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王雪娇不知道的是,海地的承认虽然对外没有任何用处,但是,对内可以提振士气。
  1990年他们就宣布咱车臣独立了,然而整整四年过去,就连西兰公国都没有承认他们是独立主权国。
  第一个支持者,非常重要!那可是零的突破。
  虽然不理解,但王雪娇一口答应,反正下个月海地又要选举了,到时候新总统登基,她这个代总统毛都不是,有本事他们在地上挖个坑,找大地母神投诉去。
  在电话中,王雪娇积极表示愿意帮助他们发动军事行动,把搞事计划说出来,大家合作,共举大计。
  对方婉拒了,他们说希望要一个纯粹,由他们的人独立打出的天下,余总统有这个心意,就可以了。
  王雪娇又问杨爱金什么时候回来,对方表示杨小姐在我们这里很好,我们需要她帮我们起草成功以后的胜利宣言和对全世界的广播演讲稿,希望她能再留几天,到时候一定会将她平安送回的。
  那不就是留个人质在手里,什么写稿。
  王雪娇也不再强求,听到杨爱金的声音,确定她真的没事以后,才挂了电话。
  时间定在三天后,那就是说,至少到约定的时间为止,他们应该已经可以占领一座电视台,起码也得是广播电台,然后向全世界宣布。
  要等他们先宣布独立,海地才能承认,不然承认什么东西?
  那么倒推下来,他们应该在48小时之后,就至少获得在某个城市里的绝对优势。
  王雪娇不相信他们真的这么勇,能拿下莫斯科。
  那么,不是在车臣的首府格罗兹尼,就是在圣彼得堡,或者同时进行。
  格罗兹尼太远,王雪娇管不了。
  她和她的人还在圣彼得堡,那就不能坐视不理。
  天亮之后,王雪娇就将此事告知代表着秘密警察的娜塔莎夫人,代表着军方力量的海军军官,代表着城市行政力量的市长。
  市长不在,对外访问中,城里的一切事务都交给了第一副市长丹尼尔。
  对于王雪娇的情报,娜塔莎夫人和丹尼尔都高度重视。
  军方不以为意:“他们才几个人,整个圣彼得堡的市民一人一个都能掐死他们。”
  其实现在军方也没有什么战斗力,新兵为主、他们当兵只是为了吃饭,都多少年没打仗了,什么保家卫国,不过是一份职业罢了。
  1952年,苏联就关闭了国家狙击手学校,各部队里的狙击手训练就是走个形式。
  1994年2月,唯一有过城市巷战经验的部队被解散了,430个军官有400个人退休。
  要是实力强,还有轻敌的心理资本。
  王雪娇是真的不明白,他们到底哪来的底气,敢这么想?
  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心得来看,从春秋战国打到解放全中国,“投鞭断流”和“优势在我”都是经典老梗了。
  轻敌必死,无一例外。
  丹尼尔无权调动军队,他连警察都不能支配,他是管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城市行政和治安管理的是另一位副市长。
  其实警察更懵,不管是新警察还是老警察,都没有战争经验,他们最大的处理多人活动的经验,就是每年新年集会、球赛,以及各种会产生大量酒鬼的狂欢场合。
  处理酒鬼和球迷打架,跟处理战争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以说,就连现在驻守圣彼得堡部队的战略能力都不如猛虎帮帮众。
  猛虎帮阅览室里有《论持久战》,有《大城市和工业区防御的特征》,有《乌合之众》,有《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有《东周列国志》……甚至每个季度还有沙盘模拟实战比赛。
  虽然模拟的只是怎么从被严密封锁的城市里把至尊vip客户救出来,不过总有那么几个特别想要一劳永逸的人才多想几步,多干一点,企图直接把控制城市的军队干掉。
  如此一来,尊贵的客户就可以穿西装、打领带,踩着红地毯,坐进豪华轿车,潇洒离去,而不是穿着睡衣,甚至是光着屁股,狼狈地从狗洞、污水管道里爬出来。
  有钱客户们愿意为尊严付费。
  今天早上,猛虎安保公司就对所有客户停止提供前往车臣的服务。
  因为俄军已经开拔前线,“48小时结束战争”的宣言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已经在车臣的客户,居然还有不肯走的,他们想着要是48小时就完事,那随便找一个地下掩体,囤点食物,日子也就过了。
  等开战以后,俄军接手,那个时候可以拿下更便宜的原油。
  有三十个人在格罗兹尼,其中就有那个被认为是圣彼得堡分公司总经理的不二人选的男人。
  还有一百七十人在圣彼得堡,王雪娇首先问丹尼尔,要不要雇佣兵?她这有。
  丹尼尔不像王雪娇这么自由,他将王雪娇引荐给分管治安的副市长,那位副市长觉得不至于如此,他们已经有了准备——驻军出手,烦恼全消。
  至于驻军有什么应对方案,副市长并不关心:“他们是职业军人,我相信他们的能力。”
  王雪娇已经深刻感受到,他们是指望不上了。
  她迅速回到猛虎安保公司办公室,将所有在圣彼得堡的人都召集过来:“你们先通知城里的中资公司的人,能撤离就撤离,出去躲几天就回来,哪怕去莫斯科也行,打不到那里。那都是将来你们的客户,现在搞好关系非常重要。”
  “是!”
