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毕竟干隐蔽战线这一行的人,神经一直都是紧绷着的,如果有一点错失都可能是万劫不复的灭顶之灾。
  谁能想到一个特工会在大街上挥着锅铲子,转圈圈,嘴里还给自己配着奇怪的音效。
  放松,太放松了。
  古城里的居民有些是开店的,有些是出去上班的,到午饭的时候,有不少穿着现代化的衣服从外面回家吃饭。
  看起来日子过得还可以,不仅不至于要揭竿而起,要是有人想造反,他们还得拦着。谁不想好好的过太平日子。
  那些人的群众基础,大概都在没有受过教育的村子里,听风就是雨,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王雪娇拿着变身魔铲,从美少女战士,变身到奥特曼,再变身铠甲勇士,玩腻了就随手插在裤腰带上。
  逛到一半,王雪娇又对一个铝制的大水坛疯狂心动,非要说那是《一千零一夜》的同款周边,好想要。
  “不好带。”张英山劝道。
  王雪娇还是很想要:“不带,等我们走的时候,送给帖木尔用。我先玩几天,我们难得来一趟,不能不给地主带点拜山头的礼物吧~就它了。我自己拿!”
  拜山头的礼物,是地主家门口卖的大水坛……怎么看都很奇怪。
  张英山不能理解怎么会有人会为了有意思,但是没什么用的东西付钱。
  他是坚定的实用主义者,从来没有买过任何的美丽废物,他全身上下所有的东西都具有使用价值,就连戒指都是用来偷拍的间谍相机。
  不理解,但尊重。
  张英山只做出建议,并不干涉王雪娇的最终决策。
  王雪娇果断买了。
  水坛子倒不是很重,就是体积太大,不方便拿,王雪娇付完钱,企图像印度人那样把水坛顶在头上,然而,没有找准重心,水坛不是往这里倒,就是往那里倒。
  她恼怒地把水坛抱在怀里,企图变成《怀抱陶罐的少女》,但是……这个水坛比腌菜缸的直径还要大一点。
  又企图单手拎着,但是水坛的边缘正好打在她膝盖下面一点点的位置,走一步,打一下,走路很吃力。
  这个世界的额外工作注定由看不下去的人来承担。
  张英山看王雪娇走了几步之后,忍无可忍,劈手夺过:“我来拿。”
  他身高腿长,水坛边缘落在大腿上,不影响走路。
  王雪娇羡慕地摸摸他的大腿:“腿长真好。”
  张英山闭了闭眼睛:“别以为有东西挡着,你就可以乱摸。”
  “噢~原来你有感觉啊~”王雪娇笑得鬼鬼祟祟,好像偷到一只大肥鸡的狐狸。
  张英山:“……我要是没感觉,就可以写《史记》去了。”
  ·
  ·
  晚饭时间,三人找了一家饭店进去坐下,点了手抓饭、缸子肉和酸奶。
  隔壁桌的人好像是刚从北疆回来的南疆人,他们桌上摆着烤羊排,一边吃,一边激情开喷北疆的羊肉跟南疆的没法比。
  此时王雪娇摘了遮面巾,看起来就像来这里玩,顺便买了一身民族服饰的汉族少女。
  她好奇地伸头问:“有什么不一样啊?”
  “哎~完全不一样嘛,我们南疆的羊肉不放调料都香,乌鲁木齐的羊肉,不行,有腥味。”
  王雪娇歪过头:“我看乌鲁木齐的缸子肉也只放了萝卜和生姜。”
  “我们南疆的羊肉,只放盐都比他们的好吃!你不是买了嘛,快尝尝!”那几个人无比的骄傲。
  好吃确实是好吃,但是王雪娇分不出太大的区别,内蒙古羊肉、新疆羊肉,她吃着都一样,更别提还要分南疆和北疆羊了。
  还曾经有一个哈萨克族的朋友请她吃羊,骄傲的表示我们哈萨克族人养的羊就是比维族人养的羊好吃,不信你尝尝,甚至还要求她盲品。
  王雪娇为此尝试过很多次,最后只能承认自己没有味蕾,是一个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都分不出来的大废物,更别提羊肉这么高深的东西。
  从引以为豪的羊肉开始,王雪娇跟隔壁桌的人很快熟络了起来,他们就是喀什这边建设兵团的人。
  王雪娇忽然顿悟:“咦?你们是不是要搞紫草提炼工厂?”
  他们十分惊讶:“你怎么知道?!”
  王雪娇眨眨眼睛,又继续说:“你们去北疆不会是去那个辣椒提炼工厂,学技术的吧?”
