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看你说的我现在都想吃了。”王雪娇抓起葵花籽,拉着狗剩:“那我去格尔木一定得尝尝了。”
  车队继续前行,快到格尔木的时候,周围开始出现汽修店、加油站以及等等,肉眼可见的繁荣起来。
  格尔木早在吐谷浑时期就已经有人居住,不过一直没有出现什么像样的独立政权,解放后这里成为部队入藏的最佳休整地区,于是变成了兵站。
  光是格尔木的行政辖区内就有十四个兵站,此时的高原兵站条件很差,士兵睡在帐篷里,氧气瓶也只有卫生队才有,实在缺氧缺到难受的人才能去吸两口。
  许多年后的新闻里曾拍摄过兵站环境,意为展示条件艰苦,看着钢筋混凝土的房子,睡觉时人手一个的氧气面罩,曾经在这里服役过的老兵眼露羡慕的光:“现在条件这么好了啊!”
  恽诚过来就是要为格尔木城区和兵站提供医疗援助。
  在《盗墓笔记》大火之后,王雪娇曾经来过一次,并问当地人:“你们这边有疗养院吗?”
  当地人万分困惑:“没有,连树都没几棵,谁会到这儿来疗养啊?”
  同一年,还有一个轻生的女生去可可西里自杀,最后遗骨在荒原上被找到。
  结果网上很多人把离可可西里不远的格尔木城市说得好像鬼城,荒凉残破无人烟,只有狼群与飞鸟,根本不会有人去那里旅游,只有寻死的人才会去。
  王雪娇看见网上评论的时候,正坐在格尔木荒凉的必胜客里,吃着残破的至尊双拼,下午三点的大堂里确实无人烟,到处都是空桌,随便坐。
  现在的格尔木当然还没有必胜客,不过也已经相当繁华,比盐湖镇热闹多了。
  这里有一半的人口是军人,其他的人是随军家属,以及看见商机,过来提供配套服务的商人们。
  根据合同约定,王雪娇到格尔木之后,还有几段宣传片要拍,以及要参与一些会议和活动。
  车队的人先在主干道上的一家大旅馆门口下车,然后车队再开到另一处停着。
  这间旅馆是本地条件最好的一家。
  王雪娇进门之后拍了拍床单:“哇,床上居然没有土!!!”
  “哇,被子不会响~”
  “哇,卫生间里有牙膏~”
  “哇,大哥大居然有信号耶~”
  进来帮她检查房间里是否有窃听设备,以及测试隔音效果的张英山笑道:“才几天没进城,怎么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
  “恍若隔世啊~”王雪娇感叹道,顺手拨了个117,听见电话那头传来非常清晰的机械女声:“现在时刻,北京时间10点49分。”
  “哇,手机的声音居然这么清楚耶~”
  张英山提醒:“一分钟一块钱。”
  还是绿藤市局付。
  这个大哥大号码往来的都不是凡人,详细通话信息都会被记录在案。
  不是一块钱花不起,就是怕到时候还得跟曾局解释,好好的人,怎么就突然疯了,要花一块钱查时间。
  “手痒。”王雪娇哼哼唧唧。
  对房间内部检查完毕,张英山把韩帆叫进屋,王雪娇拨通市局电话,电话那头的康正清听见王雪娇的声音,声音里都带着欢快:“可算是等到你们的消息了。”
  “路上没信号。”
  王雪娇把路上遇到的事对康正清说了一遍:“我觉着这事已经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是不是应该找国安?你看能不能找个靠谱的联系人?单是非法测绘这一条,就应该能抓了吧?还有非法记录导弹数据。”
  “这还不容易。”康正清的话特别轻松。
  王雪娇认真说:“得是靠谱的联系人哦,别找着了他的内应,那我就玩完了。”
  康正清的声音充满无奈:“你要多靠谱?国安的老大吗?”
  “哎!能吗!那可以~”
  “想得美!我看曾局都够不着,别说你这边就一个非法测绘和一个记录导弹数据的证据,别的地方非法买卖红头文件的案子都到不了他手上。”
  那倒也是,王雪娇悻悻:“那好歹找一个地区级的”
  现在她唯一能相信的,就只有新闻出版总署的铁规定:在网文里,一定级别以上的人不能是反派。
  不然按照现实里被爆出来的那些卖国贼身份,王雪娇是真的谁都不敢相信。
  对她的要求,康正清十分无奈:“还地区级的,你要不要来个军区级的?就会跟我提要求,我连见夏厅,都是在全体总结大会上,远远地看她一眼。你让我跟地区级的国安负责人递消息,你是不是太看得起我了。”
  “你跟张英山在一起的时间太久,被他带坏了!整天疑神疑鬼的,要是都这么怀疑,工作也没法干了,我是不是也得被你审一遍才行啊?”
