村长想了下,外头也在闹灾,不多备些水,路上渴死了怎么办?他道,“多带些人,回来后去祠堂,我有话说。”
第4章
祠堂是祭祀的地儿,梨花进不去,便让老村长把背篓给她,她要家去了。
老村长斜起半边肩,捞出背篓的草药道,“我找个小背篓给你装...”
梨花看了看,草药不多,她说,“我抱回家就行。”
背篓确实碍事,老村长麻溜的进院子找了两根麻绳将其捆成两份。
梨花提着绳子就跑。
天儿已经黑了,但因待会要进山挑水,村道上亮着火把,并不暗。
借着火把的光,她一口气跑回了家。
院里,老太太正跟人说话,见她衣服破了,鞋子破了,脸上的汗像水流似的,忙掏巾子给她擦汗,“大晚上的去哪儿了?”
“和村长爷出去了趟。”梨花放下草药,看了眼来人,“五堂叔借咱家的牛运水吗?”
老太太怕弄疼她,动作很轻,“对啊。”
长工已经牵着牛出来了,四头牛,每头牛的牛背上都挂着木桶,梨花问长工,“你们也要去吗?”
赵家请了两个长工,姓刘,是一对亲兄弟,媳妇老娘也在赵家做活,听到梨花问话,身形偏瘦的刘大笑眯眯回道,“要去的。”
“这四头牛认人,换成其他人,它们肯定使性子不听话。”说这话时,他抬着下巴,神情倨傲。
梨花附和,“也是,那你和五堂叔进山,让刘二叔留在家,我有事要他帮忙。”
刘大瞅了眼轻抚牛背的弟弟,“行。”
梨花送他们出门,待两人前后赶着牛走远,这才关门叫她阿奶,“阿奶,村长爷让我们收拾行李去县城。”
老太太的巾子湿了,她正拧水,闻言,云里雾里的抬头,“去县城干什么?”
梨花抓过老太太的手往赵广安屋里拽,“找大伯。”
赵家除了几十亩田地,在县里还有两间铺子,经营着米粮和盐的生意,要逃难,得先想法子让家里离开近溪村。
她解释,“井田镇进了难民,接下来估计会乱一阵子,县里有官老爷,那些人不敢乱来,所以咱们得躲到县里去。”
老太太愣了愣,看向后院方向,有些魂不守舍,“这么严重?”
“对啊,村里待不下去了,村长爷召集了人去祠堂议事呢...”
说话间,已经到了东厢,赵家人多,屋子也多,赵广安住在东二间,这会儿门敞着,赵广安躺在竹榻上,脸色有些苍白。
“阿耶。”梨花松开老太太的手,欢快的跑了进去。
赵广安扭头,见女儿穿得像个叫花子似的,两只脚拇指露在外面,血淋淋的,他伸手抱住女儿,一脸心疼。
五堂弟过来借牛时就说了梨花进山给他挖草药的事,他听得眼眶泛热,问梨花,“山里热不热?”
“热。”梨花身上全是灰,怕弄脏他的衣服,挣扎着往后
退了两步,“阿耶,你哪儿难受?”
“阿耶吃了药已经好了。”赵广安坐起,“你去哪儿了?”
他让刘二去四叔家接她,四婶说没见着她人,连四叔也没回家。
梨花指了指外面,“去王家村了。”
赵广安不悦,“去王家村干什么?”
梨花学他的表情,嘴唇撅得老高,“找王家人算账。”
赵广安被她的表情逗笑,不忍说重话,只道,“王家村晦气,往后咱不去了。”
他已经想好了,明天就去茶馆,花些银钱请说书先生四处宣扬王家人卑躬屈膝求娶三娘又卑鄙无耻退亲的事,要他王大郎这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这么一来,梨花去王家村容易遭人报复,他拉过梨花,“他家要退亲就退,往后阿耶给你找个更好的。”
“那不行。”梨花板起小脸,“太便宜他们了,阿耶还记得说书先生讲的状元郎不?他发妻任劳任怨的在老家伺候公婆,他不思感恩竟休妻另娶,事情传到圣人耳朵里,圣人将他发配去了苦寒之地,圣人嫉恶如仇,若知王家人德行有亏,必不会让其入仕!”
说着,梨花握紧拳头,“阿耶,咱不能放过他们。”
是这个理,赵广安拍腿,“对!咱去京城找他们算账!”
老太太听得迷糊,不是去县里吗?怎么又要去京城了?
她问赵广安,“你要带梨花进京?”
赵广安看着女儿道,“我一个人去。”
外面闹灾,卖儿卖女的都有,梨花还小,肯定会被吓到,他一个人去是最好的,想着,当即要下床出门套牛车。
见他说风就是雨的,老太太脑门突突跳,拦住他道,“你四叔说这儿要乱了,让咱去县里,你若去了京城,家里出事咋办?”
赵广安不以为意,“不是有大哥吗?”
“他是他,你是你,能一样吗?”老太太挡在他身前,不让他走。
赵广安不解,“阿娘,你这是做什么?”
往日他要去哪儿,老太太从来不管的,今天反应怎么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