  现在那几个人看王雪娇的表情就像看一个能掐会算的神人,嗯,汉人,年轻,看起来很灵:“你也是从内地过来的支援组?”
  “不是,我是做生意的,这批紫草入境的时候,我正好看着它入境。”王雪娇笑眯眯地说。
  哼哼哼~甚至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这批紫草。
  尹俊杰同志现在有没有到俾路支省都不好说呢,起码也得等到明年开关的时候才能看到紫草,如果尹俊杰运气够好,没遇上武装组织火拼、爆炸、袭击……的话。
  王雪娇与他们相谈甚欢,顺便了解一下兵团到底是什么设定,她知道有新疆建设兵团,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性质。
  他们解释道:兵团是一种行政单位,里面有人是军人,有人是转业复员军人,也有普通农民、工人、医生……就是什么行业都有。
  像他们就是负责技术工种的,以前主要是搞农械,现在上头一声令下,说要搞专门提炼紫草有效成份的粗加工工厂,他们就去现学。
  “这也能现学?”王雪娇觉得这两个业务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修拖拉机的人,说搞药就能搞药?
  “有什么不能学的,我退伍之前是养猪的,结果到了这边,人家不吃猪,要种地的,我拿着书本教老农民种菜,被人训得像个孙子似的,被嘲笑了几年,不也学出来了,也能教别人了。”
  另一个人也说:“像他们后面来的就是专业对口的,我们几个都是原地转业的,都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什么都是现学的,有得学都已经算好啦,还有要自己摸索的,我们的班长,现在在塔县,研究怎么种蔬菜呢,研究五年了,那菜啊,年年死,刚研究出来怎么应对,它就不按原来的死法死了,换个新方法,前年是叶子上面长白毛,去年是叶子枯黄,今年是发黑……”
  王雪娇自己也养过植物,不由心生同情:“这也太惨了。”
  在信息时代,可以在发病的初期就拍个照上传,请农技专家远程帮忙看看。
  现在什么都没有,等照片传到专家手里,专家再回信,地里也就剩一把枯草了。
  “可不是嘛,今年唯一长得好的,是不知道哪里来的野草,可能是鸟粪里带的种子。他说反正能得的常见病就那么多,大不了让它们全得一遍,全都是经验,等他退了,把经验留给后面的人。”
  王雪娇非常钦佩:“他这颇有神农遗风啊,不愧是中国人。在这种地方扎根,没有一点信念是真不容易干下去啊。”
  她和张英山非常能够感同身受。
  很多时候,警察坚持很多年去破一桩悬案,已经不是职业需要,而是因为这件事已经成了他们自己心里的一块疙瘩,哪怕不干警察了,也惦记着这事,像强迫症一样,把它弄走,心里才舒服。
  王雪娇不动声色地问道:“那你们这边办工厂,没有人反对吗?”
  “反对什么?”
  王雪娇随口说:“噪音啊、污染啊,之类的,或者是觉得占用他们的人啦。巴基斯坦那边就是觉得人都去上班了,会影响他们虔诚信仰的精神状态。”
  “哦……那一直都有的嘛……从刚解放的时候,有了妇联,不允许他们打老婆,就有人说我们多管闲事,连他们的家事都要管。”
  王雪娇心想:很快就要有人说你们强迫他们劳动了呢~毕竟他们是真的强迫过黑人劳动,自然会认为别人也会跟他们一样。
  王雪娇问道:“那有暴力冲突吗?就是打人、砍人、杀人什么的……”
  “没有,这边是讲法律的地方,他们也就是喊喊,不敢做什么。”
  王雪娇:“可是,我听说有不少地方爆炸了。”
  “应该是别的事情吧,没听说过炸工厂的,不会的。”
  王雪娇眨巴眨巴眼睛:“怎么能因为从来没有炸过工厂,就认为不会的呢?凡事总有第一次嘛。”
  “唉,我们也没办法躲啊。那就希望公安能保护我们了。”
  尽管知道他们只是随便一说,不过王雪娇心里还是猛地一跳,与张英山对视一眼。
  人民群众这么相信我们,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啊。
  接着往下聊,王雪娇得知明天紫草提炼工厂的设备到位。
  王雪娇十分意外:“这么快?不是刚检了大样吗?这设备得提前好久下单吧?万一巴基斯坦过来的紫草不合适,那不是浪费了吗?”
  “不浪费,我们新疆也有紫草,从巴基斯坦进口是保证产量,就是起一个补充作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