  “你们自己要是有害怕的,就早点退出,这次跟面对警察不一样,是打仗,就算对面不是为了要你命来的,也会有流弹、弹片,突然就飞过来把人打死了。”
  “我们不怕!!!”大家的眼睛满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练了那么久图什么!不就是等着这一刻吗?!
  中资公司的人们并不愿意走,他们不理解:“这有什么好怕的?车臣打仗,关我们什么事,你们要不要看看地图,车臣离圣彼得堡有多远?还撤到莫斯科?莫斯科离车臣更近好不好?想制造恐慌也不是这么制造的。”
  再说,这么大一个公司,那么多资产都在这边,难道说扔就扔?开玩笑么!
  去劝的帮众们碰了一鼻子灰,无精打采的回来了:“帮主,他们不走。”
  王雪娇不以为意:“没关系,只要你们的警告通知到位了就行,第一回当大仙么,都是要‘免费送你一卦’的,试用装用得好,以后才付费。”
  现在她只想把杨爱金救出来,别的事情都不那么紧迫。
  王雪娇顺便去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通知翻译同学和陈雅倩:“要打仗了,你们赶紧想办法走吧。”
  在化学实验室,王雪娇见到了他们俩:“快走吧,马上车臣人就要在这个城市里打仗了。”
  “啊???”两人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十几个小时前,他们四个还在一起说说笑笑,逛古董首饰店。
  三个小时前,陈雅倩参加了组会,被导师批了一通,嫌她进度太慢,要求尽快拿产物、看文献,翻译小哥还在为论文开题报告被无情打回而吐血嚎啕,端着午饭来找女朋友,抱团取暖。
  对他们来说,此时天下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毕不了业。
  打仗……好陌生的词。
  “怎么会打仗?车臣不是离我们很远吗?”翻译同学怯生生的问。
  王雪娇摆摆手:“不是你想的那种循序渐进的推全线的战争,你要是愿意,叫他恐怖//活动也可以。前阵子孟买不是刚出过事吗?十几个人,就占了一个酒店。杀了几百个人,其中还包括特种部队。”
  两人同时迷茫地看着她,缓缓摇头。
  谁没事关心印度的事啊,只要不是所有电视台、所有广播电台、所有报纸同时爆料,街上没有人讨论,大多数人都不会关心离自己太遥远的事情。
  别说是印度的事了,就算只隔了三条街,也未必知道。
  2011年的911事件发生后,有一家远在欧洲的媒体总部先接到的报料电话,然后打电话给了距离双子塔三条街的驻纽约记者,让他快去采访,那个记者才知道发生了那么大的事。
  王雪娇摆事实讲道理,极力劝说他们离开,陈雅倩为难地看着身后的桌子。
  那些是她的毕业论文,是她的文凭,是她的前途……墙外明明就是阳光明媚,安宁和谐的世界,怎么就要打仗了呢。
  “什么时候会有撤离通知?”陈雅倩问道。
  王雪娇轻轻摇了摇头:“不会有的,只有直接开打。”
  “可是,那你怎么知道的?”
  “车臣人已经在西郊集结了,最多两天,他们就会发动攻势,要是他们把圣彼得堡像萨拉热窝那样围几年,你们怎么办!”
  两人再一次迷茫地对看一眼:“萨拉热窝还没打完啊?”
  “我以为几年前就结束了。”
  王雪娇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总之,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你们要是走的话,不管是汽车还是火车都来得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