  一旁的张英山开口:“那倒不用。我已经查过了。”
  康正清:“那还真是谢谢你了啊!!!”
  张英山:“不客气。”
  康正清:“气死我对你有什么好处!行了,我尽量,行了吧!我帮你转达,上头愿意帮你转到哪一步,就不是我能管得了的了啊!我总不能天天去夏厅办公室门口帮你跪着递陈情书。”
  王雪娇:“你要是愿意的话,我帮你缝‘跪得容易’呀~”
  康正清:“滚蛋!”
  恽诚已经出去跟人谈物资捐赠仪式和一些活动的细节,摄制组的人扛着照相机和摄像机去街上,想拍摄一些素材,之后可以用在宣传片里。
  他们看到什么有意思就拍什么,对着马路、商店,还有各种建筑物一能穿拍摄,做为宣传大使,王雪娇自然也得跟着,有需要的时候,就要过去摆几个造型,伪装成街拍。
  拍了没一会儿,有几个穿着军装的人过来制止:“胶卷拿出来,这里不许拍。”
  照相师分辩道:“我没拍你,我就拍的马路。”
  “这条边都不能拍!”
  照相师一脸懵。
  在他看来,我们是来支援你们的,你们应该笑脸相迎,处处配合,怎么还这么强势。
  他还想据理力争,保住胶卷:“你这边也没说不准拍照啊哪里说不让拍了啊?”
  王雪娇看到一个没挂招牌,也没有任何标识的院子,院子门口一左一右地站着两个戴着钢盔,手中持枪的士兵。
  哨兵枪弹分离制度始于1996年的白宝山案之后,现在,这两人手里的枪必然不是摆设。
  “给他们吧。”王雪娇拉了拉照相师。
  照相师急了:“凭什么啊,他们又没挂牌子,怎么就不能拍了。”
  “我说不能就不能,赶紧的。”
  王雪娇在摄制组里的地位,那有恽诚做为后台保障的,照相师敢跟穿军装的掰扯,却不敢反抗王雪娇的要求。
  他没办法,只得悻悻地把胶卷拆出来,交给他们。
  不仅要交了胶卷,人还要被带走,登记身份、查问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拍这些是要干什么,有什么目的,同时还要把照片洗出来,看看他到底拍了什么,是不是有意对着重要敏感位置拍摄。
  一行人都被带进了大院里的保卫室。
  每人发了一张纸一支笔,写清楚情况。
  “这是把我们当犯人审呢!”
  “就是,凭什么啊!”
  虽然现在还没有进入人人爱投诉,处处要避雷的时代,不过这个摄制组的人,大多是从各地电视台、摄制中心出来,他们平时去拍摄,所到之处,哪里不是各单位积极配合、笑脸相迎,从未被这么对待过,哪能受得了这个气。
  眼看着两边就吵了起来,王雪娇从中拦着:“好了好了,你们先别吵。”
  她先对摄制组的人说:“人家也是照章办事,又不是故意找我们麻烦,你们先坐下。”
  再转头对要他们写材料的人说:“我们是来捐赠医疗设备的,这些照片也是用于宣传,要是都给你们,我们也不好交待,你看,要不等照片冲出来,如果没有泄密问题的话,就还给我们行吗?”
  “捐赠医疗设备?没听说。”
  王雪娇还是一脸笑容:“我们是跟马主任联系的。”
  “什么马主任?”
  王雪娇微笑道:“我可以打个电话吗?”
  “打吧。”
  王雪娇拨通恽诚的电话:“恽董,我余梦雪,我们在街上拍摄的时候,不知道拍到什么了,现在被带到主路旁边的一个院子里面,可能是一个部队,他们让我们交胶卷,刚才拍了不少街景,要是没了挺可惜的嗯好。”
  她挂了电话,礼貌地说:“等一下。”
  过了一会儿,房间桌上的固定电话响了,穿军装的人接起电话:“喂?”
  接着上身挺直:“对是七个人是好的”
  他叫来另一个男人:“杨政委电话。”
  听筒又转交过去,说了几句便挂了。
  接完电话,接待者的语气软了许多:“你们的身份已经核实了,没问题,一会儿照片洗出来,要是没有拍到涉密部分,也可以还给你们。你们要拍啊,最好先找宣传部的人陪同,不然会发生误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